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征奏凱清将蒙誣
關燈
小
中
大
無此殘賊。
因此兵民交憤,常欲暗殺獻忠。
獻忠聞知,不問誰何,一意屠戮;複盡毀成都宮室,拆去城牆,自率部衆出川北,欲盡殺川北守兵。
僞将劉進忠遁入陝西,到漢中遇着清兵,下馬乞降,願為向導。
豪格遂令進忠前行,部兵後随,日夕催趱,直達四川西充縣界,紮下營盤,饬前哨往探。
回報獻忠正在西充屠城,豪格立命拔營,到了鳳凰山,正值漫天大霧,曉色迷濛,遂即逾山前進。
适獻忠屠盡西充,麾衆出城,兩下相遇,被清兵沖殺過去,一陣亂劈,獻忠不知清兵多少,還拿着殺人的手段,左抵右擋。
霎時間日光微逗,大霧漸開,獻忠左右四顧,手下所剩無幾,連義子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等人都不知去向,此時方着急起來,大吼一聲,殺開血路,望西而走。
獻忠嗜殺人,粗莽可知,故作者又另具一種叙法。
清章京雅布蘭見獻忠脫逃,忙抽弓搭箭,觑住獻忠頭顱,射了過去,一聲喝着,獻忠已翻身落馬。
雅布蘭即縱馬上前,拔刀去殺獻忠,清兵踴躍随上,刀斬槍戳,把這窮兇極惡的巨賊,葅為肉醬。
不足償川民之命。
豪格遂分兵四剿,計破賊營百有三十,四川略定。
吳三桂忙向豪格賀喜,偏這豪格悶悶不樂。
三桂問故?豪格隻是不答,反滴下幾點淚來。
三桂越加動疑,隻是呆看豪格。
遲了半晌,方見豪格答道:“兔死狗烹,也是常事,但我又不在此例。
”三桂驚異道:“莫非功高招忌麼?”豪格歎道:“并非功高招忌,乃是色上有刀。
”說至此,又複停住。
三桂已是猛悟,不敢再提此事,另說拜本奏捷等情。
豪格道:“勞你囑咐文稿員,辦一奏折便了。
”寫盡豪格牢騷。
三桂應聲退出,饬繕奏疏,與豪格聯銜報捷。
過了一月,谕旨已下,命豪格還朝,留吳三桂鎮守漢中,特簡總兵李國英為四川巡撫,豪格就把一切政務,交與李國英,自偕吳三桂回至漢中,複與三桂話别。
臨别時握三桂的手道:“汝宜保重!咱們恐不複相見了。
”斷頭語。
三桂勸慰一番,并托豪格寄書家中,擇日遷移家眷。
沅姬有福,豪格可憐。
豪格應允,就帶了本旗人馬,回京複命。
順治帝禦殿慰勞,賜宴回邸。
征夫遠歸,陌頭宜慰,誰知香衾未穩,缇騎忽來,蓦地将豪格牽入宗人府,縛置囹圄,說他克扣軍饷,浮領兵費。
豪格欲上書辯誣,偏偏被上峰阻抑,好似啞子吃黃連,說不盡的苦惱。
又聞得福晉博爾濟錦氏,竟日夜留住攝政王府中,原來為此。
那時羞憤交并,免不得恹恹成病。
不到一月,把生龍活虎的英雄,變作了骨瘦形枯的病鬼。
是時鄭親王濟爾哈朗、英親王阿濟格,統紛論攝政王的過失,連他兄弟多铎,也有後言。
弟偎紅,兄亦倚翠,何庸後言?不意貝子屯齊,竟讦告鄭親王罪狀,有旨革去親王爵,降為郡王,罰銀五千兩。
英親王張蓋午門,又犯大不敬的罪名,亦降為郡王。
豫親王把黃紗衣一襲,贈與吳三桂子應熊,複說他私饋禮物,罰銀二千兩,這幾個豪貴勳戚,為了細故,或貶或罰,還有何人敢忤攝政王?自然人人吹牛,個個拍馬,今日一本奏疏,說是攝政王如何大功,宜免跪拜禮,明日又上一本奏疏,說是攝政王視帝如子,帝亦當視王如父。
此時順治帝不過十餘齡,外事統由攝政王主持,内事都由太後吉特氏處置,這數本奏折呈入太後眼中,不由得滿懷歡喜,就降下兩道懿旨,一道是說攝政王勳勞無比,不應跪拜,着永遠停止,一道是說叔父古稱猶父。
此後皇上宜尊攝政王為皇父。
名足副實。
從此攝政王多爾衮,毫無拘忌,凡宮中什物,及府庫财帛,随意挪移,太後尚賜他禁脔,遑論什物财帛。
日間在宮與太後叙舊,夜間在邸,與肅王福晉取樂,好算是清皇親内第一個福星了。
小子曾有一詩為豪格呼冤雲: 欲加之罪豈無辭,缧绁橫施不自知。
為語人休貪豔福,由來禍水出蛾眉。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續叙。
南中義旅,屢仆屢興,其弊在散而無紀,渙而不群。
唐、魯二王,以叔侄之親,亦自相水火,獨不思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曩令戮力同心,共圖興複,則清将雖勇,亦多屬酒色之徒,豈必不可敵者,乃滿盤散沙,不值一掃,魯王遁,唐王俘,東南遺老,大半淪亡,甯不可恫?若張獻忠之殘虐,自古罕匹,史稱川中人民,被殺亦萬萬有奇,天道好生,胡不早為誅殛,而必假手于清軍耶?清豪格為明誅馬阮,複為川民戮獻忠,系清帥中之最得人心者,乃偏令其釁起帷房,不得其死,天耶人耶?帝阍何處,欲問無從,讀本回,令人感歎不置。
