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旗鬃在陽光中閃着白光。
她看見大旗在前進,人馬朝前擁…… 她疊好大旗,半天才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本來她應該睡一睡。
她也想睡一睡。
可是遠遠的一陣馬嘶把她的睡意驅散了。
她不聲不響地從屋裡走出,靠着門框,神色安詳地望望天色,望望對面山頭上茂密的帶雪松林和懸在松林上邊的嬌豔的太陽,然後把眼光轉向慧梅,問: “慧梅,你找到劉爺了麼?” “回夫人,我看見劉爺啦。
他說請夫人寬心,人已經打發走啦,這次一定會到了商洛山中,中途不會有失。
” “扮做什麼樣人?” “扮做一個朝武當去的道士。
” 高夫人停了一停,不放心地問:“出家人的一些規矩他都懂麼?萬一遇到關卡,官軍起了疑心,叫他念一段經試試,不要露了馬腳?” “夫人,你放心,不會露馬腳。
劉爺叫我回夫人說,這次派的人是他手下的一個老哨總,是靈寶西邊一帶人,口音很對。
這個人小時因家裡沒飯吃,到華山出過家,出家人的禮數他都懂,也會念經,會念咒,還會畫符。
” 高夫人笑了,說:“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真是不假。
你們瞧瞧,咱們義軍中的人才多全!” 蘭芝馬上接口說:“媽,連唱蓮花落的都有呢!” 這句話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慧英,你去備兩匹馬牽來。
”高夫人吩咐說。
“夫人,備馬做什麼?” “你跟我去前川試試馬。
許多天不出村,連做夢也想騎馬。
” 慧英知道不能再拿“箭傷尚未痊愈”做理由勸阻她,隻好說: “可是川裡有雪呀,夫人!” “昨天的雪不大,可以試馬。
” 慧英不敢再多說,出柴門往馬棚去了。
慧梅望着高夫人問: “夫人,我也去吧?” “你留在家裡,說不定誰有事前來找我。
” 蘭芝要求說:“媽,我去吧?” 高夫人點頭說:“好吧,快去牽馬。
” 不一會兒,三匹戰馬都牽到柴門外的山路上。
高夫人在上馬時創傷仍然疼痛,不覺皺了一下眉毛。
慧英趕快去扶她,但她不讓扶,一咬牙,騰身上馬,說聲“走!”鞭子一揚,玉花骢迎着太陽興奮地長嘶一聲,踏着幹燥的冰雪往山下走去。
慧英幫蘭芝上了戰馬,向慧梅囑咐幾句話,然後自己上馬出發。
慧梅站在小院中遙望着她們在川中馳馬,感到十分寂寞。
從箭袋裡掏出短笛,倚着柴門,吹了起來。
左鄰右舍,許多老百姓都在院子裡和柴門外曬太陽,女人們在一邊納鞋底一邊拉閑話,孩子們在歡叫着堆雪人,老年人們在慢吞吞地說閑話,翻開破棉襖捉虱子,還有很多人用好奇的眼光遙看高夫人在川裡馳馬。
等慧梅吹着吹着,所有的聲音都停止了,大家偏着頭聽她的笛聲。
一個老婆婆聽得出神,張着缺牙的嘴,唾沫從嘴裡流出來,垂成長線,擺呀擺的,終于在她不知不覺中落到腿上,而新的唾沫緊跟着垂成了線。
又聽着聽着,老頭們的斷斷續續的閑話停止了,也不再捉虱子了。
一個嬰兒被尿布冰醒,剛剛哭了一聲,立刻被母親用奶頭塞住了嘴。
一隻山羊咩咩地叫了兩三聲,被一個半樁男孩子在背上狠狠地打了一拳,不敢做聲了。
聽着聽着,人們都不聲不響地走近高夫人所住的小院,但是又不敢走得太近,怕的是驚動了吹笛的姑娘。
那個全村公認為最頑皮的孩子二毛因為剛才跟哥哥們一起堆雪人,熱得兩頰紅噴噴的,如今也被笛聲吸引,拖着鼻涕,踮着腳兒走到慧梅跟前。
