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神會餐”和《喜歌堂》
關燈
小
中
大
同志哥啊,你可曾曉得什麽是“精神會餐”嗎?那是一九六○、六一年鄉下吃公共食堂時的土特産。
那年月五嶺山區的社員們幾個月不見油腥,一年難打一次牙祭,食物中植物纖維過剩,脂肪蛋白奇缺,瓜菜葉子越吃心裡越慌。
肚子癟得貼到了背脊骨,喉嚨都要伸出手。
當然賬要算到帝修反身上、老天爺身上。
老天爺是五類分子,專門和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搗蛋。
後來又說賬要算到彭德懷、劉少奇、鄧小平的路線上,他們反對三面紅旗吃大鍋飯。
吃大鍋飯有什麽不好?青菜蘿蔔煮在一起,連油都不消放,天天回憶對比,憶苦思甜。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當年那些為着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幸福安樂而犧牲在雪山草地上的先烈們,如若九泉有靈,得知他們吃過的樹皮草根竟然在為公共食堂的“瓜菜代”打馬虎眼,真不知要做何感歎了。
山區的社員們怎麽搞得清、懂得了這些藏匿在樓閣嵯峨的廣廈深宮裡的玄論呢?玄理妙論有時就像八卦圖、迷魂陣。
民以食為天,社員們隻曉得肚子餓得痛,嘴裡冒清口水。
蕨根糠粑吃下去,糞便凝結在肛門口,和鐵一樣硬,出生血。
要用指頭摳,細棍挑,活作孽。
他們白天還好過,到了晚上睡不着。
於是,人們的智慧就來填補物質的空白。
人們就來互相回憶、講述自己哪年哪月,何處何家所吃過的一頓最為豐盛的酒席,整雞整魚、肥冬冬的團子肉、皮皺皺的肘子、夾得筷子都要彎下去的四兩一塊的扣肉、粉蒸肉、回鍋肉等等。
當然山裡人最喜歡的還是落雪天吃肥狗肉。
正是一家炖狗肉,四鄰聞香氣。
吃得滿嘴油光,肚皮鼓脹,渾身燥熱,打出個飽嗝來都是油膩膩的。
狗肉好吃名氣醜,上不得大席面,但滋陰壯陽,男人家在外邊跑生意,少吃為佳,多吃生事--於是,講着的,聽着的,都彷佛眼睛看到了佳肴,鼻子聞到了肉香,滿嘴都是唾液。
日子還長着呢,機會還多的是--将口腹享受,寄望於日後。
解放十餘年了的山鎮,總不乏幾個知書識字、粗通文墨的人,就拟定下一個文绉绉的詞兒:精神會餐。
這詞兒使用的期限不長,有的村寨半載,有的鄉鎮一年。
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裡啊,神州大地發生過的大饑荒還少了嗎?那時餓殍載道,枯骨遍野。
在茫茫的曆史長河中,“精神會餐”之類的支流末節,算得了什麽?一要分清延安和西安,二要分清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
何況新中國才成立十一、二年。
白手起家,一切都在探索。
進入現代社會,國家和百姓都要付學費。
俱往矣,功與過,留給後人評說。
一九六三年的春夜,在老胡記客棧裡,芙蓉姐子胡玉音和男人黎桂桂,在進行另一種“精神會餐”。
他們成親六、七年了,夫妻恩愛,卻沒有子嗣信息。
黎桂桂比胡玉音年長四歲,雖說做的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的屠戶營生,卻是出名的膽小怕事。
有時在街上、路上碰到一頭紅眼睛彎角水牛,或是一條松毛狗,他都要身子打哆嗦,躲到一邊去。
有人笑話他:“桂桂,你怎麽不怕豬?”“豬?豬蠢,既不咬人,又沒長角,隻曉得哼哼!”人家笑他膽子小,他不在意。
就是那些好心、歪心的人笑話他不中用,崽都做不出,那樣标緻能幹的婆娘是隻空花瓶,他就最傷心。
他已經背着人(包括自己女人),偷偷吃下過幾副狗腎、豬豪筋了。
桂桂身體強壯,有時晚上睡不着,又怕歎得氣,惹玉音不高興。
“玉音,我們要生個崽娃就好了,哪怕生個妹娃也好。
” “是哪,我都二十六了,心裡急。
” “要是你生了個毛毛,家務事歸我做,尿布、屎片歸我洗,晚上歸我哄着睡。
”“奶子呢?也歸你喂?”玉音格格笑。
“還是你做娘嘛!我胸面前又沒鼓起兩坨肉。
”你聽,桂桂有時也俏皮,也有點痞。
“你壞,你好壞--” “我呀,每晚上把毛毛放到我脅肋窩下,『啊,啊,啊,寶寶快睡覺,啊,啊,啊,寶寶睡着了。
』白日裡,我就抱着毛毛,就在小臉上親個不停,親個不停。
給毛毛取個奶名,就叫『親不過』--” “你還講!你還講!” “怎麽?我講錯了?” “想毛毛都想癫了!嗚嗚嗚,沒良心的,存心來氣我,嗚嗚嗚--”玉音哭起來了。
桂桂是男人家,他哪裡曉得,生不下毛毛,女人家總以為是自己的過失。
