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關燈
小
中
大
一旁的鄭少夫人笑道:“興哥兒同葛嫂子就是有緣。
” 迎春掃了一眼屋裡,并沒有鄭老夫人的身影,反倒是軟榻角落站了一個年輕婦人,她猜那個年輕婦人一定就是李富家的,她裝作沒有看到,笑着同鄭少夫人寒暄。
李富家的許是不甘心被冷落,立刻插了嘴,“少夫人,興哥兒早就餓了,不如要這位嫂子趕緊下廚做些吃食吧。
正好奴婢也跟着去學兩手,以後興哥兒想吃的時候,奴婢能随時幫興哥兒做。
” 迎春心裡冷笑,這個人當自己的手藝是什麼,菜園子裡的大白菜啊,随便一抓一把。
即便她想學,還要看自己願不願意教呢。
“唉呀,興哥兒餓了啊,那可真的要先去竈間了。
”迎春笑着解下背上的大寶,笑道:“不過,少夫人,興哥兒愛吃的幾樣吃食雖說都不麻煩,但也要心細手巧才能做好。
最重要的是身子一定要健康,否則不小心在食物上打個噴嚏,把孩子弄病了就不好了,您說是不是?” 對于鄭少夫人來說,兒子就是後半輩子的依靠,比眼珠子都金貴,聽迎春這話說得合情合理,自然點頭應道:“是這個道理。
” 迎春掃了一眼李富家的越來越黑的臉色,笑道:“那就讓紅玉随我去搭把手吧,我多教教她,以後興哥兒想吃的時候才方便。
” “好,大寶先放我這,你們快去吧。
”鄭少夫人明白迎春是在給李富家的上眼藥,但她沒有半點兒惱意。
和婆婆心腹嬷嬷的兒媳相比,自己的貼身大丫鬟自然更可信。
迎春低頭親了親兒子後,就帶着紅玉去了竈間。
紅玉十分感激,一路都在說着感謝的話,倒讓迎春覺得她太過客套了。
蒸蛋羹不是什麼複雜的活,掌握好水量和火候,色澤金黃又不帶蜂窩狀的成品很容易就出鍋了。
紅玉喜滋滋地趕緊端去給興哥兒墊肚子,末了又跑回來跟着迎春學習熬各種粥湯。
忙了大半日,待得太陽偏西的時候,迎春覺得紅玉已經出師,就笑着同鄭少夫人告辭,“少夫人,我家裡要春播了,實在沒有空閑日日過來。
好在紅玉手巧,已經學會了大半,過個十日半個月我再來一趟好了。
” 鄭少夫人雖然覺得可惜,但見得紅玉端來的粥湯,興哥兒吃得也很是歡快,才沒有堅持留人。
隻同迎春說好,以後每半個月接她上門一次,末了又給了她一兩銀子,外加兩塊葛紗、兩盒子點心。
她痛快地接了後,背着兒子上馬車回家去。
出了城門不遠,迎春掀了窗簾想看看風景,正好見到葛大壯扛了幾塊木料往家走。
她立時喊了車夫停下,接了葛大壯上了車。
葛大壯聽迎春說明原委這才笑道:“這樣也好,大戶人家的後院是非多。
” 一家三口坐了馬車回到村子,很多孩子追在車後跳着笑鬧,迎春下了車分了他們每人一塊糕餅,惹得那些探頭探腦的左鄰右舍尴尬地打了聲招呼又躲了回去。
迎春覺得好笑,剛要扭身進門,冷不防身旁有人一把搶了點心盒子,她驚得倒退兩步,正好撞到抱着孩子的葛大壯身上。
葛大壯疼媳婦疼得入骨,一見又是王氏挑釁,立時冷了臉問道:“二娘這是做什麼?要吃點心,開口說就是,吓唬迎春做什麼?” 王氏抓了一塊糕餅塞到嘴裡,翻着白眼嘲諷,“哼,天底下當娘的,也就我最可憐了。
要吃塊點心還得跟兒媳讨要,真是連村裡這幫乞丐娃子都趕不上了。
” 迎春不願同她歪纗,就回身謝了那鄭家車夫,又另外賞了他十文銅錢,畢竟人家半路捎帶了葛大壯和那麼多木料。
那車夫接了銅錢很高興,一甩鞭子就趕着馬車走了。
