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生前業貪财好一色一 死後報寡一婦一孤兒
關燈
小
中
大
屠戳,便要絕了南宮之嗣,倒不如棄了家緣,且留得母子之命,再作區處。
”算計定了,便叫泰定兒将家中房屋該封的封了,該鎖的鎖了,且遮掩一時。
又在家捱了一日,見信息越緊,人家逃躲的絡繹不絕,便按納不安,隻得叫細珠抱着慧哥,泰定拿着些盤纏并随身行李,相伴出門。
這楚雲娘從來出門俱是擡轎子雙仆跟随,何曾一自一走一步。
今見事急,隻得步走。
走便走,終是不慣,見了人未免退退縮縮。
才走得三五百步,剛轉得一個彎,不提防一陣人亂烘烘沖将來,口裡隻嚷道:“不好了,金兵已在後了!”雲娘吃了一驚,便顧不得好歹,隻跟定細珠、慧哥,往前急走,及走得出城,心才放些。
再回頭看時,早不知泰定兒是在那裡沖散,竟不見來了。
欲待要找尋,不敢複入城中;欲要等待,又怕撞着金兵。
沒奈何,隻得随着衆人,一步一步往前走去。
走了二三裡路,忽遇見一個大寺,問人說是“普福寺”。
衆人就有坐在寺門前歇息的,也有進寺去尋躲藏的。
楚雲娘此時已走不動,隻得也走進寺裡來看看光景。
不期這普福寺的僧官,蓋造大殿化緣時,曾受了南宮吉五十兩布施,時常送盒盤來走動,一向認得楚雲娘的。
忽今日見了,雖知南宮吉已死,卻曉得楚雲娘還是富室,不敢怠慢,隻得殷勤款待,留他在一間淨室裡存身。
雲娘到了此時此際,便是受恩深處,喜出望外。
不料躲不得一兩日,金兵來的信息一發緊了。
這僧官雖說是個和尚,卻身邊有些積蓄,也怕有失,便顧不得雲娘的生死,竟趁着黑夜,悄悄躲往遠山破寺去了。
到了次日,雲娘起來,隻見躲難一婦一人越來的多,這僧官與幾個和尚,影兒早已不見,因與細珠說道:“僧官逃去到也罷了,隻是這粥飯卻怎生有的吃?”細珠道:“娘且莫要慌,我方才在他香積廚下尋水淨面,看見他還藏着一甕米,在傢夥廚底下,我們且悄悄煮吃了,再作區處。
”雲娘道:“既有米,就好捱了。
”二人算計着,到夜靜時,佛前取火,煮些稀粥充饑。
又苦熬了兩日。
不期這一日,天還未高,早有許多人跑進寺來,亂嚷道:“不好了,金兵已進城放火殺人劫擄了!城中劫擄完,隻怕要到城外來劫擄哩!這普福寺離城不遠,恐亦不能保全,還是躲遠些的好。
”說話紛紛。
楚雲娘聽了,早又吓得心驚膽跳。
細珠抱慧哥在懷中,見娘驚慌,也隻是啼哭。
雲娘欲要住下,又見人都害怕躲去了;欲要再尋遠處去躲,泰定又失散了,兩個一婦一人抱着一個孩子,身邊無錢,又不認得路,卻往何處去好? 躊躇許久,看看寺裡躲的一婦一人一個也沒了,心下越慌,因對細珠商量道:“人都走盡,眼見的這裡存不得身了,隻好跟着人,随路去撞了。
”細珠道:“沒有别法,隻好如此。
”因依舊抱了慧哥,同着雲娘,走了出來。
剛走到大殿上,隻見佛面前琉璃底下,早有一個老僧盤着腳在那裡打坐。
看見雲娘領着細珠懷抱慧哥,要走出殿去,忽開口叫道:“一女一菩薩,此處安穩,不消别去。
”楚雲娘此時慌慌張張,雖看見和尚打坐,卻不曾留心細看,忽聽明叫他莫去,忙回身一看時,方見那老和尚:長眉垂作發,細骨結成海厚背山般起,謙腰弓樣排。
白頭籠雪帽,赤腳踏泥鞋。
妙處請參看,是呆還是乖。
