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回 盡忠盡義三赴法場 排難解紛軍師還朝
關燈
小
中
大
一件龍袍,看着真叫人可笑。
程咬金一看,問道:“三哥,這是怎麼回事,你從哪兒弄這麼個袍子,你給他披這個是什麼意思?”“唉,四弟将來你就明白了。
就這領龍袍,我往薛仁貴身上一披,我看他們哪個敢殺,哪個敢動,就包括當今天子在内,我看他敢殺還是不敢殺。
”“是嗎?這袍子有這麼大用處,怎麼連皇上都不敢殺呀?”徐軍師說:“現在沒時間給你解釋,将來你就清楚了。
”原來這領龍袍是唐高祖李淵登基大典時穿的,以後再沒用過。
後來李淵脫袍讓位,傳位李世民,在他臨死前把李世民和徐懋功都叫進内宮,當面告誡李世民,以後軍國大事要多征求軍師的意見,并把這領龍袍賜于徐懋功。
李世民和徐懋功一道征戰多年,對他本來就十分敬重,又有高皇帝的遺言,徐軍師的身份就更高了。
但他是個有教養的人,平時把龍袍供在府中,從未動用,今天是第一次。
他把龍袍披在薛仁貴身上,這才趕奔八寶金殿。
朝房内衆大臣正在愁眉苦臉,一聽說軍師還朝,霎時間津神大振,人人眉頭舒展。
軍師來到殿外,衆人無不投以希望的目光。
殿頭官一啟奏英國公見駕,李世民又驚又喜,他也希望徐軍師早日還朝,幫助他料理朝政。
皇上一邊傳旨宣軍師上殿,一邊起身離坐降階相迎。
徐懋功趕緊跪倒給皇上見禮。
李世民拉着徐軍師的手走上八寶金殿,皇上歸坐,給軍師賜坐。
徐懋功坐在龍書案旁,眯縫着眼睛,捋着胡須,穩如泰山。
程咬金衆人站在他背後。
皇上問道:“請問軍師,河南災情怎麼樣了?”“我主放心,一切都治理好了。
”“多虧軍師,要換個旁人,豈能立此大功。
這麼大年紀,也夠辛苦的了,這次還朝,要好好休息才是。
”“臣謝恩。
萬歲,剛才我路過午門,看見刑場上綁着幾個人,其中還有薛仁貴,不知這薛禮身犯何律?萬歲因何将他問斬?”“唉,要說這話真是太氣人了,是這麼這麼回事。
”書不重叙,李世民又把經過講了一遍。
徐軍師聽完後笑着問道:“陛下,您就認為薛仁貴真幹了這個事嗎?”“軍師,人證、物證、口供俱在,還能假得了嗎?”“陛下,您哪兒料得都對,但有一處您沒有料到。
臣認為薛仁貴是為人所害,其中必有隐情。
”“軍師,此話怎講?”“萬歲請聽。
成親王是您皇叔,他與薛仁貴無冤無仇,這事不假。
但您想到沒有,成親王的九王妃張美人她是何人?她是張士貴的女兒呀,那張士貴蒙君作弊,為國擋賢,陷害薛禮十多年,最後被萬歲知道了真情,将張士貴全家一百多口全部抄斬,惟獨張美人被成親王保下來了,她能不恨薛禮嗎?她會不會在成親王面前煽動是非,陷害薛禮,為她們張家報仇?”“嗯,軍師所言有理。
不過,猜測不能當事實啊,萬一張美人奉公守法,與此案無關,我們又無憑據,豈能血口噴人?”“萬歲說的也對,臣隻是這麼分析。
另外,萬歲您與薛禮相處已經多年,您可記得當年打下樓蘭關,您一時高興,挑選美女十名,獎賞薛禮,被薛禮拒絕了。
從這事可以看出,薛禮并非酒色之徒,他又怎能變化如此之大?平日與翠雲公主素不相識,一見面就強行無禮,誰會相信呀!因此,臣認為這裡邊定有隐情。
”“依軍師之見,薛仁貴是不該殺了?”“對呀,您是不該殺他。
況且早在五年之前,您就親筆為薛禮寫下赦旨,金口玉言,怎好更改?臣認為,慢說薛禮一案尚未弄清,即便他真犯死罪,您也不該殺他。
