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回 樊梨花大破白虎陣 程咬金領兵駱駝嶺
關燈
小
中
大
樊梨花分兵派将攻打白虎陣,手拿一支大令:“薛應龍聽令!”“未将在!”“本帥給你五千人馬,命你身為四路接應使,哪路不到你接應哪路,不得有誤!”“得令。
”薛應龍趕緊接令在手,高高興興地退立一旁。
元帥又吩咐,讓太子李治、魯國公程咬金領兵留守中軍,保護天子,護住連營。
老程說:“元帥放心吧,家裡的事都交給我老程了。
我賣賣老,管保大營穩如磐石。
”樊梨花又吩咐親兵帶馬擡刀。
各位将軍聞風而動,點齊自己的人馬,按計劃行事,整個唐營全動起來了。
日上三杆,唐營内炮号連天,東西南北四路一齊出動攻打白虎陣。
由于樊梨花事先做了準确調查和準備,所以打起來非常順手,一直殺到日落黃昏,把番兵殺得望影而逃,哭爹叫娘,四路人馬都已沖入白虎陣。
為啥非要打陣呢?因為楊凡的實力都擺在這陣裡頭,大陣一破,就等于把楊凡的實力徹底消滅,白虎關便唾手可得。
各路大軍都殺到了中央戊己土,樊梨花在高坡之上立馬觀瞧,心裡非常高興,一陣陣紅旗報捷,殺了多少番兵番将,得了多少馬匹兵刃等戰利品,捷報一撥挨着一撥。
最後一看差不多了,她雙腳點镫,手晃三尖兩刃刀,帶着窦仙童、陳金定、薛金蓮奔向大陣的中心。
來到近前一看,這場戰鬥空前慘烈,東西南北全是唐兵,白虎關的軍兵被壓縮到一個山溝裡,仍然拼命頑抗,雙方展開了一場混戰,死傷枕藉。
梨花心中不忍,傳令鳴金收軍-啷啷收兵鑼響,跟着藍旗搖晃,唐将馬上收兵,分為東西南北列開旗門,把正中央閃開了,現出西涼的軍兵約有二千多人。
梨花姑娘本身是西涼人,不忍心這些兵卒死于非命,她想親自勸說他們放下刀槍。
樊梨花催開戰馬來到軍前,抖丹田高聲喊喝:“呀——呔,裡面白虎關的大帥楊凡在不在?”樊梨花連問兩遍,就聽西涼軍中有人哇哇暴叫:“樊梨花,某家在此!”門旗往左右一分,楊凡催馬出來,隻見他血染征袍,不知是他負傷了,還是别人的血迸在他身上了。
楊凡晃着長臉,眼貫血絲,咯蹦嘣咬碎鋼牙,指着樊梨花破口大罵:“小賤人,你指名點姓叫我楊凡幹什麼!你生在西涼長在西涼,哪知你胳膊時向外拐,打破了我的大陣。
隻要我楊凡有三寸氣在,我決不會與你善罷幹休!你往哪裡走!”說着話他拍馬舞刀直奔樊梨花。
樊梨花把馬一撥讓過這一刀,微微一笑:“楊凡,你慢要撤野休要發狂,睜眼看看,已到了什麼關頭!我唐營大軍已将你團團圍困,你再大本領也插翅難逃!我念在親戚分上,不記前怨,勸你認清大局,下馬投降。
你雖與大唐朝數次作對,但隻要你歸順,仍可保你不死。
如若不然,你這幾千人在我這數萬人馬的槍頭箭下,隻要我一個号令,就都得化為齑粉,剁成肉泥,你楊凡也不能例外。
你再想想,西涼六國提出無理條件要挾大唐,唐朝怎能答應!不答應就發兵進犯大唐疆土,這種不義之師,本身就是敗亡之道,目前你的白虎陣、白虎關俱被打破,唐軍長驅直入,拿下駱駝嶺就是哈密國的國都,國破家亡就在眼前。
你若能識時務,誠心投降,再勸說六國國君與唐朝修好,方可保得西涼不滅,你也算為西涼臣民立了一功,這才是萬全之策。
何去何從,望你速決。
”樊梨花的話很有道理,但楊凡一句也聽不進去。
