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擄人質烈婦蒙難
關燈
小
中
大
黃昏暮色中,兩騎徐徐揚鞭踏在直直的官道上,城垣隐隐矗立在前方。
張明霞忽然指着近城偏東的一座小山,訝道:“你瞧,那山上的人一直吃坐不動,已有半刻之久了,原來是個女人。
” 傅偉也早瞧見,但心中直為離愁别緒盤踞滿,哪有閑心理會。
她因口渴之故,便在一座路亭暫歐,買碗茶解渴。
那位賣茶的老婆婆,見她直着眼睛看那山巅人影,便道:“姑娘你大概初次來江陵,故此不知那位夫人之事。
”這位老婆婆說得十分鄭重,因此怪不得她會稱山上之人為夫人。
“這位沈夫人,在那山頭上已坐了十七年之久。
” “呀?”她吓一跳,須知地乃修習上乘武功之人,深知面壁之苦,故此聽說有人能夠坐了十七年之久,禁不住大驚小怪起來。
“啊,她當然不是整天坐在那裡,僅是每日黃昏之時,不論冬寒夏熱,風吹雨淋,總在那兒坐到天黑。
自從十七年前,她的丈夫出門之後,她便這樣地坐着。
” 張明霞腦中轟地一響,便道:“這位夫人何以能夠這般深信她的丈夫。
”呆了一陣,轉眸去看傅偉,但見他滿面欽仰感動之色,愣心凝望着那座山上的人影。
茶飲過之後,兩騎并發。
張明霞忽然改變初衷,并不立刻北返,原來她想訪到沈夫人的住址,當面問問她一些疑團。
夜色中,沈夫人遲緩地走下山來,隻見山腳下一個大漢倚樹坐着,見她下來,雙目灼灼地盯着她,并且跟着她走進江陵城内,她知道這漢子已跟了她數日之久,心中不禁極是疑懼。
那大漢腰懸短刀,神情兇悍,跟着沈夫人回到家裡之後,便匆匆穿出一條巷子,走進一座大屋子裡。
廳中一張圓石桌,坐着三個人,年紀都在五旬上下,六隻眼睛神光閃爍,顯然都是懷有精湛武功之土。
書中交代,這三個人全是修羅扇秦宣真的得力臂膀,一個頭頂微秃的矮胖個子乃是瘟太歲穆銘,對面的瘦長個子便是摘星手衛斯,此人天生腳程極快,迅逾駿馬,輕身功夫特佳,故此有摘星手的外号。
當中對着廳門那個,面龐狹長,下巴突出,江湖人稱野馬程展。
前說的兩人,乃是秦宣真歸隐七星莊之後,依然效力追随的得力手下,和留在莊中的猛虎簡二共稱三傑。
其實瘟太歲穆銘和摘星手衛斯兩人,比之猛虎簡二,不論在武功造詣抑是閱曆見識,全都高出一籌。
至于這野馬程展,名氣更在穆衛兩人之上,早年也曾心服秦宣的武功智謀而在麾下奔走效力,及至秦宣真洗手之後,便獨來獨往,橫行三湘-帶,此人至今孤然一身,行蹤飄忽不定,然而作惡甚多,終使俠義道中人看不過眼,衡山派首先揚言要懲治地。
程展心知勢孤力薄,惹不起這個武林宗流,便一直北上,恰好遇到瘟太歲穆銘,便留在江陵。
且說那個大漢進得廳中,躬身施紮,道:“點子已經回來。
” 瘟太歲穆銘一揮手,道:“知道了,你且退下。
” 三人又繼續早先話題,摘星手衛斯道:“咱們都未見識過他的本事,不知實在如何?小弟我真想見識一下。
” 野馬程展微微一笑,道:“依我看來,他的本領絕對錯不了,說實在話,我對莊主一身武功委實心服口服。
兩位想來應還記得十餘年前攔截生判官沈鑒一役,任主功力的是強絕一時,我若要和那姓沈的走上百來招不敗,已非易事。
” 衛斯哈哈一笑,道:“小弟不過好奇而已,自古道是‘強将手下無弱兵’,以莊主那一身本事,他還弱得了嗎?想想也不怪在主會令我們暫勿露出破綻,須候他親自趕來。
