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遭逢戰亂棄離雙親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大宋自太祖開基,太宗嗣位。經曆七代帝王,都則偃武修文,民安國泰。至徽宗道君皇帝,專務遊樂,不理朝政人事。以緻萬民嗟怨,金虜乘之而起,把花錦般世界,弄的七零八落。直至二帝蒙塵,高宗泥馬渡江,偏安一隅,天下分為南北,方得休息。其中數十年,百姓受了多少苦楚!正是:
甲馬叢中立命,刀槍隊裡為家。
殺戮如同戲要,搶奪便是生涯。
内中單表一人,乃臨清城外富樂村居住,姓趙,名然,渾家何氏。夫妻兩口,開個糧食鋪兒。雖則粜米為生,一應柴、炭、茶、酒、油、鹽、雜貨,無所不備,家道甚好。年過四旬,止得一女,名喚風兒。自小生得清秀,且資性聰明。七歲時,送私塾中讀書,日誦千言。十歲時,便能吟詩作賦。曾有《閨情》一絕,為人傳誦。
詩曰:
朱簾寂寂下金鈎,香鴨沉沉冷畫樓;
移枕怕驚鴛并宿,挑燈偏惜蕊雙頭。
是年,風兒長至十四,詩詞歌賦不提,琴棋書畫皆通。況飛針走線,出人意表。此乃天生伶俐,非教習之所能也。趙然因自家無子,欲尋女婿來家靠老。止因女兒靈巧多能,難乎其配,故求親者雖多,卻都不曾許。晃幸遇了金虜猖獗,把臨清城圍困,四方勤王之師雖多,相主和議,不許厮殺,以緻虜勢愈甚,打破了京城,劫遷了二帝。那時城外百姓,一個個亡魂喪膽,攜老扶幼,棄家逃命。
且說趙然,時值此際,領着渾家何氏,牽着小女風兒,同一般逃難者,背着包裹,結隊而行。急急如驚弓之鳥,惶惶如漏網之魚。擔渴擔饑擔苦勞,此行誰是家鄉,叫天叫地叫祖宗,惟願不逢鞑虜。正是:
甯為大平犬,莫作亂離人!
常言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正行之間,雖未曾遇着鞑子,卻逢一隊敗殘的官兵。看見諸多逃難百姓,且皆背有包裹,遂假意呐喊道:“鞑子來也,鞑子來也!”頓時哭聲叫聲一片,慌忙亂作一團,可惡的殘兵,還沿路搶劫。
此時天色将晚,吓的衆百姓落荒逃竄,你我不顧,苦上加苦。
卻說小女風兒,被翻軍沖突,跌了一跤,惟年幼個小,遂躺下縮成一團,尚不曾被壓着。亂軍過後,風兒爬起一瞧,已沒了爹娘的影兒。風兒膽小,不敢叫喚,遂躲于道旁古墓之中,過了一夜。
次日天明,出外看時,但見滿目風沙,死屍橫路。昨日同時避難之人,皆不知所往。風兒思念爹娘,不由得痛哭流涕。欲待尋訪,又不認得路徑,隻得往南而行。
哭一步,捱一步;約莫走了二裡之程。心上又苦,腹中又饑。擡頭望見土房一所,想必其内有人,欲待求乞一些湯喝。
及至向前,卻是破敗的空屋,人口俱逃難去了。風兒倚土牆而坐,哀哀哭泣。
自古道:“無巧不成話。”風兒哭泣良久,忽見一人翩然而至。揉揉淚眼,定神一看,那不是鄰人賴皮哥麼?遂心中一喜,停止哭聲,惟抽噎不住。
且說賴皮其人,本姓冼名白,年方二十歲。與鳳兒為鄰,平昔遊手好閑,不守本份,乃慣吃白食,用白錢的主兒,故人稱“賴皮”。
賴皮亦是被官軍沖散了同夥,今日獨自而行。聽得啼哭之聲,慌忙來看。風兒自小相識,以賴皮哥相稱,如今患難之際,舉目無親,見了賴皮,猶見了親人般,遂忙拭眼淚,起身相迎。
風兒問道:“賴皮哥,可曾見我爹娘麼?”
