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
關燈
小
中
大
送臨安,除金主遺骨及寶玉法物外,尚有張天綱、完顔好海等俘囚,一并押獻。
知臨安府薛瓊問天綱道:“汝有何面目到此?”天綱慨然道:“一國興亡,何代沒有?我金亡國,比汝二帝何如?”瓊不禁慚赧,但随口叱罵數語。
徒自取羞。
次日,奏白理宗,理宗召天綱問道:“汝真不怕死嗎?”天綱答道:“大丈夫不患不得生,但患不得死,死得中節,有什麼可怕?請即殺我罷了。
”理宗卻也嘉歎,令還系獄中。
刑官複令天綱供狀,令書金主為虜主,天綱道:“要殺就殺,要什麼供狀?”刑官不能屈,乃令随便書供。
天綱但書稱:“故主殉國。
”餘無他言,理宗乃獻俘太廟,藏金主遺骨于大理寺獄庫。
朽骨何用?加孟珙帶禦器械,江海以下,論功行賞有差。
先是孟珙等出師攻蔡,外由史嵩之奏請,内由史彌遠主持。
至蔡城将下,彌遠已晉封太師,兼任左丞相,鄭清之為右丞相,薛極為樞密使,喬行簡、陳貴誼參知政事。
越數日,彌遠因有疾乞休,乃準解左丞相職,加封會稽郡王,奉朝請。
又越數日,彌遠竟死。
彌遠入相,凡二十六年,理宗因他有冊立功,恩寵不衰。
二子一婿五孫,皆加顯秩,初意頗欲收召賢才,力反韓侂胄所為,至濟王冤死,廷臣啧有煩言,遂引用佥壬,排斥五士,權傾中外,全國側目。
就是理宗也不能自主,一切盡歸彌遠主裁。
彌遠死,理宗始得親政,改元端平。
逐三兇,遠四木,三兇已見前回,四木乃是薛極、胡榘、聶子述、趙汝述,均系彌遠私黨,名字上各系一木,所以叫作四木。
召用洪咨夔、王遂為監察禦史。
咨夔語遂道:“你我既為谏官,須當顧名思義,願勿效前此台谏,但知趨奉權相,徒作鷹犬呢。
”遂很是贊成。
于是獻可贊否,薦賢劾邪,盈廷始知有谏官。
至嵩之獻俘,遂劾論嵩之,說他:“素不知兵,矜功自侈,謀身詭秘,欺君誤國。
在襄陽多留一日,即多贻一日憂。
”疏上不報。
咨夔又上言:“殘金雖滅,鄰國方強,加嚴守備,尚恐不及,怎可動色相賀,自緻懈體?”這數語上陳,還算得了優獎的诏命。
太常少卿徐僑,嘗侍講經筵,開陳友愛大義,隐為濟王竑鳴冤。
理宗亦頗感悟,複竑官爵,饬有司檢視墓域,按時緻祭。
竑妻吳氏,自請為尼,特賜号慧淨法空大師,月給衣資缗錢,朝政稍覺清明。
忽由趙範、趙葵倡了一條守河據關、收複三京的計議,頓時兵釁複起,南北相争,惹出一場大禍祟來了。
燕雲未複虜南來,北宋淪亡劇可哀。
何故端平循覆轍,橫挑強敵釁重開? 欲知二趙計劃,且看下回說明。
本回文字,與作者所編之《元史演義》略有異同。
《元史》以蒙古為主腦,故詳蒙古軍而略宋軍,本書以宋為主腦,故詳宋軍而略蒙古軍。
即如金之失汴京,失蔡州,亦不及《元史演義》之詳。
蓋金之被滅也,由于蒙古,而宋不過一臂之力,是書就宋論宋,故蒙古與金,皆從略叙而已。
至若蒙古與金諸将帥,譯名互歧,各史亦多歧出,本文均添附小注,以便與《元史演義》互相對證,非一手兩歧,所以便閱者之互憶耳。
慘澹經營,于此可見。
知臨安府薛瓊問天綱道:“汝有何面目到此?”天綱慨然道:“一國興亡,何代沒有?我金亡國,比汝二帝何如?”瓊不禁慚赧,但随口叱罵數語。
徒自取羞。
次日,奏白理宗,理宗召天綱問道:“汝真不怕死嗎?”天綱答道:“大丈夫不患不得生,但患不得死,死得中節,有什麼可怕?請即殺我罷了。
”理宗卻也嘉歎,令還系獄中。
刑官複令天綱供狀,令書金主為虜主,天綱道:“要殺就殺,要什麼供狀?”刑官不能屈,乃令随便書供。
天綱但書稱:“故主殉國。
”餘無他言,理宗乃獻俘太廟,藏金主遺骨于大理寺獄庫。
朽骨何用?加孟珙帶禦器械,江海以下,論功行賞有差。
先是孟珙等出師攻蔡,外由史嵩之奏請,内由史彌遠主持。
至蔡城将下,彌遠已晉封太師,兼任左丞相,鄭清之為右丞相,薛極為樞密使,喬行簡、陳貴誼參知政事。
越數日,彌遠因有疾乞休,乃準解左丞相職,加封會稽郡王,奉朝請。
又越數日,彌遠竟死。
彌遠入相,凡二十六年,理宗因他有冊立功,恩寵不衰。
二子一婿五孫,皆加顯秩,初意頗欲收召賢才,力反韓侂胄所為,至濟王冤死,廷臣啧有煩言,遂引用佥壬,排斥五士,權傾中外,全國側目。
就是理宗也不能自主,一切盡歸彌遠主裁。
彌遠死,理宗始得親政,改元端平。
逐三兇,遠四木,三兇已見前回,四木乃是薛極、胡榘、聶子述、趙汝述,均系彌遠私黨,名字上各系一木,所以叫作四木。
召用洪咨夔、王遂為監察禦史。
咨夔語遂道:“你我既為谏官,須當顧名思義,願勿效前此台谏,但知趨奉權相,徒作鷹犬呢。
”遂很是贊成。
于是獻可贊否,薦賢劾邪,盈廷始知有谏官。
至嵩之獻俘,遂劾論嵩之,說他:“素不知兵,矜功自侈,謀身詭秘,欺君誤國。
在襄陽多留一日,即多贻一日憂。
”疏上不報。
咨夔又上言:“殘金雖滅,鄰國方強,加嚴守備,尚恐不及,怎可動色相賀,自緻懈體?”這數語上陳,還算得了優獎的诏命。
太常少卿徐僑,嘗侍講經筵,開陳友愛大義,隐為濟王竑鳴冤。
理宗亦頗感悟,複竑官爵,饬有司檢視墓域,按時緻祭。
竑妻吳氏,自請為尼,特賜号慧淨法空大師,月給衣資缗錢,朝政稍覺清明。
忽由趙範、趙葵倡了一條守河據關、收複三京的計議,頓時兵釁複起,南北相争,惹出一場大禍祟來了。
燕雲未複虜南來,北宋淪亡劇可哀。
何故端平循覆轍,橫挑強敵釁重開? 欲知二趙計劃,且看下回說明。
本回文字,與作者所編之《
《
即如金之失汴京,失蔡州,亦不及《
蓋金之被滅也,由于蒙古,而宋不過一臂之力,是書就宋論宋,故蒙古與金,皆從略叙而已。
至若蒙古與金諸将帥,譯名互歧,各史亦多歧出,本文均添附小注,以便與《
慘澹經營,于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