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雖然得意,但是并沒有忘形。
有些賬目他還是要算一算。
第一筆賬算的是劉漢英的兵力。
一仗下來,對方的編制狀況差不多就清楚了,此前梁必達分别審訊了從劉漢英部俘虜過來的一個副團長、兩個營長和三個營副。
俘虜們求生心切,說的都是真話,幾份口供一對照,一個連有多少人,一個營有幾個連,一個團有幾個營,一個旅有幾個團,營的火力配備,團的火力配備,等等,都一目了然。
梁必達一邊口述,姜家湖一邊噼裡啪啦地打算盤。
算來算去,幾個人的臉就黑了。
蔣總統在國共談判期間,欺騙了國際輿論,也玩弄了美國人,說是縮編,不過是規格上降級改了稱呼。
把軍變成了師,師變成了旅,看起來建制軍和建制師都減少了,可實際兵力卻暗暗地增加了。
落實到凹凸山,就更是花樣翻新,除了招兵買馬,還收編了大量的漢奸隊伍。
一個新編師,兵力竟然膨脹到四個旅,加上師部直屬部隊,共有十五個團将近兩萬兵力,比抗戰期間一個軍還要龐大。
也就是說,在對付共産黨的時候,老蔣比對付日本鬼子花的本錢還要大。
而整個凹凸山區,即使是楊庭輝的江淮野戰軍第八縱隊全部,三個旅加起來,也不過才八千人左右。
二旅在八縱還是加強的,但是也不能跟劉漢英的任何一個旅相比。
除了朱預道的一團有三個營的建制,共有九百餘人,其他兩個團每團隻有七個連,每個連隻有九十來個人,不足七百人。
宋上大的特務團說是團的架子,實際上隻有五個連,才四百多人。
全旅兵力總數也就是三千人多一點。
如此算來,幾天前打的那場勝仗,對劉漢英根本就沒有傷筋動骨。
再算裝備。
就算裝備最為優良的朱預道一團,也隻有一個迫擊炮連,一個機槍連,家夥還都是老掉牙的。
其他乙種小團隻有四五門迫擊炮和十幾挺重機槍。
而劉漢英部師有一個山炮團,旅有山炮營,團有山炮連。
僅僅是四百挺重機槍和近千挺美式輕機關槍這個數字,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的了。
張普景說:“這幾年我們雖然在發展,但都是白手起家,沒有外援,跟國民黨比實力比裝備是比不了的。
還是要靠人民戰争,發動群衆。
” 梁必達說:“我同意政委的觀點,依靠群衆這一條任何時候也不能放棄。
但是,依靠不等于依賴,解放軍和八路軍是有區别的,現在已經不是和鬼子打麻雀戰運動戰了,我們現在必須要考慮一個事實,也就是說,要從過去的遊擊戰術轉變到大兵團作戰的思路上來。
不完成這個轉變,就要吃虧。
這一仗是勝利了,但是我們要提醒部隊,這次勝利有許多僥幸。
一個是劉漢英的部隊輕敵,他沒有想到我們準備得這麼充分,他在兵力使用上保守了。
二是兄弟部隊在山外打得很兇,從客觀上牽制了劉漢英的主要兵力。
三是恰好有幾個分區的地方部隊在集訓,窦副旅長戰機把握得好,主動配合來得及時。
沒有這幾條,這次戰鬥,即使取得最後的勝利,恐怕也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弄得不好夾生的可能都有。
要召開一個團以上幹部會,要對下一步的工作,形成一個明确的戰略方針。
” 張普景和姜家湖都很擁護,張普景說:“老梁的思路是對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梁必達說:“是不是可以這樣,一、向縱隊報告,我旅兵員亟待補充,請縱隊支持我們,再從幾個分區抽調三至四個連,補充到各團。
本旅轄區的幾個縣大隊,升級為乙種團。
二、朱團長派出一個連,近日進駐二龍崗,對烏龍集陳墨涵部的防禦态勢實施抵近偵察。
三、宋上大同志報告,洛安州尚有日僞留存的一批軍火,現在藏在哪裡還不清楚,朱參謀長要想辦法。
