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幕
關燈
小
中
大
時間“七七”抗戰之年,秋末。
與前幕隔五年餘矣。
地點羅漢寺後花園。
此寺即辛家由勤廬遷入者。
人物辛永年辛翠珊劉習仁衆學生(甲,乙,丙,……)辛運璞辛永壽胡曉鳳胡力庵 設景羅漢寺之花園,小而幽靜。
左側有茅亭,内一石桌,四石凳。
亭口稍向右,有石階數級。
旁植短柏,亭與柏之間有甬道,供出入。
左裡側至右側,斜排短籬,偏左有小門,上繞藤蔓。
籬下殘菊尚存。
右外側上端透露鐘樓一角,下有青松。
〔開幕:辛永年着敝袍,在園内徘徊,手執舊報紙一張,時朗讀數行——抗戰的消息與議論。
是日為他的生日,年五十矣;發稍白,背亦略躬,而精神尚旺。
自辦學校,未成,仍執教弗懈;今又失業,乃為鄉民設平民補習班,雖缺醫斷炊,弗辍也。
翠珊因勞成疾,時,力疲緩步,自左邊通道上,來尋辛永年。
辛永年(看報呻吟)說得對,這将是長期抗戰,長期抗戰!(見珊來忙趨前)珊姑娘,又出來幹嗎呀?你雖然不肯對我明說,可是我早就看出來,你的病已經不輕!可憐的好孩子!伯伯對不起你!為了我,教你吃這麼大的苦!
辛翠珊(憔悴清瘦扶小樹,喘氣)伯伯,我沒有多大的病!
辛永年沒有多大的病?别教我心裡難受了吧!跟我說真話吧!
辛翠珊(強笑)真的,我說的是真話!
辛永年(長歎)唉!今天又沒有米了吧?(趕緊往下說)不要緊!我跟和尚借去!(聽木魚聲,慘笑)人家布施和尚,我求和尚布施!哈哈!
辛翠珊别的日子沒米還可以,今天可不行!
辛永年怎麼?今天有什麼特别呢?
辛翠珊伯伯,今天不是你老人家的生日呀?
辛永年我的生日?就,就,就是啊!我,我,我也五十歲了!
辛翠珊(很費力的往下跪)伯伯我給你拜壽!(磕頭)
辛永年(淚下)起,起,起來!(把她扶起)翠珊!一個夢似的,我就五十了!我的事業在哪兒呢?教了二十年的書,我不怕窮,不怕苦,隻怕沒有成績!可是,我的成績在哪兒呢?
辛翠珊伯伯!你有成績!你教了幾千學生,你老盡心教他們,怎說沒成績呢?至少,我就是你的一點成績!我原來懂得什麼?我有什麼足以自傲的?什麼也沒有,我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鄉下姑娘!可是,伯父你撫養我,教育我,我知道了,幫助你,服伺你,就是我一生最有意義的事!你的工作是最有意義的,所以我幫助你也就有了意義!是不是?伯父!
辛永年是,是!說的好,孩子,(天真的)咱們爺兒倆什麼苦都能受,是不是?我就是你的靈魂,你就是我的膀臂,咱們在一塊兒,咬着牙幹,還怕什麼困難呢?我今年五十歲了,可是還并不老,我還得拼命讀書拼命教書,一直到我死。
死後,好教人說,辛永年不愧是個讀書的人,好孩子,你躺躺去吧。
我待一會兒就去借米,再過些時,天氣冷了恐怕還得跟和尚借道袍穿呢!(苦笑)劉習仁(由園門匆匆而上,衣長袍。
未暇招呼翠珊,直奔辛去,至辛身前,猛跪倒。
)老師,我拜壽。
(叩首)辛翠珊(含笑,點點頭,下。
)辛永年習仁,起來,你還記得我的生日?
劉習仁(起來)别的事我可以忘了,老師一切的事,我一件也忘不了。
老師,外邊還有幾個學生來拜壽,可以進來吧?辛永年不必了吧?國難期間,敵人都快打到這裡來了,還祝什麼壽?
劉習仁他們都是誠心誠意的,老師要不見他們,他們必定很失望。
辛永年他們拿着禮物沒有?我向來不收人家的東西。
劉習仁禮物嗎?他們拿來一點;可都是預備和老師一塊吃的。
一年隻有這麼一天,先生也該跟大夥兒熱鬧一場。
辛永年好吧,叫他們進來!等等,他們進來,可不要磕頭喲,鞠個躬就行了。
劉習仁是。
(向園門走幾步)你們都進來吧。
衆 (甲,乙,已畢業成人穿長袍;丙,丁,戊,等則系十幾歲的中學生穿制服。
各攜酒食)老師,拜壽啦。
辛永年鞠躬吧!
