方正
關燈
小
中
大
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何在?”
王敦既下,住船石頭,欲有廢明帝意。
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
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雲溫太真所說。
溫嘗為東宮率,後為吾司馬,甚悉之。
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
”敦聲色并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鈎深緻遠,蓋非淺識所測。
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 王大将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
謂周曰:“卿何以相負?”對曰:“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鐘雅獨在帝側。
或謂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讎,何不用随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鐘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将執簡而進矣!” 庾公臨去,顧語鐘後事,深以相委。
鐘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複言,卿當期克複之效耳!”鐘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 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所逼。
王丞相保存術,因衆坐戲語,令術勸酒,以釋橫塘之憾。
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
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鸠,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 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
亂離之後,百姓雕弊,孔慨然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升禦床,并蒙眷識,共奉遺诏。
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列。
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孔車騎與中丞共行,在禦道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
中丞初不視,直雲:“鷹化為鸠,衆鳥猶惡其眼。
”術大怒,便欲刃之。
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狂,卿為我宥之!”始得全首領。
梅頤嘗有惠于陶公。
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侃曰:“天子富于春秋,萬機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奪之。
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
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複屈邪?” 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
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何次道、庾季堅二人并為元輔。
成帝初崩,于時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嗣子沖幼,乃立康帝。
康帝登阼,會群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
于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之世。
”帝有慚色。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
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
江不即下。
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
”傍有客曰:“此年少戲迺不惡。
”王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
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終,不問安國甯家之術,迺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
桓大司馬詣劉尹,卧不起。
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
劉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甯可鬥戰求勝?”桓甚有恨容。
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
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
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 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為仆射領選,欲拟之為尚書郎。
有語王者。
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江聞而止。
曰:‘選曹舉汝為尚書郎,幸可作諸王佐邪?’”此知郎官,寒素之品也。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
文度曰:“故應讓杜許。
”藍田雲:“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為複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 孫興公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辭。
既成,示庾道恩。
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君與君,自不至于此。
” 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
後疾笃,臨終,撫軍哀歎曰:“吾将負仲祖于此,命用之。
”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 劉簡作桓宣武别駕,後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
嘗聽記,簡都無言。
宣武問:“劉東曹何以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
”宣武亦無怪色。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識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
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 王脩齡嘗在東山甚貧乏。
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
直答語“王脩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 阮光祿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
諸人相與追之,阮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
劉尹時為會稽,乃歎曰:“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
不敢複近思曠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
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
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
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必敗,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當出于難犯耳!”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有何嚴顔難犯?” 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
答曰:“相識已多,不煩複爾。
” 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
見諸謝皆富貴,轟隐交路,歎曰:“此複何異王莽時?” 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
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
文度因言桓求己女膝。
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複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雲:“下官家中先得婚處。
”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
”後桓女遂嫁文度兒。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
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
”門生輩輕其小兒,迺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謝公聞羊綏佳,緻意令來,終不肯詣。
後綏為太學博士,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
”謝曰:“推人正自難。
” 太極殿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
王有不平色,語信雲:“可擲箸門外。
”謝後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
”王曰:“魏阼所以不長。
”謝以為名言。
王恭欲請江盧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
王坐,不敢即言。
良久乃得及,江不應。
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
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雲:“卿亦複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
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為難。
” 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
”王答曰:“風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
太傅醉,呼王為“小子。
”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
亡姑、亡姊,伉俪二宮。
何小子之有?” 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于範豫章許,範令二人共語。
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
張大失望,便去。
範苦譬留之,遂不肯住。
範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于時,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
”範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
遂舉觞對語,賓主無愧色。
———————————— 【譯文】 太丘長陳寔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約定中午出發,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來,陳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後,那位朋友才到。
當時陳寔兒子元方才六歲,正在門外玩耍。
來客問元方:“令尊在家嗎?”元方回答說:“家父等了您很久,見您不來,已經走了。
”那位朋友便生起氣來,說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約好一起走,卻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說:“您是跟家父約定中午走的。
到了中午還不
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
