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舞彩衣瑛珠乍歸省 集金钗柳燕共超凡
關燈
小
中
大
,是至親近族的小宴,那賈氏近支宗族雖多,大半尚屬寒微,有怕見場面不敢來的,也有妒忌心重不肯來的,還有衣飾寒儉想來不能來的。
又有賈芹、賈雲諸人對不住榮甯兩府,沒臉再來,也是不來為妥。
因此來者甚少,隻有常來的那幾家。
如賈蓉、賈牆之母,賈藍、賈菌之妻,大家都是見熟的,那幾房的姑娘們也有十幾個。
喜鸾、四姐兒此時已出了閣,也都來拜壽。
見了探春、湘雲等更覺親熱,當下親戚各家,如薛姨媽、李嬸娘、王舅太太、梅親家太太俱已到齊,王夫人和她們各自有一番周旋,薛姨媽道:"姨太太這兩天可真鬧乏了,咱們消消停停地樂一天罷。
"王夫人道:"她們小姐妹們真受累,我倒還好。
聽說新大奶奶有了喜,姨太太又該請客了。
"薛姨媽正要笑話,隻聽王舅太太說道:"姑太太大喜,咱們好久沒見,你氣色比先前更好了,隻看得五十來歲似的,哪裡象七十歲的人呢?"王夫人道:"我原先也是七病八痛的,自從吃了寶玉的丹藥,什麼病也沒發,可也禁不得煩心。
蕙兒走的那幾天,我着了點急,也不舒服好兩天哪。
"李嬸娘道:"人人都聽說有神仙,誰也沒瞧見過,太太眼看着兒子成了神仙,兩個孫子又占了人間的富貴,這是幾輩子修來的。
"梅夫人道:"姻伯母隻管享福才是,象您這樣還能煩心,我們又該怎樣呢?"此時堂上正演的是《郭汾陽上壽》,薛姨媽笑道:"這也說不定,你看郭汾陽那麼大福氣,家裡公主、驸馬一拌嘴也就抓了瞎了,什麼人能不操心。
"李嬸娘道:"我聽說寶哥兒要回來上壽,到底有這句話沒有?"王夫人道:"話是有的,哪會有這宗事?"正說着,吳新登慌慌張張走進來回道:"外頭有個道士,說是會變戲法兒,來給太太上壽,奴才攔他攔不住,已經闖進來了。
"話音未了,那個道士已站在戲台前,約略有二十多歲,穿着秋香色的道袍,貌既不揚,衣履也甚垢敝。
一見王夫便磕下頭去,口中說道:"太太大慶,方外無可孝敬,想出個小戲法,請天上麻姑和衆仙女同來歌舞獻壽,願太太福壽無量。
"王夫人見他突如其來,莫知來曆,隻得謙讓道:"多承厚意,如何敢當?"一面忙叫賈蓉進來陪他,賈蓉讓那道士另席坐下,先問法号。
那道士隻回答:"碧落"二字,又問在哪個道觀,道士答道:"在赤霞宮。
"賈蓉并不理會,卻是寶钗、湘雲仿佛聽見'赤霞宮'三個字,連忙回頭看那道士。
見他拉裡拉塌,比清虛觀剪蠟花的小道士還要寒碜,一點也不象寶玉,倒疑惑自己是聽錯了,賈蓉又問道土需備何物,道士說:"隻要爐香杯水,餘者一概不需。
"王夫人忙吩咐止戲,大家肅靜,看他演何戲法。
一時小厮們移過檀幾,幾上放着香爐一座,清水一杯。
那道士口中念念有詞,爐内沉香即時自熱,又取杯水吞了一口,向台上噴去,好像一條白龍飛過,化成一片銀光。
隻見一個玉顔俊美的麻姑,穿着紫霞被,碧暈仙衣,娉娉婷婷立在戲台之上,後面跟着十二個仙女,分為兩排,一個個都有沈魚落雁之容,抱月飄煙之态,同時向王夫人裣衽下拜。
麻姑拜罷,起來扔起碧绡巾,變成一個青鳥,又從袖中取出一盤蟠桃,鮮紅可愛,放在青鳥背上,看着青鳥振翅飛去。
一會兒又回到了麻姑手裡,仍化作碧绡巾,籠在袖中。
少時又向空中招手,飛下一隻白鶴,鶴背上馱着玉杯,麻姑取出袖中金壺,斟滿了百花仙釀,指引那鶴飛向王夫人面前勸飲。
王夫人先不敢喝,那鶴隻是不走,不得已舉杯幹了,頓覺滿口芬芳,精神倍長。
随後又飛下幾個白鶴,照樣馱着玉杯,麻姑逐一斟滿,指引它飛向薛姨媽、李嬸娘幾位年高的面前,她們見王夫人先喝了,也都舉杯喝光。
那一群鶴飛回台上,麻姑舉手一揮,頓時不見。
又歇了一會兒,麻姑引着那十二個仙女舞将起來,口中還唱着歌曲,抑揚應節,聲聲清脆,如莺吟鳳舞,不同凡響。
先是雁舞,後是鶴舞,最後撒花之舞。
那花兒五光十色,爛如彩霞,撒到台上随即隐失。
少時舞酣歌緊,一片光彩迷離,瞧不見霞帔雲裳的影子。
大家正看得出神,隻聽那道士唱道: 剛則是慶金萱,高堂萬春。