楚雲娘細看那老僧,生得有些異像,又見他出言奇異,知是不凡,因拜倒在地,說道:“難一婦一楚氏,難子慧兒,已是寡一婦一孤兒,苦不勝言。
今又遭此兵火之變,去住無門,正在迷途,乞老佛慈悲,指示一條生路!”那老僧道:“生死皆是往因,躲避要有緣法。
你母子往因雖遠,卻此寺與你有緣法。
你此處不躲,更思何往?”楚雲娘道:“此處既然可躲,為何這些一婦一一女一轉紛紛去了?”老僧道:“他們于此無緣,一自一然别尋生死,怎麼一例論得?”雲娘見老僧說話有些奇異,不敢不信,因再拜道:“多蒙老佛指迷,還望垂慈保重!”拜罷,仍同細珠抱了慧哥,又躲了進去。
躲便躲了,卻提心吊膽,不能暫安。
忽又有人躲将來,說道:“城裡已殺得人山人海了,隻怕就要殺到這裡來哩,這裡如何存得身住?”遂又慌慌的去了。
楚雲娘聽見,怎不驚慌?欲要躲到别處去,聽了老和尚之言,不敢妄走;欲要再尋老和尚問聲,那老和尚又不知那裡去了。
到夜間,烏黑的一個大空寺裡,止得他兩個一婦一一女一一個孩子,墩在裡面,孤孤?j?j,好不苦惱。
若非報應,安能至此!正是:隻思奢侈易為歡,不道災生受苦難。
颠苦流離嘗一遍,始知大福是平安。
楚雲娘同慧哥、細珠躲在寺中,雖驚驚慌慌,苦捱了兩日夜,卻喜得果如老僧之言,安安穩穩,并無一個兵馬到寺中來攪擾。
隻到第三日,方才有人走進寺來,傳說道:“金兵已去了。
”早有許多逃難的百姓,你說不見了妻,我說不見了子,都紛紛到寺中來找尋。
細珠見了,就要勸雲娘出寺來回家去。
雲娘正要起身,隻見泰定兒也找尋将來了。
大家相見,問明兵果退去,方才歡歡喜喜,商量同回家去。
隻因這一同回家去,有分教:驚飛烏鵲方才定,暗伏豺狼又逞兇。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算計定了,便叫泰定兒将家中房屋該封的封了,該鎖的鎖了,且遮掩一時。
又在家捱了一日,見信息越緊,人家逃躲的絡繹不絕,便按納不安,隻得叫細珠抱着慧哥,泰定拿着些盤纏并随身行李,相伴出門。
這楚雲娘從來出門俱是擡轎子雙仆跟随,何曾一自一走一步。
今見事急,隻得步走。
走便走,終是不慣,見了人未免退退縮縮。
才走得三五百步,剛轉得一個彎,不提防一陣人亂烘烘沖将來,口裡隻嚷道:“不好了,金兵已在後了!”雲娘吃了一驚,便顧不得好歹,隻跟定細珠、慧哥,往前急走,及走得出城,心才放些。
再回頭看時,早不知泰定兒是在那裡沖散,竟不見來了。
欲待要找尋,不敢複入城中;欲要等待,又怕撞着金兵。
沒奈何,隻得随着衆人,一步一步往前走去。
走了二三裡路,忽遇見一個大寺,問人說是“普福寺”。
衆人就有坐在寺門前歇息的,也有進寺去尋躲藏的。
楚雲娘此時已走不動,隻得也走進寺裡來看看光景。
不期這普福寺的僧官,蓋造大殿化緣時,曾受了南宮吉五十兩布施,時常送盒盤來走動,一向認得楚雲娘的。
忽今日見了,雖知南宮吉已死,卻曉得楚雲娘還是富室,不敢怠慢,隻得殷勤款待,留他在一間淨室裡存身。
雲娘到了此時此際,便是受恩深處,喜出望外。
不料躲不得一兩日,金兵來的信息一發緊了。
這僧官雖說是個和尚,卻身邊有些積蓄,也怕有失,便顧不得雲娘的生死,竟趁着黑夜,悄悄躲往遠山破寺去了。
