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關燈
小
中
大
“這樣啊……能不能通融一下?”除了累積點數以外,撞月卡每月可有三次八折的折扣機會。
他們剛剛在食品區看到一款很精緻的蛋糕,如果這邊可以有點折扣,就能完全不超出預算了。
“戴小姐是你們的……”店員隻是在行使保障會員權益的問話。
劉韋良說着:“戴小姐也算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在她所在的公司實習,她是指導者。
她看我們很誠意的想幫教授買禮物,所以就大方地把卡借給我們用。
”店員靜靜聽着,白淨斯文的臉上讀不出太多訊息。
他停頓了許久,終是點點頭,過卡給了折扣。
正當學生們開心地準備付錢時,一名女店員小跑步過來,壓低聲音說道:“組長,十樓有你的外國訪客,請你馬上過去一趟。
” “外國客人?我今天是站櫃,沒有會。
”店員一擰眉,明明離開座位前才确認過行事曆的。
“那位客人也說她是臨時過來的,沒事先知會,如果你在忙,還是我請客人留下聯絡資訊,先回去?” “我去看看好了。
這邊交給你結帳好嗎?貴賓卡已經過卡,同學們要送禮,你等等給他們一張包裝券,讓他們到樓下選包裝材料。
”交代完,他轉向學生們道:“我的同事會幫你們結帳,包裝可以到二樓,那邊有專門包裝的櫃位。
這卡片……就請你們還給戴小姐。
” 劉韋良從那店員手中接過卡片時,确定自己沒有錯看那嚴厲的目光。
徐光磊輕輕敲了敲玻璃門後進入,采光良好的會議室裡一人獨坐,聽到聲音,将手中茶杯放下,回過頭來。
“……小林太太!”徐光磊訝異地喚道。
個頭不高的小林太太站起身,鞠了個躬,以帶着口音的英文說道:“徐先生,不好意思,沒有先打聲招呼就過來了。
我其實想先看看你的書店,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拜會你,結果看完一樓的特展區就直接上來了。
給你造成麻煩了。
” “不會。
别這麼說,小林太太。
”徐光磊伸手請她坐下,随手将身上的店内圍裙脫下,放到一旁椅子上。
原則上他每個月都會找一天在櫃位幫忙,他認為親近消費者是了解他們最好的方式,所以今天穿的是店内制服。
也多虧了這個好習慣,才終于解開了那個謎——戴詩佳并不是沒有收到他寄去的信。
分心不過幾秒鐘,徐光磊輕咳一聲,又将注意力放在坐在對面的女士,禮貌地寒暄道:“您來台灣觀光?小林先生近來可好?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帶你們四處走走看看,看你們想看文具還是吃美食。
” “我先生他……一個多月前離世了。
”小林太太說着,暫将視線栘開。
一會,才又道:“本來就有舊疾,所以我們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
雖然對我來說還是……” 她沒有将話說完,但聲音裡充滿了悲傷與想念。
徐光磊隻能道:“請節哀……” 小林太太點點頭,她扶起放在腿上的包包,拿出一個盒子放到桌上,輕輕打開。
裡頭紙闆切出數條橫線,黃銅制的書簽、标簽藉以嵌住,像音符跳躍在五線譜上。
“這是我先生最初跟最終的作品。
”小林太太垂着眼,緩緩說道:“你看,起先也是這樣敲不平整的,這可不是他故意要塑造商品個性,是技術問題。
後來我們的店倒了,他又敲出這樣的作品。
說句心裡話,我一點都不覺得是技術退步,因為不安、害怕,或是不服氣、不想認輸這些感情敲出來的不完美作品,和那些他引以為傲的全盛時期作品,那些用尺規才能量出細微差異的東西比起來,是不是更有人味呢?” 手工造的文具多多少少會有所謂的手感,同樣的物件卻不完全一緻,這本就是手造的吸引力。
隻是現在也有許多店家故意做
他們剛剛在食品區看到一款很精緻的蛋糕,如果這邊可以有點折扣,就能完全不超出預算了。
“戴小姐是你們的……”店員隻是在行使保障會員權益的問話。
劉韋良說着:“戴小姐也算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在她所在的公司實習,她是指導者。
她看我們很誠意的想幫教授買禮物,所以就大方地把卡借給我們用。
”店員靜靜聽着,白淨斯文的臉上讀不出太多訊息。
他停頓了許久,終是點點頭,過卡給了折扣。
正當學生們開心地準備付錢時,一名女店員小跑步過來,壓低聲音說道:“組長,十樓有你的外國訪客,請你馬上過去一趟。
” “外國客人?我今天是站櫃,沒有會。
”店員一擰眉,明明離開座位前才确認過行事曆的。
“那位客人也說她是臨時過來的,沒事先知會,如果你在忙,還是我請客人留下聯絡資訊,先回去?” “我去看看好了。
這邊交給你結帳好嗎?貴賓卡已經過卡,同學們要送禮,你等等給他們一張包裝券,讓他們到樓下選包裝材料。
”交代完,他轉向學生們道:“我的同事會幫你們結帳,包裝可以到二樓,那邊有專門包裝的櫃位。
這卡片……就請你們還給戴小姐。
” 劉韋良從那店員手中接過卡片時,确定自己沒有錯看那嚴厲的目光。
徐光磊輕輕敲了敲玻璃門後進入,采光良好的會議室裡一人獨坐,聽到聲音,将手中茶杯放下,回過頭來。
“……小林太太!”徐光磊訝異地喚道。
個頭不高的小林太太站起身,鞠了個躬,以帶着口音的英文說道:“徐先生,不好意思,沒有先打聲招呼就過來了。
我其實想先看看你的書店,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拜會你,結果看完一樓的特展區就直接上來了。
給你造成麻煩了。
” “不會。
别這麼說,小林太太。
”徐光磊伸手請她坐下,随手将身上的店内圍裙脫下,放到一旁椅子上。
原則上他每個月都會找一天在櫃位幫忙,他認為親近消費者是了解他們最好的方式,所以今天穿的是店内制服。
也多虧了這個好習慣,才終于解開了那個謎——戴詩佳并不是沒有收到他寄去的信。
分心不過幾秒鐘,徐光磊輕咳一聲,又将注意力放在坐在對面的女士,禮貌地寒暄道:“您來台灣觀光?小林先生近來可好?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帶你們四處走走看看,看你們想看文具還是吃美食。
” “我先生他……一個多月前離世了。
”小林太太說着,暫将視線栘開。
一會,才又道:“本來就有舊疾,所以我們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
雖然對我來說還是……” 她沒有将話說完,但聲音裡充滿了悲傷與想念。
徐光磊隻能道:“請節哀……” 小林太太點點頭,她扶起放在腿上的包包,拿出一個盒子放到桌上,輕輕打開。
裡頭紙闆切出數條橫線,黃銅制的書簽、标簽藉以嵌住,像音符跳躍在五線譜上。
“這是我先生最初跟最終的作品。
”小林太太垂着眼,緩緩說道:“你看,起先也是這樣敲不平整的,這可不是他故意要塑造商品個性,是技術問題。
後來我們的店倒了,他又敲出這樣的作品。
說句心裡話,我一點都不覺得是技術退步,因為不安、害怕,或是不服氣、不想認輸這些感情敲出來的不完美作品,和那些他引以為傲的全盛時期作品,那些用尺規才能量出細微差異的東西比起來,是不是更有人味呢?” 手工造的文具多多少少會有所謂的手感,同樣的物件卻不完全一緻,這本就是手造的吸引力。
隻是現在也有許多店家故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