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林潇湘邀玩春蘭月 賈喜鳳戲放仙蝶雲

關燈
還是瞧蘭花去。

    ”于是大家都走到蘭花架子邊,隻見蘭葉上也亮得很。

    黛玉叫一概去了紗罩,細細地瞧。

    那些蘭花益發幽靜,也有全放的,半吐的,放一瓣像指着人的,也有蒂莖兒繞一圈兒往上的,都像要言語的意思,也有隐在叢裡像高人幽士在草廬中獨坐的。

    那些花葉交加,總望得玲珑剔透,映在地下也好學些筆法兒。

    寶玉道:“怎麼着費了多少心栽它,把些香韻都被月亮裡的蝦蟆精吸去了,就一些兒也不聞。

    ” 黛玉道:“你不知,這個花可遠不可近的,大家跟我來。

    ”就一齊到東窗邊坐下,隻覺得欄杆外隔水的坡子上,一陣陣蘭香悠悠揚揚地送過來,衆人才服她前日的布置。

    寶玉道:“這個香到底有些苦意。

    ”寶钗道:“清得很。

    ”寶琴道:“而今人很熱鬧的,就說這個人紅,也說紅極了。

    咱們想起來,凡是花卉十分紅的不很香,算有玫瑰花兒也憩俗,大凡清香的原有些苦味呢。

    ”史湘雲道:“譬如月亮,紅了也不會明,清白兩字原是連的。

    ” 黛玉道:“這是底子裡的緣故,倘若月亮遮了雲,也不明。

    所以謝三愛一個微雲點綴,倒被王道子說一個心地不淨,滓穢太清了。

    ”史湘雲道:“這番議論,倒也是一個格物的見解。

    ” 那時候月亮也直起來,衆人也喝了好些茶。

    再瞧那蘭花,又放開好些。

    忽見綠楊影裡簌簌的響,衆人駭了一跳,卻是焙茗、李瑤聽了寶玉的吩咐,擡了一座大千裡鏡來,就将架子支起。

    寶玉說:“是祖宗時上陣用的寶貝,咱們且拿來瞧這個月兒。

    ”又叫李瑤提了好些收香鳥,放在蘭台上,收些蘭花香兒到各人房裡去。

    衆人真個的就着這千裡鏡望月,盡着眼力瞧去。

    也不過瞧得大了好些,望去一塊塊山石影子似的。

    隻有黛玉看得月亮分外親近,像是見些宮殿人影兒。

    問着史湘雲,也隻笑笑不肯說。

    衆人也盡興了。

    内裡戲也完上來。

    王夫人叫人來催進去,隻得大家轉來,寶琴道:“讨人嫌的這個月亮,我快也快,我慢也慢,隻跟着跑似的,不要惹我走轉去追着它。

    ”衆人都笑說道:“好孩子氣。

    ” 大家說說笑笑望王夫人那邊去。

    正将走到角門,隻見琥珀過來說道:“太太說夜深了,上頭客人都散了,太太也坐不住醉得很,就待上床,叫姑娘們奶奶們通不要上去了。

    ”衆人隻得同到寶钗處坐了一會子,大家方才回去。

    到了第二日,黛玉早起謝壽畢,就走到李纨處來。

    方才坐定,隻見素芳來說:“王大爺在外面。

    ”黛玉就走出去,叫他進來,問他有什麼話。

    王元笑嘻嘻的打了一千,站起來笑道:“小的有一件物事,要來孝敬大姑娘。

    ”黛玉問:“是什麼?” 王元笑道:“不瞞姑娘說,這一件物事從來沒有到京的,到了京也沒人敢吃他。

    ”黛玉吓了一吓,道:“一定是什麼毒物了。

    ” 王元笑道:“實在就是河豚魚。

    ”黛玉笑道:“這個麼,我小時候也在南邊嘗過的,好是實在好,不過隻是險些兒。

    ” 王元笑道:“不妨事的。

    就是咱們家吳老朝奉在南邊來,竟拿一個大木桶,盛了江水活養着二三百尾帶進京來,竟有一百多尾是活的。