” 張普景見今天幾個人意見比較一緻,他和梁必達一唱一和也很默契,趁機提出來一個老問題,說:“要想盡快改變敵強我弱的力量懸殊,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瓦解敵軍。
老江的幾個工作站要加強,要抽調一批忠于黨的事業、文兼武備的好幹部深入到劉漢英的心髒。
” 梁必達頓了一下,沒有馬上表态。
事實上,張普景急于要解決的問題,也正是梁必達比較重視的問題,隻不過兩個人對這件事情的态度卻恰好是背道而馳的。
楊庭輝和八縱新任政委王蘭田對梁必達有單獨交代,鑒于目前敵我之間關系微妙,瓦解敵軍工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縱隊聯絡部派遣一批幹部,已經打入劉漢英部隊内部,宋上大和東方聞音也将對陳墨涵部進行策反工作。
這些都是高度機密,弄得不好就有自己的同志人頭落地,必須慎之又慎。
連張普景都一知半解,梁必達當然是不會讓江古碑插手了。
三 在近年的工作中,如果說梁必達同張普景和窦玉泉相處尚且融洽的話,那麼對江古碑就是另外一種态度了。
梁必達從心眼裡看不起江古碑,這倒不完全因為江古碑在“純潔運動”中充當了急先鋒,而是因為在梁必達等人的問題甄别之後,尤其是在梁必達當上了分區司令員之後,江古碑的表現令梁必達十分鄙視。
為了洗清自己,讨好梁必達,江古碑居然搞了一個材料,把當初收拾梁必達和朱預道的經過白紙黑字詳細地記錄下來,還把某某某是怎麼說的,某某某是怎麼做的,全都出賣了。
江古碑沒有想到的是,梁必達對他的小報告壓根兒不領情,還将材料給東方聞音看了,說:“這種人是小人,好漢做事好漢當,大丈夫敢作敢為,搞這種雞鳴狗盜的小動作幹什麼?錯了就是錯了,錯了也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
這樣的事張普景就做不出來,我跟張普景經常争論,但沒有一點個人恩怨。
江古碑現在是看我腰杆硬了,就來投靠,可是他想錯了,我梁必達不是綠林好漢草莽英雄。
他現在一見風頭不對,連某某某和某某某都出賣,如果有一天我梁必達又不得勢了,那他還不照樣落井下石?這份黑材料燒了,免得同志之間人心惶惶疑鬼疑神地互相戒備,權當沒這回事。
” 這一席話,說得東方聞音好生佩服,打心眼裡覺得梁必達看問題真是透徹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本來,特委改組之後,江古碑回到野戰軍工作,梁必達就有抵制,認為這個人品質不好,但張普景等人不知道江古碑暗地裡還有動作,梁必達也沒有說,所以張普景等人堅持接受了江古碑。
偏偏江古碑急于表現,往往又是添亂,他所領導的在敵占區的幾個工作站,近日頻頻報告發現奸細叛徒之類,而且一再向梁必達報告,要如何如何,弄得梁必達提心吊膽——那些所謂的“奸細”“叛徒”,數量相當的人都是近期派進劉漢英部隊、接受王蘭田和梁必達單線領導的地下工作人員。
如果不采取措施,誤殺自己同志的事情又有可能發生。
為難的是,這些話還不能明說,尤其是不能跟江古碑說。
地下工作的慣例是,任務傳達到哪一級哪一級負責,誰知道誰負責。
這也不是不相信同志,這是鐵的紀律。
再說,張普景雖然做人正派,但過于激進,革命熱情始終可嘉,對敵鬥争經驗始終不足,放手把地下工作交給他們,他也委實放心不下。
上次跟劉漢英聯手除掉李文彬,是由國方精銳諜報工作者高秋江具體執行的,同時,出于更深的意圖,王蘭田又決定暗中保護高秋江,也是單獨布置給梁必達的。
梁必達秘密組織了一個特工隊,由曲向乾帶領潛入洛安州,當初高秋江在自己的寓所裡看見的那張寫着“走投無路時,去找梁大牙”的紙條,就是曲向乾塞進門縫的。
事後張普景才知道一二,對此十分惱怒,說:“連我這個政委都不相信,還是宗派主義在作怪。
