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關燈
經常會有的恐慌時刻。

    你前面有堵黑牆,還有你聽到的喧鬧聲音。

    牆那邊有某種可怕的東西,你也知道你明白那是什麼,可是你不敢把它們拖出來。

    牆那邊是老鼠。

    ” “奧布蘭!”溫斯頓盡力控制着自己的聲音說,“你知道不需要這樣。

    你想讓我幹什麼?” 奧布蘭沒有直接回答,再次開口時,他帶上有時會表現出的老師神态。

    他沉思着望向遠處,像是在跟溫斯頓身後的聽衆講話。

     “就其本身而言,”他說,“疼痛并非總能奏效,有時候一個人能夠承受疼痛,甚至到了死時那一刻也能。

    然而對每個人來說,都有種不可忍受的東西——一種想都不敢想的東西,跟勇氣和怯懦無關。

    你從高處摔下時,抓緊一條繩子并不是怯懦行為;你從深水裡上來,往肺裡吸滿空氣也不是怯懦行為,隻是種不可違背的本能。

    老鼠也一樣。

    對你來說,它們不可忍受,是你無法承受的一種壓力,即使你希望承受也無法做到。

    讓你幹什麼你都會。

    ” “可那是什麼,是什麼?我不知道是什麼又怎麼能做呢?” 奧布蘭提起籠子,放到近處那張桌子上,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呢子桌布上。

    溫斯頓能聽到自己血脈贲張的聲音,有種他正在絕對孤寂地坐着的感覺,是在空曠而廣袤的平地上,一塊沐浴在陽光下的平坦沙漠,所有聲音隔着沙漠從極其遙遠的地方傳入他耳中。

    然而裝着兩隻老鼠的籠子離他不到兩米,那是隻碩大無比的老鼠,老得鼻口部已經變得鈍平兇猛,毛呈褐色而不是灰白色。

     “老鼠,”奧布蘭仍像對着無形的觀衆一樣說道,“雖然它不過是齧齒類動物,但也是肉食性的,你也明白。

    你也聽說過這個城市的貧民窟裡有過的事。

    在有些街區,婦女不敢把她們的嬰兒一個人留在家裡,五分鐘也不行。

    老鼠肯定會襲擊嬰兒,隻要很短一段時間,就會把嬰兒啃得隻剩骨頭。

    老鼠也會襲擊生病或者快死的人,表現出驚人的智力,知道一個人什麼時候是無助的。

    ” 籠子裡突然傳出一陣吱吱的尖叫聲,在溫斯頓聽來,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

    兩隻老鼠正在打架,想沖破隔離網互咬。

    他還聽到了絕望低沉的呻吟聲,好像也不是他發出的。

     奧布蘭拎起籠子,拎起來時,他按下了籠子上的某個東西,傳來一聲脆響。

    溫斯頓發狂似的想從椅子上掙脫,但那是沒指望的,他身體的每一部分,甚至他的頭部,都被固定得不可移動。

    奧布蘭把籠子拿近一些,離溫斯頓的臉不到一米。

     “我已經按下了第一個控制杆,”奧布蘭說,“你也明白這個籠子的構造。

    這個面罩會緊緊扣到你頭上,不留一丁點兒空隙。

    我按下另一個控制杆,籠門就會滑開,這兩個正在挨餓的東西會像子彈一樣蹿出來。

    你有沒有見過一隻老鼠跳到空中的樣子?它會跳到你的臉上并一直掏進去。

    有時候先咬眼睛,有時候會從顴骨那兒直掏進去,咬掉你的舌頭。

    ” 籠子又移近一些,越逼越近。

    溫斯頓聽到一連串尖叫聲,似乎在他頭部上方的空氣中響着。

    但是他在跟自己的恐慌激烈鬥争。

    想,想,甚至在最後一刹那——想是唯一的希望。

    突然,那東西難聞的黴味直沖他的鼻孔。

    他有種強烈的想嘔吐的感覺,幾乎讓他昏了過去,眼前一片漆黑。

    有那麼一刻,他精神錯亂,像頭尖叫的動物。

    然而在一片漆黑中,他抓住了一個念頭,隻有一個辦法可以救自己,他一定要把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人的身體——放在他和老鼠之間。