穆兄你若見識過那石山牧童趙仰高的本事,真會疑心莊主怎能擊斃那厮。
” 瘟太歲穆銘臉上橫肉一顫,道:“那麼咱們就是這樣決定,衛老弟你擄了那女人之後,兼程北上,我和程大哥留在此地,必要時兩人合力不讓他逃走,好讓莊主及時趕到。
至于青城強敵,大概暫時顧不到咱們,其實前兩日那叛徒顧聰溜走時,我已知道,還設法讓他方便逃走呢,哈,哈……” 衛斯大聲招呼一聲,一個漢子走進廳來,他把一枚紙卷交給那漢子。
片刻工夫,一隻全身雪白的信鴿,展拍健翎,沖天飛去,這頭信鴿翌日已到了襄陽。
它飛入一所近郊大庭院中,一個漢子摘下紙卷,便匆匆上呈,經過兩個人傳遞,才到達襄陽的秦宣真手中。
這位嚴肅的中年人,身上一領薄薄的白色長衫,在廊下微風中飄飄飛揚。
秦玉嬌剛好出來,便走過去。
秦宣真看完那枚紙卷,颔首道:“今晚三更起程,明日午間便可到達江陵。
” 她嗫嚅了一下,終于大膽地問道:“雁飛可在江陵嗎?” 秦宣真搖搖頭,道:“沒有,不知路上有什麼耽擱,照理尚煌被我誘得兩頭跑,該不會攔阻着他。
這樣也好,衛斯來函說要在昨夜乘他未抵江陵時,先把他母親擄走,穆銘隻須稍為拖延一下,便可等我到達再親手收拾他。
” 一個漢子匆匆進來報告道:“終南孤鶴尚煌已到襄陽。
” 秦宣真面色陰沉下來,點頭不語。
秦玉嬌怒哼一聲,道:“這個尚煌本領不小,居然能綴着我們跟到此地。
” 又有一個漢子來報:“青城追風劍董毅經武當山折返襄陽。
” 秦宣真微微颔首,沉吟不語,但随即掠過一絲詭笑,回身走進書房,展紙提筆寫道: “久仰終南少清劍法天下無雙,然董某亦頗擅此道,不揣愚陋,意欲一窺風度,乞于日落時分,移駕城西隆中山南麓,董某恭候并頌快祉。
” 寫完看了一遍,暗自皺眉付道:“寫得太羅嗦了一點,但口氣頗傲,不失我意。
” 推開此紙,又提筆另寫一箋道:“大羅十八劍,世稱無敵,但尚在少清劍法之下,謂予不信,日落時可至城西隆中山南麓一驗吾言,終南孤鶴尚煌呈左右。
” 他把筆一放,幹笑一聲,想道:“尚煌的口氣我再也不會弄錯的。
”這兩封信着手下送出之後,他便立刻回房,運功調息,準備日落時趕到隆中山南麓,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兩敗俱傷之時,好收漁人之利。
須知那追風劍董毅乃是青城派第一把高手,若非俗家弟子,早做了掌門人。
而終南孤鶴尚煌的武功,也是武林中頂尖高手,連修羅扇秦宣真這等一代俊傑,也曾敗在他的少清劍法之下,由此可以想見。
日落時分,秦宣真早已到了山南麓,就在一株大樹後面隐住身形。
這株大樹最少也有兩人合抱之粗,故此秦宣真躲在後面,決不虞被人發覺,樹前五丈之遠,一塊畝許大的空地,甚是平坦,正好供比劍之用。
一條人影在殘陽餘晖中疾馳而至,迅逾奔馬,寬大的長衫,在晚風中飄飄飛舉,臨到切近,原來是個中年文士模樣的人,長得清清瘦瘦的,可是兩條眉毛失之過濃,還有那雙冷峻的眼睛,流露着自信自傲之色,秦宣真暗暗颔首,想道:“一别數年,他仍是當年風度,算來年紀已逾六旬,但看起來不過四旬上下,足見他的内功已達到什麼程度。
” 來人正是名滿天下,在正派諸位高人之中脾氣最乖僻的終南孤鶴尚煌。
他停步仁立在曠場上,四下一瞥,然後把斜系在背上的長劍解下來,挂在就近的一棵樹上。