”可是,不
有些賬目他還是要算一算。
第一筆賬算的是劉漢英的兵力。
一仗下來,對方的編制狀況差不多就清楚了,此前梁必達分别審訊了從劉漢英部俘虜過來的一個副團長、兩個營長和三個營副。
俘虜們求生心切,說的都是真話,幾份口供一對照,一個連有多少人,一個營有幾個連,一個團有幾個營,一個旅有幾個團,營的火力配備,團的火力配備,等等,都一目了然。
梁必達一邊口述,姜家湖一邊噼裡啪啦地打算盤。
算來算去,幾個人的臉就黑了。
蔣總統在國共談判期間,欺騙了國際輿論,也玩弄了美國人,說是縮編,不過是規格上降級改了稱呼。
把軍變成了師,師變成了旅,看起來建制軍和建制師都減少了,可實際兵力卻暗暗地增加了。
落實到凹凸山,就更是花樣翻新,除了招兵買馬,還收編了大量的漢奸隊伍。
一個新編師,兵力竟然膨脹到四個旅,加上師部直屬部隊,共有十五個團将近兩萬兵力,比抗戰期間一個軍還要龐大。
也就是說,在對付共産黨的時候,老蔣比對付日本鬼子花的本錢還要大。
而整個凹凸山區,即使是楊庭輝的江淮野戰軍第八縱隊全部,三個旅加起來,也不過才八千人左右。
二旅在八縱還是加強的,但是也不能跟劉漢英的任何一個旅相比。
除了朱預道的一團有三個營的建制,共有九百餘人,其他兩個團每團隻有七個連,每個連隻有九十來個人,不足七百人。
宋上大的特務團說是團的架子,實際上隻有五個連,才四百多人。
全旅兵力總數也就是三千人多一點。
如此算來,幾天前打的那場勝仗,對劉漢英根本就沒有傷筋動骨。
再算裝備。
就算裝備最為優良的朱預道一團,也隻有一個迫擊炮連,一個機槍連,家夥還都是老掉牙的。
其他乙種小團隻有四五門迫擊炮和十幾挺重機槍。
而劉漢英部師有一個山炮團,旅有山炮營,團有山炮連。
僅僅是四百挺重機槍和近千挺美式輕機關槍這個數字,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的了。
張普景說:“這幾年我們雖然在發展,但都是白手起家,沒有外援,跟國民黨比實力比裝備是比不了的。
還是要靠人民戰争,發動群衆。
” 梁必達說:“我同意政委的觀點,依靠群衆這一條任何時候也不能放棄。
但是,依靠不等于依賴,解放軍和八路軍是有區别的,現在已經不是和鬼子打麻雀戰運動戰了,我們現在必須要考慮一個事實,也就是說,要從過去的遊擊戰術轉變到大兵團作戰的思路上來。
不完成這個轉變,就要吃虧。
這一仗是勝利了,但是我們要提醒部隊,這次勝利有許多僥幸。
一個是劉漢英的部隊輕敵,他沒有想到我們準備得這麼充分,他在兵力使用上保守了。
二是兄弟部隊在山外打得很兇,從客觀上牽制了劉漢英的主要兵力。
三是恰好有幾個分區的地方部隊在集訓,窦副旅長戰機把握得好,主動配合來得及時。
沒有這幾條,這次戰鬥,即使取得最後的勝利,恐怕也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弄得不好夾生的可能都有。
要召開一個團以上幹部會,要對下一步的工作,形成一個明确的戰略方針。
” 張普景和姜家湖都很擁護,張普景說:“老梁的思路是對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梁必達說:“是不是可以這樣,一、向縱隊報告,我旅兵員亟待補充,請縱隊支持我們,再從幾個分區抽調三至四個連,補充到各團。
本旅轄區的幾個縣大隊,升級為乙種團。
二、朱團長派出一個連,近日進駐二龍崗,對烏龍集陳墨涵部的防禦态勢實施抵近偵察。
三、宋上大同志報告,洛安州尚有日僞留存的一批軍火,現在藏在哪裡還不清楚,朱參謀長要想辦法。
” 張普景見今天幾個人意見比較一緻,他和梁必達一唱一和也很默契,趁機提出來一個老問題,說:“要想盡快改變敵強我弱的力量懸殊,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瓦解敵軍。
