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有佳色

關燈
橢圓形的紫砂淺盆裡,東面一角用細紫竹做成方眼的矮籬,安放一個廣窯的老叟坐像,把卷看菊,作為陶淵明,标名“賞菊東籬”。

    一九五三年秋間,我又參加拙政園的菊展,在一個種着兩棵小松的盆栽裡,再種了一株含苞未放的小黃菊,松下也安放了一個老叟的坐像,标名“松菊猶存”。

    這兩個盆景,都博得了觀衆的好評。

     我藏有一張上海故名畫家王一亭所畫的冊頁,畫中有黃菊盆栽,高高地供在竹架上,一老者坐在矮幾旁,持螯飲酒,意态很為悠閑,真是一幅絕妙的持螯賞菊圖。

    原來菊花開放時,正是秋高蟹肥的季節,舊時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邊看菊邊吃蟹的。

    昔人小簡中,如明代王伯谷《寄孫汝師》雲:“江上黃花燦若金,蟹匡大于鬥,山氣日夕佳,樹如沐,翠色滿眼,顧安得與足下箕踞拍浮乎?”張孟雨《與友乞菊》雲:“空齋如水,不點綴東籬秋色,彭澤笑人。

    乞移一二種,微香披座,落英可餐,當拉柴桑君持螯賞之也。

    ” 古今來歌頌菊花的詩文詞賦實在太多了,舉不勝舉。

    我卻單單欣賞宋末愛國者鄭所南《鐵函心史》中兩首詩,真的是詩如其人,不同凡俗。

    一首是《菊花歌》,中有句雲:“萬木搖落百草死,正色與秋争光明。

    背時獨立抱寂寞,心香貞烈透寥廓。

    ”一首是《餐菊花歌》,有“道人四時花為糧,骨生靈氣身吐香。

    聞到菊花大歡喜,拍手笑歌頻颠狂……塵塵劫劫黃金身,永救婆娑衆生苦”等句,意義深長,渾不辨是詠菊花還是詠他自己。

    晚節黃花,得了這位鐵骨嶙峋的愛國者一唱三歎,更覺生色不少。

     生平看菊花展覽會看得多了,而規模最大最出色的,要算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上海市人民公園的菊展,真使人目迷神往,歎為觀止!單就布置來說,有直徑十二米、高四米的大菊花山,有用無數盆白菊花排列而成的和平鴿圖案,有好多種用各色菊花精心紮成的花字标語,有一座北京白塔似的菊花塔,三座菊花亭,三條菊花橋,更有仿西湖“三潭印月”矗立在水中的三個菊花潭,而最觸目的,還有一座用菊花紮成的“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九字的菊花大屏風,加以下面七道噴水泉,不斷地飛珠跳玉般地噴着水,更覺得美不可言!菊花的數量,共六萬盆,有二百十七朵白菊花整齊地排成的圓形大立菊,有在假山地區沿山密布的無數盆懸崖菊,五光十色,如同錦繡。

    品種多至四百餘,從北方搜到南方,真達到了豐富多彩的地步。

    品種展覽廊中,全是各地出品的各色各樣菊花。

    而名種展覽廊中,更有用瓷盆、砂盆翻種好了的特别精彩的菊花,多年不見的揚州名種“柳線”,和我生平最愛的“雲中嬌鳳”,也在這裡看到了。

    我連去參觀了兩次,把幾個富有詩意的花名抄錄了下來:畫羅裙、霓裳舞、懶梳妝、鴛鴦帶、紫雙鳳、金雀屏、玉手調脂、秋水芙蓉、赤龍騰輝、十分春色、淡掃蛾眉、柳浪聞莺、雲想衣裳、杏花春雨、簾卷西風、乳莺出谷、明月照積雪。

    看了這些花名,就能想見花的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