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花園營有女傷春 汴河橋無心遇舊
關燈
小
中
大
出城外汴河之上,一般走馬賣解、品竹彈筝、打彈抛毬、擎鷹架犬,弄百般雜戲兒頑耍。
那一時是建炎三年二月,清明佳節,但見:重重煙霧,淡淡風光。
輕寒輕暖,佳人初試薄羅裳;乍雨乍晴,蕩子共遊芳草地。
綠楊外秋千,對對紅妝雙跨鳳;青林邊獵騎,紛紛錦襖亂飛鷹。
彈棋蹴,五陵豪俠藏鈎;撥阮調筝,百鬥狹斜博醉。
柳外青樓皆系馬,車中紅袖不垂簾。
那鮑丹桂年已十六歲,不消說容顔嬌麗,又且絕世聰明。
看着那陽和天氣,柳葉兒半青半黃,杏花兒半開半落,汴河上的遊人一婦一一女一,俱是香車寶馬、巧樣的钗梳、異一色一的绫羅,滾滾香塵,如雲霞相似,一自一己卻穿着一身粗布衣服,清水梳頭,連油也不見一點。
恹恹一春一氣,又沉又困,想到鄰家去打打秋千,又沒件衣服,怎樣去?又想道:“從小的公婆、夫婿,不見個音信!”倚窗默默無言,不覺吊下兩行珠淚,正是對景傷一春一。
有《浣溪紗》詞: 燕蹴新泥堕畫梁,海棠紅豔妒羅裳,日斜無事暗思量。
柳綠一春一眠無限恨,桃花香暖不成妝,難将心事寫紗窗。
不消說這丹桂姐年少懷一春一,是一女一兒家的本等。
卻說他母親從着鮑指揮時,在京城和這一答一女一客們當會遊一春一,何等風流富貴,耍笑風騷。
夫一婦一二人,原是一對京城裡在行的妙人兒。
一時沒奈何,嫁了個老守備,吃的是粗茶淡飯。
到晚上的床來,這老官兒倒下頭,一覺鼾睡,直聒到天明,再叫不醒。
就是一月間,勉強來奉承一兩遭,一似那殺敗的殘兵,望着城門,先抛槍棄甲,弄了半日,還是根折槍杆,才有須氣兒,又滾出來了。
這鮑指揮娘子,今年四十五歲,是經過大風大雨的,守了一年活寡,見這須一春一一色一,想起富貴時節,在嶽廟林下,多少妯娌姊妹頑耍,今日到了這個盡頭日子。
看見一女一兒落下淚來,一面勸道:“我兒,你有了這般人才,怕沒有好對兒,因甚麼凄惶?”說着,不禁也吊下淚來。
娘一女一兩個正一自一悲切,忽鄰舍家一一女一,也有十五六歲。
他父親是吳銀匠,亂後起家,開個小當店,常過來與丹桂說話耍子。
今上牆來,探着半截身子道:“姐姐,你不出去河上耍耍?聞得清明河上柳林裡有三起會。
一起是走黃河九曲的會,劄下九層門,随人進去,再走不出來。
一起是團秋千會,隻用一個車輪兒,這須一婦一一女一扳着短牆,用個滑車,團團轉将起來,飛也似和花蛾一般,打的好不一愛一人;到了半天裡,膽小的還有唬出屎來的。
又有一起香孩兒會,旗旛竹架劄在半天裡,把人家好俊孩兒,扮做八仙過海、童子拜觀音、蟾宮折桂、唐明皇遊月宮,各樣的故事。
這時節,誰肯家裡坐着?我母親着我來問阮奶奶,一答兒好去走走,一路也好回來。
”說着話,丹桂姐揩揩眼淚道:“就是去,我娘一女一們也沒有衣裳穿,那裡去借?”那一女一兒道:“俺今日要請個兩姨妹子,他送了衣裳來,因犯了心疼病不來了。
現放着衣裳兩三套,店裡當的簪子、珠冠兒、環兒,都戴不了。
你肯同去,我就送來。
”丹桂姐點了點頭,那兒一女一下牆去了。
過不多時,隻見又上牆來,送過一個包袱。
打開看看,包着四套衣裳。
又是一個匣子,盛的钗環翠花。
丹桂母一女一看見,不覺笑上臉來,便道:“為沒衣裳穿,不得出去踏青,哭的眼也紅了,怎麼天假其便的,就有姑娘來請你陪去走走!” 說不及話,吳銀匠媳一婦一也過來了,道:“阮奶奶,你也忒煞拘緊姑娘,這樣節令,誰家不出去!一女一兒隻管死坐着,憂煎出病來。
”又看着丹桂道:“這樣一表人材,出去着人家看看,也好來提親。
常言:有珠不露,誰知是寶。
你老人家也還是半老佳人,也在這河崖上走走就回來。
也是一年一個清明,這樣大亂年景,知道耍上幾遭?”說畢,阮守備進來說:“娘們走走去,大家早回來,我在家裡看門罷。
”也隻為不得已,借着遊耍,安他久曠的心。
老人家娶了少一婦一,多是如此陪罪。