但是還不滿足,想再走近一點,不料剛向前多走一步,被他的哥哥狠狠地敲了一栗子[4]。
倘若在平時,他會大跳大叫地進行反抗和報複,但現在他把頭一縮,伸伸舌頭,規規矩矩地退後兩步。
一縷白雲,像輕紗一樣,被晨風徐徐吹送,從一片松林的梢上飄來,到了吹笛姑娘的頭上停住,似乎低回留戀,不忍離去;過了一會兒,不知何故,忽然散開,飄飄上升,融進又深又藍的天空。
慧梅繼續靠在柴門上吹着笛子,明亮的大眼睛蒙上了一層稀薄的熱淚,究竟她想着什麼,無人知道。
她原是淞江府靠近東海邊一家農民的女兒,父親被地主的高利貸逼死了,母親帶着她同弟弟住到舅舅家裡。
舅舅是一個鄉村醫生,也負了滿身的債。
父親的債主繼續逼迫母親,要将慧梅作為丫頭,償還閻王債。
母親被逼無奈,在一個漆黑的夜間,趁着漲潮時候,撇下她姐弟倆,投到村裡的溝中自盡了。
後來舅舅也被高利貸逼得沒法活下去,帶着妻子和慧梅姐弟倆逃出故鄉,不知怎麼輾轉地到了滁州。
這時候慧梅才九歲,給一家地主放牛,跟着牧童們學會吹笛。
一年之後,附近幾個村莊的牧童們沒有一個有她吹得好,連大人們也交口稱贊。
原來有些大的男孩子常常欺負她,後來因為都喜歡聽她吹笛子,反過來争着幫助她,保護她。
如果哪一天主人家給她氣受,準定在三天以内會有幾個孩子在深更半夜裡将石頭扔進她的主人院裡,并且在屋後學鬼哭狼叫。
在慧梅十三歲這年,農民軍在高迎祥、張獻忠和李自成的領導下打到了滁州附近,她和十二歲的弟弟被一股農民軍擄去。
恰好在路上遇見了高夫人,看見她生得聰明俊俏,體态麻利,問了她的身世,把她要出來,留在自己身邊。
她的弟弟也送去參加了孩兒兵。
後來農民軍攻克了鳳陽皇陵,俘虜了一班皇家樂工,都是大小太監。
因為高夫人很賞識慧梅的音樂天才,就叫一位善吹笛子的太監給她一些指點,從此她的笛子更吹得出神入化。
小張鼐那時在孩兒兵中做小頭目,在皇陵得到一隻笛子,是北京宮中一百七十年前的舊物,由一個鐘鼓司[5]的太監帶到了鳳陽皇陵。
笛身用最名貴的建漆漆得紅明紅明,在月光下可以瞧見人影。
上邊刻有刀法精細的春山牧牛圖,還有趙子昂體兩行娟秀的題字,上題宋人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下題“成化元年制”。
畫的線條嵌成石綠色,題字嵌成赤金色,雖經曆一百數十年,色彩如新。
笛尾是一段象牙,整個笛子顯得十分典雅。
張鼐把這件寶物送給了慧梅。
她喜歡極了,像愛護自己的眼珠一般愛護它。
她喜愛它,第一,因為它是宮中禦物,形式典雅,音色優美;第二,因為它上邊刻的圖畫常使她想起來在滁州幾年的辛酸生活;第三,因為它是張鼐送給她的,而她在心中暗暗地愛着張鼐。
幾個月前,她的弟弟不幸在西番地陣亡了。
從此,她在人世上隻剩了三位親人。
第一位親人是高夫人,慧梅把她當救命的恩人和母親看待。
第二位親人是慧英,慧梅把她當做了同胞姐姐。
第三位親人是張鼐。
但是盡管她愛他,暗中關心他,有時在夢裡夢見他,卻從來沒有在他的面前流露過一絲與衆不同的感情,所以張鼐對她的無限深情竟然毫無所知。
高夫人也曾有意把她配給張鼐,但是一則因為他們的年紀還不大,二則因為戰事緊張,隻是這麼想過,并沒有說出口來,連闖王也不知她有這個意思。
她吹了好長一陣,知道左鄰右舍的男女老少都來到附近傾聽,便離開柴門,走到院裡,對着茅屋把最後的一段吹完。
她不是怕别人偷聽,而是怕别人看見她的眼睛裡噙着熱淚。
當她吹完以後,揩去挂在睫毛上的淚珠,望着屋檐上挂着的冰淩條兒出神。
這時太陽又暖了一些,每個冰淩條兒都在撲嗒撲嗒地落着水滴。