秦宣真一點也不擔心他們會打不成,隻因他深知這兩人都是當代使劍名家,而終南孤劍尚煌又因脾氣乖僻而開罪多方,各正派雖對終南派依然友好,但對尚煌本人卻不太滿意,至于尚董兩人之所以沒有動手分出高下,僅因沒有機會碰頭而已。
過了片刻,遠處人影出現,卻共是兩個人。
終南孤劍尚煌傲然冷笑兩聲,伫立以待,大樹後的秦宣真卻十分生氣,想道:“萬想不到董毅居然會帶着幫手來了,我并非為尚煌打抱不平,卻是為我坐收其利的計劃不能實現了。
” 那兩條人影來勢極速,都是徒步,轉眼已到了場中,秦宣真雖未見過追風到董毅,但這時一眼便知左邊那個身材瘦颀的人便是他,隻因右面那人是個老道裝束。
董毅也是身穿長衣,背插長劍,走到切近,便拱手道:“這位想是尚先生了?久仰威名,如雷貫耳,至今方始識荊,大是遺憾” 終南孤劍尚煌也回了一禮,談談道:“尚某也素仰俠名,這次貿然赴會,董大俠不會見笑吧?”他的眼冷冷掃過老道面上。
追風到董毅道:“這位是敝師侄,道号玄均。
” 那玄均遭人看來年紀在五旬以上,似乎比董毅還要老些,這時稽首為禮,尚煌和全不理睬。
玄均道人登時露出愠容,卻退開兩丈之遠,追風劍董毅道:“這地方真不錯。
”眼光一掃,已見樹上挂着之劍,便也将自己的劍解下來。
兩個人一齊把外面長衣脫掉,裡面都是一身短打,空氣突然變得非常沉重緊張起來。
董毅拿起劍,尚煌也把挂在樹上的劍拿下來,卻聽查毅道:“尚兄劍術已通神明,在下是舍命陪君子。
”這原是客氣的話,其實心中甚是愠怒,打接到邀約比到之信時起,他一直默默盤算對敵之方,已存一拼決心,哪有絲毫怯意。
尚煌冷笑一聲,道:“董大俠何必在口舌上稱能?既然約我來此。
”董教立刻截住問道:“我約你來此?”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尚煌濃眉一
張明霞忽然指着近城偏東的一座小山,訝道:“你瞧,那山上的人一直吃坐不動,已有半刻之久了,原來是個女人。
” 傅偉也早瞧見,但心中直為離愁别緒盤踞滿,哪有閑心理會。
她因口渴之故,便在一座路亭暫歐,買碗茶解渴。
那位賣茶的老婆婆,見她直着眼睛看那山巅人影,便道:“姑娘你大概初次來江陵,故此不知那位夫人之事。
”這位老婆婆說得十分鄭重,因此怪不得她會稱山上之人為夫人。
“這位沈夫人,在那山頭上已坐了十七年之久。
” “呀?”她吓一跳,須知地乃修習上乘武功之人,深知面壁之苦,故此聽說有人能夠坐了十七年之久,禁不住大驚小怪起來。
“啊,她當然不是整天坐在那裡,僅是每日黃昏之時,不論冬寒夏熱,風吹雨淋,總在那兒坐到天黑。
自從十七年前,她的丈夫出門之後,她便這樣地坐着。
” 張明霞腦中轟地一響,便道:“這位夫人何以能夠這般深信她的丈夫。
”呆了一陣,轉眸去看傅偉,但見他滿面欽仰感動之色,愣心凝望着那座山上的人影。
茶飲過之後,兩騎并發。
張明霞忽然改變初衷,并不立刻北返,原來她想訪到沈夫人的住址,當面問問她一些疑團。
夜色中,沈夫人遲緩地走下山來,隻見山腳下一個大漢倚樹坐着,見她下來,雙目灼灼地盯着她,并且跟着她走進江陵城内,她知道這漢子已跟了她數日之久,心中不禁極是疑懼。
那大漢腰懸短刀,神情兇悍,跟着沈夫人回到家裡之後,便匆匆穿出一條巷子,走進一座大屋子裡。
廳中一張圓石桌,坐着三個人,年紀都在五旬上下,六隻眼睛神光閃爍,顯然都是懷有精湛武功之土。
