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别墅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條公路從南隅背着海岸往大陸深處延伸,行至二十三公裡處遇見了岔道,将汽車拐上岔道的簡易公路,前方是一片山區。
在這些長着茅草和小樹的山地裡左行右繞,再拐上一條更小的岔道,便來到一個隐蔽的山谷裡,再沒有路可走了。
這裡曾經是一個空軍彈藥庫,後來作廢了,現在變成了彭其的“别墅”。
這個别墅不以風景優美見長,而以荒涼孤靜為特色。
房子建在陡峭的石山坡底下,周圍長滿了一人深的野蒿和芒草。
每天上午要到九點半鐘才能見到一點陽光,而下午四點不到,山谷又變成陰暗的了。
山溝裡沒有溪流,卻到處是濕流流的,地底下日夜不斷地在冒出水來。
水出的很慢,見不到流動的閃光,因而也沒有形成水潭,隻有一個人工開鑿的水井可以提供飲用。
這裡有一座平房,規模跟許淑宜遷居後的那座房子差不多。
房子很有特色,完全是用石頭砌成的。
窗台以下,牆的厚度約有八十公分,上面稍薄一些。
據說是為了防止核爆炸的沖擊才有意把房子修得這麼堅固的。
彈藥庫作廢以前,這裡住着守護部隊的戰士,廢棄以後,本來可以将房子拆除,但拆下來又有多大的意義呢?所以至今留着,平時常有放牛的小孩在裡面避雨和打盹。
門窗早就不見影了,是最近重新啟用時裝上去的。
第一間住着戰士,第二間也是戰士,第三間、第四間都是戰士的宿舍,再過去便是夥房,然後就沒有房間了。
那麼彭其住在哪裡呢? 在房子對面的石陡坡上,順山溝往上走一百多公尺處有一個山洞口,沒有門,洞口敞開着,裡面漆黑,不知深淺。
這原是一個天然溶洞,裡邊十分寬敞,過去是土匪出沒的地方,聽說最初來探洞時,還在洞底發現兩副完整的屍骨。
利用天然山洞做彈藥倉庫本來是經濟、安全、十分理想的,後來因經過一次地震,洞底忽然冒出水來,隻得将彈藥搶運轉移,倉庫作廢了。
彭其并沒有住在這個洞裡。
山洞口外有一個土地廟似的小石屋,原來是警衛洞口的崗亭。
一面靠着石壁,三面用石頭砌成,屋底的面積約有四平方米,高度剛好夠一個人在裡面站直,要蹦跳是不行的。
小石屋共有兩個窗洞一張門。
窗洞的形式和大小跟碉堡的槍洞差不多。
門是對着天然洞口的,用鐵條做成門框和栅欄,上面挂着大鐵鎖。
彭其的住處就在這裡。
裡面陳設簡單,隻有一塊硬床闆和一個痰盂,沒有桌子,沒有椅子,床上也沒有蚊帳,牆壁上更沒有字畫或地圖。
躺在床上看見屋頂的石塊,坐在床上看見腳頭的石塊,從床上下來就會把前額撞在石塊上。
經常給彭其做伴的隻有哨兵跟蚊子,此外沒有别的。
不,有時還有癞蛤蟆因追捕蟻子從鐵栅欄底下鑽進去,不久就出來。
這就是彭其的别墅! 這就是彭其的别墅! 自從這個地方成為彭其的别墅以來,放牛的不許走近,割草的不許走近,就連飛鳥——要是能擋得住的話——也不許走近。
這裡雖然偏僻,卻有很好的照明設備。
不知是江主任還是邬主任,決定專門給警衛班撥來一台柴油機,每天晚上發電,除了供普通照明以外,還要點燃一盞兩千瓦的聚光燈。
那聚光燈安放在小石屋的對面,強光從鐵栅欄射進去,照得屋裡通明。
趙大明來這裡上任時,邬主任向他交代了幾條鐵的規定:一,關于夥食,彭其每天的糧食定量為七兩米,分兩餐吃,第一餐上午十點,吃二兩米飯,第二餐晚上九點,半斤米飯。
菜不準見葷,分量嚴格限制,特備了一個醬油碟為他盛菜用。
第二,關于飲水,規定不許随要随給,一天隻給一次,時間在早晨七點,隻給生水,嚴禁開水和茶。
水的分量也有限制,特備一個兒童漱口杯,每天隻許給一杯。
第三,夜晚的照明問題,自天黑起,柴油機開始發電,到晚上十點停機熄燈。
然後每過半小時發電一次,每次持續時間十五分鐘,其他燈一律關掉,隻亮聚光燈,要直射到彭其床上。
第四,彭其的起居生活用品除現有的以外,不許增加任何一樣東西。
邬中将以上各項規定向全體監護人員宣布,要求每人都背下來,不許寫成條文貼在牆上。
此外還有一條,監護人員不管幹部戰士都要互相監督,發現有違犯規定或同情彭其者,應立即回兵團機關直接向他邬中報告。
凡是回去檢舉揭發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撓,吉普車應馬上給揭發人使用。
最後,邬中将監禁彭其的兩把大鐵鎖鑰匙全部帶走,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開鎖時,必須回機關去取。
彭其住進他的别墅了,邬中交代完一切要走了,臨走前他對趙大明說:“這些規定是鐵的規定,但又是靈活的,你有權掌握一定的靈活性。
比如開飯的時間,有時可以根據情況變動一下,菜的質量除了不許見葷以外,你還可以靈活掌握,放不放油鹽,是新鮮還是陳腐,是冷是熱,你都有權決定。
