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回 李道宗被焚火龍宮 唐天子受困鎖陽城
關燈
小
中
大
吃晌午飯的時候,各自收兵回營。
周青吩咐把傷号擡下去,死屍掩埋,在關前五裡安營下寨。
衆人飽餐戰飯已畢,到了下晌,周青全身披挂,上馬提刀,來到鎖陽關下,二次讨敵罵陣。
鎖陽關城門大開,一員敵将率兵來到陣前。
周青擡頭一看,就見這員大将:胸前橫帶狐狸尾,腦後斜插雉雞翎,上身穿着大紅色的八團龍馬褂,下邊是跨馬服,腳蹬牛皮戰靴,騎一匹大白馬,手中提着八卦金攥開山-,往臉上一看,面如藍靛,滿臉的蚤皮疙瘩,大連腮胡子,相貌長得十分兇惡。
一問他的名字,這家夥叫哥勒本木。
周青一聽這叫什麼名字,也記不住:“好小子哪裡走。
”周青性如烈火,掄刀直奔哥勒本木。
敵将也不示弱,搶大斧接戰。
二馬-翻,戰在一處。
“嘩啦啦啦”,“哧!”讓周青一刀,把敵将斬落馬下。
敵兵一見不好,紛紛敗走,周青把大刀一揮,代替軍令。
“上!”“殺呀!”唐兵鋪天蓋地往上闖,一鼓作氣,得過鎖陽關。
敵軍順着兩邊的城門跑了。
這下可把周青樂壞了,心裡說:我原想鎖陽得有一場大戰,這場戰争起碼得打半個月,沒想到這麼順利,一戰成功。
沒兩天,中軍趕到了。
元帥一聽說周青走馬取過鎖陽關,真是大功一件,跟皇上商量,開始進城。
周青率七位副先鋒親自迎接,把皇上接入臨時的行宮。
元帥和軍師進入帥廳。
一見面,李世民大喜,拉着周青的手:“周将軍,你為大唐立了大功了。
奏凱還都之後,朕必有封賞。
”“多謝陛下。
”周青就把戰争的情況,向元帥、軍師作了禀報。
徐軍師撚髯不語。
薛仁貴就問:“軍師,你因何不說話呀?”“哎呀。
”徐懋功算計了一下:“這鎖陽關是咽喉要道,我料敵人并不會輕易放棄,因何一戰敗兵而走?”“難道說其中另有文章?”“元帥呀,鎖陽關這地方不能呆,馬上傳令撤出鎖陽。
”大帥也一愣,好不容易得的鎖陽關,怎麼能放棄不要呢?跟皇上一商量,李世民也反對,認為軍師多慮,那又何必呢,我們這麼多軍隊怕什麼呢,大家争論不決。
一夜過去,還沒等天亮,就聽城外炮聲響成了一片,地動天翻,時間不大,藍旗官跑進來了:“報!報大帥、軍師得知,了不得了,我們被敵人包圍了。
”李世民這才大吃一驚,馬上率領薛仁貴、徐懋功、八路總兵登城樓往外觀看。
隻見城外敵軍,兵似兵山,将似将海,六國三川的人馬,全都集中到這裡了,把鎖陽關團團圍困。
李世民這才知道軍師所料不假:“這怎麼辦呢?”徐軍師說:“主公啊,着急的事還在後頭呢。
我們的糧草被人家切斷了,要沒有糧草,我軍将不戰自亂哪。
”李世民問元帥應當怎麼辦,薛仁貴當機立斷:放棄鎖陽,向外突圍。
一說突圍,周青臉上挂不住了,他想:我是前部正印先鋒官,打了勝仗,腦子一爇就請主公進城,結果給團到這兒了,我要負全責,突圍也應當是我的事,最好打開一條出路,能把主公、軍師、大帥都平安保護出去,才是上策。
周青想到這兒,趕緊躬身施禮:“大帥,末将不才,願讨令出去大戰六國三川的人馬,保護主公突圍,如若不勝,甘當軍令。
”薛元帥正要發令,被軍師攔住了:“且慢。
元帥,方才你我登上城樓,看得清清楚楚,三川六國的兵馬也有百萬,我們能出得去嗎?可想而知,人家事先早有準備,我們出去等于白白送死。
要突圍須待天黑以後。
”大帥同意,告訴周青:“你帶着姜欣本、姜欣霸、李慶先、李慶洪,各領一千人馬,由東關分五路突圍,如果成功,放起信号,我們再大隊突圍。
”周青點頭。
好不容易盼到了天黑。