”“軍師,此話從何說起?孤什麼時候赦他無罪?”“萬歲,您可記得薛禮樓蘭城救駕?”“朕怎會忘記,不過這赦旨——”“陛下想不起來了,請看這個。
”徐懋功說着話,從懷中拿出個檀木盒來,接着掏出一把金鑰匙,打開金鎖,從盒裡取出一件東西。
李世民、程咬金等人都伸着脖子,屏着呼吸,瞪着眼睛觀瞧,不知軍師在變什麼戲法。
隻見他把手中之物-地一展,原來是一道皇王聖旨,徐懋功遞在龍書案上:“陛下請看,這道聖旨是陛下親筆所寫,還是巨的僞造?”李世民一看僵那兒了,正是自己親筆所寫,主要是:不論薛禮以後身犯何罪,一概赦免。
下面有簽名、日期,蓋有皇王禦印。
書中代言:這個赦旨确實是李世民的親筆。
當年與西域開仗,李世民君臣被困樓蘭城,幾乎被敵軍捉去,在這危急關頭,薛仁貴單人獨騎殺入重圍,救出了皇上。
後來在慶功宴上,李世民想起此事還十分感動,就對軍師說:“薛仁貴的功勞太大了,朕終生難忘。
”徐軍師就說:“萬歲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現在薛仁貴救駕,大退敵兵,為國家立了功,您看着他怎麼都順眼,怎麼都對,将來要有個不好,怎麼辦?您給我個答複。
”李世民一高興,就說:“軍師,還有什麼不好,薛仁貴立了這麼大的功勞,這是忠臣,朕要封他王位,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萬歲,假若以後薛禮犯了罪怎麼辦?”“慢說他不會犯罪,就是犯了罪,朕一概赦免。
”“君無戲言,萬歲您說話可不能更改呀。
”“哎,我願立字為證。
”李世民說到這兒,-,把龍袍一翻個,把龍袍的裡子撕下一塊,提筆刷刷點點,就寫了這麼道聖旨,挺高興地
程咬金一看,問道:“三哥,這是怎麼回事,你從哪兒弄這麼個袍子,你給他披這個是什麼意思?”“唉,四弟将來你就明白了。
就這領龍袍,我往薛仁貴身上一披,我看他們哪個敢殺,哪個敢動,就包括當今天子在内,我看他敢殺還是不敢殺。
”“是嗎?這袍子有這麼大用處,怎麼連皇上都不敢殺呀?”徐軍師說:“現在沒時間給你解釋,将來你就清楚了。
”原來這領龍袍是唐高祖李淵登基大典時穿的,以後再沒用過。
後來李淵脫袍讓位,傳位李世民,在他臨死前把李世民和徐懋功都叫進内宮,當面告誡李世民,以後軍國大事要多征求軍師的意見,并把這領龍袍賜于徐懋功。
李世民和徐懋功一道征戰多年,對他本來就十分敬重,又有高皇帝的遺言,徐軍師的身份就更高了。
但他是個有教養的人,平時把龍袍供在府中,從未動用,今天是第一次。
他把龍袍披在薛仁貴身上,這才趕奔八寶金殿。
朝房内衆大臣正在愁眉苦臉,一聽說軍師還朝,霎時間津神大振,人人眉頭舒展。
軍師來到殿外,衆人無不投以希望的目光。
殿頭官一啟奏英國公見駕,李世民又驚又喜,他也希望徐軍師早日還朝,幫助他料理朝政。
皇上一邊傳旨宣軍師上殿,一邊起身離坐降階相迎。
徐懋功趕緊跪倒給皇上見禮。
李世民拉着徐軍師的手走上八寶金殿,皇上歸坐,給軍師賜坐。
徐懋功坐在龍書案旁,眯縫着眼睛,捋着胡須,穩如泰山。
程咬金衆人站在他背後。
皇上問道:“請問軍師,河南災情怎麼樣了?”“我主放心,一切都治理好了。
”“多虧軍師,要換個旁人,豈能立此大功。
這麼大年紀,也夠辛苦的了,這次還朝,要好好休息才是。