因此兵民交憤,常欲暗殺獻忠。
獻忠聞知,不問誰何,一意屠戮;複盡毀成都宮室,拆去城牆,自率部衆出川北,欲盡殺川北守兵。
僞将劉進忠遁入陝西,到漢中遇着清兵,下馬乞降,願為向導。
豪格遂令進忠前行,部兵後随,日夕催趱,直達四川西充縣界,紮下營盤,饬前哨往探。
回報獻忠正在西充屠城,豪格立命拔營,到了鳳凰山,正值漫天大霧,曉色迷濛,遂即逾山前進。
适獻忠屠盡西充,麾衆出城,兩下相遇,被清兵沖殺過去,一陣亂劈,獻忠不知清兵多少,還拿着殺人的手段,左抵右擋。
霎時間日光微逗,大霧漸開,獻忠左右四顧,手下所剩無幾,連義子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等人都不知去向,此時方着急起來,大吼一聲,殺開血路,望西而走。
獻忠嗜殺人,粗莽可知,故作者又另具一種叙法。
清章京雅布蘭見獻忠脫逃,忙抽弓搭箭,觑住獻忠頭顱,射了過去,一聲喝着,獻忠已翻身落馬。
雅布蘭即縱馬上前,拔刀去殺獻忠,清兵踴躍随上,刀斬槍戳,把這窮兇極惡的巨賊,葅為肉醬。
不足償川民之命。
豪格遂分兵四剿,計破賊營百有三十,四川略定。
吳三桂忙向豪格賀喜,偏這豪格悶悶不樂。
三桂問故?豪格隻是不答,反滴下幾點淚來。
三桂越加動疑,隻是呆看豪格。
遲了半晌,方見豪格答道:“兔死狗烹,也是常事,但我又不在此例。
”三桂驚異道:“莫非功高招忌麼?”豪格歎道:“并非功高招忌,乃是色上有刀。
”說至此,又複停住。
三桂已是猛悟,不敢再提此事,另說拜本奏捷等情。
豪格道:“勞你囑咐文稿員,辦一奏折便了。
”寫盡豪格牢騷。
三桂應聲退出,饬繕奏疏,與豪格聯銜報捷。
過了一月,谕旨已下,命豪格還朝,留吳三桂鎮守漢中,特簡總兵李國英為四川巡撫,豪格就把一切政務,交與李國英,自偕吳三桂回至漢中,複與三桂話别。
臨别時握三桂的手道:“汝宜保重!咱們恐不複相見了。
”斷頭語。
三桂勸慰一番,并托豪格寄書家中,擇日遷移家眷。
沅姬有福,豪格可憐。
豪格應允,就帶了本旗人馬,回京複命。
順治帝禦殿慰勞,賜宴回邸。
征夫遠歸,陌頭宜慰,誰知香衾未穩,缇騎忽來,蓦地将豪格牽入宗人府,縛置囹圄,說他克扣軍饷,浮領兵費。
豪格欲上書辯誣,偏偏被上峰阻抑,好似啞子吃黃連,說不盡的苦惱。
又聞得福晉博爾濟錦氏,竟日夜留住攝政王府中,原來為此。
那時羞憤交并,免不得恹恹成病。
不到一月,把生龍活虎的英雄,變作了骨瘦形枯的病鬼。
是時鄭親王濟爾哈朗、英親王阿濟格,統紛論攝政王的過失,連他兄弟多铎,也有後言。
弟偎紅,兄亦倚翠,何庸後言?不意貝子屯齊,竟讦告鄭親王罪狀,有旨革去親王爵,降為郡王,罰銀五千兩。
英親王張蓋午門,又犯大不敬的罪名,亦降為郡王。
豫親王把黃紗衣一襲,贈與吳三桂子應熊,複說他私饋禮物,罰銀二千兩,這幾個豪貴勳戚,為了細故,或貶或罰,還有何人敢忤攝政王?自然人人吹牛,個個拍馬,今日一本奏疏,說是攝政王如何大功,宜免跪拜禮,明日又上一本奏疏,說是攝政王視帝如子,帝亦當視王如父。
此時順治帝不過十餘齡,外事統由攝政王主持,内事都由太後吉特氏處置,這數本奏折呈入太後眼中,不由得滿懷歡喜,就降下兩道懿旨,一道是說攝政王勳勞無比,不應跪拜,着永遠停止,一道是說叔父古稱猶父。
此後皇上宜尊攝政王為皇父。
名足副實。
從此攝政王多爾衮,毫無拘忌,凡宮中什物,及府庫财帛,随意挪移,太後尚賜他禁脔,遑論什物财帛。
日間在宮與太後叙舊,夜間在邸,與肅王福晉取樂,好算是清皇親内第一個福星了。
小子曾有一詩為豪格呼冤雲: 欲加之罪豈無辭,缧绁橫施不自知。
為語人休貪豔福,由來禍水出蛾眉。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續叙。
南中義旅,屢仆屢興,其弊在散而無紀,渙而不群。
唐、魯二王,以叔侄之親,亦自相水火,獨不思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曩令戮力同心,共圖興複,則清将雖勇,亦多屬酒色之徒,豈必不可敵者,乃滿盤散沙,不值一掃,魯王遁,唐王俘,東南遺老,大半淪亡,甯不可恫?若張獻忠之殘虐,自古罕匹,史稱川中人民,被殺亦萬萬有奇,天道好生,胡不早為誅殛,而必假手于清軍耶?清豪格為明誅馬阮,複為川民戮獻忠,系清帥中之最得人心者,乃偏令其釁起帷房,不得其死,天耶人耶?帝阍何處,欲問無從,讀本回,令人感歎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