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回 大破敵軍鎖陽會師 為報兄仇借助神鷹

關燈
窦一虎大戰鐵闆道人,趁老道一愣神的工夫,一下蹦到了鐵闆道人坐騎的三岔骨上,搶大棍往老道後腦便打。

    老道覺得背後惡風不善,急用權條杖往後一背,這一棒正好砸在杈條杖上,杈條杖雖是搪了一下,還是把老道的後背打上了,鐵闆道隻覺眼前發黑,胸膛發爇,嘴一張,一口鮮血噴在陣前,他便落荒而逃。

    窦一虎蹦下來,抖了抖手:“該這個雜毛多活兩天。

    對面的蘇寶童,你過來,不要再找替死鬼了,你也來嘗嘗爺爺的大棍。

    ” 敵軍陣上見鐵闆道敗退,無不驚駭,飛缽僧覺着臉上無光,催鹿來到蘇寶童面前:“阿彌陀佛。

    大帥,貧僧要為鐵闆道報仇,不殺矬鬼,誓不為人。

    ”“師父多加注意。

    ” 飛缽僧雙腳點蹬,催開八叉梅花鹿,向窦一虎飛奔而來。

    窦一虎連勝兩陣,滿心歡喜,不顧疲勞,繼續叫陣。

    他聽到銮鈴聲響,擡頭一看,來了個騎鹿的和尚。

    就見這和尚身體胖大,腦瓜皮锃明刷亮,窄腦門,嘟噜腮,細蔑拉的眼睛,滿臉橫肉,脖項下挂着十八顆青銅骷髅的念珠,身披僧衣,腳蹬僧鞋,背挎兜囊,掌中一對大缽。

    窦一虎心想:“走個老道來個和尚,這家夥騎鹿不騎馬,我可要小心在意。

    ”他用手一指:“大和尚,你看老道挨揍,是不是身上癢癢,也想挨兩下。

    ”“放屁,我要為道兄報仇,矬鬼你往哪裡去,看缽!”-,大缽劈面而來。

    窦一虎滴溜一閃身,叉着腰朝和尚笑道:“嘿嘿,你那腦袋怎麼那麼光滑,像頭号大鵝蛋。

    和尚,出家人應以慈善為本,寬大為懷,你怎麼手拿兇器,到兩軍陣前來殺生害命?佛門之下還有你這樣的敗類嗎?你要識時務,趕緊滾蛋,若不聽某的良言相勸,那鐵闆道就是你的前車之鑒!”“阿彌陀佛。

    矬鬼休要貧嘴,貧僧是降妖除怪來了,着缽!”窦一虎一邊氣他,一邊動手,掄開镔鐵棍,一招不讓。

    飛缽僧報仇心切,飛缽舞動挂定風聲,隻見寒光閃閃,風雨不透;窦一虎取勝心強,掄開大棍上下飛舞,如蛟龍擺尾怪蟒翻身。

    兩個人拼死相鬥,各不相讓。

    三十幾個回合過去了,未分勝負。

     唐軍陣上戰鼓如雷,衆将官都在為窦一虎叫勁。

    窦仙童生怕哥哥有失,便讨令出馬,晃動繡絨刀來到陣前,大喊一聲:“哥哥且住,讓小妹抵擋一陣。

    ”窦一虎這會兒也确實累了,他虛晃一招跳出圈外:“妹妹多加注意。

    ”“哥哥你放心吧。

    ”窦一虎回到陣前大把擦汗,大口喘着粗氣。

    窦仙童接戰飛缽僧。

    飛缽僧見來個女将,欺她身單力薄,恨不能一招取勝;窦仙童沉穩應戰,使飛缽僧無隙可乘。

    飛缽僧力猛缽沉,占個勇字;窦仙童刀招萬變,占個巧字。

    大和尚講的是一力降十會,窦姑娘使的是一巧破千斤。

    兩下又打了二十幾個回合,未分輸赢。

    唐軍陣上薛金蓮見窦仙童戰大和尚不下,也讨得将令,飛馬舞刀加入戰群。

    兩員女将兩柄大刀如雪片上下翻飛,把飛缽僧困在圈内。

    飛缽僧哇哇暴叫,想扔大缽可總無良機。

    窦一虎見薛金蓮上陣,恐她姑嫂有失,提大棍大步流星趕到陣前,三個人如走馬燈相似,把飛缽僧困在當中。

    窦一虎邊打邊喊:“你們兩口大刀奔他的秃腦袋,我這棍子奔他的鹿,咱分兩頭打。

    ”窦一虎掄開棍子,專打下三路,照梅花鹿的四條退使上勁了。

    這一下飛缽僧可受不了啦,既得顧自己,又得顧梅花鹿。

    本來這倆姑娘的兩把刀就不是好惹的,再加個窦一虎,自己怎麼頂得住呢?有道是雙拳難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

    他手忙腳亂,一沒顧到,讓窦一虎一棍正接在梅花鹿的屁股上,梅花鹿蹬起來有一丈多高,連鹿帶和尚,“啪”摔在地下,鹿也趴下了,飛缽僧也摔下來了,飛缽也落了地了。

    窦一虎往前一跨步,掄棍就要砸。

    這飛缽僧長拳短打,馬上步下,都有兩下子,他使了個就地十八滾,撿起飛缽一躍而起,拉着梅花鹿敗回本隊,兩軍陣上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飛缽僧見着蘇寶童,連佛都念不好了:“大帥,貧僧大敗而歸,愧煞人也。

    ”“師父不必生氣,勝敗兵家之常,待本帥出陣赢他。

    ” 蘇寶童催馬掄刀來到陣前。

    薛丁山一見蘇寶童出陣了,吩咐鳴金,把陣上三人叫回。

    二路帥雙腳點镫,馬往前提,來會蘇寶童。

    二人便不答話,各催戰馬,揮舞刀槍,戰在一處。

    蘇寶童的大刀神出鬼沒,寒風閃閃驚人膽;丁山的鋼槍變化多端,怪蟒出洞扣人心。

    這一個好似金剛降人世,那一個就像哪吒到凡塵。

    兩軍陣鼓響如爆豆,衆軍士呐喊長津神。

    兩個人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仍是難解難分。

    薛丁山使了個槍裡夾鞭,二馬一錯镫,把大槍交在左手,鹿皮套中掣出打将鞭,翻手一鞭,打在蘇寶童後背。

    蘇寶童情知不妙,躲閃已來不及,急忙往馬背上一趴,耳輪中就聽得“叭”的一聲,蘇寶童背後八杆護背旗被打折三杆,牛皮旗囊也被打得粉碎。

    蘇寶童隻覺得心口一爇,一口鮮血噴出多遠,不能再戰,隻好敗陣而逃。

     常言将是兵之膽。

    番兵見大帥、軍師俱都敗陣,哪個還敢上前?真是人人喪膽,望風而逃。

    唐軍陣上程咬金一見丁山取勝,急忙緊催戰鼓,舞動令旗,滿營衆将齊撒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