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雲溫太真所說。
溫嘗為東宮率,後為吾司馬,甚悉之。
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
”敦聲色并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鈎深緻遠,蓋非淺識所測。
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 王大将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
謂周曰:“卿何以相負?”對曰:“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 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鐘雅獨在帝側。
或謂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讎,何不用随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鐘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将執簡而進矣!” 庾公臨去,顧語鐘後事,深以相委。
鐘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複言,卿當期克複之效耳!”鐘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
” 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所逼。
王丞相保存術,因衆坐戲語,令術勸酒,以釋橫塘之憾。
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
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鸠,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 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
亂離之後,百姓雕弊,孔慨然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升禦床,并蒙眷識,共奉遺诏。
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列。
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于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孔車騎與中丞共行,在禦道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
中丞初不視,直雲:“鷹化為鸠,衆鳥猶惡其眼。
”術大怒,便欲刃之。
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狂,卿為我宥之!”始得全首領。
梅頤嘗有惠于陶公。
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
侃曰:“天子富于春秋,萬機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奪之。
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
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複屈邪?” 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
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何次道、庾季堅二人并為元輔。
成帝初崩,于時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嗣子沖幼,乃立康帝。
康帝登阼,會群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
于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之世。
”帝有慚色。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
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
江不即下。
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
”傍有客曰:“此年少戲迺不惡。
”王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
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終,不問安國甯家之術,迺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
桓大司馬詣劉尹,卧不起。
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
劉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甯可鬥戰求勝?”桓甚有恨容。
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
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
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 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為仆射領選,欲拟之為尚書郎。
有語王者。
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江聞而止。
曰:‘選曹舉汝為尚書郎,幸可作諸王佐邪?’”此知郎官,寒素之品也。
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
文度曰:“故應讓杜許。
”藍田雲:“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為複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 孫興公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辭。
既成,示庾道恩。
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君與君,自不至于此。
” 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
後疾笃,臨終,撫軍哀歎曰:“吾将負仲祖于此,命用之。
”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 劉簡作桓宣武别駕,後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
嘗聽記,簡都無言。
宣武問:“劉東曹何以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
”宣武亦無怪色。
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識小人贻其餐,肴案甚盛,真長辭焉。
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 王脩齡嘗在東山甚貧乏。
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
直答語“王脩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 阮光祿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
諸人相與追之,阮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
劉尹時為會稽,乃歎曰:“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
不敢複近思曠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 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
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
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
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必敗,何以不谏?”子野答曰:“故當出于難犯耳!”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有何嚴顔難犯?” 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
答曰:“相識已多,不煩複爾。
” 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
見諸謝皆富貴,轟隐交路,歎曰:“此複何異王莽時?” 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
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
文度因言桓求己女膝。
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複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雲:“下官家中先得婚處。
”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
”後桓女遂嫁文度兒。
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
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
”門生輩輕其小兒,迺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子敬瞋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衣而去。
謝公聞羊綏佳,緻意令來,終不肯詣。
後綏為太學博士,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
”謝曰:“推人正自難。
” 太極殿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
王有不平色,語信雲:“可擲箸門外。
”謝後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
”王曰:“魏阼所以不長。
”謝以為名言。
王恭欲請江盧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
王坐,不敢即言。
良久乃得及,江不應。
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
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雲:“卿亦複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
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為難。
” 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
”王答曰:“風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
太傅醉,呼王為“小子。
”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
亡姑、亡姊,伉俪二宮。
何小子之有?” 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于範豫章許,範令二人共語。
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良久,不對。
張大失望,便去。
範苦譬留之,遂不肯住。
範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于時,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
”範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
遂舉觞對語,賓主無愧色。
———————————— 【譯文】 太丘長陳寔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約定中午出發,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來,陳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後,那位朋友才到。
當時陳寔兒子元方才六歲,正在門外玩耍。
來客問元方:“令尊在家嗎?”元方回答說:“家父等了您很久,見您不來,已經走了。
”那位朋友便生起氣來,說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約好一起走,卻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說:“您是跟家父約定中午走的。
到了中午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