     這時,面罩的邊緣大到能擋住外界,讓他看不到其他一切東西。

    鐵絲門離他隻有兩手掌那麼遠,兩隻老鼠那時知道能啃到什麼,其中一隻跳上跳下,另一隻比陰溝老鼠大得多,老得已經脫毛,它粉紅色的爪子搭在鐵絲栅上站立着,在猛嗅空氣。

    溫斯頓能看到它的鼠須和黃色牙齒。

    他再次陷入那種黑色的恐慌感中,他看不見東西,毫無辦法,腦子裡空空如也。

     “在中華帝國,這是種常見的刑罰。

    ”奧布蘭以他好為人師的一貫方式說道。

     面罩逼向他的臉,鐵絲在拂拭他的臉頰。

    接着——不,那不是解脫,隻是一丁點希望。

    太晚了,可能已經太晚了。

    但他突然明白在全世界隻有一個人,他可以向其轉移他所受的懲罰——隻有一個軀體,他可以将其推到自己與老鼠之間。

    于是他狂亂地喊了一遍又一遍: “咬茱莉娅!咬茱莉娅!别咬我!咬茱莉娅!我不管你們把她怎麼樣。

    把她的臉撕碎,把她啃得隻剩骨頭。

    别咬我!咬茱莉娅!别咬我!” 他往後倒去,往極深的地方落下去,遠離了老鼠。

    他仍被綁在椅子上,但已穿過地闆向下墜落,穿過樓上的牆壁,穿過地球,穿過海洋,穿過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進入星際深淵——一直和老鼠遠離,遠離,遠離。

    他遠去了許多光年,但奧布蘭仍站在他旁邊,溫斯頓的臉頰上仍有鐵絲的冷冷觸覺,然而從裹着他的黑暗中,他又聽到一聲金屬相碰的咔嗒聲,他知道籠子門咔嗒一聲關上了,沒有打開過。

     6 栗樹咖啡館裡幾乎空無一人。

    一道黃黃的陽光從窗戶斜射進來,照在落滿灰塵的桌面上。

    那是十五點生意清淡的時刻,電屏裡播放着細細的音樂聲。

     溫斯頓坐在經常坐的角落位置,盯着一隻空玻璃杯。

    他不時擡頭掃一眼對面牆上的一張巨大的面孔。

    “老大哥在看着你”,那是下方的标題。

    一個服務員主動過來往他的杯子裡斟滿勝利杜松子酒,又拿過一個瓶塞中間插了根管子的瓶子,往酒裡倒進幾滴液體并晃了晃。

    那是加了丁香味的糖精,是這家咖啡館的特制品。

     溫斯頓在聽電屏裡傳來的聲音。

    這時隻是在播放音樂,但随時可能有來自和平部的特别公報。

    來自非洲前線的新聞令人極為不安,他整天不時為之擔心。

    一支歐亞國的軍隊(大洋國在跟歐亞國打仗,大洋國一直在跟歐亞國打仗)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南推進。

    午間的公報沒有明确提到任何地區,但很有可能剛果河口已經是戰場。

    布拉柴維爾和利奧波德維爾[3]有陷落的危險。

    人們沒必要通過看地圖,才會了解這意味着什麼,不隻是即将失去中部非洲的問題,就連大洋國的領土也受到威脅,這在整場戰争中是第一次。

     一種強烈的情感在他心裡燃燒起來,然後又消退了,說是恐懼并不确切,而是種說不清楚的激動之情。

    他不再想關于戰争的事。

    這段時間,他從來不能長時間把心思集中到一件事情上。

    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跟往常一樣,這讓他打了個寒戰,甚至還有點惡心。

    那種玩意太可怕了,丁香和糖精本身就讓人惡心欲吐,但還是蓋不住濃濃的油味。

    而最糟糕的是杜松子酒的氣味——他一天到晚身上都有這種氣味——在他腦海裡不可避免地與某種東西的氣味攙和在一起,那是—— 他從未點明那是什麼,即使想到時也沒有,隻要有可能,他一直避免去想它們的樣子。

