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關燈
鄭成功。

    應第十六回。

    芝龍降清,成功獨航海赴廈門,募兵興義,仍奉隆武正朔;至隆武帝殉國,永曆帝正位,複遣使奉表永曆,受封為延平郡公。

    成功竟大舉攻閩,連陷漳浦、海澄等縣,進圍長泰。

    清閩、浙總督陳錦,自舟山移師赴援,一場海戰,被成功殺得大敗虧輸,不但長泰被陷,連平和、诏安、南靖等處,統被成功奪去。

    陳錦惶急萬狀,急向清廷求援,清封芝龍為同安侯,令作書勸成功歸降。

    成功接閱文書,看到“父既歸清,兒亦宜薙發投誠”等語,不禁憤憤道:“今來一薙發國,當即薙發,倘來一穿心國,我亦将遵命穿心麼?”快人快語。

    即拒絕來使,下令進攻漳州,并懸賞購陳錦首。

     歇了幾天,忽來了兩個閩人,獻上陳錦首級。

    成功問兩人姓名職務,一個是陳錦記室李進忠,一個是陳錦仆人庫成棟。

    成功又問是誰殺陳錦,成棟應聲是我,說聲未絕,兩手已被成功親卒反縛,由成功喝令處斬,怪極!吓得成棟跪求饒命,連進忠亦跪倒叩頭。

    成功指成棟道:“你與陳錦有主仆之誼,如何忍心害主,把他首級來獻?我原是懸賞購陳錦首,但你不應殺他,所以我特罪你。

    ”複問進忠道:“這罪奴有妻子否?”進忠道:“有的,現亦随來。

    ”成功道:“好好。

    他妻子到來,應照賞格發給,教他死亦瞑目。

    ”賞罰确得當,是英雄作用。

    便命左右推出成棟斬訖,随将賞銀付與進忠,令他轉交成棟妻子。

    進忠領了賞銀,不敢多說,就退出帳外去了。

    保全性命,還算幸事。

    忽廈門又來使人,報稱魯王以海,自舟山逃到廈門,應否接待?成功道:“魯、唐叔侄,自相魚肉,太屬可恨。

    ”應該責備。

    使人說:“魯王已奉表永曆,削去監國名号了。

    ”成功道:“既如此,應照明宗室例優待便是。

    ”看官!你道魯王何故到廈門,他自竄身海外,随身隻有張名振一人,應十六回。

    很是蕭條,幸浙中遺臣張肯堂等,渡海奔赴,約得十餘人,遂把南澳作了根據地。

    嗣後襲踞舟山,約故行人張煌言,共圖恢複。

    不料清總督陳錦,都統金砺,提督田雄等,駕着大艦,來攻舟山。

    魯王也遣張名振、張煌言等,率兵迎敵。

    開了幾仗,倒也沒甚勝負,怎奈天不容明,海面上陡起大霧,罩住舟山。

    清兵乘霧攻入,守兵措手不及,相率潰散。

    名振、煌言,亟奉魯王出走。

    名振弟名揚,阖室自焚。

    張肯堂自缢死。

    魯王的妃子張氏,及禮部尚書吳鐘巒、兵部尚書李向中等,皆殉難。

    清兵複分追魯王,魯王窮蹙無歸,不得已走依成功。

    成功遣使人回廈門,自督軍圍攻漳州,适清都統率兵至璋,與城中守兵夾攻成功。

    成功腹背受敵,隻得退保海澄。

    金砺追至城下,被成功一陣擊退,乃留兵守海澄,自回廈門見魯王,複與張名振、張煌言晤談。

    兩下各述己志,二張是始終為魯,成功是始終為唐,彼此不便節制,商定了一個分地駐紮、互相援應的計策。

    二張奉魯王移駐金門,煌言複招集遺衆,進窺南京,到了吳淞口,襲奪清艦數十艘,進破崇明,轉趨丹陽,谒明太祖陵,激勵軍士,直指南京進發。

    忽聞魯王逝世,隻得折回吳淞,尋又聞名振病亟,馳回金門。

    到金門後,名振已死,僅留遺書一函,勸他勉圖恢複。

    主喪友殁,日暮途窮,煌言至此,不禁涕淚交并。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沒奈何為主發喪,為友營葬,把出兵的念頭,暫時擱置。

     這且慢表,且說鄭成功駐節廈門,改稱廈門為思明州,分所部為七十二鎮,設立儲賢館、儲才館、察言司、賓客司、印局、軍器局等,井井有條。

    廳間供永曆帝位,有所封拜,必向座奏聞。

    部下感他忠義,無不敬服。

    當張煌言帶兵入江,正拟出師策應,嗣聞魯王名振相繼謝世。

    煌言退回金門,也自歎息一番,專使吊唁,暫休兵不動。

    一日,清廷派了兩位欽差,赍敕來廈,封成功為海澄公。

    成功道:“我隻知奉明帝敕,不知有清帝敕。

    ”将來使遣回。

    隔了一月,成功弟渡,随了清使三人,又到廈門。

    成功與清使相見于報恩寺中,清使令成功跪受诏書,成功道:“成功系大明臣子,不受清诏。

    ”直截了當。

    清使阿山道:“今日奉皇上聖旨,賜汝福、興、泉、漳四府地,皇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