又恰遇豔陽辰,望朱門祥光一道氤氲。
隻見那連枝蕙、秀根蘭,回翔風津。
又誰知有星官省親來頻,借玉禮獻慈
又有賈芹、賈雲諸人對不住榮甯兩府,沒臉再來,也是不來為妥。
因此來者甚少,隻有常來的那幾家。
如賈蓉、賈牆之母,賈藍、賈菌之妻,大家都是見熟的,那幾房的姑娘們也有十幾個。
喜鸾、四姐兒此時已出了閣,也都來拜壽。
見了探春、湘雲等更覺親熱,當下親戚各家,如薛姨媽、李嬸娘、王舅太太、梅親家太太俱已到齊,王夫人和她們各自有一番周旋,薛姨媽道:"姨太太這兩天可真鬧乏了,咱們消消停停地樂一天罷。
"王夫人道:"她們小姐妹們真受累,我倒還好。
聽說新大奶奶有了喜,姨太太又該請客了。
"薛姨媽正要笑話,隻聽王舅太太說道:"姑太太大喜,咱們好久沒見,你氣色比先前更好了,隻看得五十來歲似的,哪裡象七十歲的人呢?"王夫人道:"我原先也是七病八痛的,自從吃了寶玉的丹藥,什麼病也沒發,可也禁不得煩心。
蕙兒走的那幾天,我着了點急,也不舒服好兩天哪。
"李嬸娘道:"人人都聽說有神仙,誰也沒瞧見過,太太眼看着兒子成了神仙,兩個孫子又占了人間的富貴,這是幾輩子修來的。
"梅夫人道:"姻伯母隻管享福才是,象您這樣還能煩心,我們又該怎樣呢?"此時堂上正演的是《郭汾陽上壽》,薛姨媽笑道:"這也說不定,你看郭汾陽那麼大福氣,家裡公主、驸馬一拌嘴也就抓了瞎了,什麼人能不操心。
"李嬸娘道:"我聽說寶哥兒要回來上壽,到底有這句話沒有?"王夫人道:"話是有的,哪會有這宗事?"正說着,吳新登慌慌張張走進來回道:"外頭有個道士,說是會變戲法兒,來給太太上壽,奴才攔他攔不住,已經闖進來了。
"話音未了,那個道士已站在戲台前,約略有二十多歲,穿着秋香色的道袍,貌既不揚,衣履也甚垢敝。
一見王夫便磕下頭去,口中說道:"太太大慶,方外無可孝敬,想出個小戲法,請天上麻姑和衆仙女同來歌舞獻壽,願太太福壽無量。
"王夫人見他突如其來,莫知來曆,隻得謙讓道:"多承厚意,如何敢當?"一面忙叫賈蓉進來陪他,賈蓉讓那道士另席坐下,先問法号。
那道士隻回答:"碧落"二字,又問在哪個道觀,道士答道:"在赤霞宮。
"賈蓉并不理會,卻是寶钗、湘雲仿佛聽見'赤霞宮'三個字,連忙回頭看那道士。
見他拉裡拉塌,比清虛觀剪蠟花的小道士還要寒碜,一點也不象寶玉,倒疑惑自己是聽錯了,賈蓉又問道土需備何物,道士說:"隻要爐香杯水,餘者一概不需。
"王夫人忙吩咐止戲,大家肅靜,看他演何戲法。
一時小厮們移過檀幾,幾上放着香爐一座,清水一杯。
那道士口中念念有詞,爐内沉香即時自熱,又取杯水吞了一口,向台上噴去,好像一條白龍飛過,化成一片銀光。
隻見一個玉顔俊美的麻姑,穿着紫霞被,碧暈仙衣,娉娉婷婷立在戲台之上,後面跟着十二個仙女,分為兩排,一個個都有沈魚落雁之容,抱月飄煙之态,同時向王夫人裣衽下拜。
麻姑拜罷,起來扔起碧绡巾,變成一個青鳥,又從袖中取出一盤蟠桃,鮮紅可愛,放在青鳥背上,看着青鳥振翅飛去。
一會兒又回到了麻姑手裡,仍化作碧绡巾,籠在袖中。
少時又向空中招手,飛下一隻白鶴,鶴背上馱着玉杯,麻姑取出袖中金壺,斟滿了百花仙釀,指引那鶴飛向王夫人面前勸飲。
王夫人先不敢喝,那鶴隻是不走,不得已舉杯幹了,頓覺滿口芬芳,精神倍長。
随後又飛下幾個白鶴,照樣馱着玉杯,麻姑逐一斟滿,指引它飛向薛姨媽、李嬸娘幾位年高的面前,她們見王夫人先喝了,也都舉杯喝光。
那一群鶴飛回台上,麻姑舉手一揮,頓時不見。
又歇了一會兒,麻姑引着那十二個仙女舞将起來,口中還唱着歌曲,抑揚應節,聲聲清脆,如莺吟鳳舞,不同凡響。
先是雁舞,後是鶴舞,最後撒花之舞。
那花兒五光十色,爛如彩霞,撒到台上随即隐失。
少時舞酣歌緊,一片光彩迷離,瞧不見霞帔雲裳的影子。
大家正看得出神,隻聽那道士唱道: 剛則是慶金萱,高堂萬春。
又恰遇豔陽辰,望朱門祥光一道氤氲。
隻見那連枝蕙、秀根蘭,回翔風津。
又誰知有星官省親來頻,借玉禮獻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