書中交代,這三個人全是修羅扇秦宣真的得力臂膀,一個頭頂微秃的矮胖個子乃是瘟太歲穆銘,對面的瘦長個子便是摘星手衛斯,此人天生腳程極快,迅逾駿馬,輕身功夫特佳,故此有摘星手的外号。
當中對着廳門那個,面龐狹長,下巴突出,江湖人稱野馬程展。
前說的兩人,乃是秦宣真歸隐七星莊之後,依然效力追随的得力手下,和留在莊中的猛虎簡二共稱三傑。
其實瘟太歲穆銘和摘星手衛斯兩人,比之猛虎簡二,不論在武功造詣抑是閱曆見識,全都高出一籌。
至于這野馬程展,名氣更在穆衛兩人之上,早年也曾心服秦宣的武功智謀而在麾下奔走效力,及至秦宣真洗手之後,便獨來獨往,橫行三湘-帶,此人至今孤然一身,行蹤飄忽不定,然而作惡甚多,終使俠義道中人看不過眼,衡山派首先揚言要懲治地。
程展心知勢孤力薄,惹不起這個武林宗流,便一直北上,恰好遇到瘟太歲穆銘,便留在江陵。
且說那個大漢進得廳中,躬身施紮,道:“點子已經回來。
” 瘟太歲穆銘一揮手,道:“知道了,你且退下。
” 三人又繼續早先話題,摘星手衛斯道:“咱們都未見識過他的本事,不知實在如何?小弟我真想見識一下。
” 野馬程展微微一笑,道:“依我看來,他的本領絕對錯不了,說實在話,我對莊主一身武功委實心服口服。
兩位想來應還記得十餘年前攔截生判官沈鑒一役,任主功力的是強絕一時,我若要和那姓沈的走上百來招不敗,已非易事。
” 衛斯哈哈一笑,道:“小弟不過好奇而已,自古道是‘強将手下無弱兵’,以莊主那一身本事,他還弱得了嗎?想想也不怪在主會令我們暫勿露出破綻,須候他親自趕來。
穆兄你若見識過那石山牧童趙仰高的本事,真會疑心莊主怎能擊斃那厮。
” 瘟太歲穆銘臉上橫肉一顫,道:“那麼咱們就是這樣決定,衛老弟你擄了那女人之後,兼程北上,我和程大哥留在此地,必要時兩人合力不讓他逃走,好讓莊主及時趕到。
至于青城強敵,大概暫時顧不到咱們,其實前兩日那叛徒顧聰溜走時,我已知道,還設法讓他方便逃走呢,哈,哈……” 衛斯大聲招呼一聲,一個漢子走進廳來,他把一枚紙卷交給那漢子。
片刻工夫,一隻全身雪白的信鴿,展拍健翎,沖天飛去,這頭信鴿翌日已到了襄陽。
它飛入一所近郊大庭院中,一個漢子摘下紙卷,便匆匆上呈,經過兩個人傳遞,才到達襄陽的秦宣真手中。
這位嚴肅的中年人,身上一領薄薄的白色長衫,在廊下微風中飄飄飛揚。
秦玉嬌剛好出來,便走過去。
秦宣真看完那枚紙卷,颔首道:“今晚三更起程,明日午間便可到達江陵。
” 她嗫嚅了一下,終于大膽地問道:“雁飛可在江陵嗎?” 秦宣真搖搖頭,道:“沒有,不知路上有什麼耽擱,照理尚煌被我誘得兩頭跑,該不會攔阻着他。
這樣也好,衛斯來函說要在昨夜乘他未抵江陵時,先把他母親擄走,穆銘隻須稍為拖延一下,便可等我到達再親手收拾他。
” 一個漢子匆匆進來報告道:“終南孤鶴尚煌已到襄陽。
” 秦宣真面色陰沉下來,點頭不語。
秦玉嬌怒哼一聲,道:“這個尚煌本領不小,居然能綴着我們跟到此地。
” 又有一個漢子來報:“青城追風劍董毅經武當山折返襄陽。
” 秦宣真微微颔首,沉吟不語,但随即掠過一絲詭笑,回身走進書房,展紙提筆寫道: “久仰終南少清劍法天下無雙,然董某亦頗擅此道,不揣愚陋,意欲一窺風度,乞于日落時分,移駕城西隆中山南麓,董某恭候并頌快祉。
” 寫完看了一遍,暗自皺眉付道:“寫得太羅嗦了一點,但口氣頗傲,不失我意。
” 推開此紙,又提筆另寫一箋道:“大羅十八劍,世稱無敵,但尚在少清劍法之下,謂予不信,日落時可至城西隆中山南麓一驗吾言,終南孤鶴尚煌呈左右。
