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關燈
序:喜格格、福格格駕到 前幾日,喜格格應邀到一位朋友家作客,家裡男主人到曼谷出差半個多月,由外婆跟媽媽照顧一位一歲大的保羅哥。

     喜格格跟這位俏媽咪先去外頭餐廳用餐,再去跟保羅哥初次見面。

    用餐時,俏媽咪先給喜格格打預防針,原來保羅哥似乎不太喜歡跟女性互動,也很怕生,情感很細膩(明明保羅哥一副很陽光男孩的樣子),就連跟外婆初次碰面時,也大哭了好一陣子。

     俏媽咪解釋,保羅哥好像不太習慣有陌生人來家裡,所以俏媽咪很快便打消請家事媽媽到家打掃的念頭。

     對話的結論是——如果保羅哥看見喜格格大哭,請不用過度傷心,那是保羅哥的個人風格。

     喜格格連忙表示,絕對尊重每個人的個人風格,不會要求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表現得很熱情,剛剛好,最好!尤其來自孩子,相反的,喜格格反而很喜歡能自然表達出自己喜好的孩子,也不太會為了這點小事傷心。

     進到俏媽咪家裡後,傳說中的保羅哥一看到喜格格,立刻躲到外婆身後,偶爾探頭看看喜格格,很害羞的樣子。

    喜格格怕孩子怕生會哭,連忙走向客廳沙發,希望别引來太悲怆的痛哭就好。

     十分鐘後,保羅哥自己走到客廳邊邊,探頭看看喜格格,看見可愛的寶寶,喜格格忍不住就會舉起右手,開朗問候一下,“哈羅,保羅哥,你好啊!” 就這樣,十分鐘後,保羅哥拉着喜格格的手,開始把他的書跟玩具一件、一件放到喜格格手中,還邀請喜格格到他的寶寶房,把他以前戴着保護頭的帽子,親手給喜格格戴上,在衆多玩具中,包括一個鋼琴書本,上面有琴鍵跟琴譜,接着保羅哥坐下來,開始彈琴給喜格格聽(當然是亂彈,不過也很好聽,有一種非古典音樂的叛逆風格)。

     就在此時,外婆在旁邊偷偷拭淚,後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外婆原本正偷偷擔心保羅哥是不是同性戀?看到保羅哥熱情拉着喜格格一塊玩(外婆定義喜格格為年輕女人),心裡感到十分慰藉。

     俏媽咪聽到後,大大笑開來,這才突然意識到,原來外婆原本很擔心這件事情啊。

    不過,俏媽咪本人并不十分擔心,隻要孩子健康、快樂,她其實不太在意這些事情,有時候順其自然反而更好。

     晚上,俏媽咪跟老公愛的連線時,用驚奇的語氣,報告保羅哥今天跟喜格格碰面十分鐘後,就手拉手玩在一起的事。

     身邊有些朋友很害怕跟孩子相處,喜格格卻完全相反,很喜歡跟孩子共處,感覺很自然也很自在。

     不管是神經纖細的一歲保羅哥,還是五歲大被親戚冠上嬌嬌女公主的孩子,見到喜格格第一反應大多是害羞,所以喜格格會盡量避免讓他們更尴尬,如果他們願意過來聊天、玩耍,也不錯,如果想靜靜互看彼此,喜格格也很尊重,跟孩子相處,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就算隻有一歲,他們也都能感覺得到喔! 想到寶寶們,喜格格忍不住就會想到他們的未來,撇開有錢到令人困惑的人不談(怎麼會有人說要去拿個錢,結果抽屜一打開,裡頭裝滿一千元紙鈔?把錢一張一張數好,存進銀行很難嗎?),喜格格拼命鼓吹身邊的媽媽們,一定要記得給孩子培養一種能力:美學。

     根據可靠消息,下學期有些有遠見的學校,會開設一系列美學學程,不管是音樂、電影、視覺、文學、繪畫、文物賞析……等等美學。

     資訊會不斷更新,數量龐大又快速汰換,而且大多意義不大,例如:我們常常在手機裡分享“已知訊息”,像是某某某開演唱會、台灣飛機實習技師拿手冊修飛機,内地卻是擁有所有飛機機型,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