”“臣謝恩。
萬歲,剛才我路過午門,看見刑場上綁着幾個人,其中還有薛仁貴,不知這薛禮身犯何律?萬歲因何将他問斬?”“唉,要說這話真是太氣人了,是這麼這麼回事。
”書不重叙,李世民又把經過講了一遍。
徐軍師聽完後笑着問道:“陛下,您就認為薛仁貴真幹了這個事嗎?”“軍師,人證、物證、口供俱在,還能假得了嗎?”“陛下,您哪兒料得都對,但有一處您沒有料到。
臣認為薛仁貴是為人所害,其中必有隐情。
”“軍師,此話怎講?”“萬歲請聽。
成親王是您皇叔,他與薛仁貴無冤無仇,這事不假。
但您想到沒有,成親王的九王妃張美人她是何人?她是張士貴的女兒呀,那張士貴蒙君作弊,為國擋賢,陷害薛禮十多年,最後被萬歲知道了真情,将張士貴全家一百多口全部抄斬,惟獨張美人被成親王保下來了,她能不恨薛禮嗎?她會不會在成親王面前煽動是非,陷害薛禮,為她們張家報仇?”“嗯,軍師所言有理。
不過,猜測不能當事實啊,萬一張美人奉公守法,與此案無關,我們又無憑據,豈能血口噴人?”“萬歲說的也對,臣隻是這麼分析。
另外,萬歲您與薛禮相處已經多年,您可記得當年打下樓蘭關,您一時高興,挑選美女十名,獎賞薛禮,被薛禮拒絕了。
從這事可以看出,薛禮并非酒色之徒,他又怎能變化如此之大?平日與翠雲公主素不相識,一見面就強行無禮,誰會相信呀!因此,臣認為這裡邊定有隐情。
”“依軍師之見,薛仁貴是不該殺了?”“對呀,您是不該殺他。
況且早在五年之前,您就親筆為薛禮寫下赦旨,金口玉言,怎好更改?臣認為,慢說薛禮一案尚未弄清,即便他真犯死罪,您也不該殺他。
”“軍師,此話從何說起?孤什麼時候赦他無罪?”“萬歲,您可記得薛禮樓蘭城救駕?”“朕怎會忘記,不過這赦旨——”“陛下想不起來了,請看這個。
”徐懋功說着話,從懷中拿出個檀木盒來,接着掏出一把金鑰匙,打開金鎖,從盒裡取出一件東西。
李世民、程咬金等人都伸着脖子,屏着呼吸,瞪着眼睛觀瞧,不知軍師在變什麼戲法。
隻見他把手中之物-地一展,原來是一道皇王聖旨,徐懋功遞在龍書案上:“陛下請看,這道聖旨是陛下親筆所寫,還是巨的僞造?”李世民一看僵那兒了,正是自己親筆所寫,主要是:不論薛禮以後身犯何罪,一概赦免。
下面有簽名、日期,蓋有皇王禦印。
書中代言:這個赦旨确實是李世民的親筆。
當年與西域開仗,李世民君臣被困樓蘭城,幾乎被敵軍捉去,在這危急關頭,薛仁貴單人獨騎殺入重圍,救出了皇上。
後來在慶功宴上,李世民想起此事還十分感動,就對軍師說:“薛仁貴的功勞太大了,朕終生難忘。
”徐軍師就說:“萬歲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現在薛仁貴救駕,大退敵兵,為國家立了功,您看着他怎麼都順眼,怎麼都對,将來要有個不好,怎麼辦?您給我個答複。
”李世民一高興,就說:“軍師,還有什麼不好,薛仁貴立了這麼大的功勞,這是忠臣,朕要封他王位,子孫後代世襲罔替。
”“萬歲,假若以後薛禮犯了罪怎麼辦?”“慢說他不會犯罪,就是犯了罪,朕一概赦免。
”“君無戲言,萬歲您說話可不能更改呀。
”“哎,我願立字為證。
”李世民說到這兒,-,把龍袍一翻個,把龍袍的裡子撕下一塊,提筆刷刷點點,就寫了這麼道聖旨,挺高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