他沒等梨花把話說完,便哇哇暴叫:“樊梨花休再多口!似你等堅詐之人,更是鬼話連篇,我楊凡乃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豈會受你這好人所惑!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
而你背叛西涼,才是西涼國的千古罪人,你休走,着刀!”——連砍十來刀,樊梨花左躲右閃仍未還手。
她想,隻許你不仁,不許我不義。
看在我姨父母的分上,不能跟你一般見識,但是有讓一讓二,沒有讓三讓四,這是在兩軍陣哪,唐營衆将都立馬在旁邊看着,自己要這麼拖下去怎麼交代呀!一看楊凡得寸進尺,梨花把臉一沉:“楊凡,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既然你活膩味了非來找死,俺樊梨花就對你不住了。
”“誰讓你對得住,看刀。
”梨花才接架相還,跟他戰在一處。
這兩個人一伸手,打了個勢均力敵。
楊凡年輕也有能耐,加上這會兒他也急紅眼了,一個舍命萬人難敵呀!他把死都豁出去了,所以能力倍增,一刀緊似一刀,一刀快似一刀,跟雲片相似。
也就是樊梨花,别人還真招架不住。
到了這個時候,樊梨花仍然沒下死手,隻是想頂多讓他挂點彩帶點傷,跑了就是了。
可衆目睽睽怎麼放他走呢?楊凡雖然喊得挺兇,其實他心裡也得緊張,漫山遍野都是大唐的人馬,白虎陣内傷了那麼多唐将,尤其薛仁貴為打陣捐驅,這些唐将能饒他嗎?他們都在捋胳膊挽袖子等待樊梨花的命令,隻要樊梨花一聲令下,自己非被亂刃分屍不可。
他想,光棍兒不吃眼前虧,君子報仇十年不遲。
同時他也看出來樊梨花有放他逃走之意。
趁二馬一打對頭,梨花大刀朝楊凡橫掃,眼看要砍上了,不料她順勢把刀向東一擺,又給楊凡使了個眼色,楊凡心領神會,乘二馬錯镫的機會,雙腳點镫,催開戰馬,閃電一般奔東陣門沖去。
唐兵唐将看得十分清楚,
”薛應龍趕緊接令在手,高高興興地退立一旁。
元帥又吩咐,讓太子李治、魯國公程咬金領兵留守中軍,保護天子,護住連營。
老程說:“元帥放心吧,家裡的事都交給我老程了。
我賣賣老,管保大營穩如磐石。
”樊梨花又吩咐親兵帶馬擡刀。
各位将軍聞風而動,點齊自己的人馬,按計劃行事,整個唐營全動起來了。
日上三杆,唐營内炮号連天,東西南北四路一齊出動攻打白虎陣。
由于樊梨花事先做了準确調查和準備,所以打起來非常順手,一直殺到日落黃昏,把番兵殺得望影而逃,哭爹叫娘,四路人馬都已沖入白虎陣。
為啥非要打陣呢?因為楊凡的實力都擺在這陣裡頭,大陣一破,就等于把楊凡的實力徹底消滅,白虎關便唾手可得。
各路大軍都殺到了中央戊己土,樊梨花在高坡之上立馬觀瞧,心裡非常高興,一陣陣紅旗報捷,殺了多少番兵番将,得了多少馬匹兵刃等戰利品,捷報一撥挨着一撥。
最後一看差不多了,她雙腳點镫,手晃三尖兩刃刀,帶着窦仙童、陳金定、薛金蓮奔向大陣的中心。
來到近前一看,這場戰鬥空前慘烈,東西南北全是唐兵,白虎關的軍兵被壓縮到一個山溝裡,仍然拼命頑抗,雙方展開了一場混戰,死傷枕藉。
梨花心中不忍,傳令鳴金收軍-啷啷收兵鑼響,跟着藍旗搖晃,唐将馬上收兵,分為東西南北列開旗門,把正中央閃開了,現出西涼的軍兵約有二千多人。
梨花姑娘本身是西涼人,不忍心這些兵卒死于非命,她想親自勸說他們放下刀槍。
樊梨花催開戰馬來到軍前,抖丹田高聲喊喝:“呀——呔,裡面白虎關的大帥楊凡在不在?”樊梨花連問兩遍,就聽西涼軍中有人哇哇暴叫:“樊梨花,某家在此!”門旗往左右一分,楊凡催馬出來,隻見他血染征袍,不知是他負傷了,還是别人的血迸在他身上了。