就像雞婆光啄米不下蛋一樣沒有盡到職
那年月五嶺山區的社員們幾個月不見油腥,一年難打一次牙祭,食物中植物纖維過剩,脂肪蛋白奇缺,瓜菜葉子越吃心裡越慌。
肚子癟得貼到了背脊骨,喉嚨都要伸出手。
當然賬要算到帝修反身上、老天爺身上。
老天爺是五類分子,專門和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搗蛋。
後來又說賬要算到彭德懷、劉少奇、鄧小平的路線上,他們反對三面紅旗吃大鍋飯。
吃大鍋飯有什麽不好?青菜蘿蔔煮在一起,連油都不消放,天天回憶對比,憶苦思甜。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當年那些為着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幸福安樂而犧牲在雪山草地上的先烈們,如若九泉有靈,得知他們吃過的樹皮草根竟然在為公共食堂的“瓜菜代”打馬虎眼,真不知要做何感歎了。
山區的社員們怎麽搞得清、懂得了這些藏匿在樓閣嵯峨的廣廈深宮裡的玄論呢?玄理妙論有時就像八卦圖、迷魂陣。
民以食為天,社員們隻曉得肚子餓得痛,嘴裡冒清口水。
蕨根糠粑吃下去,糞便凝結在肛門口,和鐵一樣硬,出生血。
要用指頭摳,細棍挑,活作孽。
他們白天還好過,到了晚上睡不着。
於是,人們的智慧就來填補物質的空白。
人們就來互相回憶、講述自己哪年哪月,何處何家所吃過的一頓最為豐盛的酒席,整雞整魚、肥冬冬的團子肉、皮皺皺的肘子、夾得筷子都要彎下去的四兩一塊的扣肉、粉蒸肉、回鍋肉等等。
當然山裡人最喜歡的還是落雪天吃肥狗肉。
正是一家炖狗肉,四鄰聞香氣。
吃得滿嘴油光,肚皮鼓脹,渾身燥熱,打出個飽嗝來都是油膩膩的。
狗肉好吃名氣醜,上不得大席面,但滋陰壯陽,男人家在外邊跑生意,少吃為佳,多吃生事--於是,講着的,聽着的,都彷佛眼睛看到了佳肴,鼻子聞到了肉香,滿嘴都是唾液。
日子還長着呢,機會還多的是--将口腹享受,寄望於日後。
解放十餘年了的山鎮,總不乏幾個知書識字、粗通文墨的人,就拟定下一個文绉绉的詞兒:精神會餐。
這詞兒使用的期限不長,有的村寨半載,有的鄉鎮一年。
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裡啊,神州大地發生過的大饑荒還少了嗎?那時餓殍載道,枯骨遍野。
在茫茫的曆史長河中,“精神會餐”之類的支流末節,算得了什麽?一要分清延安和西安,二要分清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
何況新中國才成立十一、二年。
白手起家,一切都在探索。
進入現代社會,國家和百姓都要付學費。
俱往矣,功與過,留給後人評說。
一九六三年的春夜,在老胡記客棧裡,芙蓉姐子胡玉音和男人黎桂桂,在進行另一種“精神會餐”。
他們成親六、七年了,夫妻恩愛,卻沒有子嗣信息。
黎桂桂比胡玉音年長四歲,雖說做的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的屠戶營生,卻是出名的膽小怕事。
有時在街上、路上碰到一頭紅眼睛彎角水牛,或是一條松毛狗,他都要身子打哆嗦,躲到一邊去。
有人笑話他:“桂桂,你怎麽不怕豬?”“豬?豬蠢,既不咬人,又沒長角,隻曉得哼哼!”人家笑他膽子小,他不在意。
就是那些好心、歪心的人笑話他不中用,崽都做不出,那樣标緻能幹的婆娘是隻空花瓶,他就最傷心。
他已經背着人(包括自己女人),偷偷吃下過幾副狗腎、豬豪筋了。
桂桂身體強壯,有時晚上睡不着,又怕歎得氣,惹玉音不高興。
“玉音,我們要生個崽娃就好了,哪怕生個妹娃也好。
” “是哪,我都二十六了,心裡急。
” “要是你生了個毛毛,家務事歸我做,尿布、屎片歸我洗,晚上歸我哄着睡。
”“奶子呢?也歸你喂?”玉音格格笑。
“還是你做娘嘛!我胸面前又沒鼓起兩坨肉。
”你聽,桂桂有時也俏皮,也有點痞。
“你壞,你好壞--” “我呀,每晚上把毛毛放到我脅肋窩下,『啊,啊,啊,寶寶快睡覺,啊,啊,啊,寶寶睡着了。
』白日裡,我就抱着毛毛,就在小臉上親個不停,親個不停。
給毛毛取個奶名,就叫『親不過』--” “你還講!你還講!” “怎麽?我講錯了?” “想毛毛都想癫了!嗚嗚嗚,沒良心的,存心來氣我,嗚嗚嗚--”玉音哭起來了。
桂桂是男人家,他哪裡曉得,生不下毛毛,女人家總以為是自己的過失。
就像雞婆光啄米不下蛋一樣沒有盡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