衆 (鞠躬)
辛永年不敢當,不敢當。
學生甲老師,我們知道你不收禮物,所以我們拿來一點吃食,好和先生一塊兒吃。
辛永年好,習仁,我們就在亭子上吃吧;還有酒嗎?拿酒杯去。
學生乙老師,我連杯碗都帶來了,怕這裡沒有這麼多。
辛永年真細心。
來吧,都上亭子裡來。
衆 (攜物随師到亭中,稍一布置)老師先坐下。
辛永年(感激的)好,我坐,你們也坐。
衆 (坐下,倒酒)
學生甲(持酒獻師)老師,我們給你祝壽。
(衆随之)辛永年(一飲而盡)謝謝你們,習仁,你也喝一點,這是壽酒啊!
劉習仁(喝一點酒)老師,我請翠珊師姐去,好不好?
辛永年等一等再叫她來吧!我教她去休息一會兒,我知道,她的病不輕,可是沒法子教她休息;可憐的孩子!我很怕,很怕,她是肺病!(悲苦)況且,時局又這麼緊張。
衆 (默默相視)
劉習仁老師,不要難過吧!老師辛辛苦苦教了二十年的書,老天爺不會沒有眼睛,(向學生們)來,我們祝賀老師教書二十年。
衆 (飲)
辛永年(亦飲,不勝感慨)唉!教書二十年?隻落得無衣,無食,君子憂道不憂貧,我不怕吃苦,可是教翠珊随着我受罪,我的心中實在不安,習仁你說,老天爺有眼睛,要曉得咱們作好事并不為有好報應呀!我的難過,第一是為了翠珊,第二是為了我的平民學校……一點固定的經費也沒有,教我怎麼維持下去呢?在今天,咱們已經和日本決一死戰,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固然要緊,平民教育也絕對不可疏忽,我們起碼得把平民教導明白,教他們知道甯可斷頭,也不去作日本人的奴隸呀!
學生丙老師,不必發愁,咱們去募一點捐,維持費不就有了嗎?
辛永年為我自己,我向來不求人。
為公益的事,我差不多天天去求人,我不怕丢臉,不怕碰釘子,可是誰都幫過忙了,教我上哪裡再找錢去呢?衆 (又默默相視)
辛永年(勉強笑一笑)哈!向來不吃酒,今天我要以酒澆愁了。
(飲)學生己(滿頭是汗,由園門跑進來)辛老師,辛老師。
辛永年怎麼?
學生己老師,(
與前幕隔五年餘矣。
地點羅漢寺後花園。
此寺即辛家由勤廬遷入者。
人物辛永年辛翠珊劉習仁衆學生(甲,乙,丙,……)辛運璞辛永壽胡曉鳳胡力庵 設景羅漢寺之花園,小而幽靜。
左側有茅亭,内一石桌,四石凳。
亭口稍向右,有石階數級。
旁植短柏,亭與柏之間有甬道,供出入。
左裡側至右側,斜排短籬,偏左有小門,上繞藤蔓。
籬下殘菊尚存。
右外側上端透露鐘樓一角,下有青松。
〔開幕:辛永年着敝袍,在園内徘徊,手執舊報紙一張,時朗讀數行——抗戰的消息與議論。
是日為他的生日,年五十矣;發稍白,背亦略躬,而精神尚旺。
自辦學校,未成,仍執教弗懈;今又失業,乃為鄉民設平民補習班,雖缺醫斷炊,弗辍也。
翠珊因勞成疾,時,力疲緩步,自左邊通道上,來尋辛永年。
死後,好教人說,辛永年不愧是個讀書的人,好孩子,你躺躺去吧。
我待一會兒就去借米,再過些時,天氣冷了恐怕還得跟和尚借道袍穿呢!(苦笑)
未暇招呼翠珊,直奔辛去,至辛身前,猛跪倒。
)老師,我拜壽。
(叩首)
)
老師,外邊還有幾個學生來拜壽,可以進來吧?
一年隻有這麼一天,先生也該跟大夥兒熱鬧一場。
(向園門走幾步)你們都進來吧。
各攜酒食)老師,拜壽啦。
來吧,都上亭子裡來。
(衆随之)
為公益的事,我差不多天天去求人,我不怕丢臉,不怕碰釘子,可是誰都幫過忙了,教我上哪裡再找錢去呢?
(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