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賀蘭山咬金議親 房中公主盡節
關燈
小
中
大
!”大家同上銀銮殿。
朝廷方将身登龍位,秦、程二位奏道:“陛下,不好了!”如此恁般一奏,驚得朝廷說:“反了!反了!有這等事?寡人禦旨都不聽了。
快把這畜生綁來見朕!如今屠封在哪裡?”三位公爺說:“陛下,他才出午門去了。
”叫一聲:“尉遲王兄,快與朕前去宣來。
”尉遲恭退出午門;趕到北關,見了屠封,叫一聲:“丞相,聖上有旨請你轉來,還有國事相商。
”屠封聽見此言,又不敢違逆,隻得随尉遲恭到銀銮殿上,連忙俯伏,叫一聲:“萬歲啊!臣有罪。
顯見公主得罪天邦殿下,臣該萬死!望陛下恕草莽之臣一命。
”貞觀天子說:“丞相,朕欲兩國相和,與羅通結為秦晉之好。
不想這畜生無知,傷了公主。
這是朕的不是了!故請你到殿,将原舊地方歸還你邦,汝君臣不必怨恨。
寡人即日班師,留一萬人馬在此保護,以算朕之賠罪。
”屠封聽言,不勝之喜,說:“我王萬萬歲!”立起身來,退出午門,回轉賀蘭山,自然另有一番言語。
君臣兩下苦無戰将強兵,所以不敢報仇,隻得忍耐在心。
不表番國之事。
如今且講羅通正在逍遙殿,隻見四名校尉上前剝去衣服,綁到銀銮殿。
朝廷大喝說:“我把你這小畜生千刀萬剮才好!寡人昨日怎樣對你講?屠爐女傷了你兄弟,也算兩國相争誤傷的。
她有天大功勞向于寡人,也可将功折罪。
不遵朕旨意,不喜公主,隻消自回營帳,不該把她殺死!可憐一員有情女将,将她屈死,你怎生見朕?校尉們,與朕推出午門枭首!”校尉一聲:“領旨!”推出午門去了。
此時衆公爺見龍顔大怒,沒有人敢出班保奏,不要說别人不敢救,就是一個嫡親表伯父秦叔寶也不敢上前保奏。
大家呆着,獨有程咬金想起前日讨救之時羅家弟一婦之言,不得不出班保奏一番。
連忙閃出班來叫一聲:“刀下留人!”說道:“陛下龍駕在上,臣冒奏天顔,罪該萬死!”朝廷說:“程王兄,羅通違逆朕心,理該處斬。
為甚王兄叫住了?”咬金說:“陛下在上,羅通逆聖應該處斬。
怎奈臣前日奉旨讨救時,曾受我弟一婦所囑。
她說:‘羅氏一門為國捐軀,止傳一脈,倘有差遲,羅氏絕祀。
萬望伯父照管。
’臣便滿口應承,故此弟一婦肯放來的。
雖這小畜生不知法度,有違聖心。
萬望陛下念他父親羅成有功于社稷,看臣薄面,留他一脈,臣好回京去見羅家弟一婦之面。
”朝廷說:“既然王兄保奏,赦他死罪。
”咬金說:“謝主萬歲!”傳旨赦轉羅通。
羅通連忙跪下說:“謝父王不殺之恩。
”朝廷怒猶未息,說:“誰是你的父王!從今後永不容你上殿見朕;削去官職,到老不許娶妻。
快快出去,不要在此觸惱寡人!”朝廷雖谕旨羅通到老不許娶妻,但後來一經程咬金撮合并奏請朝廷,羅通同醜女結為夫婦,甚為相得。
此是後話,本書不表。
且說羅通領旨退出午門,進自己營中。
各将埋怨羅通不該如此失信,太覺薄情了。
如今公主已死,說也枉然,隻有罷了。
不表小弟兄紛紛講論。
單說朝廷傳旨殡葬屠爐公主一屍一首,駕退回營。
群臣散班,秦、程二位退出午門,遇到羅通,叔寶說:“不孝畜生!為人不能出仕于後,以顯父母,替祖上争氣,一家親王都不要做,自拿來送掉了。
如今削去職份,到老隻好在家裡頭。
”羅通說:“老伯父,不要埋怨小侄了,倒是在家侍奉母親的好。
”咬金說:“畜生!既是事親好,何必前時在教場奪此帥印?為伯父好意費心,用盡許多心機說合來的,何苦把這樣絕色佳人送了一性一命!如今朝廷不容娶讨,隻好暗裡偷一情。
當官不得的,要娶妻房除非來世再配罷!”羅通說:“伯父又來了,既然萬歲不容婚配,理當守鳏到老,怎敢逆旨。
伯父保駕班師緩緩而行,小侄先回京城去了。
”咬金說:“你路上須當小心。
”羅通答應道:“是!”就往各營辭别。
當日上馬,帶了四名家将,先自回往長安,不必去表。
過了三天,這一日貞觀天子降旨班師,銀銮殿上大擺功臣宴。
元帥傳令三軍擺齊隊伍,天子上了骕骦馬,衆國公保駕,炮響三聲,出了木陽城。
赤壁康王同丞相與文武官員見了朝廷,一齊俯伏一在地,口稱:“臣赤壁康王候送天子。
”貞觀天子叫一聲:“狼主平身。
朕留下一萬人馬,保守關頭,賜卿三年不必朝貢,保守汛地。
寡人去也。
”衆唐一人緊随聖駕,旗幡招展,浩浩蕩蕩,徑奔長安而去。
這正是: 禦駕親征掃北番,旗幡招展返長安; 隻因做下荒唐事,元帥羅通隻身還。