說畢,阮奶奶替一女一兒梳了頭,插上钗環珠翠,又撿紅绉紗上好的衣裳與丹桂穿
那一時是建炎三年二月,清明佳節,但見:重重煙霧,淡淡風光。
輕寒輕暖,佳人初試薄羅裳;乍雨乍晴,蕩子共遊芳草地。
綠楊外秋千,對對紅妝雙跨鳳;青林邊獵騎,紛紛錦襖亂飛鷹。
彈棋蹴,五陵豪俠藏鈎;撥阮調筝,百鬥狹斜博醉。
柳外青樓皆系馬,車中紅袖不垂簾。
那鮑丹桂年已十六歲,不消說容顔嬌麗,又且絕世聰明。
看着那陽和天氣,柳葉兒半青半黃,杏花兒半開半落,汴河上的遊人一婦一一女一,俱是香車寶馬、巧樣的钗梳、異一色一的绫羅,滾滾香塵,如雲霞相似,一自一己卻穿着一身粗布衣服,清水梳頭,連油也不見一點。
恹恹一春一氣,又沉又困,想到鄰家去打打秋千,又沒件衣服,怎樣去?又想道:“從小的公婆、夫婿,不見個音信!”倚窗默默無言,不覺吊下兩行珠淚,正是對景傷一春一。
有《浣溪紗》詞: 燕蹴新泥堕畫梁,海棠紅豔妒羅裳,日斜無事暗思量。
柳綠一春一眠無限恨,桃花香暖不成妝,難将心事寫紗窗。
不消說這丹桂姐年少懷一春一,是一女一兒家的本等。
卻說他母親從着鮑指揮時,在京城和這一答一女一客們當會遊一春一,何等風流富貴,耍笑風騷。
夫一婦一二人,原是一對京城裡在行的妙人兒。
一時沒奈何,嫁了個老守備,吃的是粗茶淡飯。
到晚上的床來,這老官兒倒下頭,一覺鼾睡,直聒到天明,再叫不醒。
就是一月間,勉強來奉承一兩遭,一似那殺敗的殘兵,望着城門,先抛槍棄甲,弄了半日,還是根折槍杆,才有須氣兒,又滾出來了。
這鮑指揮娘子,今年四十五歲,是經過大風大雨的,守了一年活寡,見這須一春一一色一,想起富貴時節,在嶽廟林下,多少妯娌姊妹頑耍,今日到了這個盡頭日子。
看見一女一兒落下淚來,一面勸道:“我兒,你有了這般人才,怕沒有好對兒,因甚麼凄惶?”說着,不禁也吊下淚來。
娘一女一兩個正一自一悲切,忽鄰舍家一一女一,也有十五六歲。
他父親是吳銀匠,亂後起家,開個小當店,常過來與丹桂說話耍子。
今上牆來,探着半截身子道:“姐姐,你不出去河上耍耍?聞得清明河上柳林裡有三起會。
一起是走黃河九曲的會,劄下九層門,随人進去,再走不出來。
一起是團秋千會,隻用一個車輪兒,這須一婦一一女一扳着短牆,用個滑車,團團轉将起來,飛也似和花蛾一般,打的好不一愛一人;到了半天裡,膽小的還有唬出屎來的。
又有一起香孩兒會,旗旛竹架劄在半天裡,把人家好俊孩兒,扮做八仙過海、童子拜觀音、蟾宮折桂、唐明皇遊月宮,各樣的故事。
這時節,誰肯家裡坐着?我母親着我來問阮奶奶,一答兒好去走走,一路也好回來。
”說着話,丹桂姐揩揩眼淚道:“就是去,我娘一女一們也沒有衣裳穿,那裡去借?”那一女一兒道:“俺今日要請個兩姨妹子,他送了衣裳來,因犯了心疼病不來了。
現放着衣裳兩三套,店裡當的簪子、珠冠兒、環兒,都戴不了。
你肯同去,我就送來。
”丹桂姐點了點頭,那兒一女一下牆去了。
過不多時,隻見又上牆來,送過一個包袱。
打開看看,包着四套衣裳。
又是一個匣子,盛的钗環翠花。
丹桂母一女一看見,不覺笑上臉來,便道:“為沒衣裳穿,不得出去踏青,哭的眼也紅了,怎麼天假其便的,就有姑娘來請你陪去走走!” 說不及話,吳銀匠媳一婦一也過來了,道:“阮奶奶,你也忒煞拘緊姑娘,這樣節令,誰家不出去!一女一兒隻管死坐着,憂煎出病來。
”又看着丹桂道:“這樣一表人材,出去着人家看看,也好來提親。
常言:有珠不露,誰知是寶。
你老人家也還是半老佳人,也在這河崖上走走就回來。
也是一年一個清明,這樣大亂年景,知道耍上幾遭?”說畢,阮守備進來說:“娘們走走去,大家早回來,我在家裡看門罷。
”也隻為不得已,借着遊耍,安他久曠的心。
老人家娶了少一婦一,多是如此陪罪。
說畢,阮奶奶替一女一兒梳了頭,插上钗環珠翠,又撿紅绉紗上好的衣裳與丹桂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