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兵臨城下
關燈
小
中
大
樣,看一看,想一想,沒有寫什麼字,大概全記在心裡了。
“你搞出點眉目來了嗎?”政委閉着眼睛問。
“您好些了?”秘書反問。
“好些了,聽你講講看。
”政委單手撐着扶手坐直了一些,轉頭望着徐凱。
“我不知道對不對……” “講吧!” “您剛才說的沒有錯啊!确實是那麼回事。
”徐秘書抛棄了所有顧忌,将自己的心得全部談出來,“我想起那次北京的會議對彭司令員的評價是:‘有一些初步認識,但态度欠端正,回去邊工作邊想想自己的問題,想到什麼,寫信來也可,人來也可。
實在沒有了,就算了。
’這個話靈活性很大。
也可以重點注意‘實在沒有了,就算了’這一句,也可以從‘有一些初步認識,态度欠端正’這裡面多想想沒有說出來的下文。
對于犯錯誤的人來說,應該注重認識隻是初步,态度還欠端正這一面,而不應該以為實在沒有就算了。
還告訴你‘寫信去也行,人去也行’等了你這麼長時間,你為什麼不去呢?這是就犯錯誤的當事人而言。
旁人呢?跟他在一起工作又深深了解他情況的人呢?就是說政委您,也以為他算了,跟他和平共處。
這就是上面說的麻木不仁。
黨委呢?你們的書記犯了這麼大的錯誤,是帶着這樣的結論回來的,你們還像過去一樣尊重他,聽他的擺布,不與他進行鬥争,這也就是麻木不仁。
另外,前些時候江部長從北京回來,曾經帶回來一種暗示,說上頭對彭司令員的态度很不滿意,這就進一步告訴我們了,根本不要抱着‘算了’的幻想,趕快同他進行鬥争。
但我們還是沒有動,可見麻木不仁到了什麼程度。
今天的電話裡在‘麻木不仁’的後面還有一句‘沒有路線觀念’,我看這句話不能小看了,如果是對一個普通戰士說‘沒有路線觀念’那麼今後就把路線觀念建立起來就是了。
對于高級幹部,事情就不是這麼簡單。
” “對,對,對!”政委接過話來說,“你革命那麼多年,你了解黨内鬥争曆史,你應該深知‘路線’二字的真實含義,可是你卻沒有這個觀念,這意味着什麼呢?是真正沒有路線觀念嗎?表現出沒有這個觀念,就是有另一種觀念,頭腦不是空的嘛!你既然沒有正确的觀念、态度、立場,那你是什麼呢?是屬于哪一邊的呢?” “還有,”徐秘書繼續說,“今天的電話要求我們‘召開黨委全會,把問題在會上攤開,聽聽委員們的意見。
’這個話從字面上看來,很容易做到,開上一兩天會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真是這麼提提意見就了事,那以後更不好交賬。
問題攤開,可以理解成就把發生的事情原本講給大家聽,讓大家都知道一下;也可以理解成,攤開問題起一個發動群衆的作用,重點放在發動群衆上面。
發動群衆幹什麼?要求彭司令員聽聽這些被發動起來的人的意見。
這些意見可以是就事論事地批評他一下,也可以是認為他根本不老實,企圖蒙混過關,于是就要對他展開新的鬥争,要把他鬥得老實起來,交代徹底,大家再也沒有意見了才算完。
大家對會議抱什麼态度,取決于主持會議的人怎麼動員,怎麼引導。
簡單地說,這次會議可以開成一般的聽取意見會,也可以開成鬥争會。
看樣子,需要的是後一種會,而不是前一種會。
光聽聽意見解決什麼問題呢?何必要開全會呢?而且,就是鬥争會,也還要鬥出成績來,成績好壞的标準,就是看最後能不能……” “你說下去。
” “政委,我怕,我不忍心說出口啊!”秘書忍不住流淚了,慌慌張張掏出手絹來揩了揩,“唉!沒有想到,司令員他……他這回過不去了!”說不下去,停了停,勉強控制住感情,又說,“就是這樣,要千方百計把他打倒,打倒了,會就算開好了,打不倒他,會就失敗了。
我看結論就是這樣。
” “你等一等,我……安靜安靜。
”陳政委擡起手來把眼窩按了幾下,強忍住沒有失态。
徐秘書停止說話,恍恍惚惚地走去在政委的茶杯裡添滿開水,端過來放到側面茶幾上,重新坐在原處,歎了一聲呆着不動。
“你還是講吧!”政委說,“你從旁邊來看,分析分析,有好處。
” 秘書稍事回憶,接着說: “最後一個内容是,要您接受考察。
這個話很清楚,就是給你一個機會——鬥彭,你去表現自己吧!看你怎麼表現。
為什麼要考察你呢?因為在去年的‘罷官奪權’鬥争中,你是暖昧的,你那份沒有拍出去的電報還是一筆賬欠在那裡;前段對彭的态度又是暖味的,你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啊?好,現在再給你一個機會,也許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了。
目前擺在面前的,有兩種結局:要麼倒一個,要麼倒兩個。
彭,是倒定了的,陳,就看你的态度,積極,鬥彭,陳可能保住,不鬥,彭、陳一起倒。
陳是不能代替彭的,不能說,讓我倒,讓他留着吧!這種謙讓是沒有用的。
我考慮,這個電話的實質就是這樣。
” “就是講,我要想不倒,就必須把彭打倒?” “是的。
” “我必須動員大家想盡辦法來把他掀翻?” “唔。
” “我除了這條路,再沒有路走了?”