    它們是他部分意識到的東西,近在眼前逗留着,那股氣味在他鼻孔裡久久不去。

    酒意泛上來時,他張開紫色的嘴唇打了個嗝。

    自從獲釋以來,他長得胖了些,也恢複了以前的膚色——甚至不僅僅恢複了而已。

    他的面貌有起色,鼻子和顴骨上是粗糙的紅色,甚至他秃頂的頭皮也顔色深得不能算是粉紅色。

    一個服務員又是不用吩咐,就拿來一張棋盤和最新一期《泰晤士報》,而且已經翻到有象棋殘局的那頁。

    然後看到溫斯頓的杯子已空時,他拿來酒瓶又給他斟滿,不需要吩咐。

    他們知道他的習慣。

    棋盤總是準備好讓他玩,他所坐的那張位于角落的桌子總是為他留着。

    甚至當咖啡館裡坐滿人時,他仍是獨自坐在那張桌子前,因為沒人願意被看到跟他坐得較近。

    他從來懶得數他喝了幾杯。

    過上或長或短一段時間,他們會給他送上一張髒紙,說那是賬單,但他感覺他們總少算他錢。

    就算他們多收他錢也沒什麼關系,他如今錢總是夠花。

    他甚至還有了份工作,是個挂名的閑職,卻比他以前的工作收入還多一些。

     電屏裡播放的音樂停了,接着響起一個說話聲,溫斯頓仰起腦袋聽。

    沒有來自前方的公報,隻是來自富足部的一則簡短通知。

    好像上個季度,第十個三年計劃中關于鞋帶的生産指标超額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八。

     他研究了一下象棋殘局,開始擺上棋子。

    那是個棘手的殘局,要用到兩個馬。

    “白方先走,兩步将死對方。

    ”溫斯頓擡頭看着老大哥的肖像。

    總是白方将死對方,他以一種模糊的神秘感思考着。

    總是如此,從無例外,就是如此安排好的。

    自從開天辟地以來,在所有象棋殘局中,黑方從未赢過一次。

    難道這不是象征着正義永遠會,而且無一例外會戰勝邪惡嗎?那張巨大的面孔也盯着他,它充滿了沉着的力量。

    隻有白方是重要的。

     電屏裡傳來的聲音停頓了一下,然後又以一種不同的,然而嚴肅得多的聲調說:“特此提醒,要準備好在十五點三十分收聽一項重要通知。

    十五點三十分!這是最重要的新聞!注意不要錯過。

    十五點三十分!”接着又響起丁丁冬冬的音樂聲。

     溫斯頓心裡動了一下。

    那會是來自前方的公報,直覺告訴他将要來的是壞消息。

    關于在非洲慘敗的念頭一整天都時不時出現在他腦海裡,給他帶來一小陣一小陣的激動。

    他似乎真的看到歐亞國軍隊像一隊隊螞蟻擁過從來未被攻破過的邊界,向非洲下方的尖角擁去。

    為什麼沒有可能以某種方式包抄他們呢?他的腦海裡出現了西非海岸的鮮明輪廓。

    他拿起白方的馬在棋盤上移動,那裡就是合适的位置。

    甚至正當他看着黑壓壓的軍隊向南挺進時,他也看到另外一支神秘集合起來的軍隊突然插入他們後方,将其陸路及海路聯系全部切斷。

    他感覺通過意願,他可以無中生有地令一支部隊出現,然而需要迅速行動。

    如果他們控制整個非洲,在南非好望角建造起機場及潛艇基地,大洋國就會被一分為二。

    這也許會帶來某種後果:失敗,解體,世界的重新分割,還有黨被摧毀!他深吸一口氣,百感交集的感覺——但準确點說不能算是百感交集,而是一層疊一層的感覺,也不好說哪層感覺是最基本的——在他心裡翻騰着。

