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種音樂發展當作自由的建築材料來進行運用,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傳統,來一個徹底改變,走向沒有創造性的模仿的反面;讓這門已經被推高至此的手藝變得毫不起眼,讓所有對位和配器的技法消失并融合為一種簡樸的效果,遠離單純,遠離一種具有知性彈性的樸素——這似乎就是藝術的任務、渴望。
其實完全就是阿德裡安一個人主講,我們其餘的人隻是稍微附和一下而已。
受前面的表演的激勵,他說話的時候雙頰通紅,兩眼發燒,顯得有點狂熱,但也算不上滔滔不絕,酣暢淋漓,更多的反倒是信口雌黃,不過情緒很激動,手舞足蹈地,我甚至覺得,我好像從未見他,既沒有當着我的面,也沒有在呂迪格爾面前,有過如此善于辭令地被逐出自我的表現。
席爾德克納普表示不相信音樂的非浪漫主義化。
他說,音樂和浪漫主義有着根深蒂固的、本質的聯系,所以,前者是不可能不遭受重大自然損失就否定掉後者的。
阿德裡安接着他的話說道: “如果您所說的浪漫主義指的是一種情感的熱量,而這種熱度又是音樂今天在服務于技術智慧的過程中所要否定的,那麼,我很願意贊同您的看法。
那或許就是自我否定。
不過,我們所說的從複雜到簡單的提煉,本質上其實同重新赢得活力和情感的力量是一回事。
假如——誰——有可能——那種——的話,你會怎樣說呢?”他沖着我自問自答道:你會說那種突破。
也就是說,假如誰能夠成功地完成那種從精神的冷漠到一個新情感的冒險世界的突破,那他就将會被人們稱作藝術的拯救者。
拯救,他神經質地聳着肩膀繼續說道,一個浪漫主義的字眼;也是一個和聲技法家愛用的字眼,是表示和聲音樂華彩樂段之極樂的行動口号。
曾幾何時,音樂把自己視為藝術的拯救者,而它自己實際卻像所有藝術一樣需要被拯救,需要從一種由文化的解放,由文化被擡高到宗教替代品的位置而導緻的那種莊嚴神聖的孤立之中被拯救出來,從隻和一幫叫做“觀衆”的文化精英為伍的狀态之中被拯救出來,這樣的文化精英馬上就不會再有了,現在就已經不再有了,因此,藝術馬上就會陷入徹底的孤獨,它将會孤獨地死去,除非它真的能夠找到走向“大衆”的那條途徑,這也就意味着,很不浪漫地說就是:走向平頭百姓,這難道不滑稽可笑麼? 他是連說帶問地一口氣下來的,他把聲音壓得很低,好像是在和人交談,然而,他的語氣裡卻隐藏着一種顫抖,隻有聽他把話講完,才能真正明白這種顫抖的含義:“藝術的整個生活氛圍,你們相信我好了,将會改變,而且會變得愉悅謙和,這是不可避免的,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很多感傷的野心将會離藝術而去,而一種新的天真無邪,是的,和善,将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未來将視藝術為,藝術自己也又将視自己為服務于一個集體的仆人,這個集體囊括的範圍将要比‘教養’寬泛得多,這個集體将沒有文化,不過,這個集體自身也許就将是一種文化。
我們現在就來對此作出想象是很困難的,但是,這種局面将會出現,而且還将會是自然而然地出現:一種沒有痛苦的藝術,靈魂健康,沒有莊嚴神聖,沒有悲傷,待人親切,一種人與人親密無間的藝術……” 他戛然而止,我們三個人全都震驚得無言以對。
聽一個孤獨的人談論集體,聽一個拒人于千裡之外的人談論信任,這既是一件令人痛苦,同時卻又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我盡管深受觸動,可打心眼裡不滿意他的這番言論,尤其是不滿意他這個人。
