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回 冤案昭雪奸人正法 心灰意冷詐死埋名

關燈
又被推回金殿。

    李世民厲聲說道:“你回去轉告六國的國王:第一,朕決不能接受你們的無理條件;第二,大唐朝堅決應戰;第三,由此産生的一切後果概由六國承擔。

    ”唐天子說罷仍不解氣,命人在哈拉彌臉上塗面刺字,然後放回。

    哈拉彌抱頭鼠竄而去。

     李世民與衆大臣商議應該怎麼辦,軍師奏道:“陛下,看來又要興兵打仗了。

    這打仗,第一要準備糧草,躁演人馬,但這還好辦,關鍵是要有元帥。

    ”天子也認為是這樣。

    叫誰挂帥呢?夠帥才的死的死,亡的亡,就非得薛仁貴不可了。

    大家都一緻同意。

    可是薛禮剛離京不久啊!唐天子當即提筆,準備寫诏書宣薛禮進京。

    剛提起筆,殿頭官進來啟奏:“啟奏陛下,平西王府的老總管進京來了,說有要事見您。

    ”“快快宣他進來。

    ”時間不大,老總管王茂勝被帶上金殿。

    “奴才王茂勝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起來回話。

    ”“謝萬歲。

    ”“王茂勝,你見孤王,有什麼事奏?”王茂勝未曾說話眼淚光流下來了,哽咽着說:“萬歲,奴才進京報喪來了,平西王薛仁貴死了哇。

    ” 王茂勝一言出口,猶如晴天霹靂,整個金殿之上都震動了,皇上吓得目瞪口呆,衆大臣無不瞠目結舌。

    好半晌,天子才問道:“王茂勝,你講此話可是當真?”“奴才怎敢欺騙聖駕。

    ”“我那薛愛卿是怎麼死的,你把經過快快對朕講來。

    ” 王茂勝未曾說話口打咳聲:“萬歲,薛仁貴冤案昭雪之後,回到原籍,但他在監中已得下病症,回家之後日益加重,經大夫診治是夾氣傷寒,雖遍請名醫,苦不見好轉,後來一病不起,沒想到半月前就歸天了。

    二位夫人不敢隐瞞,這才叫老奴連夜進京報喪。

    ”王茂勝一邊說一邊哭,涕淚交流。

     唐天子聽罷,心頭一陣難受,他覺着對不起薛仁貴。

    要不吃這場官司,不受這麼大的折磨,薛仁貴也不會得病,得病死人,這不是連鎖反應嗎?李世民感到一陣内疚,所以哭得十分悲痛。

    他告訴王茂勝:“你先回龍門縣,朕這就起身趕奔薛賢臣家中吊祭。

    ” 李世民馬上傳旨:英國公徐懋功,魯國公程咬金,東床驸馬秦懷玉,掃北王羅通,左班丞相魏征等十六家大臣陪王伴駕,帶五百名羽林軍,明日起身,到龍門縣吊祭薛仁貴。

    旨意傳開,各地聞風而動,為不驚擾地方,唐天子又傳出一道旨意:所過州城府縣概不準備行宮,各級官員照常任事,不必陪王伴駕,吃喝住宿一概從儉。

    這一下省去了許多的麻煩。

     這一天,李世民率領文武來到了龍門縣。

    龍門縣的地方官出城三十裡迎接聖駕。

    李世民駕至龍門縣,稍稍休息片刻。

    縣令告訴說薛仁貴的府離這裡還有十八裡路,在汾西村大王莊。

    李世民馬上換了坐騎,趕奔大王莊。

     由縣城到大王莊的一路之上,君臣們發現來往的鄉民,都穿着孝服,臉上都有不悅之色。

    到了大王莊再一看,眼前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側耳細聽,一陣陣的哭聲。

    人就是這樣,遇到什麼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感染,本來李世民心裡就難過,一受這周圍環境的影響,鼻子一酸,眼淚又掉下來了。

    君臣催馬進了大王莊,隻見街上的生意都關門閉戶,全鎮居民都在為薛仁貴的喪事奔忙。

    地方聽說皇上來了,趕忙前來引道,衆人順大街來到了王府門前。

    隻見高大的門樓,原來的琉璃瓦和紅漆大門,都被白紙覆蓋,門兩邊高挑引魂幡,門前有人身穿重孝,迎接聖駕。

    接着有人往裡傳報。

     薛仁貴家裡人口并不多,隻有兩位夫人和一個女兒。

    兒子薛丁山本是和女兒一胎所生,後來失蹤了。

    女兒薛金蓮今年十六歲。

    家丁仆人共有四百餘口。

    夫人柳英春、樊金定正在靈堂守靈,仆人進來報信兒:“啟禀夫人,萬歲和衆大臣已到府門了。

    ” 二位夫人急轉身,命把姑娘薛金蓮找來,大家慌忙把孝衫脫掉,更換朝服。

    因為她們受了皇封,有帽子,有靴子,都得穿上。

    經過一陣忙碌,二位夫人帶着薛金蓮,老總管王茂勝,接出了府門。

    門前皇上的衛隊站立兩旁,杏黃傘下罩定逍遙馬,李世民一身便裝,在馬上端坐,文武大臣左右相陪。

    二位夫人趕緊跪倒在地,給皇上磕頭。

     李世民把手一擺:“免。

    唉!二位夫人哪,聽說我那薛愛卿故去多時了。

    ”“是,就等着聖駕哪,聖駕要不來,我們早就出喪發殡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

    皇上下馬,衆大臣跟随,柳樊二氏夫人和小姐薛金蓮在前邊引路,來到府中。

    李世民擡頭一看,正中央有個橫幅,白紙黑字,大字有一人來高,上寫“可當大事”。

    院裡高搭靈棚三丈六,上邊俱用蘆席蒙,把門獅子左右立,紙糊将軍列西東。

    金童玉女兩旁列,紙糊的人跟真人一樣相同。

    左金童捧寶蓋縮頭縮腦,右玉女執黃幡滿面笑容。

    再一看:白毛氈鋪在地遮住塵土,紅闆凳俱用白布蒙。

    青竹竿挑着繡球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