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甄士隐反勸賈雨村 甄寶玉變作賈寶玉

關燈
話說賈政為了寶玉升官,忙了幾天。

    一日無事,正在複看寶玉的應制詩賦,忽然林之孝送書帖進來,帖上寫着:“世愚侄甄寶玉頓首拜”,夾着他父親安國公甄應嘉一封書信,信内又帶寄一封周親家的信。

    又有一封寄薛蟠的。

    賈政不解其故,逐一的看來,方才知這些緣故。

    原來甄應嘉信内說的是安撫的事情正在辦着,邊疆上倒不靖起來。

    虧令親周統制得了一位異人,也是敝同宗,姓甄名士隐的用了道術,征服了蠻戎幾十國之王,一月間傳檄而定。

    這甄先生為國為民建此絕大功業,弟與令親統制公連名保奏。

    書後又問賈政、王夫人近好,便将兒子甄寶玉進京補官之事相托。

    那周瓊信内也将甄士隐建功保舉之事細叙,又說這位甄公便是薛令親的親家,從前未曾往來,未曾叙及。

    此次弟與安國公保舉他,他卻薦原任順天府尹賈雨村先生自代。

    無奈雨村先生,經過宦途風波,立志歸隐,不肯出山。

    甄公三回五次的差人勸駕,那雨村先生就苦苦切切寫了一封懇劄來,說他“是得過不是的人,雖則聖仁之朝,恩典寬大,原有棄瑕錄用的一班廢員,但則是聖天子明良一德,忠正盈朝。

    想起自己從前的許多不是,沒有什麼可以對得君父的。

    隻好往深山窮谷之處潔己修行,過世為人,重新盡忠報國,做出一個完全的人臣。

    甄先生現立奇功,大名著于朝野。

    正當幹一番大事,垂名青史,報效王家,非旦聖天子有功必錄,不肯放你還山,而且要奉勸重新婚娶,再立室家。

    ” 那賈雨村先生寄了此書,便即飄然不知所往。

    甄公見他說得有理,隻得改了道服,努力功名,現在這裡候旨,卻與小弟叙了四門親出來,就便憶起他的英蓮令愛,說就是令姨侄媳名香菱的這一位,順便也托小弟帶一封家書寄她。

    書尾也再三問賈政、王夫人及探春的近好。

    也有探春的姑父家書。

    賈政驚喜不已,一面叫請甄寶玉,一面叫賈琏将書信送進裡面去,告訴王夫人、探春,并薛家蟠大奶奶。

    賈政便迎接出去。

    甄寶玉在榮禧堂先遇了賈政,賈政歡喜不盡,随即拉了手來到書房。

    甄寶玉打聽得賈家許多喜事,便逐件地稱賀過了。

    賈政便與他再三讓坐,甄寶玉垂了手打一千,道:“自己的侄兒,要這樣兒,侄兒就不敢,隻好站了聽教訓。

    ” 賈政道:“世兄,什麼話兒,難道我老頭子賓主通不懂得。

    ”甄寶玉一定要請師生坐。

    賈政終是個道學人兒,自己又倚着長輩,又見他謙讓十分,便道:“罷了,咱們也不用上炕,一塊兒坐着講句話吧。

    ” 甄寶玉又道:“伯父教訓,侄兒敢不依。

    但則侄兒論起世交上,原是個侍立的分兒。

    再則侄兒托了伯父的福庇,能夠補上了部員,伯父就是堂官大人,侄兒也有司官的規矩。

    ” 賈政道:“世兄不用太謙了,弟叨做堂官,就是本部的世官老爺們來,也沒有師生坐法。

    既是世交,你隻依着我便了。

    ” 甄寶玉不敢再讓,隻得打一千,告了坐,然後同賈政隔着茶幾一字兒坐下來。

    賈政先将安撫的事逐件問過,又問過了公爺的近好,就将甄公保舉的信也細細地問了,就說:“摺子上去了沒有?” 甄寶玉說:“遞過了。

    ”外面林之孝進來回道:“薛府裡的恭二爺要進來會會甄少爺。

    ”賈政便曉得,是香菱處得了信,叫薛蝌過來問話的,便告訴甄寶玉道:“這就是貴本家的令親薛二哥。

    貴本家的令婿便是他的令兄,這是敝房下的外甥,也就是二小媳的哥子。

    ” 甄寶玉道:“這位士隐先生已經同家大人叙出譜誼,本來一家分支,恰好同家大人弟兄輩分也好得很,侄兒因士隐先生小了家大人幾歲,也叫二叔。

    二家叔原吩咐侄兒見過了老伯,就往薛府上瞧舍妹去。

    不料薛二哥倒先施起來。

    ”賈政益喜,忙請薛蝌進來,也叫賈琏、寶玉、蘭哥兒出來,陪了吃飯叙話。

    賈政便自己到王夫人房裡,說出這許多事情來。

    恰好李纨、黛玉、寶钗都在那裡,這賈政先告訴黛玉說:“你的雨村先生從前在軍機處那麼樣喧赫,如今有人舉他,他倒決意入山去了。

    實在宦海波濤,經過了便也心驚膽顫,怪不得他。

    ”又告訴薛寶钗說:“你們的太親翁士隐先生,一心高尚,不料而今建了這麼場功業,你令嫂得信後也不知怎麼樣地喜歡,将來你蟠大哥也有庇蔭,我心裡好不快樂。

    ”王夫人也笑道:“這個實在夢想不到了。

    ”賈政說完,仍舊到外面同甄寶玉講話去了。

     這裡寶钗便道:“我們這位大嫂子,本來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