     那陣感情波瀾過去了,他把白馬放回原位,但這時他無法認真思考棋局的問題。

    他又走了神,幾乎是無意識地在桌面的落塵上寫道: 2+2=5 “他們進入不了你的内心。

    ”她曾經說過,然而他們能夠進入你的内心。

    “在這裡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将永遠抹不掉。

    ”奧布蘭曾經說過,那是實話。

    你無法恢複某些事情,還有自己的行為,你内心的某些東西被毀掉、燒掉并且烙掉了。

     他見到過她,甚至跟她說過話,那樣做不會有什麼危險,他似乎本能地知道他們現在對他的所作所為不再感興趣。

    他們兩人如果誰願意,他能和她再次見面。

    實際上他們碰巧遇到過,那是在公園裡,在三月裡寒冷刺骨、天氣惡劣的一天。

    當時的地面像鐵塊一般冰硬,小草似乎全死光了,到處看不到一個花蕾,隻有很少幾株番紅花費力地露出頭,卻被風摧殘得凋零不堪。

    他當時正在腳步匆匆地走着,雙手冰冷,眼裡還流着淚,就在那時,他看到她就在前方不到十米遠處。

    他馬上看出她變了,但說不上來怎樣變了。

    他們幾乎沒有表示地擦肩而過,接着他轉過身,也不是很急切地跟在她身後。

    他知道那不會有危險,沒有誰會注意他們。

    她沒說話,而是斜向穿過草地,似乎想擺脫他,後來好像又接受了他在旁邊。

    不久,他們到了一帶蓬亂無葉的灌木叢邊,既藏不了身,也擋不住風。

    他們停下腳步。

    那天冷得邪門,風呼嘯着掠過樹枝,撕扯着零星幾朵髒兮兮的番紅花。

    他摟住了她的腰。

     那裡沒有電屏,但肯定藏有麥克風,另外他們也能被看到。

    那無關緊要,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

    他們想的話,可以躺到地上做那種事。

    想到這裡,他的身體因為極度厭惡而變得僵硬。

    她對他緊緊摟着她未做出任何反應,甚至也沒有努力掙脫。

    他現在知道她有什麼變化了。

    她臉上多了點黃灰色,還有一道長長的疤痕,從前額一直到太陽穴,然而主要變化不在此,而在于她的腰部變粗了一些,而且令人驚訝地變得僵硬。

    他記得有一次在一顆火箭彈爆炸後,他曾幫忙把一具屍體從廢墟中拖出來。

    當時讓他震驚的,不僅是那具屍體難以置信的重量,而且還有其僵硬程度和收拾的難度,使得與其說是血肉之軀,倒不如說更像一塊石頭。

    摸着茱莉娅的身體感覺也是如此,他想到她皮膚的肌理跟他見過的肯定也大不一樣了。

     他沒有試圖去吻她,他們也沒說話。

    他們又穿回草地後,她第一次正面看了他一眼,但那僅僅是為時極短的一瞟,充滿了鄙視和厭惡。

    他不知道厭惡純粹是由于往事引起的,還是同時因為看到他那張浮腫的臉龐,以及由于刮風而讓他不斷往外流着的淚水所導緻。

    他們坐到兩張鐵椅子上,并排,但不是緊挨着。

    他看到她就要開口說話。

    她把笨重的鞋子移開幾厘米,有意踩斷一根樹枝。

    他注意到她的腳似乎變得寬了些。

     “我背叛了你。

    ”她直言不諱地說。

     “我也背叛了你。

    ”他說。

     她厭惡地掃了他一眼。

     “有時候,”她說,“他們會用一樣東西威脅你——一樣你無法忍受的東西,甚至是想不到的東西,你會說:‘别對我那樣,對别人那樣吧,對誰誰那樣吧。

    ’事後,你也許假裝說那隻是個計策,之所以那樣說,是想讓他們停下來,并非真的那樣想。

    可那不是真的。

    發生那件事時,你确實是那樣想的。

    你以為沒有别的辦法可以救自己,你完全願意通過那種方式救自己。

    你想讓它發生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你根本不在乎别人受什麼罪,在乎的隻是你自己。

    ” “你在乎的隻是你自己。

    ”他附和道。

     “在那之後,你對另一個人的感覺就變了。

    ” “對,”他說,“你感覺不一樣了。

    ” 似乎沒有更多的話可說。

    他們薄薄的工作服被風吹得貼緊身體,他們幾乎同時都覺得不說話坐在那裡是件尴尬事,另外坐着不動也太冷了。

    她說了要去趕地鐵什麼的,起身就要走。

     “我們一定要再見面。

    ”他說。

     “對,”她說,“我們一定要再見面。

    ” 他遲遲疑疑地跟着她走了一小段路,在她後面落後半步。

    他們沒再開口說話。

    她也不是真的想甩掉他,走的速度卻剛好能避免讓他跟她并排走。

    他已經打定主意要跟着她一直走到地鐵站,但是突然,像這樣在寒風中跟在别人身後走似乎既無意義,又無法忍受。

    他強烈地想躲開茱莉娅再回到栗樹咖啡館,那裡好像前所未有地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他懷舊地想起他那張位于角落的桌子,還有報紙、棋盤以及長喝長添的杜松子酒,最主要的是那裡會是暖和的。