    小的為了年紀上了,也不敢試它。

    這吳老朝奉帶了會弄它的廚子進來,老朝奉就吃給小的瞧,小的也吃了。

    今日小的也蒸制了好些,大爺嘗着也說好得很,叫小的過來回大姑娘,大姑娘若不放心,小的拚着老命先嘗給大姑娘瞧。

    ”黛玉笑道:“果然放心吃得,妙極的了,你就拿過來。

    ”王元便即去了。

    李纨便走出來笑道:“好,這也妙絕了,咱們而今就拿它賞蘭花。

    ”黛玉道:“很好。

    ”就叫人請了衆姊妹同寶玉來。

    衆人到了,聽說這個,大家喜出非常。

    寶玉便道:“咱們快去吧。

    ” 寶钗便道:“而今,我有一個議論在此,咱們從前,聚得熱鬧的時候,大家高興起過詩社。

    此調不彈久了,就前日你們做幾首青蓮花詩,也算不得。

    想起從前的詩社,惟有菊花社最盛,詩也多。

    恰好而今種了蘭花,古人說得好,春蘭秋菊各占一時之秀,咱們今日不可不作蘭花詩,也便請了鸾、鳳二位同香菱嫂子一齊入社,大家評評好不好?”寶玉先跳起來,道:“妙極。

    ”衆人都說好。

    寶玉道:“索性我說出來吧。

    林妹妹從前焚的詩稿,我已經替她一齊默了出來,她這些時正在用功收拾,這件事益發打入她的拳路去了。

    ” 李纨道:“寶妹妹的議論果然好,我還有一個省事而有趣的道理。

    比如從前是憶菊,而今就憶蘭,從前是訪菊,而今就訪蘭,一直排下去,也還他十二首,好不好?”黛玉笑道:“實在好。

    ” 寶琴道:“好便好,蘭卻比菊難了好些。

    ”探春道:“真個呢,這倒也是一句甘苦話呢。

    ”李纨笑道:“而今有河豚吃了,怕不作出兩句好詩。

    ”寶玉笑道:“從前也吃過螃蟹呢。

    ”寶钗笑道:“螃蟹配不上河豚呢。

    ”衆人都大笑起來。

    當下寶玉便去能請了喜鸾、喜鳳、香菱過來,會齊了,一同到凹晶館去。

    那時侯春陽近午,蘭花十分馥郁。

    衆姊妹便次第的坐下。

    寶玉倒像個書房小子似的,出出進進,捧了端硯、古墨、湖筆、雪箋過來。

    先将十二個題目一排兒寫出。

    史湘雲道:“而今倒有一句話,有些新入社的沒有别号,各人且自己說出來。

    ”喜鸾便說是“聞風逸士,”喜鳳便說是“碧桐靜友”,香菱便說是“映蓮仙客”,寶琴便說是“松下清僚”。

    這寶玉、黛玉、寶钗、探春各仍其舊。

    衆人公議,仍舊請李纨為主司,評定甲乙。

    各人就去揀題。

    香雪便替王元上來請示,問幾時擺席。

    李纨吩咐交卷就席。

    當下寶钗先去把第一個《憶蘭》勾了,題下注上一個“蘅”字。

    寶玉道:“又是她把第一個勾了。

    ”黛玉便把《問蘭》、《供蘭》、《畫蘭》勾了。

    湘雲也把《蘭影》、《蘭夢》勾了。

    寶玉道:“這種搶法,差不多好的通揀完了,等我也挑一個。

    ” 正說着,寶琴也來把《殘蘭》勾了,香菱也就把《訪蘭》勾了。

    寶玉随即也勾了一個《詠蘭》,随後喜鸾便勾了《種蘭》,喜鳳勾了《對蘭》。

    各在題下注了一字。

    這班閨閣裙钗,倒也筆如風雨,兩三盞茶時,也都完了。

    寶玉就叫香雪、碧漪揀一幅鵝黃衍波箋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