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林就看清了自成正在同獻忠告别。
他對軍師說: “咱們來得正好,晚來一步就給他走掉了。
” “見面時請你不要急,一定得大帥同意才好下手,反正他走不脫的。
” “我明白。
” 一到三岔路口,張可旺和徐以顯忙同客人們拱手打招呼,說幾句挽留的話,但并不下馬行禮。
尚炯問: “茂堂,你們有什麼事跑得這麼急?” 張可旺支支吾吾地回答:“夜裡軍師到了王家河,小侄聽說李帥同你老駕臨谷城,所以特意去城裡拜望二位。
沒想到二位仁伯走得這麼急,倘若遲一步,連一面也見不到了。
” 徐以顯接着說:“還算好,趕上送行了。
” 自成連說“不敢當”,不再耽擱,重新對獻忠等拱手辭行,率領着一幹人衆策馬而去。
他們剛一離開,獻忠向養子問: “旺兒,你們急急忙忙跑來做什麼?為什麼帶這麼多人?” 張可旺對周圍的将士們揮手說:“你們都退後幾步!” 等将士們退後幾步,他把要趁機除掉李自成的主張匆匆地告訴義父,要求答應他馬上動手。
獻忠說: “李自成雖然同老子尿不到一個壺裡,遲早會翻臉成仇,可是今日他在難中,特意來找老子,老子怎麼好收拾了他?不行!” “父帥,既然你也明白遲早會翻臉成仇,為什麼不趁此機會收拾了他,免留後患?甯為兇手,不為苦主!” 張獻忠不再做聲,眼色裡流露出矛盾和遲疑。
雖然昨夜他已經同李自成起誓要在明年麥收後共同起事,但是他壓根兒就認為那是暫時間互相利用。
剛才自成的左右人一聽見突起的馬蹄聲就拔出寶劍,豈不明明白白地說明了成見甚深,難以化除麼?如果天意真讓他張獻忠日後成就大事,今日除掉自成,正是上順天意,下符左右之心,發的誓何足重視!但是,倘若把自成暫時留下,在陝西牽制一部分官軍,對他張獻忠目前的處境也有好處。
到底怎樣做好呢?…… 徐以顯看出來獻忠的态度比昨夜活動了,正在猶豫不決,于是他趕快向獻忠痛陳利害,求獻忠立刻同意,勿失良機。
最後,他說: “大帥如不納以顯忠言,日後必敗于自成之手。
以顯留在大帥身邊無用,請從此歸隐深山!” 張獻忠仍然沒有别的表情。
他又向張可旺的臉上掃了一眼,轉過臉去,向李自成一起人馬的方向望望。
這時,天色已經大亮。
他看見李闖王的一小隊人馬在襄江北岸的大道上緩緩地向西北走去,甚至他還看見他的朋友李自成在淡紅色的晨光中揚一下鞭子。
“馬上動手還來得及,”張可旺焦急地催促說,發紅的眼睛裡冒着兇光。
“父帥,我帶着隊伍追去吧?……嗯?追去吧?” 張獻忠仍沒做聲,不住地咬着嘴唇。
“除了他,免落後患。
”徐以顯用堅決的口氣說,同時把劍柄握在手裡,用眼睛催促張獻忠立刻決定。
從崇祯七年荥陽大會後,李自成的聲望與日俱增;到李自成被推為闖王,更使獻忠深懷嫉妒。
昨天夜裡因自成兵敗來投,這種嫉妒心和由于互争雄長而起的積怨,暫時被壓抑下去,同時自成的态度磊落,議論正大,也使他受了感動,對自成表現了慷慨熱情。
此刻經張可旺和徐以顯苦口相勸,他的心頭上陡然起一陣風暴。
他把可旺帶來的二三百名精銳騎兵掃了一眼,又瞟一眼自成的小股人馬,一個收拾李自成的計劃像閃電般地掠過心頭。
他仿佛看見這一血腥事件的全部過程,簡單而又迅速:他裝做想起來幾句什麼重要話要同自成談,策馬追上自成,同自成并辔而行。
自成毫不提防。
他突然一舉手,自成來不及驚叫一聲就倒下馬去。
李雙喜等還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已經被可旺等收拾幹淨…… “請大帥當機立斷,莫再躊躇。
”徐以顯一臉殺氣地說,劍已經拔出了鞘。
但是張獻忠還不能下這個決心。
在農民軍的衆多領袖中,張獻忠是以遇事果斷出名的。
張可旺從來沒有看見過他的義父在決定殺人之前這樣遲疑。
“馬上他們就走遠了,追起來就費事啦!”張可旺急不可耐地說,随即用眼色命令他的親兵和标兵準備動手。
他騎的蒙古駿馬也急不可耐地噴着鼻子,踏着蹄子,掙緊缰繩,隻要主人把缰繩稍稍一松,它就會像箭一般地飛奔前去。
張獻忠沒有點頭允許,但也沒有搖頭拒絕。
他一邊注視着漸漸遠去的人馬影子,一邊用右手慢慢地捋他的略帶棕黃色的長須。
這時,大家緊張屏息,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他的右手上。
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個習慣:每逢決定特别費躊躇的重大問題,或決定殺不殺某一個重要人物時,他總是用右手握着長須,一邊想一邊慢慢往下捋,如果捋到一半時把手猛一緊,或往下猛一捋,那就是決定幹,如果捋到一半時将手猛一松,那就是一切作罷。
當他把長須捋過一半時,張可旺認為他已經同意,拔出劍來,向弟兄們小聲命令: “準備!” 所有的劍都拔出鞘,馬頭朝西,隻等大帥的馬