    又過了一陣子,也不完全是出于意外,他由着一小群人把他和茱莉娅隔開了。

    他半心半意想趕上她,接着又放慢腳步,轉身向相反方向走開。

    他走了有五十米時,又回頭看了看。

    那條街上的人并非很多,卻已經看不清她在哪裡。

    十幾個匆匆走着的人當中,哪一個都有可能是她,可能她那變粗也變僵硬的身軀從後面已經認不出了。

     “發生那件事時,”她這樣說過,“你确實是那樣想的。

    ”他的确是那樣想的,他不僅那樣說了,而且那樣希望過。

    他希望是她而不是他,被任由—— 電屏裡傳來的音樂聲變了,一個刺耳的嘲弄音符,一個預警音響起來了。

    接着——也許并未發生什麼,也許隻是種類似聲音的記憶——一個聲音唱道: 在綠蔭如蓋的栗子樹下, 我背叛了你,你背叛了我—— 他眼裡湧出了淚水,一個經過的服務員看他的杯子空了,就拿着酒瓶又走過來。

     他舉起酒杯聞了聞。

    每喝一口那種東西,它的難喝程度不是減輕而是更甚,然而它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就是他的生命、死亡和再生。

    是杜松子酒讓他每天夜裡變得不省人事,每天早晨也是靠它恢複精力。

    他很少能在十一點前醒來,而醒來時難以睜開眼睛,嘴巴發炎,脊骨也好像斷了,如果不是有前一天晚上放在床邊的酒瓶和茶杯,他甚至不可能坐起身。

    中午幾個小時裡,他會表情呆滞地坐着聽電屏裡播出的聲音,酒瓶就在手邊。

    從十五點到打烊時間,他是栗樹咖啡館的常客。

    不再有人理會他幹什麼,沒有喚醒他的哨聲,沒有電屏來警告他。

    有時,也許一星期兩次吧,他會去真理部的一間布滿灰塵,似乎被棄置的辦公室裡幹上一點工作,或者說所謂的工作。

    他被分配到某個委員會下面分委員會的分委員會,第一個委員會是為處理編纂第十一版新話詞典中遇到的次要難點而成立的無數委員會之一。

    他們負責編制所謂中期報告,然而他從未查清楚他們要報告的是什麼,好像跟逗号應該放在括号内還是括号外有關。

    這個分委員會裡另外還有四個人,情況都跟他類似。

    某些天裡他們會聚到一起,然後馬上又分開,他們互相坦白承認實際上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但是還有一些時候,他們幾乎是熱切地着手工作,極盡表現之能事,填寫記錄,起草從未完成的備忘錄。

    他們為按說需要争論的事情而争論,越争論越複雜、越深奧,為定義玄玄乎乎各執一詞,跑題千裡,争吵,甚至還威脅要捅到上一級。

    後來突然,他們都沒了精神,會圍坐在桌子前眼神暗淡地互相看着,就像聽到雞鳴的鬼魂一樣。

     電屏沉默了一會兒。

    溫斯頓又擡起頭。

    公報!不過沒有,隻是換播音樂而已。

    他閉上眼睛就能想起非洲地圖,軍隊的動向以示意圖顯示出來:一條黑箭頭垂直插向南方,一條白箭頭往東水平切去,穿過黑箭頭的尾部。

    像是為了尋找安慰,他擡頭看着那張肖像的沉着面孔。

    有沒有可能第二個箭頭根本不存在? 他的興趣衰退了。

    他又喝了一大口酒,撿起白方的馬試探着走了一步。

    将。

    但是顯然走得不正确,因為—— 一段記憶又自動浮現在他腦海,他看到一個點着蠟燭的房間,裡面有張鋪着白色床單的大床,還有他自己。

    他是個九歲或十歲的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在搖着骰子盒興奮地笑着,他母親坐在他對面,也在笑。