盡管鄰居們天天同慧梅見面,大家還是懷着新鮮的感情和好奇心走到門口,隔着柴門和竹籬看她。
二毛領着兩三個小男孩和兩個小姑娘蹑手蹑腳地走到小院,試探着走到她的身邊,仰着望她的臉,也有的悄悄地把她手中的笛子摸了一下。
慧梅被看得不好意思,用指頭在二毛的前額上輕輕一戳,問:“你不認識我?”孩子們像一群山雀似的,呼隆一聲飛出了柴門。
一個小男孩因為騎有竹馬,絆着石頭跌了一跤,但沒有哭泣。
慧梅正要往屋裡去,有人在柴門外叫了一聲:“姑娘,你一個人在家麼?”她趕快轉過身來,看見是本村的賣婆王大娘着籃子,笑嘻嘻地向院裡走來。
她忙給王賣婆搬一把小椅子讓她坐在太陽地裡,小聲問: “王大娘,你老人家什麼時候回來的?” “我昨晚上住在女兒家裡,離這裡八裡路。
今早一清早吃個窩窩頭就回來,路難走,剛回到村裡。
别人都不要我驚動你,我隻好躲在這近處等候你将笛子吹完。
姑娘,我從來沒聽見過吹笛子吹得這麼好。
要是春天你在咱這山裡吹,準定使百鳥來朝!” 慧梅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又小聲問:“去到潼關了麼?” “自然去啦。
” “可得到重要消息?” “消息重要得緊。
姑娘,你快請夫人回來,我要向她禀報。
你看,我進了村一直到這裡來,連自己的家都顧不得回!” 慧梅平日極其挂心闖王和張鼐的下落,這時因不知是吉是兇,隻是心跳,不敢往下打聽。
她跑出柴門,站在苔藓斑駁的懸崖上,望着前川,橫着笛子用力吹了一口氣,激越的聲音一直越過前川,在對面的高山上蕩回來,餘音不盡地散入太空。
随即,她看見慧英在馬上向她這邊望,她迅速抽出寶劍,在陽光中揮舞三下。
看見慧英也用劍揮舞三下,她跑回小院,興奮地對賣婆說: “大娘,你老人家稍等片刻。
夫人馬上就回來啦。
你自己烤火。
” 川裡有一條河,河
她看見大旗在前進,人馬朝前擁…… 她疊好大旗,半天才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本來她應該睡一睡。
她也想睡一睡。
可是遠遠的一陣馬嘶把她的睡意驅散了。
她不聲不響地從屋裡走出,靠着門框,神色安詳地望望天色,望望對面山頭上茂密的帶雪松林和懸在松林上邊的嬌豔的太陽,然後把眼光轉向慧梅,問: “慧梅,你找到劉爺了麼?” “回夫人,我看見劉爺啦。
他說請夫人寬心,人已經打發走啦,這次一定會到了商洛山中,中途不會有失。
” “扮做什麼樣人?” “扮做一個朝武當去的道士。
” 高夫人停了一停,不放心地問:“出家人的一些規矩他都懂麼?萬一遇到關卡,官軍起了疑心,叫他念一段經試試,不要露了馬腳?” “夫人,你放心,不會露馬腳。
劉爺叫我回夫人說,這次派的人是他手下的一個老哨總,是靈寶西邊一帶人,口音很對。
這個人小時因家裡沒飯吃,到華山出過家,出家人的禮數他都懂,也會念經,會念咒,還會畫符。
” 高夫人笑了,說:“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真是不假。
你們瞧瞧,咱們義軍中的人才多全!” 蘭芝馬上接口說:“媽,連唱蓮花落的都有呢!” 這句話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慧英,你去備兩匹馬牽來。
”高夫人吩咐說。
“夫人,備馬做什麼?” “你跟我去前川試試馬。
許多天不出村,連做夢也想騎馬。
” 慧英知道不能再拿“箭傷尚未痊愈”做理由勸阻她,隻好說: “可是川裡有雪呀,夫人!” “昨天的雪不大,可以試馬。