他對軍師說: “咱們來得正好,晚來一步就給他走掉了。
” “見面時請你不要急,一定得大帥同意才好下手,反正他走不脫的。
” “我明白。
” 一到三岔路口,張可旺和徐以顯忙同客人們拱手打招呼,說幾句挽留的話,但并不下馬行禮。
尚炯問: “茂堂,你們有什麼事跑得這麼急?” 張可旺支支吾吾地回答:“夜裡軍師到了王家河,小侄聽說李帥同你老駕臨谷城,所以特意去城裡拜望二位。
沒想到二位仁伯走得這麼急,倘若遲一步,連一面也見不到了。
” 徐以顯接着說:“還算好,趕上送行了。
” 自成連說“不敢當”,不再耽擱,重新對獻忠等拱手辭行,率領着一幹人衆策馬而去。
他們剛一離開,獻忠向養子問: “旺兒,你們急急忙忙跑來做什麼?為什麼帶這麼多人?” 張可旺對周圍的将士們揮手說:“你們都退後幾步!” 等将士們退後幾步,他把要趁機除掉李自成的主張匆匆地告訴義父,要求答應他馬上動手。
獻忠說: “李自成雖然同老子尿不到一個壺裡,遲早會翻臉成仇,可是今日他在難中,特意來找老子,老子怎麼好收拾了他?不行!” “父帥,既然你也明白遲早會翻臉成仇,為什麼不趁此機會收拾了他,免留後患?甯為兇手,不為苦主!” 張獻忠不再做聲,眼色裡流露出矛盾和遲疑。
雖然昨夜他已經同李自成起誓要在明年麥收後共同起事,但是他壓根兒就認為那是暫時間互相利用。
剛才自成的左右人一聽見突起的馬蹄聲就拔出寶劍,豈不明明白白地說明了成見甚深,難以化除麼?如果天意真讓他張獻忠日後成就大事,今日除掉自成,正是上順天意,下符左右之心,發的誓何足重視!但是,倘若把自成暫時留下,在陝西牽制一部分官軍,對他張獻忠目前的處境也有好處。
到底怎樣做好呢?…… 徐以顯看出來獻忠的态度比昨夜活動了,正在猶豫不決,于是他趕快向獻忠痛陳利害,求獻忠立刻同意,勿失良機。
最後,他說: “大帥如不納以顯忠言,日後必敗于自成之手。
以顯留在大帥身邊無用,請從此歸隐深山!” 張獻忠仍然沒有别的表情。
他又向張可旺的臉上掃了一眼,轉過臉去,向李自成一起人馬的方向望望。
這時,天色已經大亮。
他看見李闖王的一小隊人馬在襄江北岸的大道上緩緩地向西北走去,甚至他還看見他的朋友李自成在淡紅色的晨光中揚一下鞭子。
“馬上動手還來得及,”張可旺焦急地催促說,發紅的眼睛裡冒着兇光。
“父帥,我帶着隊伍追去吧?……嗯?追去吧?” 張獻忠仍沒做聲,不住地咬着嘴唇。
“除了他,免落後患。
”徐以顯用堅決的口氣說,同時把劍柄握在手裡,用眼睛催促張獻忠立刻決定。
從崇祯七年荥陽大會後,李自成的聲望與日俱增;到李自成被推為闖王,更使獻忠深懷嫉妒。
昨天夜裡因自成兵敗來投,這種嫉妒心和由于互争雄長而起的積怨,暫時被壓抑下去,同時自成的态度磊落,議論正大,也使他受了感動,對自成表現了慷慨熱情。
此刻經張可旺和徐以顯苦口相勸,他的心頭上陡然起一陣風暴。
他把可旺帶來的二三百名精銳騎兵掃了一眼,又瞟一眼自成的小股人馬,一個收拾李自成的計劃像閃電般地掠過心頭。
他仿佛看見這一血腥事件的全部過程,簡單而又迅速:他裝做想起來幾句什麼重要話要同自成談,策馬追上自成,同自成并辔而行。
自成毫不提防。
他突然一舉手,自成來不及驚叫一聲就倒下馬去。
李雙喜等還沒有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已經被可旺等收拾幹淨…… “請大帥當機立斷,莫再躊躇。
”徐以顯一臉殺氣地說,劍已經拔出了鞘。
但是張獻忠還不能下這個決心。
在農民軍的衆多領袖中,張獻忠是以遇事果斷出名的。
張可旺從來沒有看見過他的義父在決定殺人之前這樣遲疑。
“馬上他們就走遠了,追起來就費事啦!”張可旺急不可耐地說,随即用眼色命令他的親兵和标兵準備動手。
他騎的蒙古駿馬也急不可耐地噴着鼻子,踏着蹄子,掙緊缰繩,隻要主人把缰繩稍稍一松,它就會像箭一般地飛奔前去。
張獻忠沒有點頭允許,但也沒有搖頭拒絕。
他一邊注視着漸漸遠去的人馬影子,一邊用右手慢慢地捋他的略帶棕黃色的長須。
這時,大家緊張屏息,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他的右手上。
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個習慣:每逢決定特别費躊躇的重大問題,或決定殺不殺某一個重要人物時,他總是用右手握着長須,一邊想一邊慢慢往下捋,如果捋到一半時把手猛一緊,或往下猛一捋,那就是決定幹,如果捋到一半時将手猛一松,那就是一切作罷。
當他把長須捋過一半時,張可旺認為他已經同意,拔出劍來,向弟兄們小聲命令: “準備!” 所有的劍都拔出鞘,馬頭朝西,隻等大帥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