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纾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關燈
、速不台二軍,逾太和嶺襲欽察部,阿羅思即俄羅斯。

    諸侯王,聯兵援欽察,俱為哲、速二将所破,殲馘無算。

    哲别遇疾退軍,鐵木真班師命令,亦已頒到,乃收兵而回。

     鐵木真回國後,因西征時征兵西夏,夏主不從。

    再饬夏主遣子入質,夏主又不從。

    惹得鐵木真非常惱恨,更兼木華黎病殁南方,缺一統帥,因拟南征西夏,乘便經略中原。

    西夏自李安全後,又易二主,安全傳與從子遵顼,遵顼複傳子德旺,德旺本庸弱無能,國是由悍臣阿沙敢缽處決。

    前此蒙古使至,征兵征子,都是他一人拒絕。

    此次鐵木真決意出師,行至中途,忽然罹疾,乃隻遣使诘責夏主。

    阿沙敢缽對着蒙使,又挺撞了好幾語。

    蒙使返報鐵木真,鐵木真勃然起床,麾兵大進,直指賀蘭山。

    阿沙敢缽居然率衆迎擊,哪知蒙古兵煞是厲害,任你阿沙敢缽如何大膽,至此全沒用處,隻好棄衆逃走。

    也是一個景延廣。

    鐵木真遂下西涼,入靈州,破臨洮,據洮河、西甯二州,進攻德順。

    夏主李德旺,憂悸而死。

    弟子繼立,尚幼弱,曉得什麼軍務,官民統依山鑿穴,偷避敵鋒。

    及德順被陷,敵逼夏都,夏主窮蹙出降,蒙古兵一齊入城,擄了财帛,劫了子女,所有夏主宮眷,一股腦兒牽扯了去,或殺或辱,自不消說。

    還有匿居土窟的官民,也被蒙古兵搜着,财物奪去,性命嗚呼。

    總計夏自元昊稱帝,共傳十主,曆二百有一年而亡。

     鐵木真養疾六盤山,病勢日重,自知不起,語左右道:“西夏已滅,金勢益孤,我本拟乘勝滅金,奈天命已終,勢難再延,若嗣君能繼我遺志,南略中原,最好是假道南宋,宋、金世仇,必肯假我,我下兵唐、鄧,直搗大梁,不怕他不為我滅。

    比那取道潼關,難易相去十倍哩!”此即避堅攻瑕之計。

    言訖遂逝,年六十六。

    蒙古人稱為太祖,遺旨命少子拖雷監國。

    拖雷亦作圖類。

    越年,開蒙古大會,由諸王諸将等齊來會議,叫作庫裡爾泰會,推太祖第三子窩闊台為大汗。

    窩闊台既即汗位,承父遺志,一意攻金。

    宋理宗紹定三年冬月,偕弟拖雷等入陝西,連下山寨六十餘所,進逼鳳翔,分兵攻潼關。

    越年,鳳翔被陷,惟潼關不下。

    窩闊台汗憶父遺言,命速不罕一作綽斯工。

    為行人,往宋假道,到了沔州,被統制張宣殺死。

    窩闊台汗得了此信,自然不肯甘休,遂命拖雷率騎兵三萬人,竟趨寶雞,攻入大散關,破鳳州,屠洋州,出武休東南,圍住興元。

    軍民走死沙窩,約數十萬。

    再遣别将入沔州,取大安軍路,開魚鼈山,撤屋為筏,渡嘉陵江,略地至蜀。

    四川制置使桂如淵逃歸,被蒙古拔取城寨,共四百四十所。

    有诏令李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趙彥呐為副使,知興元府。

    兩使正在出發,那蒙古兵已飽掠蜀境,舍蜀而去,小子有詩歎道: 無端戕使怒鄰邦,驕子雄心豈肯降? 雖是偏師攻蜀右,幾多血胔淹西江。

     欲知蒙古兵何故去蜀,俟至下回再詳。

     李全之驕,史彌遠釀之也。

    李全之悍,亦史彌遠縱之也。

    全無文才,無武略,徒恃詐術以欺人,捽而去之,一将力耳。

    況彼已敗降蒙古,複入楚州以報私仇,甚至旁陷郡邑,四掠人民,是明明一宋之叛賊也,彌遠尚欲授以節钺,真令人無從索解。

    且于全則豢之唯恐不優,于真、魏則屏之唯恐不遠,是誠何心?得毋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者欤?非鄭清之之決讨于内,二趙之力制于外,幾何不糜爛江淮也。

    若蒙古主之滅西遼,平西域,亡西夏,皆《元史》中事。

    本回第撮舉大要,惟假道南宋一節,為《宋史》中最關緊要之事。

    夫假道伐虢,虞随以亡,繩以唇亡齒寒之誼,宋固不宜假道,然辭其使可也,戕其使不可也。

    殺一人而喪千萬人,其得失為何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