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靜坐與生理的關系
關燈
小
中
大
心髒。
并且内髒的感覺漸漸靈敏,偶有失調,可以預先知道,因此血液循環十分優良,自然不易生病。
這種醫療預防法,比較在疾病發生後再去求治,其功效是不可比拟的。
第三節 呼吸 呼吸對于人們的生活機能關系十分重要。
人們都知道:飲食所以維持生命,不飲不食就要饑渴以至死亡,殊不知呼吸比飲食更加重要,人們若斷食,可挨到七天尚不緻死,倘一旦閉塞口鼻,斷了呼吸,恐怕不到半小時就要死的,這是呼吸比飲食重要的證據。
人們要得飲食,必需金錢,要得金錢必須靠勞動,至于呼吸,可在大氣中随時取得,不費一些勞力及金錢,所以常人隻知飲食的重要,不知呼吸的重要,原因就在這裡。
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與熱量,主要來源是食物的氧化,胃髒好比機器的鍋爐,食物消化好比鍋爐的燃燒。
物理學的公例,燃燒必須氧氣,燃燒以後必産生二氧化碳(舊稱炭酸氣),氧化過程所需要的氧氣與産生的二氧化碳,都是來自大氣中,回到空氣中的。
這種身體内外氣體交換的過程,總稱為呼吸。
氧氣吸入時系先到肺部,由肺部轉到心髒,使靜脈血變為動脈血,依動脈管的輸運而分布于身體各部,然後脫離血管而入于組織,以供細胞的利用;細胞所産生的是二氧化碳,這氣有毒,必須排除,就循相反的路徑,由靜脈管的輸運回到心髒,由肺達口鼻,向外呼出。
氣體出入肺髒,主要依靠胸部肌肉及膈肌(橫膈膜)的運動,總稱為呼吸運動。
這運動日夜不停,終生沒有休息(确實說來,心髒一跳一停,呼吸的一出一入,中間也有極短的休息)。
所以能夠作到這一點,全由于中樞神經的指揮,而達到氣體出入的平衡。
呼吸運動:當吸氣時,空氣從鼻孔經咽喉而至氣管,然後由支氣管及小支氣管而入肺部。
當呼氣時,肺泡中的氣仍由原路而出。
肺分左右兩部,左肺兩葉,右肺三葉,生理學者估計人肺全部的肺泡數目,為7.5萬萬,其總面積在70平方米左右,約有55平方米的面積具有呼吸功能。
這一面積,比起人們身體表面的總積來,約大30餘倍。
想不到一個小小胸腔内竟能容納那麼廣大的面積,可見肺的結構之精巧了。
呼吸時氣的出入,雖然也有氮氣及水蒸汽夾雜在内,但無關緊要,主要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靜脈管中的紫血變成紅血,再輸入動脈管。
所以血液循環,全靠呼吸運動來幫助。
這種循環約24秒鐘全身一周,一晝夜3600周。
人們呼吸次數一晝夜20000餘次,所吸清氣共380餘方尺。
每人體中血液平均以二升五合計算,它所澄清的血液有15000餘斤。
這種偉大的工作,人們通常竟不能覺知,真是奇妙。
一呼一吸叫“一息”,人們生命寄托在此,一口氣不來便要死亡。
靜坐功夫,正對這生命本源下手。
古往今來,無論衛生家、宗教家,均要練習呼吸,初步入門是這個,練到成功也離不了這個。
第四節 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是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所共有的特性,乃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與非生物最重要區別的所在。
進化到了人類,新陳代謝更是最基本的生理活動。
隻是人類的身體結構已變得極端複雜,新陳代謝所需要的養料與氧氣,都必須經過一套極複雜的過程,方才到達于組織。
而組織中的新陳代謝所産生的廢物也必須經過極複雜的過程,方能輸出于體外。
人體排洩的廢物,也不外乎固體、液體、氣體三種。
固體、液體從大小便及皮膚汗孔排出,氣體則由肺部及口鼻排出,而以氣體尤為重要。
上文所舉的血液循環及呼吸,就是完成新陳代謝的輔助活動,而中樞神經系統,更是保證新陳代謝作用在各種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所必需。
新陳代謝過程分為兩方面:一是組織代謝,包括身體組織的建設與修補,及能量原料的儲藏。
未成年的人發育沒有完全,建設方面多,已成年的人發育完全,則修補方面多。
二是分解代謝,包括組織的分解及能量原料的分解,無論那一種分解,都要産生動能、熱能。
熱能産生後,一部分用來維持體溫,多餘的就迅速放散于體外。
這樣說來,新陳代謝的過程,它包括兩種相連續而不可分的步驟:一是組織或養料的合成與分解,二是能量的産生與利用及放散。
這新陳代謝使我們全身的細胞,舊的時時刻刻在分散,新的時時刻刻在産生。
據生理學者估計,一個人的細胞不斷地在那裡更換,經曆七個年頭,實際上已經另換了一個身體。
我們隻要對鏡看看自己的面孔,青年與幼年不一樣,中年與青年又不一樣,至老年更不一樣,可就證明新陳代謝暗中在更換我們的身體,我們卻一點不知道,真太呆了。
靜坐能使中樞神經甯靜,完全它的指揮功能,使血液循環優良,呼吸調整,幫助新陳代謝作用,這效力是極大的。