” 慧英不敢再多說,出柴門往馬棚去了。
慧梅望着高夫人問: “夫人,我也去吧?” “你留在家裡,說不定誰有事前來找我。
” 蘭芝要求說:“媽,我去吧?” 高夫人點頭說:“好吧,快去牽馬。
” 不一會兒,三匹戰馬都牽到柴門外的山路上。
高夫人在上馬時創傷仍然疼痛,不覺皺了一下眉毛。
慧英趕快去扶她,但她不讓扶,一咬牙,騰身上馬,說聲“走!”鞭子一揚,玉花骢迎着太陽興奮地長嘶一聲,踏着幹燥的冰雪往山下走去。
慧英幫蘭芝上了戰馬,向慧梅囑咐幾句話,然後自己上馬出發。
慧梅站在小院中遙望着她們在川中馳馬,感到十分寂寞。
從箭袋裡掏出短笛,倚着柴門,吹了起來。
左鄰右舍,許多老百姓都在院子裡和柴門外曬太陽,女人們在一邊納鞋底一邊拉閑話,孩子們在歡叫着堆雪人,老年人們在慢吞吞地說閑話,翻開破棉襖捉虱子,還有很多人用好奇的眼光遙看高夫人在川裡馳馬。
等慧梅吹着吹着,所有的聲音都停止了,大家偏着頭聽她的笛聲。
一個老婆婆聽得出神,張着缺牙的嘴,唾沫從嘴裡流出來,垂成長線,擺呀擺的,終于在她不知不覺中落到腿上,而新的唾沫緊跟着垂成了線。
又聽着聽着,老頭們的斷斷續續的閑話停止了,也不再捉虱子了。
一個嬰兒被尿布冰醒,剛剛哭了一聲,立刻被母親用奶頭塞住了嘴。
一隻山羊咩咩地叫了兩三聲,被一個半樁男孩子在背上狠狠地打了一拳,不敢做聲了。
聽着聽着,人們都不聲不響地走近高夫人所住的小院,但是又不敢走得太近,怕的是驚動了吹笛的姑娘。
那個全村公認為最頑皮的孩子二毛因為剛才跟哥哥們一起堆雪人,熱得兩頰紅噴噴的,如今也被笛聲吸引,拖着鼻涕,踮着腳兒走到慧梅跟前。
但是還不滿足,想再走近一點,不料剛向前多走一步,被他的哥哥狠狠地敲了一栗子
倘若在平時,他會大跳大叫地進行反抗和報複,但現在他把頭一縮,伸伸舌頭,規規矩矩地退後兩步。
一縷白雲,像輕紗一樣,被晨風徐徐吹送,從一片松林的梢上飄來,到了吹笛姑娘的頭上停住,似乎低回留戀,不忍離去;過了一會兒,不知何故,忽然散開,飄飄上升,融進又深又藍的天空。
慧梅繼續靠在柴門上吹着笛子,明亮的大眼睛蒙上了一層稀薄的熱淚,究竟她想着什麼,無人知道。
她原是淞江府靠近東海邊一家農民的女兒,父親被地主的高利貸逼死了,母親帶着她同弟弟住到舅舅家裡。
舅舅是一個鄉村醫生,也負了滿身的債。
父親的債主繼續逼迫母親,要将慧梅作為丫頭,償還閻王債。
母親被逼無奈,在一個漆黑的夜間,趁着漲潮時候,撇下她姐弟倆,投到村裡的溝中自盡了。
後來舅舅也被高利貸逼得沒法活下去,帶着妻子和慧梅姐弟倆逃出故鄉,不知怎麼輾轉地到了滁州。
這時候慧梅才九歲,給一家地主放牛,跟着牧童們學會吹笛。
一年之後,附近幾個村莊的牧童們沒有一個有她吹得好,連大人們也交口稱贊。
原來有些大的男孩子常常欺負她,後來因為都喜歡聽她吹笛子,反過來争着幫助她,保護她。
如果哪一天主人家給她氣受,準定在三天以内會有幾個孩子在深更半夜裡将石頭扔進她的主人院裡,并且在屋後學鬼哭狼叫。
在慧梅十三歲這年,農民軍在高迎祥、張獻忠和李自成的領導下打到了滁州附近,她和十二歲的弟弟被一股農民軍擄去。
恰好在路上遇見了高夫人,看見她生得聰明俊俏,體态麻利,問了她的身世,把她要出來,留在自己身邊。
她的弟弟也送去參加了孩兒兵。
後來農民軍攻克了鳳陽皇陵,俘虜了一班皇家樂工,都是大小太監。
因為高夫人很賞識慧梅的音樂天才,就叫一位善吹笛子的太監給她一些指點,從此她的笛子更吹得出神入化。
小張鼐那時在孩兒兵中做小頭目,在皇陵得到一隻笛子,是北京宮中一百七十年前的舊物,由一個鐘鼓司