朝廷方将身登龍位,秦、程二位奏道:“陛下,不好了!”如此恁般一奏,驚得朝廷說:“反了!反了!有這等事?寡人禦旨都不聽了。
快把這畜生綁來見朕!如今屠封在哪裡?”三位公爺說:“陛下,他才出午門去了。
”叫一聲:“尉遲王兄,快與朕前去宣來。
”尉遲恭退出午門;趕到北關,見了屠封,叫一聲:“丞相,聖上有旨請你轉來,還有國事相商。
”屠封聽見此言,又不敢違逆,隻得随尉遲恭到銀銮殿上,連忙俯伏,叫一聲:“萬歲啊!臣有罪。
顯見公主得罪天邦殿下,臣該萬死!望陛下恕草莽之臣一命。
”貞觀天子說:“丞相,朕欲兩國相和,與羅通結為秦晉之好。
不想這畜生無知,傷了公主。
這是朕的不是了!故請你到殿,将原舊地方歸還你邦,汝君臣不必怨恨。
寡人即日班師,留一萬人馬在此保護,以算朕之賠罪。
”屠封聽言,不勝之喜,說:“我王萬萬歲!”立起身來,退出午門,回轉賀蘭山,自然另有一番言語。
君臣兩下苦無戰将強兵,所以不敢報仇,隻得忍耐在心。
不表番國之事。
如今且講羅通正在逍遙殿,隻見四名校尉上前剝去衣服,綁到銀銮殿。
朝廷大喝說:“我把你這小畜生千刀萬剮才好!寡人昨日怎樣對你講?屠爐女傷了你兄弟,也算兩國相争誤傷的。
她有天大功勞向于寡人,也可将功折罪。
不遵朕旨意,不喜公主,隻消自回營帳,不該把她殺死!可憐一員有情女将,将她屈死,你怎生見朕?校尉們,與朕推出午門枭首!”校尉一聲:“領旨!”推出午門去了。
此時衆公爺見龍顔大怒,沒有人敢出班保奏,不要說别人不敢救,就是一個嫡親表伯父秦叔寶也不敢上前保奏。
大家呆着,獨有程咬金想起前日讨救之時羅家弟一婦之言,不得不出班保奏一番。
連忙閃出班來叫一聲:“刀下留人!”說道:“陛下龍駕在上,臣冒奏天顔,罪該萬死!”朝廷說:“程王兄,羅通違逆朕心,理該處斬。
為甚王兄叫住了?”咬金說:“陛下在上,羅通逆聖應該處斬。
怎奈臣前日奉旨讨救時,曾受我弟一婦所囑。
她說:‘羅氏一門為國捐軀,止傳一脈,倘有差遲,羅氏絕祀。
萬望伯父照管。
’臣便滿口應承,故此弟一婦肯放來的。
雖這小畜生不知法度,有違聖心。
萬望陛下念他父親羅成有功于社稷,看臣薄面,留他一脈,臣好回京去見羅家弟一婦之面。
”朝廷說:“既然王兄保奏,赦他死罪。
”咬金說:“謝主萬歲!”傳旨赦轉羅通。
羅通連忙跪下說:“謝父王不殺之恩。
”朝廷怒猶未息,說:“誰是你的父王!從今後永不容你上殿見朕;削去官職,到老不許娶妻。
快快出去,不要在此觸惱寡人!”朝廷雖谕旨羅通到老不許娶妻,但後來一經程咬金撮合并奏請朝廷,羅通同醜女結為夫婦,甚為相得。
此是後話,本書不表。
且說羅通領旨退出午門,進自己營中。
各将埋怨羅通不該如此失信,太覺薄情了。
如今公主已死,說也枉然,隻有罷了。
不表小弟兄紛紛講論。
單說朝廷傳旨殡葬屠爐公主一屍一首,駕退回營。
群臣散班,秦、程二位退出午門,遇到羅通,叔寶說:“不孝畜生!為人不能出仕于後,以顯父母,替祖上争氣,一家親王都不要做,自拿來送掉了。
如今削去職份,到老隻好在家裡頭。
”羅通說:“老伯父,不要埋怨小侄了,倒是在家侍奉母親的好。
”咬金說:“畜生!既是事親好,何必前時在教場奪此帥印?為伯父好意費心,用盡許多心機說合來的,何苦把這樣絕色佳人送了一性一命!如今朝廷不容娶讨,隻好暗裡偷一情。
當官不得的,要娶妻房除非來世再配罷!”羅通說:“伯父又來了,既然萬歲不容婚配,理當守鳏到老,怎敢逆旨。
伯父保駕班師緩緩而行,小侄先回京城去了。
”咬金說:“你路上須當小心。
”羅通答應道:“是!”就往各營辭别。
當日上馬,帶了四名家将,先自回往長安,不必去表。
過了三天,這一日貞觀天子降旨班師,銀銮殿上大擺功臣宴。
元帥傳令三軍擺齊隊伍,天子上了骕骦馬,衆國公保駕,炮響三聲,出了木陽城。
赤壁康王同丞相與文武官員見了朝廷,一齊俯伏一在地,口稱:“臣赤壁康王候送天子。
”貞觀天子叫一聲:“狼主平身。
朕留下一萬人馬,保守關頭,賜卿三年不必朝貢,保守汛地。
寡人去也。
”衆唐一人緊随聖駕,旗幡招展,浩浩蕩蕩,徑奔長安而去。
這正是: 禦駕親征掃北番,旗幡招展返長安; 隻因做下荒唐事,元帥羅通隻身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