準備突圍的五千軍兵已經集齊,他們飽餐戰飯,一個個身披重甲,手持長矛,各騎戰馬,馬身上蒙上鐵甲,一切準備就緒。
周青在外頭組镫扳鞍,乘跨坐騎,手中大刀一晃,吩咐軍兵:開關落鎖。
東關輕輕地開放了,軍兵們放下吊橋,一不掌燈,二沒有火把,人寒枚,馬卸鈴,偷偷地離開了鎖陽。
天上有蒙蒙月光,不注意也看不清楚。
周青一馬當先,手掂大刀,在前開道。
二更天左右,來到敵軍的連營邊上。
他們正往前走,被敵軍哨兵發現了。
人家在-望樓上,看見一片黑乎乎的滾地而來,最後看清楚了,-望樓上響起了牛角号聲,“嘟——嘟嘟——啷啷——”“了不得了,唐軍要突圍,唐兵來了!”警報鑼一響,馬上就行動,離遠了開弓放箭。
就聽三聲梆子響,箭如雨發,“叭,哧哧哧——”唐兵倒下了不少。
周青一看被人家發現了,沒什麼可說的了,把大刀往空中一舉:“弟兄們,我們為大唐朝立功的時候到了,大家沖啊!”“沖啊!”五千軍兵,喊聲震天,闖進番兵連營,揮舞刀槍,與六國聯軍展開了肉搏。
周青、李慶先、李慶洪、姜欣本、姜欣霸五員大将跟老虎一樣,沖鋒陷陣,打在最前面。
馬跳壕溝,大刀往前邊一舉,“嘁哧喀嚓”,好像到了瓜地,把敵兵砍得死屍翻滾。
時間不大,周青他們身上都變成了紅色,也不知道是自己身上淌的血,還是迸的。
這個沖鋒很有效,攻垮了敵人四道防線,深入重圍。
但要想過去,可還早呢。
正在這個時候,番兵就報告了六國的大元帥蘇寶童。
蘇寶童正在中軍寶帳裡高興呢,兩位軍師左右陪伴,推杯換盞,一邊飲酒,一邊高談闊論。
頭一位軍師是飛缽僧,第二個軍師叫鐵闆道。
這飛缽僧,胯下八叉梅花鹿,掌中一對飛缽,有萬夫不當之勇,在三川六國是頭一排的英雄。
鐵闆老道,使的是大鐵闆,挎的皮囊裡頭裝着三十二塊小鐵闆,是他的暗器,百發百中。
這兩個人足智多謀,是大帥蘇寶童的左膀右臂。
此刻他們在
周青吩咐把傷号擡下去,死屍掩埋,在關前五裡安營下寨。
衆人飽餐戰飯已畢,到了下晌,周青全身披挂,上馬提刀,來到鎖陽關下,二次讨敵罵陣。
鎖陽關城門大開,一員敵将率兵來到陣前。
周青擡頭一看,就見這員大将:胸前橫帶狐狸尾,腦後斜插雉雞翎,上身穿着大紅色的八團龍馬褂,下邊是跨馬服,腳蹬牛皮戰靴,騎一匹大白馬,手中提着八卦金攥開山-,往臉上一看,面如藍靛,滿臉的蚤皮疙瘩,大連腮胡子,相貌長得十分兇惡。
一問他的名字,這家夥叫哥勒本木。
周青一聽這叫什麼名字,也記不住:“好小子哪裡走。
”周青性如烈火,掄刀直奔哥勒本木。
敵将也不示弱,搶大斧接戰。
二馬-翻,戰在一處。
“嘩啦啦啦”,“哧!”讓周青一刀,把敵将斬落馬下。
敵兵一見不好,紛紛敗走,周青把大刀一揮,代替軍令。
“上!”“殺呀!”唐兵鋪天蓋地往上闖,一鼓作氣,得過鎖陽關。
敵軍順着兩邊的城門跑了。
這下可把周青樂壞了,心裡說:我原想鎖陽得有一場大戰,這場戰争起碼得打半個月,沒想到這麼順利,一戰成功。
沒兩天,中軍趕到了。
元帥一聽說周青走馬取過鎖陽關,真是大功一件,跟皇上商量,開始進城。
周青率七位副先鋒親自迎接,把皇上接入臨時的行宮。
元帥和軍師進入帥廳。
一見面,李世民大喜,拉着周青的手:“周将軍,你為大唐立了大功了。
奏凱還都之後,朕必有封賞。
”“多謝陛下。
”周青就把戰争的情況,向元帥、軍師作了禀報。
徐軍師撚髯不語。
薛仁貴就問:“軍師,你因何不說話呀?”“哎呀。
”徐懋功算計了一下:“這鎖陽關是咽喉要道,我料敵人并不會輕易放棄,因何一戰敗兵而走?”“難道說其中另有文章?”“元帥呀,鎖陽關這地方不能呆,馬上傳令撤出鎖陽。