“你搞出點眉目來了嗎?”政委閉着眼睛問。
“您好些了?”秘書反問。
“好些了,聽你講講看。
”政委單手撐着扶手坐直了一些,轉頭望着徐凱。
“我不知道對不對……” “講吧!” “您剛才說的沒有錯啊!确實是那麼回事。
”徐秘書抛棄了所有顧忌,将自己的心得全部談出來,“我想起那次北京的會議對彭司令員的評價是:‘有一些初步認識,但态度欠端正,回去邊工作邊想想自己的問題,想到什麼,寫信來也可,人來也可。
實在沒有了,就算了。
’這個話靈活性很大。
也可以重點注意‘實在沒有了,就算了’這一句,也可以從‘有一些初步認識,态度欠端正’這裡面多想想沒有說出來的下文。
對于犯錯誤的人來說,應該注重認識隻是初步,态度還欠端正這一面,而不應該以為實在沒有就算了。
還告訴你‘寫信去也行,人去也行’等了你這麼長時間,你為什麼不去呢?這是就犯錯誤的當事人而言。
旁人呢?跟他在一起工作又深深了解他情況的人呢?就是說政委您,也以為他算了,跟他和平共處。
這就是上面說的麻木不仁。
黨委呢?你們的書記犯了這麼大的錯誤,是帶着這樣的結論回來的,你們還像過去一樣尊重他,聽他的擺布,不與他進行鬥争,這也就是麻木不仁。
另外,前些時候江部長從北京回來,曾經帶回來一種暗示,說上頭對彭司令員的态度很不滿意,這就進一步告訴我們了,根本不要抱着‘算了’的幻想,趕快同他進行鬥争。
但我們還是沒有動,可見麻木不仁到了什麼程度。
今天的電話裡在‘麻木不仁’的後面還有一句‘沒有路線觀念’,我看這句話不能小看了,如果是對一個普通戰士說‘沒有路線觀念’那麼今後就把路線觀念建立起來就是了。
對于高級幹部,事情就不是這麼簡單。
” “對,對,對!”政委接過話來說,“你革命那麼多年,你了解黨内鬥争曆史,你應該深知‘路線’二字的真實含義,可是你卻沒有這個觀念,這意味着什麼呢?是真正沒有路線觀念嗎?表現出沒有這個觀念,就是有另一種觀念,頭腦不是空的嘛!你既然沒有正确的觀念、态度、立場,那你是什麼呢?是屬于哪一邊的呢?” “還有,”徐秘書繼續說,“今天的電話要求我們‘召開黨委全會,把問題在會上攤開,聽聽委員們的意見。
’這個話從字面上看來,很容易做到,開上一兩天會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真是這麼提提意見就了事,那以後更不好交賬。
問題攤開,可以理解成就把發生的事情原本講給大家聽,讓大家都知道一下;也可以理解成,攤開問題起一個發動群衆的作用,重點放在發動群衆上面。
發動群衆幹什麼?要求彭司令員聽聽這些被發動起來的人的意見。
這些意見可以是就事論事地批評他一下,也可以是認為他根本不老實,企圖蒙混過關,于是就要對他展開新的鬥争,要把他鬥得老實起來,交代徹底,大家再也沒有意見了才算完。
大家對會議抱什麼态度,取決于主持會議的人怎麼動員,怎麼引導。
簡單地說,這次會議可以開成一般的聽取意見會,也可以開成鬥争會。
看樣子,需要的是後一種會,而不是前一種會。
光聽聽意見解決什麼問題呢?何必要開全會呢?而且,就是鬥争會,也還要鬥出成績來,成績好壞的标準,就是看最後能不能……” “你說下去。
” “政委,我怕,我不忍心說出口啊!”秘書忍不住流淚了,慌慌張張掏出手絹來揩了揩,“唉!沒有想到,司令員他……他這回過不去了!”說不下去,停了停,勉強控制住感情,又說,“就是這樣,要千方百計把他打倒,打倒了,會就算開好了,打不倒他,會就失敗了。
我看結論就是這樣。
” “你等一等,我……安靜安靜。
”陳政委擡起手來把眼窩按了幾下,強忍住沒有失态。
徐秘書停止說話,恍恍惚惚地走去在政委的茶杯裡添滿開水,端過來放到側面茶幾上,重新坐在原處,歎了一聲呆着不動。
“你還是講吧!”政委說,“你從旁邊來看,分析分析,有好處。
” 秘書稍事回憶,接着說: “最後一個内容是,要您接受考察。
這個話很清楚,就是給你一個機會——鬥彭,你去表現自己吧!看你怎麼表現。
為什麼要考察你呢?因為在去年的‘罷官奪權’鬥争中,你是暖昧的,你那份沒有拍出去的電報還是一筆賬欠在那裡;前段對彭的态度又是暖味的,你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啊?好,現在再給你一個機會,也許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了。
目前擺在面前的,有兩種結局:要麼倒一個,要麼倒兩個。
彭,是倒定了的,陳,就看你的态度,積極,鬥彭,陳可能保住,不鬥,彭、陳一起倒。
陳是不能代替彭的,不能說,讓我倒,讓他留着吧!這種謙讓是沒有用的。
我考慮,這個電話的實質就是這樣。
” “就是講,我要想不倒,就必須把彭打倒?” “是的。
” “我必須動員大家想盡辦法來把他掀翻?” “唔。
” “我除了這條路,再沒有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