他剛才所說的和他本人,和他的驕傲,他的高傲,不相配,不管别人怎麼想,我就是熱愛這種高傲,藝術也有權利要求這種高傲。
藝術就是精神,而精神是根本用不着對社會、集體懷有責任感的。
我以為,精神,為着它的自由的緣故,為着它的高貴的緣故,不可以這樣。
一種“走進大衆”的藝術,一種把人群的、小人物的、不懂藝術的庸人的需求當作其自身需求的藝術,比如為了國家之故而把其變為自身義務,這樣的一種藝術将會陷入可憐的境地;隻允許一種小人物懂得的藝術存在,這是最可怕的不懂藝術,也是對精神的謀殺。
而精神,我堅信,無論它的進攻、研究、嘗試會是多麼的冒險、多麼的不受約束、同人群是多麼的格格不入,它都肯定是能夠以某種高度間接的方式為人——甚至是永遠地為人們服務的。
這無疑也是阿德裡安本人真實的思想。
然而,他卻喜歡否定自己的這個思想,而我如果以為這就是對他的高傲的否定的話,那我就是大錯特錯了。
這更多的或許隻是——由于無以複加的高傲的緣故——而進行的一次平易近人的嘗試。
在他談及藝術的拯救需要,談及人和人的親密無間時,他的聲音在顫抖,他要是不這樣該有多好啊。
盡管如此,他的這種激動仍然會誘惑我,讓我恨不得偷偷向他伸出一隻手去。
然而,我終究還是沒有把手伸出去,反倒是把擔心的目光投到了魯迪·施維爾特費格身上,我想看看這個人是不是末了又會設法去擁抱他。
[1]比利時要塞,1914年8月17日被德國軍隊占領。
[2]指施利芬計劃。
由曾任德軍參謀總長的施利芬伯爵制定。
按照該計劃,德軍必須以閃電戰方式迅速拿下法國,以防止東西兩線作戰。
[3]比利時南部城市。
[4]法國城市。
[5]法國北部地名。
[6]法國北部一個地區的首府。
[7]耶路撒冷城的一種詩意的和拟人化的别稱。
[8]即打字機和電腦鍵盤上的符号“&”。
[9]用于歌劇、清唱劇等中。
[10]基督教《聖經》中上帝賜給亞伯拉罕的迦南地方。
[11]指耶稣之墓。
[12]羅馬教皇的稱号。
[13]弗蘭茲·格拉夫·馮·珀西(1807-1876):曾任巴伐利亞王室高官,繪畫、文學和音樂方面才能突出,尤其擅長寫作兒童文學作品和木偶戲劇。
[14]很可能指1802年在科隆成立“小漢尼斯劇院”的克裡斯多夫·溫特爾。
[15]狼谷是韋伯歌劇《自由射手》中鬼魂出沒的地方。
已經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的獵人卡斯帕爾為找替身誘騙主人公馬克斯到此煉制百發百中的魔彈。
[16]指舉行婚禮時新娘戴在頭上的愛神木花花冠,此詞是貶義。
[17]1648-1653年法國反對專制制度的運動,又稱福隆德運動。
其實完全就是阿德裡安一個人主講,我們其餘的人隻是稍微附和一下而已。
受前面的表演的激勵,他說話的時候雙頰通紅,兩眼發燒,顯得有點狂熱,但也算不上滔滔不絕,酣暢淋漓,更多的反倒是信口雌黃,不過情緒很激動,手舞足蹈地,我甚至覺得,我好像從未見他,既沒有當着我的面,也沒有在呂迪格爾面前,有過如此善于辭令地被逐出自我的表現。
席爾德克納普表示不相信音樂的非浪漫主義化。
他說,音樂和浪漫主義有着根深蒂固的、本質的聯系,所以,前者是不可能不遭受重大自然損失就否定掉後者的。
阿德裡安接着他的話說道: “如果您所說的浪漫主義指的是一種情感的熱量,而這種熱度又是音樂今天在服務于技術智慧的過程中所要否定的,那麼,我很願意贊同您的看法。
那或許就是自我否定。
不過,我們所說的從複雜到簡單的提煉,本質上其實同重新赢得活力和情感的力量是一回事。
假如——誰——有可能——那種——的話,你會怎樣說呢?”他沖着我自問自答道:你會說那種突破。
也就是說,假如誰能夠成功地完成那種從精神的冷漠到一個新情感的冒險世界的突破,那他就将會被人們稱作藝術的拯救者。