笛身用最名貴的建漆漆得紅明紅明,在月光下可以瞧見人影。
上邊刻有刀法精細的春山牧牛圖,還有趙子昂體兩行娟秀的題字,上題宋人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下題“成化元年制”。
畫的線條嵌成石綠色,題字嵌成赤金色,雖經曆一百數十年,色彩如新。
笛尾是一段象牙,整個笛子顯得十分典雅。
張鼐把這件寶物送給了慧梅。
她喜歡極了,像愛護自己的眼珠一般愛護它。
她喜愛它,第一,因為它是宮中禦物,形式典雅,音色優美;第二,因為它上邊刻的圖畫常使她想起來在滁州幾年的辛酸生活;第三,因為它是張鼐送給她的,而她在心中暗暗地愛着張鼐。
幾個月前,她的弟弟不幸在西番地陣亡了。
從此,她在人世上隻剩了三位親人。
第一位親人是高夫人,慧梅把她當救命的恩人和母親看待。
第二位親人是慧英,慧梅把她當做了同胞姐姐。
第三位親人是張鼐。
但是盡管她愛他,暗中關心他,有時在夢裡夢見他,卻從來沒有在他的面前流露過一絲與衆不同的感情,所以張鼐對她的無限深情竟然毫無所知。
高夫人也曾有意把她配給張鼐,但是一則因為他們的年紀還不大,二則因為戰事緊張,隻是這麼想過,并沒有說出口來,連闖王也不知她有這個意思。
她吹了好長一陣,知道左鄰右舍的男女老少都來到附近傾聽,便離開柴門,走到院裡,對着茅屋把最後的一段吹完。
她不是怕别人偷聽,而是怕别人看見她的眼睛裡噙着熱淚。
當她吹完以後,揩去挂在睫毛上的淚珠,望着屋檐上挂着的冰淩條兒出神。
這時太陽又暖了一些,每個冰淩條兒都在撲嗒撲嗒地落着水滴。
盡管鄰居們天天同慧梅見面,大家還是懷着新鮮的感情和好奇心走到門口,隔着柴門和竹籬看她。
二毛領着兩三個小男孩和兩個小姑娘蹑手蹑腳地走到小院,試探着走到她的身邊,仰着望她的臉,也有的悄悄地把她手中的笛子摸了一下。
慧梅被看得不好意思,用指頭在二毛的前額上輕輕一戳,問:“你不認識我?”孩子們像一群山雀似的,呼隆一聲飛出了柴門。
一個小男孩因為騎有竹馬,絆着石頭跌了一跤,但沒有哭泣。
慧梅正要往屋裡去,有人在柴門外叫了一聲:“姑娘,你一個人在家麼?”她趕快轉過身來,看見是本村的賣婆王大娘着籃子,笑嘻嘻地向院裡走來。
她忙給王賣婆搬一把小椅子讓她坐在太陽地裡,小聲問: “王大娘,你老人家什麼時候回來的?” “我昨晚上住在女兒家裡,離這裡八裡路。
今早一清早吃個窩窩頭就回來,路難走,剛回到村裡。
别人都不要我驚動你,我隻好躲在這近處等候你将笛子吹完。
姑娘,我從來沒聽見過吹笛子吹得這麼好。
要是春天你在咱這山裡吹,準定使百鳥來朝!” 慧梅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又小聲問:“去到潼關了麼?” “自然去啦。
” “可得到重要消息?” “消息重要得緊。
姑娘,你快請夫人回來,我要向她禀報。
你看,我進了村一直到這裡來,連自己的家都顧不得回!” 慧梅平日極其挂心闖王和張鼐的下落,這時因不知是吉是兇,隻是心跳,不敢往下打聽。
她跑出柴門,站在苔藓斑駁的懸崖上,望着前川,橫着笛子用力吹了一口氣,激越的聲音一直越過前川,在對面的高山上蕩回來,餘音不盡地散入太空。
随即,她看見慧英在馬上向她這邊望,她迅速抽出寶劍,在陽光中揮舞三下。
看見慧英也用劍揮舞三下,她跑回小院,興奮地對賣婆說: “大娘,你老人家稍等片刻。
夫人馬上就回來啦。
你自己烤火。
” 川裡有一條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