老江的幾個工作站要加強,要抽調一批忠于黨的事業、文兼武備的好幹部深入到劉漢英的心髒。
” 梁必達頓了一下,沒有馬上表态。
事實上,張普景急于要解決的問題,也正是梁必達比較重視的問題,隻不過兩個人對這件事情的态度卻恰好是背道而馳的。
楊庭輝和八縱新任政委王蘭田對梁必達有單獨交代,鑒于目前敵我之間關系微妙,瓦解敵軍工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縱隊聯絡部派遣一批幹部,已經打入劉漢英部隊内部,宋上大和東方聞音也将對陳墨涵部進行策反工作。
這些都是高度機密,弄得不好就有自己的同志人頭落地,必須慎之又慎。
連張普景都一知半解,梁必達當然是不會讓江古碑插手了。
三 在近年的工作中,如果說梁必達同張普景和窦玉泉相處尚且融洽的話,那麼對江古碑就是另外一種态度了。
梁必達從心眼裡看不起江古碑,這倒不完全因為江古碑在“純潔運動”中充當了急先鋒,而是因為在梁必達等人的問題甄别之後,尤其是在梁必達當上了分區司令員之後,江古碑的表現令梁必達十分鄙視。
為了洗清自己,讨好梁必達,江古碑居然搞了一個材料,把當初收拾梁必達和朱預道的經過白紙黑字詳細地記錄下來,還把某某某是怎麼說的,某某某是怎麼做的,全都出賣了。
江古碑沒有想到的是,梁必達對他的小報告壓根兒不領情,還将材料給東方聞音看了,說:“這種人是小人,好漢做事好漢當,大丈夫敢作敢為,搞這種雞鳴狗盜的小動作幹什麼?錯了就是錯了,錯了也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
這樣的事張普景就做不出來,我跟張普景經常争論,但沒有一點個人恩怨。
江古碑現在是看我腰杆硬了,就來投靠,可是他想錯了,我梁必達不是綠林好漢草莽英雄。
他現在一見風頭不對,連某某某和某某某都出賣,如果有一天我梁必達又不得勢了,那他還不照樣落井下石?這份黑材料燒了,免得同志之間人心惶惶疑鬼疑神地互相戒備,權當沒這回事。
” 這一席話,說得東方聞音好生佩服,打心眼裡覺得梁必達看問題真是透徹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本來,特委改組之後,江古碑回到野戰軍工作,梁必達就有抵制,認為這個人品質不好,但張普景等人不知道江古碑暗地裡還有動作,梁必達也沒有說,所以張普景等人堅持接受了江古碑。
偏偏江古碑急于表現,往往又是添亂,他所領導的在敵占區的幾個工作站,近日頻頻報告發現奸細叛徒之類,而且一再向梁必達報告,要如何如何,弄得梁必達提心吊膽——那些所謂的“奸細”“叛徒”,數量相當的人都是近期派進劉漢英部隊、接受王蘭田和梁必達單線領導的地下工作人員。
如果不采取措施,誤殺自己同志的事情又有可能發生。
為難的是,這些話還不能明說,尤其是不能跟江古碑說。
地下工作的慣例是,任務傳達到哪一級哪一級負責,誰知道誰負責。
這也不是不相信同志,這是鐵的紀律。
再說,張普景雖然做人正派,但過于激進,革命熱情始終可嘉,對敵鬥争經驗始終不足,放手把地下工作交給他們,他也委實放心不下。
上次跟劉漢英聯手除掉李文彬,是由國方精銳諜報工作者高秋江具體執行的,同時,出于更深的意圖,王蘭田又決定暗中保護高秋江,也是單獨布置給梁必達的。
梁必達秘密組織了一個特工隊,由曲向乾帶領潛入洛安州,當初高秋江在自己的寓所裡看見的那張寫着“走投無路時,去找梁大牙”的紙條,就是曲向乾塞進門縫的。
事後張普景才知道一二,對此十分惱怒,說:“連我這個政委都不相信,還是宗派主義在作怪。
”可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