拯救,他神經質地聳着肩膀繼續說道,一個浪漫主義的字眼;也是一個和聲技法家愛用的字眼,是表示和聲音樂華彩樂段之極樂的行動口号。
曾幾何時,音樂把自己視為藝術的拯救者,而它自己實際卻像所有藝術一樣需要被拯救,需要從一種由文化的解放,由文化被擡高到宗教替代品的位置而導緻的那種莊嚴神聖的孤立之中被拯救出來,從隻和一幫叫做“觀衆”的文化精英為伍的狀态之中被拯救出來,這樣的文化精英馬上就不會再有了,現在就已經不再有了,因此,藝術馬上就會陷入徹底的孤獨,它将會孤獨地死去,除非它真的能夠找到走向“大衆”的那條途徑,這也就意味着,很不浪漫地說就是:走向平頭百姓,這難道不滑稽可笑麼? 他是連說帶問地一口氣下來的,他把聲音壓得很低,好像是在和人交談,然而,他的語氣裡卻隐藏着一種顫抖,隻有聽他把話講完,才能真正明白這種顫抖的含義:“藝術的整個生活氛圍,你們相信我好了,将會改變,而且會變得愉悅謙和,這是不可避免的,也算是一件幸事吧。
很多感傷的野心将會離藝術而去,而一種新的天真無邪,是的,和善,将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未來将視藝術為,藝術自己也又将視自己為服務于一個集體的仆人,這個集體囊括的範圍将要比‘教養’寬泛得多,這個集體将沒有文化,不過,這個集體自身也許就将是一種文化。
我們現在就來對此作出想象是很困難的,但是,這種局面将會出現,而且還将會是自然而然地出現:一種沒有痛苦的藝術,靈魂健康,沒有莊嚴神聖,沒有悲傷,待人親切,一種人與人親密無間的藝術……” 他戛然而止,我們三個人全都震驚得無言以對。
聽一個孤獨的人談論集體,聽一個拒人于千裡之外的人談論信任,這既是一件令人痛苦,同時卻又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我盡管深受觸動,可打心眼裡不滿意他的這番言論,尤其是不滿意他這個人。
他剛才所說的和他本人,和他的驕傲,他的高傲,不相配,不管别人怎麼想,我就是熱愛這種高傲,藝術也有權利要求這種高傲。
藝術就是精神,而精神是根本用不着對社會、集體懷有責任感的。
我以為,精神,為着它的自由的緣故,為着它的高貴的緣故,不可以這樣。
一種“走進大衆”的藝術,一種把人群的、小人物的、不懂藝術的庸人的需求當作其自身需求的藝術,比如為了國家之故而把其變為自身義務,這樣的一種藝術将會陷入可憐的境地;隻允許一種小人物懂得的藝術存在,這是最可怕的不懂藝術,也是對精神的謀殺。
而精神,我堅信,無論它的進攻、研究、嘗試會是多麼的冒險、多麼的不受約束、同人群是多麼的格格不入,它都肯定是能夠以某種高度間接的方式為人——甚至是永遠地為人們服務的。
這無疑也是阿德裡安本人真實的思想。
然而,他卻喜歡否定自己的這個思想,而我如果以為這就是對他的高傲的否定的話,那我就是大錯特錯了。
這更多的或許隻是——由于無以複加的高傲的緣故——而進行的一次平易近人的嘗試。
在他談及藝術的拯救需要,談及人和人的親密無間時,他的聲音在顫抖,他要是不這樣該有多好啊。
盡管如此,他的這種激動仍然會誘惑我,讓我恨不得偷偷向他伸出一隻手去。
然而,我終究還是沒有把手伸出去,反倒是把擔心的目光投到了魯迪·施維爾特費格身上,我想看看這個人是不是末了又會設法去擁抱他。
由曾任德軍參謀總長的施利芬伯爵制定。
按照該計劃,德軍必須以閃電戰方式迅速拿下法國,以防止東西兩線作戰。
已經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的獵人卡斯帕爾為找替身誘騙主人公馬克斯到此煉制百發百中的魔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