楊凡晃着長臉,眼貫血絲,咯蹦嘣咬碎鋼牙,指着樊梨花破口大罵:“小賤人,你指名點姓叫我楊凡幹什麼!你生在西涼長在西涼,哪知你胳膊時向外拐,打破了我的大陣。
隻要我楊凡有三寸氣在,我決不會與你善罷幹休!你往哪裡走!”說着話他拍馬舞刀直奔樊梨花。
樊梨花把馬一撥讓過這一刀,微微一笑:“楊凡,你慢要撤野休要發狂,睜眼看看,已到了什麼關頭!我唐營大軍已将你團團圍困,你再大本領也插翅難逃!我念在親戚分上,不記前怨,勸你認清大局,下馬投降。
你雖與大唐朝數次作對,但隻要你歸順,仍可保你不死。
如若不然,你這幾千人在我這數萬人馬的槍頭箭下,隻要我一個号令,就都得化為齑粉,剁成肉泥,你楊凡也不能例外。
你再想想,西涼六國提出無理條件要挾大唐,唐朝怎能答應!不答應就發兵進犯大唐疆土,這種不義之師,本身就是敗亡之道,目前你的白虎陣、白虎關俱被打破,唐軍長驅直入,拿下駱駝嶺就是哈密國的國都,國破家亡就在眼前。
你若能識時務,誠心投降,再勸說六國國君與唐朝修好,方可保得西涼不滅,你也算為西涼臣民立了一功,這才是萬全之策。
何去何從,望你速決。
”樊梨花的話很有道理,但楊凡一句也聽不進去。
他沒等梨花把話說完,便哇哇暴叫:“樊梨花休再多口!似你等堅詐之人,更是鬼話連篇,我楊凡乃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豈會受你這好人所惑!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
而你背叛西涼,才是西涼國的千古罪人,你休走,着刀!”——連砍十來刀,樊梨花左躲右閃仍未還手。
她想,隻許你不仁,不許我不義。
看在我姨父母的分上,不能跟你一般見識,但是有讓一讓二,沒有讓三讓四,這是在兩軍陣哪,唐營衆将都立馬在旁邊看着,自己要這麼拖下去怎麼交代呀!一看楊凡得寸進尺,梨花把臉一沉:“楊凡,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自來投。
既然你活膩味了非來找死,俺樊梨花就對你不住了。
”“誰讓你對得住,看刀。
”梨花才接架相還,跟他戰在一處。
這兩個人一伸手,打了個勢均力敵。
楊凡年輕也有能耐,加上這會兒他也急紅眼了,一個舍命萬人難敵呀!他把死都豁出去了,所以能力倍增,一刀緊似一刀,一刀快似一刀,跟雲片相似。
也就是樊梨花,别人還真招架不住。
到了這個時候,樊梨花仍然沒下死手,隻是想頂多讓他挂點彩帶點傷,跑了就是了。
可衆目睽睽怎麼放他走呢?楊凡雖然喊得挺兇,其實他心裡也得緊張,漫山遍野都是大唐的人馬,白虎陣内傷了那麼多唐将,尤其薛仁貴為打陣捐驅,這些唐将能饒他嗎?他們都在捋胳膊挽袖子等待樊梨花的命令,隻要樊梨花一聲令下,自己非被亂刃分屍不可。
他想,光棍兒不吃眼前虧,君子報仇十年不遲。
同時他也看出來樊梨花有放他逃走之意。
趁二馬一打對頭,梨花大刀朝楊凡橫掃,眼看要砍上了,不料她順勢把刀向東一擺,又給楊凡使了個眼色,楊凡心領神會,乘二馬錯镫的機會,雙腳點镫,催開戰馬,閃電一般奔東陣門沖去。
唐兵唐将看得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