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

關燈
牛來祭神,劉真長回答說:“我早就禱告過了,不要再做煩擾人的事!” 謝安的夫人教導兒子時,追問太傅謝安:“怎麼從來沒有見您教導過兒子?”謝安回答說:“我經常以自身言行教導兒子。

    ” 晉簡文帝還在任撫軍将軍的時候,他坐床上的灰塵不讓擦去,見到老鼠在上面走過的腳印,認為很好看。

    有個參軍看見老鼠白天走出來,就拿手闆把老鼠打死,撫軍為這很不高興。

    他的門客站起來批評,勸告他說:“老鼠給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懷;現在又為了一隻老鼠去損傷人,恐怕不行吧?” 範宣八歲那年,有一次在後園挖菜,無意中傷了手指。

    就大哭起來。

    别人問道:“很痛嗎?”他回答說:“不是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因此才哭呢。

    ”範宣品行高潔,為人清廉儉省,有一次。

    豫章太守韓康伯送給他一百匹絹,他不肯收下;減到五十匹,還是不接受;這樣一路減半,終于減至一匹,他到底還是不肯接受。

    後來韓康伯邀範宣一起坐車,在車上撕了兩丈絹給範宣,說:“一個人難道可以讓老婆沒有褲子穿嗎?”範宣才笑着把絹收下了。

     王子敬病重,請道家主持上表文禱告,本人應該坦白過錯,道家問子敬一向有什麼異常和過錯。

    子敬說:“想不起有别的事,隻記得和郗家離過婚。

    ” 殷仲堪就注荊州刺史以後,正遇上水災歉收,吃飯通常隻用五碗盤,除外沒有其他葷菜;飯粒掉在盤裡或坐席上,馬上撿起來吃了。

    這樣做,雖然是想給大家做個好榜樣,也是因為他的本性質樸。

    他常常告誡子侄們說:“不要因為我擔任一個州的長官,就認為我把平素的生活習慣抛棄了,現在我的這種習慣并沒有變。

    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态,怎麼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當初,南郡公桓玄和楊廣一起去勸說荊州刺史殷仲堪,認為他應該奪取殷觊主管的南蠻地區來建立自己的權力。

    殷觊也馬上明白了他們的意圖。

    一次趁着行散,随随便便地離開了家,便不再回來,裡裡外外沒有人事先知道。

    他神态悠閑,和古時候的楚國令尹子文一樣沒有怨恨。

    當時的輿論界就因為這事贊揚他。

     仆射王愉任江州刺史時,被殷仲堪、桓玄起兵驅逐,逃亡到了豫章,生死未知。

    他的兒子王綏在京都,聽到消息,便面容優愁,起居飲食,每一事都有所降低。

    當時的人把他稱為試守孝子。

     南郡公桓玄打敗荊州刺史殷仲堪以後,逮捕了殷仲堪的将佐十來人,咨議參軍羅企生也在裡面。

    桓玄向來待企生很好,當他打算殺掉一些人的時候,先派人去告訴企生說:“如果向我認罪,一定免你一死。

    ”企生回答說:“我是殷荊州的官吏,現在荊州逃亡,生死不明,我有什麼臉向桓公謝罪!”綁赴刑場以後,桓玄又差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

    企生答道:“過去晉文王殺了嵇康,可是他兒子嵇紹卻做了晉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請桓公留下我一個弟弟來奉養老母親。

    ”桓玄也就按他的要求饒恕了他弟弟。

    桓玄原先曾經送給羅企生母親胡氏一領羔皮袍子;這時胡氏在豫章,當企生被害的消息傳來時,當天就把那領皮袍子燒了。

     王恭從會稽回來後,王大去看望他。

    看見他坐着一張六尺長的竹席子,便對王恭說:“你從東邊回來,自然會有這種東西,可以拿一張給我。

    ”王恭沒有說什麼。

    王大走後,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張竹席送給王大。

    自己既沒有多餘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

    後來王大聽說這件事,很吃驚,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為你有多餘的,所以問你要呢,”王恭回答說:“你不了解我,我為人處世,沒有多餘的東西。

    ” 吳郡人陳遺,在家裡非常孝順。

    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裡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

    後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内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讨。

    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着随軍出征。

    雙方在滬渎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

    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應。

     仆射孔安國任晉孝武帝的侍中,幸福地得到孝武帝的恩寵禮遇。

    孝武帝死,當時孔安國任太常,他的身體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淚鼻涕不斷,看見他的人都認為他是真正的孝子。

     吳道助和吳附子兄弟倆住在丹陽郡官署的後面。

    遇上母親童夫人逝世,他們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賓客來吊唁時,都頓足号哭,哀恸欲絕,過路的人也因此落淚。

    當時韓康伯任丹陽尹,母親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聽到吳家兄弟倆的哭聲,總是深為哀傷。

    她對康伯說:“你如果做了選官,應該妥善照顧這兩個人。

    ”韓康伯也和他們結成知己。

    後來韓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書。

    這時大吳已經死了,小吳終于做了大官,非常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