     那肯定是在她失蹤前一個月的事。

    那是個和好的時刻,溫斯頓忘了肚子裡從未停止過的餓意,對她有過的愛意暫時複蘇了。

    那天的事他記得很清楚。

    外面電閃雷鳴,大雨如注,雨水順着窗棂嘩嘩流着,室内暗得無法看書。

    他們兩個小孩子在那間陰暗狹窄的卧室裡厭煩得無法忍受。

    溫斯頓又是哭啼,又是哀求,徒勞地想多要一點食物,在房間裡煩躁不安,把所有東西都東拉西扯,還踢護牆闆,直到鄰居敲打隔牆,而那個比他還小的孩子在斷斷續續哭着。

    直到最後他母親說:“聽話,我去給你買個玩具,一個好玩的玩具,你會喜歡的。

    ”然後她就走進雨裡,當時附近零星還有幾間小雜貨店。

    她回來時手裡拿了個紙闆盒,裡面裝了一副蛇梯棋[4]。

    他仍然能聞到淋濕了的棋盤的氣味。

    那副棋做得很糟糕,棋盤裂了紋,小木頭骰子切割得不好,以至于難以躺平。

    溫斯頓不高興也不感興趣地看着它,但後來他母親點了根蠟燭,他們坐在地闆上玩了起來。

    不久,當那個小圓片帶着希望爬到梯頂,然後又一滑而下到了有蛇的地方,幾乎回到開始處時,他變得興高采烈而且大聲笑着。

    他們玩了八盤,他赢了四盤。

    他那長得很小的妹妹年幼得不明白怎麼下棋,卻也靠着枕頭坐在那裡笑,那是因為别人都在笑。

    他們在一起開心了整整一下午,像他早期童年時那樣。

     他努力想把這一場景從腦子裡忘掉。

    那是種虛假的記憶,他有時會受到虛假記憶的困擾。

    隻要知道其本質,就無關緊要。

    有些事情發生過,别的沒發生過。

    他轉過身看着棋盤,再次拿起白方的馬。

    幾乎就在同時,它咔嗒一聲掉到棋盤上,他吓了一跳,似乎有根大頭針插進了他的身體。

     一聲尖厲的小号聲刺破空氣。

    公告來了!勝利!新聞之前響起小号總意味着勝利。

    一種電流般的震顫掠過咖啡館,就連服務員也吓了一跳,豎起了耳朵。

     小号聲之後是十分高亢的噪音。

    電屏裡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在急促地念着,但是剛一開始,就被外面雷鳴般的歡呼聲淹沒。

    新聞在街頭奇迹般不胫而走。

    他勉強能聽到電屏裡播放的東西,明白事情正是按照他所預測的那樣發展着:一支巨大的海上艦隊秘密集結起來,對敵人後方進行了突襲,白色箭頭切過黑色箭頭的尾巴。

    勝利的語句不時從一片喧嚣中冒出來:“大規模的戰略調動——完美的協同作戰——完全擊潰——俘敵五十萬——對士氣的徹底打擊——控制整個非洲——向戰争的結束推進了一大步——勝利——人類曆史上最輝煌的勝利——勝利,勝利,勝利!” 溫斯頓的腳在桌子下面痙攣性抽動着。

    他沒有從座位上起身,然而在腦子裡,他在跑着,飛快地跑着,跟外面的人群在一起,歡呼得雙耳欲聾。

    他又擡頭看着老大哥的肖像。

    駕馭世界的巨人啊!抵擋亞洲群氓的中流砥柱!他想到十分鐘之前——對,僅僅十分鐘之前——在想着前線的消息不知是勝利還是失敗時,他心裡還有些模糊的感覺。

    啊,不止是一支歐亞國的軍隊被消滅了!從他進仁愛部以來,他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最終的、必不可少的、康複性的變化卻從未發生過,直至這一刻。

     電屏裡的聲音仍在滔滔不絕播報關于俘虜、戰利品和屠殺的消息,外面的喊叫聲卻低了一些。

    服務員轉過身又開始工作,其中有個拿着酒瓶走過來。

    溫斯頓依然沉浸在喜悅的白日夢中,沒有注意到服務員正在斟滿他的酒杯。

    他在内心裡既沒再奔跑,也沒再歡呼。

    他又回到了仁愛部,一切都被寬恕了,他的靈魂像雪一樣潔白。

    他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坦白一切,牽連進每個人。

    他在鋪了白瓷磚的走廊上走着,感覺像是走在陽光下。

    一個持槍看守在他身後。

    那顆期待了很久的子彈正在射進他的大腦。

     他擡頭盯着那張巨大的面孔,他用了四十年才了解到隐藏在那兩撇黑色八字胡下的微笑。

    哦,殘酷啊,不必要的誤解啊!哦,頑固啊,從那個博愛的胸懷處自行放逐自己!兩行有着杜松子氣味的淚水從他鼻側流了下來。

    不過那樣也好,一切都很好,鬥争已經結束,他赢得了跟自己的戰争,他熱愛老大哥。

     [1]約瑟夫·路得雅·吉蔔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代表作有《叢林的故事》《吉姆》等,190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原文為“rod”,上帝原文為“God”,兩者押韻。

     [3]利奧波德維爾:剛果民主共和國(原國名為紮伊爾)首都金沙薩的舊稱。

     [4]一種棋類,棋盤上标有蛇和梯的圖案,棋子走到蛇頭一格時要退至蛇尾,走到梯腳一格時可進至梯頂一格,以先抵終格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