” 他把筆一放,幹笑一聲,想道:“尚煌的口氣我再也不會弄錯的。
”這兩封信着手下送出之後,他便立刻回房,運功調息,準備日落時趕到隆中山南麓,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兩敗俱傷之時,好收漁人之利。
須知那追風劍董毅乃是青城派第一把高手,若非俗家弟子,早做了掌門人。
而終南孤鶴尚煌的武功,也是武林中頂尖高手,連修羅扇秦宣真這等一代俊傑,也曾敗在他的少清劍法之下,由此可以想見。
日落時分,秦宣真早已到了山南麓,就在一株大樹後面隐住身形。
這株大樹最少也有兩人合抱之粗,故此秦宣真躲在後面,決不虞被人發覺,樹前五丈之遠,一塊畝許大的空地,甚是平坦,正好供比劍之用。
一條人影在殘陽餘晖中疾馳而至,迅逾奔馬,寬大的長衫,在晚風中飄飄飛舉,臨到切近,原來是個中年文士模樣的人,長得清清瘦瘦的,可是兩條眉毛失之過濃,還有那雙冷峻的眼睛,流露着自信自傲之色,秦宣真暗暗颔首,想道:“一别數年,他仍是當年風度,算來年紀已逾六旬,但看起來不過四旬上下,足見他的内功已達到什麼程度。
” 來人正是名滿天下,在正派諸位高人之中脾氣最乖僻的終南孤鶴尚煌。
他停步仁立在曠場上,四下一瞥,然後把斜系在背上的長劍解下來,挂在就近的一棵樹上。
秦宣真一點也不擔心他們會打不成,隻因他深知這兩人都是當代使劍名家,而終南孤劍尚煌又因脾氣乖僻而開罪多方,各正派雖對終南派依然友好,但對尚煌本人卻不太滿意,至于尚董兩人之所以沒有動手分出高下,僅因沒有機會碰頭而已。
過了片刻,遠處人影出現,卻共是兩個人。
終南孤劍尚煌傲然冷笑兩聲,伫立以待,大樹後的秦宣真卻十分生氣,想道:“萬想不到董毅居然會帶着幫手來了,我并非為尚煌打抱不平,卻是為我坐收其利的計劃不能實現了。
” 那兩條人影來勢極速,都是徒步,轉眼已到了場中,秦宣真雖未見過追風到董毅,但這時一眼便知左邊那個身材瘦颀的人便是他,隻因右面那人是個老道裝束。
董毅也是身穿長衣,背插長劍,走到切近,便拱手道:“這位想是尚先生了?久仰威名,如雷貫耳,至今方始識荊,大是遺憾” 終南孤劍尚煌也回了一禮,談談道:“尚某也素仰俠名,這次貿然赴會,董大俠不會見笑吧?”他的眼冷冷掃過老道面上。
追風到董毅道:“這位是敝師侄,道号玄均。
” 那玄均遭人看來年紀在五旬以上,似乎比董毅還要老些,這時稽首為禮,尚煌和全不理睬。
玄均道人登時露出愠容,卻退開兩丈之遠,追風劍董毅道:“這地方真不錯。
”眼光一掃,已見樹上挂着之劍,便也将自己的劍解下來。
兩個人一齊把外面長衣脫掉,裡面都是一身短打,空氣突然變得非常沉重緊張起來。
董毅拿起劍,尚煌也把挂在樹上的劍拿下來,卻聽查毅道:“尚兄劍術已通神明,在下是舍命陪君子。
”這原是客氣的話,其實心中甚是愠怒,打接到邀約比到之信時起,他一直默默盤算對敵之方,已存一拼決心,哪有絲毫怯意。
尚煌冷笑一聲,道:“董大俠何必在口舌上稱能?既然約我來此。
”董教立刻截住問道:“我約你來此?”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尚煌濃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