賴皮深知風兒聰穎機敏,更是俏麗異常,貪其美色,早已心懷鬼胎,數次勾引風兒,皆被其父趙然所睹,後對風兒管教甚嚴,未遂賴皮心意,如今偶遇風兒,好不高興。遂眼神一動,計上心頭,撒謊道:“你爹與娘尋你不見,好生痛苦,如今前去了。吩咐我道:”倘或見我女兒,千萬帶了他來,送還與我。‘許我厚謝。“
風兒雖是聰明,卻正當無可奈何之際,“君子可欺以其方”,遂全然不疑,随着賴皮便走。正是: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賴皮牽着鳳兒玉手,吩咐道:“你爹娘連夜已走。若路上不能相遇,且到前進村相會。一路上同行,我權當你親妹,你權叫我親哥,不然,隻道我叫留迷失女子,不當穩便。”風兒乜斜鳳眼,笑道:“親哥說了算。”
約行二裡路,至一大草坪,但見:
綠草悠悠,随風擺動,溪水涓涓,歡樂流淌,樹兒高高,頻頻點頭,小鳥低飛,喳喳直叫,長呼口氣,令人心曠神怡。
賴皮頓住,将随身帶的幹糧取出,把些與風兒道:“風妹,行程尚遠。如今我已倦矣,況此地景緻迷人,莫如在此小憩片時,何如?”畢竟不知風兒如何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甲馬叢中立命,刀槍隊裡為家。
殺戮如同戲要,搶奪便是生涯。
内中單表一人,乃臨清城外富樂村居住,姓趙,名然,渾家何氏。夫妻兩口,開個糧食鋪兒。雖則粜米為生,一應柴、炭、茶、酒、油、鹽、雜貨,無所不備,家道甚好。年過四旬,止得一女,名喚風兒。自小生得清秀,且資性聰明。七歲時,送私塾中讀書,日誦千言。十歲時,便能吟詩作賦。曾有《閨情》一絕,為人傳誦。
詩曰:
朱簾寂寂下金鈎,香鴨沉沉冷畫樓;
移枕怕驚鴛并宿,挑燈偏惜蕊雙頭。
是年,風兒長至十四,詩詞歌賦不提,琴棋書畫皆通。況飛針走線,出人意表。此乃天生伶俐,非教習之所能也。趙然因自家無子,欲尋女婿來家靠老。止因女兒靈巧多能,難乎其配,故求親者雖多,卻都不曾許。晃幸遇了金虜猖獗,把臨清城圍困,四方勤王之師雖多,相主和議,不許厮殺,以緻虜勢愈甚,打破了京城,劫遷了二帝。那時城外百姓,一個個亡魂喪膽,攜老扶幼,棄家逃命。
且說趙然,時值此際,領着渾家何氏,牽着小女風兒,同一般逃難者,背着包裹,結隊而行。急急如驚弓之鳥,惶惶如漏網之魚。擔渴擔饑擔苦勞,此行誰是家鄉,叫天叫地叫祖宗,惟願不逢鞑虜。正是:
甯為大平犬,莫作亂離人!
常言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正行之間,雖未曾遇着鞑子,卻逢一隊敗殘的官兵。看見諸多逃難百姓,且皆背有包裹,遂假意呐喊道:“鞑子來也,鞑子來也!”頓時哭聲叫聲一片,慌忙亂作一團,可惡的殘兵,還沿路搶劫。
此時天色将晚,吓的衆百姓落荒逃竄,你我不顧,苦上加苦。
卻說小女風兒,被翻軍沖突,跌了一跤,惟年幼個小,遂躺下縮成一團,尚不曾被壓着。亂軍過後,風兒爬起一瞧,已沒了爹娘的影兒。風兒膽小,不敢叫喚,遂躲于道旁古墓之中,過了一夜。
次日天明,出外看時,但見滿目風沙,死屍橫路。昨日同時避難之人,皆不知所往。風兒思念爹娘,不由得痛哭流涕。欲待尋訪,又不認得路徑,隻得往南而行。
哭一步,捱一步;約莫走了二裡之程。心上又苦,腹中又饑。擡頭望見土房一所,想必其内有人,欲待求乞一些湯喝。
及至向前,卻是破敗的空屋,人口俱逃難去了。風兒倚土牆而坐,哀哀哭泣。
自古道:“無巧不成話。”風兒哭泣良久,忽見一人翩然而至。揉揉淚眼,定神一看,那不是鄰人賴皮哥麼?遂心中一喜,停止哭聲,惟抽噎不住。
且說賴皮其人,本姓冼名白,年方二十歲。與鳳兒為鄰,平昔遊手好閑,不守本份,乃慣吃白食,用白錢的主兒,故人稱“賴皮”。
賴皮亦是被官軍沖散了同夥,今日獨自而行。聽得啼哭之聲,慌忙來看。風兒自小相識,以賴皮哥相稱,如今患難之際,舉目無親,見了賴皮,猶見了親人般,遂忙拭眼淚,起身相迎。
風兒問道:“賴皮哥,可曾見我爹娘麼?”
賴皮深知風兒聰穎機敏,更是俏麗異常,貪其美色,早已心懷鬼胎,數次勾引風兒,皆被其父趙然所睹,後對風兒管教甚嚴,未遂賴皮心意,如今偶遇風兒,好不高興。遂眼神一動,計上心頭,撒謊道:“你爹與娘尋你不見,好生痛苦,如今前去了。吩咐我道:”倘或見我女兒,千萬帶了他來,送還與我。‘許我厚謝。“
風兒雖是聰明,卻正當無可奈何之際,“君子可欺以其方”,遂全然不疑,随着賴皮便走。正是: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賴皮牽着鳳兒玉手,吩咐道:“你爹娘連夜已走。若路上不能相遇,且到前進村相會。一路上同行,我權當你親妹,你權叫我親哥,不然,隻道我叫留迷失女子,不當穩便。”風兒乜斜鳳眼,笑道:“親哥說了算。”
約行二裡路,至一大草坪,但見:
綠草悠悠,随風擺動,溪水涓涓,歡樂流淌,樹兒高高,頻頻點頭,小鳥低飛,喳喳直叫,長呼口氣,令人心曠神怡。
賴皮頓住,将随身帶的幹糧取出,把些與風兒道:“風妹,行程尚遠。如今我已倦矣,況此地景緻迷人,莫如在此小憩片時,何如?”畢竟不知風兒如何回答,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