并且内髒的感覺漸漸靈敏,偶有失調,可以預先知道,因此血液循環十分優良,自然不易生病。
這種醫療預防法,比較在疾病發生後再去求治,其功效是不可比拟的。
第三節 呼吸 呼吸對于人們的生活機能關系十分重要。
人們都知道:飲食所以維持生命,不飲不食就要饑渴以至死亡,殊不知呼吸比飲食更加重要,人們若斷食,可挨到七天尚不緻死,倘一旦閉塞口鼻,斷了呼吸,恐怕不到半小時就要死的,這是呼吸比飲食重要的證據。
人們要得飲食,必需金錢,要得金錢必須靠勞動,至于呼吸,可在大氣中随時取得,不費一些勞力及金錢,所以常人隻知飲食的重要,不知呼吸的重要,原因就在這裡。
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與熱量,主要來源是食物的氧化,胃髒好比機器的鍋爐,食物消化好比鍋爐的燃燒。
物理學的公例,燃燒必須氧氣,燃燒以後必産生二氧化碳(舊稱炭酸氣),氧化過程所需要的氧氣與産生的二氧化碳,都是來自大氣中,回到空氣中的。
這種身體内外氣體交換的過程,總稱為呼吸。
氧氣吸入時系先到肺部,由肺部轉到心髒,使靜脈血變為動脈血,依動脈管的輸運而分布于身體各部,然後脫離血管而入于組織,以供細胞的利用;細胞所産生的是二氧化碳,這氣有毒,必須排除,就循相反的路徑,由靜脈管的輸運回到心髒,由肺達口鼻,向外呼出。
氣體出入肺髒,主要依靠胸部肌肉及膈肌(橫膈膜)的運動,總稱為呼吸運動。
這運動日夜不停,終生沒有休息(确實說來,心髒一跳一停,呼吸的一出一入,中間也有極短的休息)。
所以能夠作到這一點,全由于中樞神經的指揮,而達到氣體出入的平衡。
呼吸運動:當吸氣時,空氣從鼻孔經咽喉而至氣管,然後由支氣管及小支氣管而入肺部。
當呼氣時,肺泡中的氣仍由原路而出。
肺分左右兩部,左肺兩葉,右肺三葉,生理學者估計人肺全部的肺泡數目,為7.5萬萬,其總面積在70平方米左右,約有55平方米的面積具有呼吸功能。
這一面積,比起人們身體表面的總積來,約大30餘倍。
想不到一個小小胸腔内竟能容納那麼廣大的面積,可見肺的結構之精巧了。
呼吸時氣的出入,雖然也有氮氣及水蒸汽夾雜在内,但無關緊要,主要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靜脈管中的紫血變成紅血,再輸入動脈管。
所以血液循環,全靠呼吸運動來幫助。
這種循環約24秒鐘全身一周,一晝夜3600周。
人們呼吸次數一晝夜20000餘次,所吸清氣共380餘方尺。
每人體中血液平均以二升五合計算,它所澄清的血液有15000餘斤。
這種偉大的工作,人們通常竟不能覺知,真是奇妙。
一呼一吸叫“一息”,人們生命寄托在此,一口氣不來便要死亡。
靜坐功夫,正對這生命本源下手。
古往今來,無論衛生家、宗教家,均要練習呼吸,初步入門是這個,練到成功也離不了這個。
第四節 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是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所共有的特性,乃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與非生物最重要區別的所在。
進化到了人類,新陳代謝更是最基本的生理活動。
隻是人類的身體結構已變得極端複雜,新陳代謝所需要的養料與氧氣,都必須經過一套極複雜的過程,方才到達于組織。
而組織中的新陳代謝所産生的廢物也必須經過極複雜的過程,方能輸出于體外。
人體排洩的廢物,也不外乎固體、液體、氣體三種。
固體、液體從大小便及皮膚汗孔排出,氣體則由肺部及口鼻排出,而以氣體尤為重要。
上文所舉的血液循環及呼吸,就是完成新陳代謝的輔助活動,而中樞神經系統,更是保證新陳代謝作用在各種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所必需。
新陳代謝過程分為兩方面:一是組織代謝,包括身體組織的建設與修補,及能量原料的儲藏。
未成年的人發育沒有完全,建設方面多,已成年的人發育完全,則修補方面多。
二是分解代謝,包括組織的分解及能量原料的分解,無論那一種分解,都要産生動能、熱能。
熱能産生後,一部分用來維持體溫,多餘的就迅速放散于體外。
這樣說來,新陳代謝的過程,它包括兩種相連續而不可分的步驟:一是組織或養料的合成與分解,二是能量的産生與利用及放散。
這新陳代謝使我們全身的細胞,舊的時時刻刻在分散,新的時時刻刻在産生。
據生理學者估計,一個人的細胞不斷地在那裡更換,經曆七個年頭,實際上已經另換了一個身體。
我們隻要對鏡看看自己的面孔,青年與幼年不一樣,中年與青年又不一樣,至老年更不一樣,可就證明新陳代謝暗中在更換我們的身體,我們卻一點不知道,真太呆了。
靜坐能使中樞神經甯靜,完全它的指揮功能,使血液循環優良,呼吸調整,幫助新陳代謝作用,這效力是極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