到了次日,雲娘起來,隻見躲難一婦一人越來的多,這僧官與幾個和尚,影兒早已不見,因與細珠說道:“僧官逃去到也罷了,隻是這粥飯卻怎生有的吃?”細珠道:“娘且莫要慌,我方才在他香積廚下尋水淨面,看見他還藏着一甕米,在傢夥廚底下,我們且悄悄煮吃了,再作區處。
”雲娘道:“既有米,就好捱了。
”二人算計着,到夜靜時,佛前取火,煮些稀粥充饑。
又苦熬了兩日。
不期這一日,天還未高,早有許多人跑進寺來,亂嚷道:“不好了,金兵已進城放火殺人劫擄了!城中劫擄完,隻怕要到城外來劫擄哩!這普福寺離城不遠,恐亦不能保全,還是躲遠些的好。
”說話紛紛。
楚雲娘聽了,早又吓得心驚膽跳。
細珠抱慧哥在懷中,見娘驚慌,也隻是啼哭。
雲娘欲要住下,又見人都害怕躲去了;欲要再尋遠處去躲,泰定又失散了,兩個一婦一人抱着一個孩子,身邊無錢,又不認得路,卻往何處去好? 躊躇許久,看看寺裡躲的一婦一人一個也沒了,心下越慌,因對細珠商量道:“人都走盡,眼見的這裡存不得身了,隻好跟着人,随路去撞了。
”細珠道:“沒有别法,隻好如此。
”因依舊抱了慧哥,同着雲娘,走了出來。
剛走到大殿上,隻見佛面前琉璃底下,早有一個老僧盤着腳在那裡打坐。
看見雲娘領着細珠懷抱慧哥,要走出殿去,忽開口叫道:“一女一菩薩,此處安穩,不消别去。
”楚雲娘此時慌慌張張,雖看見和尚打坐,卻不曾留心細看,忽聽明叫他莫去,忙回身一看時,方見那老和尚:長眉垂作發,細骨結成海厚背山般起,謙腰弓樣排。
白頭籠雪帽,赤腳踏泥鞋。
妙處請參看,是呆還是乖。
楚雲娘細看那老僧,生得有些異像,又見他出言奇異,知是不凡,因拜倒在地,說道:“難一婦一楚氏,難子慧兒,已是寡一婦一孤兒,苦不勝言。
今又遭此兵火之變,去住無門,正在迷途,乞老佛慈悲,指示一條生路!”那老僧道:“生死皆是往因,躲避要有緣法。
你母子往因雖遠,卻此寺與你有緣法。
你此處不躲,更思何往?”楚雲娘道:“此處既然可躲,為何這些一婦一一女一轉紛紛去了?”老僧道:“他們于此無緣,一自一然别尋生死,怎麼一例論得?”雲娘見老僧說話有些奇異,不敢不信,因再拜道:“多蒙老佛指迷,還望垂慈保重!”拜罷,仍同細珠抱了慧哥,又躲了進去。
躲便躲了,卻提心吊膽,不能暫安。
忽又有人躲将來,說道:“城裡已殺得人山人海了,隻怕就要殺到這裡來哩,這裡如何存得身住?”遂又慌慌的去了。
楚雲娘聽見,怎不驚慌?欲要躲到别處去,聽了老和尚之言,不敢妄走;欲要再尋老和尚問聲,那老和尚又不知那裡去了。
到夜間,烏黑的一個大空寺裡,止得他兩個一婦一一女一一個孩子,墩在裡面,孤孤?j?j,好不苦惱。
若非報應,安能至此!正是:隻思奢侈易為歡,不道災生受苦難。
颠苦流離嘗一遍,始知大福是平安。
楚雲娘同慧哥、細珠躲在寺中,雖驚驚慌慌,苦捱了兩日夜,卻喜得果如老僧之言,安安穩穩,并無一個兵馬到寺中來攪擾。
隻到第三日,方才有人走進寺來,傳說道:“金兵已去了。
”早有許多逃難的百姓,你說不見了妻,我說不見了子,都紛紛到寺中來找尋。
細珠見了,就要勸雲娘出寺來回家去。
雲娘正要起身,隻見泰定兒也找尋将來了。
大家相見,問明兵果退去,方才歡歡喜喜,商量同回家去。
隻因這一同回家去,有分教:驚飛烏鵲方才定,暗伏豺狼又逞兇。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