其他也是,隻要對鬥争有利,你去做就是了。
” 趙大明留下來了,跟他的一個班的戰士隐居在山谷裡了。
當天晚上,他決定
在這些長着茅草和小樹的山地裡左行右繞,再拐上一條更小的岔道,便來到一個隐蔽的山谷裡,再沒有路可走了。
這裡曾經是一個空軍彈藥庫,後來作廢了,現在變成了彭其的“别墅”。
這個别墅不以風景優美見長,而以荒涼孤靜為特色。
房子建在陡峭的石山坡底下,周圍長滿了一人深的野蒿和芒草。
每天上午要到九點半鐘才能見到一點陽光,而下午四點不到,山谷又變成陰暗的了。
山溝裡沒有溪流,卻到處是濕流流的,地底下日夜不斷地在冒出水來。
水出的很慢,見不到流動的閃光,因而也沒有形成水潭,隻有一個人工開鑿的水井可以提供飲用。
這裡有一座平房,規模跟許淑宜遷居後的那座房子差不多。
房子很有特色,完全是用石頭砌成的。
窗台以下,牆的厚度約有八十公分,上面稍薄一些。
據說是為了防止核爆炸的沖擊才有意把房子修得這麼堅固的。
彈藥庫作廢以前,這裡住着守護部隊的戰士,廢棄以後,本來可以将房子拆除,但拆下來又有多大的意義呢?所以至今留着,平時常有放牛的小孩在裡面避雨和打盹。
門窗早就不見影了,是最近重新啟用時裝上去的。
第一間住着戰士,第二間也是戰士,第三間、第四間都是戰士的宿舍,再過去便是夥房,然後就沒有房間了。
那麼彭其住在哪裡呢? 在房子對面的石陡坡上,順山溝往上走一百多公尺處有一個山洞口,沒有門,洞口敞開着,裡面漆黑,不知深淺。
這原是一個天然溶洞,裡邊十分寬敞,過去是土匪出沒的地方,聽說最初來探洞時,還在洞底發現兩副完整的屍骨。
利用天然山洞做彈藥倉庫本來是經濟、安全、十分理想的,後來因經過一次地震,洞底忽然冒出水來,隻得将彈藥搶運轉移,倉庫作廢了。
彭其并沒有住在這個洞裡。
山洞口外有一個土地廟似的小石屋,原來是警衛洞口的崗亭。
一面靠着石壁,三面用石頭砌成,屋底的面積約有四平方米,高度剛好夠一個人在裡面站直,要蹦跳是不行的。
小石屋共有兩個窗洞一張門。
窗洞的形式和大小跟碉堡的槍洞差不多。
門是對着天然洞口的,用鐵條做成門框和栅欄,上面挂着大鐵鎖。
彭其的住處就在這裡。
裡面陳設簡單,隻有一塊硬床闆和一個痰盂,沒有桌子,沒有椅子,床上也沒有蚊帳,牆壁上更沒有字畫或地圖。
躺在床上看見屋頂的石塊,坐在床上看見腳頭的石塊,從床上下來就會把前額撞在石塊上。
經常給彭其做伴的隻有哨兵跟蚊子,此外沒有别的。
不,有時還有癞蛤蟆因追捕蟻子從鐵栅欄底下鑽進去,不久就出來。
這就是彭其的别墅! 這就是彭其的别墅! 自從這個地方成為彭其的别墅以來,放牛的不許走近,割草的不許走近,就連飛鳥——要是能擋得住的話——也不許走近。
這裡雖然偏僻,卻有很好的照明設備。
不知是江主任還是邬主任,決定專門給警衛班撥來一台柴油機,每天晚上發電,除了供普通照明以外,還要點燃一盞兩千瓦的聚光燈。
那聚光燈安放在小石屋的對面,強光從鐵栅欄射進去,照得屋裡通明。
趙大明來這裡上任時,邬主任向他交代了幾條鐵的規定:一,關于夥食,彭其每天的糧食定量為七兩米,分兩餐吃,第一餐上午十點,吃二兩米飯,第二餐晚上九點,半斤米飯。
菜不準見葷,分量嚴格限制,特備了一個醬油碟為他盛菜用。
第二,關于飲水,規定不許随要随給,一天隻給一次,時間在早晨七點,隻給生水,嚴禁開水和茶。
水的分量也有限制,特備一個兒童漱口杯,每天隻許給一杯。
第三,夜晚的照明問題,自天黑起,柴油機開始發電,到晚上十點停機熄燈。
然後每過半小時發電一次,每次持續時間十五分鐘,其他燈一律關掉,隻亮聚光燈,要直射到彭其床上。
第四,彭其的起居生活用品除現有的以外,不許增加任何一樣東西。
邬中将以上各項規定向全體監護人員宣布,要求每人都背下來,不許寫成條文貼在牆上。
此外還有一條,監護人員不管幹部戰士都要互相監督,發現有違犯規定或同情彭其者,應立即回兵團機關直接向他邬中報告。
凡是回去檢舉揭發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撓,吉普車應馬上給揭發人使用。
最後,邬中将監禁彭其的兩把大鐵鎖鑰匙全部帶走,如有特殊情況需要開鎖時,必須回機關去取。
彭其住進他的别墅了,邬中交代完一切要走了,臨走前他對趙大明說:“這些規定是鐵的規定,但又是靈活的,你有權掌握一定的靈活性。
比如開飯的時間,有時可以根據情況變動一下,菜的質量除了不許見葷以外,你還可以靈活掌握,放不放油鹽,是新鮮還是陳腐,是冷是熱,你都有權決定。
其他也是,隻要對鬥争有利,你去做就是了。
” 趙大明留下來了,跟他的一個班的戰士隐居在山谷裡了。
當天晚上,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