王氏眼睛瞪着迎春抱在懷裡的兩塊紗料,眼
” 迎春掃了一眼屋裡,并沒有鄭老夫人的身影,反倒是軟榻角落站了一個年輕婦人,她猜那個年輕婦人一定就是李富家的,她裝作沒有看到,笑着同鄭少夫人寒暄。
李富家的許是不甘心被冷落,立刻插了嘴,“少夫人,興哥兒早就餓了,不如要這位嫂子趕緊下廚做些吃食吧。
正好奴婢也跟着去學兩手,以後興哥兒想吃的時候,奴婢能随時幫興哥兒做。
” 迎春心裡冷笑,這個人當自己的手藝是什麼,菜園子裡的大白菜啊,随便一抓一把。
即便她想學,還要看自己願不願意教呢。
“唉呀,興哥兒餓了啊,那可真的要先去竈間了。
”迎春笑着解下背上的大寶,笑道:“不過,少夫人,興哥兒愛吃的幾樣吃食雖說都不麻煩,但也要心細手巧才能做好。
最重要的是身子一定要健康,否則不小心在食物上打個噴嚏,把孩子弄病了就不好了,您說是不是?” 對于鄭少夫人來說,兒子就是後半輩子的依靠,比眼珠子都金貴,聽迎春這話說得合情合理,自然點頭應道:“是這個道理。
” 迎春掃了一眼李富家的越來越黑的臉色,笑道:“那就讓紅玉随我去搭把手吧,我多教教她,以後興哥兒想吃的時候才方便。
” “好,大寶先放我這,你們快去吧。
”鄭少夫人明白迎春是在給李富家的上眼藥,但她沒有半點兒惱意。
和婆婆心腹嬷嬷的兒媳相比,自己的貼身大丫鬟自然更可信。
迎春低頭親了親兒子後,就帶着紅玉去了竈間。
紅玉十分感激,一路都在說着感謝的話,倒讓迎春覺得她太過客套了。
蒸蛋羹不是什麼複雜的活,掌握好水量和火候,色澤金黃又不帶蜂窩狀的成品很容易就出鍋了。
紅玉喜滋滋地趕緊端去給興哥兒墊肚子,末了又跑回來跟着迎春學習熬各種粥湯。
忙了大半日,待得太陽偏西的時候,迎春覺得紅玉已經出師,就笑着同鄭少夫人告辭,“少夫人,我家裡要春播了,實在沒有空閑日日過來。
好在紅玉手巧,已經學會了大半,過個十日半個月我再來一趟好了。
” 鄭少夫人雖然覺得可惜,但見得紅玉端來的粥湯,興哥兒吃得也很是歡快,才沒有堅持留人。
隻同迎春說好,以後每半個月接她上門一次,末了又給了她一兩銀子,外加兩塊葛紗、兩盒子點心。
她痛快地接了後,背着兒子上馬車回家去。
出了城門不遠,迎春掀了窗簾想看看風景,正好見到葛大壯扛了幾塊木料往家走。
她立時喊了車夫停下,接了葛大壯上了車。
葛大壯聽迎春說明原委這才笑道:“這樣也好,大戶人家的後院是非多。
” 一家三口坐了馬車回到村子,很多孩子追在車後跳着笑鬧,迎春下了車分了他們每人一塊糕餅,惹得那些探頭探腦的左鄰右舍尴尬地打了聲招呼又躲了回去。
迎春覺得好笑,剛要扭身進門,冷不防身旁有人一把搶了點心盒子,她驚得倒退兩步,正好撞到抱着孩子的葛大壯身上。
葛大壯疼媳婦疼得入骨,一見又是王氏挑釁,立時冷了臉問道:“二娘這是做什麼?要吃點心,開口說就是,吓唬迎春做什麼?” 王氏抓了一塊糕餅塞到嘴裡,翻着白眼嘲諷,“哼,天底下當娘的,也就我最可憐了。
要吃塊點心還得跟兒媳讨要,真是連村裡這幫乞丐娃子都趕不上了。
” 迎春不願同她歪纗,就回身謝了那鄭家車夫,又另外賞了他十文銅錢,畢竟人家半路捎帶了葛大壯和那麼多木料。
那車夫接了銅錢很高興,一甩鞭子就趕着馬車走了。
王氏眼睛瞪着迎春抱在懷裡的兩塊紗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