”大帥也一愣,好不容易得的鎖陽關,怎麼能放棄不要呢?跟皇上一商量,李世民也反對,認為軍師多慮,那又何必呢,我們這麼多軍隊怕什麼呢,大家争論不決。
一夜過去,還沒等天亮,就聽城外炮聲響成了一片,地動天翻,時間不大,藍旗官跑進來了:“報!報大帥、軍師得知,了不得了,我們被敵人包圍了。
”李世民這才大吃一驚,馬上率領薛仁貴、徐懋功、八路總兵登城樓往外觀看。
隻見城外敵軍,兵似兵山,将似将海,六國三川的人馬,全都集中到這裡了,把鎖陽關團團圍困。
李世民這才知道軍師所料不假:“這怎麼辦呢?”徐軍師說:“主公啊,着急的事還在後頭呢。
我們的糧草被人家切斷了,要沒有糧草,我軍将不戰自亂哪。
”李世民問元帥應當怎麼辦,薛仁貴當機立斷:放棄鎖陽,向外突圍。
一說突圍,周青臉上挂不住了,他想:我是前部正印先鋒官,打了勝仗,腦子一爇就請主公進城,結果給團到這兒了,我要負全責,突圍也應當是我的事,最好打開一條出路,能把主公、軍師、大帥都平安保護出去,才是上策。
周青想到這兒,趕緊躬身施禮:“大帥,末将不才,願讨令出去大戰六國三川的人馬,保護主公突圍,如若不勝,甘當軍令。
”薛元帥正要發令,被軍師攔住了:“且慢。
元帥,方才你我登上城樓,看得清清楚楚,三川六國的兵馬也有百萬,我們能出得去嗎?可想而知,人家事先早有準備,我們出去等于白白送死。
要突圍須待天黑以後。
”大帥同意,告訴周青:“你帶着姜欣本、姜欣霸、李慶先、李慶洪,各領一千人馬,由東關分五路突圍,如果成功,放起信号,我們再大隊突圍。
”周青點頭。
好不容易盼到了天黑。
準備突圍的五千軍兵已經集齊,他們飽餐戰飯,一個個身披重甲,手持長矛,各騎戰馬,馬身上蒙上鐵甲,一切準備就緒。
周青在外頭組镫扳鞍,乘跨坐騎,手中大刀一晃,吩咐軍兵:開關落鎖。
東關輕輕地開放了,軍兵們放下吊橋,一不掌燈,二沒有火把,人寒枚,馬卸鈴,偷偷地離開了鎖陽。
天上有蒙蒙月光,不注意也看不清楚。
周青一馬當先,手掂大刀,在前開道。
二更天左右,來到敵軍的連營邊上。
他們正往前走,被敵軍哨兵發現了。
人家在-望樓上,看見一片黑乎乎的滾地而來,最後看清楚了,-望樓上響起了牛角号聲,“嘟——嘟嘟——啷啷——”“了不得了,唐軍要突圍,唐兵來了!”警報鑼一響,馬上就行動,離遠了開弓放箭。
就聽三聲梆子響,箭如雨發,“叭,哧哧哧——”唐兵倒下了不少。
周青一看被人家發現了,沒什麼可說的了,把大刀往空中一舉:“弟兄們,我們為大唐朝立功的時候到了,大家沖啊!”“沖啊!”五千軍兵,喊聲震天,闖進番兵連營,揮舞刀槍,與六國聯軍展開了肉搏。
周青、李慶先、李慶洪、姜欣本、姜欣霸五員大将跟老虎一樣,沖鋒陷陣,打在最前面。
馬跳壕溝,大刀往前邊一舉,“嘁哧喀嚓”,好像到了瓜地,把敵兵砍得死屍翻滾。
時間不大,周青他們身上都變成了紅色,也不知道是自己身上淌的血,還是迸的。
這個沖鋒很有效,攻垮了敵人四道防線,深入重圍。
但要想過去,可還早呢。
正在這個時候,番兵就報告了六國的大元帥蘇寶童。
蘇寶童正在中軍寶帳裡高興呢,兩位軍師左右陪伴,推杯換盞,一邊飲酒,一邊高談闊論。
頭一位軍師是飛缽僧,第二個軍師叫鐵闆道。
這飛缽僧,胯下八叉梅花鹿,掌中一對飛缽,有萬夫不當之勇,在三川六國是頭一排的英雄。
鐵闆老道,使的是大鐵闆,挎的皮囊裡頭裝着三十二塊小鐵闆,是他的暗器,百發百中。
這兩個人足智多謀,是大帥蘇寶童的左膀右臂。
此刻他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