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賞初雪姑嫂話戎機 靖飛塵士民攀宦轍

關燈
及到拆開細看,不免吃了一驚,又是歡喜。

    原來那回南陽構亂,有些小頭目也想在九江起事,隻因賈蘭深得民心,不敢輕發,賈蘭聽見風聲,便存個拼死報國之念,先将李纨送至南昌,暫賃公館居住。

    自己和梅氏誓同生死,梅氏從妝奁中取出一對金藥指,各帶一隻,說是萬一亂世起來,未必能同在一處,隻聽到城池失了便吞下藥指,準備地下相見。

    那時九江紳民一體愛戴賈蘭,官紳開了幾次會議,賈蘭激勵忠義,誓共禍福,大家莫不感動。

    說道:"我們隻聽大公祖的話,赴湯蹈火,決無二心。

    "那節度使招安了寇新一軍,要撥到九江來助防守,也是賈蘭和紳士們拼命合力擋回去的。

    若是寇新來了,把号褂子一反穿,變成被毛龀牙的狼虎,那九江早已吃光了。

    不料人心甫定,剛好廉訪司出缺,節度使又下了公事,命賈蘭升署。

    也是因他官聲甚好,格外借重,又命将道印交郡守暫護,即日赴省。

    賈蘭隻得遵文交卸,九江紳民聽說道爺升了,大衆都慌了,紛紛聚議。

    當天便發了無數呈禀,都是請留賈道憲的。

    又怕賈蘭一時就走,都來衙門裡攀留憲駕。

    一天都有幾十起,還有些對着賈蘭流淚的,因此賈蘭将行裝收拾好了,卻不忍離開。

    那小匪目見有機可乘,趕即布散謠言,多方恫吓。

    賈蘭是不怕的,隻郡守李湘,還是賈蘭看他居官清慎,從州縣中提拔上來的,這回偏生不做臉,他一聽風聲不好,悄悄的雇了一隻小船,帶着家眷連夜走了。

    那些匪徒便煽惑地方閑民,說是府官走了,衙門裡丢下許多好東西,你們白看着還不檢麼?本地閑民還不敢動,後來又說是賈大人都走了,你們還靠什麼?這才大家一哄,登時聚了一二千人,擁進府衙,将李湘所遺細軟珍寶搶得一空,便要起事。

    賈蘭在衙門裡聞知此事,立刻傳同知通判,同知也走了,隻剩得一個通判,便帶同通判文鐘秀、弁目李占奎,至府衙前勸谕解散。

    本地閑民聽見道轅三聲炮響,賈蘭出來了,都道:"道爺在這裡呢,誰說道爺走了?"一見賈蘭,紛紛跪下。

    賈蘭吩咐他們速速散歸本業,有本道替你們做主。

    大家歡聲雷動,陸續散去。

    那天晚上,賈蘭和通判遍走四城,巡邏一夜,地方安靜如常,即委文通判暫署郡守。

    這麼大的亂子,如何不見知縣出馬?原來那縣缺被節度使裁了,新民的父母官豈可裁撤,這也可笑。

    當下賈蘭連夜發了文書,報知節度使。

    又過了十多天,省城委的新道台來了,賈蘭才得赴省。

    李纨恐家中聞信驚慌,所以寫信單給寶钗,叫她委婉回明賈政、王夫人,不要挂念。

    寶钗看完那封信,又遞給湘雲看了。

    湘雲道:"外官真是不容易做的,怪不得老爺那麼擔心。

    "寶钗道:"蘭小子雖然年輕不閱曆,這也很虧了他了。

    若不是平時民情愛戴,那天夜裡出去彈壓,還不定出什麼岔子呢。

    "湘雲道:"你上去隻管回吧,别叫太太吓着。

    "寶钗道:"咱們何妨一同上去呢。

    " 剛好王夫人打發繡鳳來尋寶钗,寶钗便和湘雲同往上房。

    見王夫人面有怒容,正和探春說話。

    見寶钗上來,便丢下探春,向寶钗說道:"你們沒見過的吧,這上房裡都出了賊啦,我那些頭面首飾向來不大管的,這一向又不大出門,今天開箱子無意中檢點,少了一個拜匣。

    那裡頭首飾還有限,你老爺收的外官冰炭敬、門生年節敬,因為用不着,都放在那裡,聚起也很不少了。

    問這幾個丫頭,你推我,我推你的,也查問不出,你們看該怎麼辦?"寶钗道:"太太上房裡别人不大到的。

    這些都是丫頭們經手,如今也沒法子了,隻可把他們交下去細細訊問。

    好的呢,借此洗明心迹,那偷東西的還有什麼顧惜?該打該罰再請太太的示下。

    "王夫人道:"也隻可如此。

    若究出來,可别替他們瞞着。

    我最恨的是這些事,重重的辦一兩個,也好做個榜樣。

    "探春道:"太太且平平氣,容我和二嫂子辦去。

    "王夫人又對湘雲道:"大姑娘叫你笑話,什麼事都鬧出來了。

    "湘雲笑道:"誰家沒有偷雞摸狗的事,這算不了什麼。

    "寶钗見王夫人怒氣稍平,方将李纨信上的話大概回了一遍。

    王夫人乍聽,不免驚慌,聽說都到了平安地方,才寫傳來的,也便念了幾聲佛。

    又道:"前兩天姨太太還說,等下了雪,要借我們園子,大家玩一天。

    家裡鬧得這麼亂,外頭的又是那麼風險,可叫我有什麼心腸賞雪呢?"寶钗道:"我媽媽因為我哥哥要出差去,也在家裡嘔氣,今兒恐怕未必來了。

    "又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