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由于高秋江的情報準确及時,李文彬的被俘和叛變,對凹凸山的抗日武裝力量并沒有帶來太大的損失,反而使梁必達和劉漢英兩部得以借機賣個破綻,将計就計取得了圓滿勝利,但是,這個事實卻使張普景和窦玉泉、江古碑在精神上陷入到一個十分尴尬的境界。
這幾個人從蘇區剛來凹凸山的時候,躊躇滿志,志在開辟凹凸山地區的革命新局面,消除地方割據影響,使這裡的革命性質統一到一個正宗的、規範的局面。
那時候他們滿腔都是激情,在土生土長的凹凸山地方幹部面前,他們有着純粹的布爾什維克的優越感,可是卻沒有想到,他們的自信很快就受到挫折,還沒有挺直胸膛,就稀裡糊塗地犯下了一堆錯誤。
他們更沒有想到,也不敢想象的是,在這些一貫以黨内“正宗”的革命群體中,竟然出現了貪生怕死的軟骨頭。
想當初,李文彬的革命精神、慷慨激昂的姿态并不比他們中的任何人差。
李文彬最初到凹凸山來的時候,組織上本來計劃安排他當特委副書記,是李文彬自己要求到艱苦鬥争的第一線,接受最直接的考驗,才被派到陳埠縣去了。
從一定程度上講,李文彬當初表現出來的革命熱情和姿态,甚至比張普景和窦玉泉還要激進。
既然李文彬這樣優秀卓越的同志都可以變節,那麼,還有誰敢拍着胸脯說他就比李文彬更堅強? 幾年下來,原先由江淮軍區和分局派來的幾個人的正宗感和優越感就一落千丈。
倒是梁必達比較客觀,并沒有因為李文彬的變節歧視張普景和窦玉泉以及江古碑,沒有趾高氣揚,反而異乎尋常地謙虛,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張普景有一次私下裡跟窦玉泉和江古碑說:“梁必達同志真的成熟了,不僅跟敵人作戰成熟了,在調理内部關系上,也十分地成熟了。
你們注意了沒有?李文彬被俘之後,梁必達和姜家湖調整作戰計劃是多麼胸有成竹啊。
” 窦玉泉和江古碑當然能夠聽出這話的弦外之音,但是沒有人接這個茬。
不管怎麼說,李文彬變節是事實,梁必達在對敵鬥争中表現的高超藝術也是事實。
既然這樣,那你還有什麼話說? 張普景又說:“你們一個個的也用不着成天灰溜溜的,李文彬當了叛徒,是他個人的事情,未必就能說明我們這些從蘇區來的人都會當叛徒。
我就敢說這話,是英雄是狗熊,還是應該在戰争中檢驗,該怎麼幹我們還應該怎麼幹。
為什麼要怕梁必達呢?是因為心虛,心裡不虛,該支持的支持,他有毛病,該抵制的照樣抵制,我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妥協的。
我看你們倒是真有點心虛了。
” 江古碑說:“營救那天,要是開炮就好了,就算把李文彬打死,他也是烈士了,現在卻成了叛徒,早晚也還是個死,倒讓我們在這裡為他背黑鍋。
” 張普景問窦玉泉:“老窦,你現在說真話,你那天堅持開炮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想到李文彬會變節?” 窦玉泉說:“我當時什麼也沒有想,也根本不可能想。
我就是想營救同志。
” 張普景仍然用一種銳利的目光觀察窦玉泉,窦玉泉卻很坦然,隻是在嘴角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苦笑。
就在這天夜裡,張普景疑惑難解心潮難平,伏案奮筆疾書,寫了一份材料。
他再一次沒想到,同當年那份《凹凸山革命将向何處》一樣,這份材料在幾十年後,又被人利用了。
張普景現在寫的材料題目是《李文彬被俘的幾個疑點》,材料說,李文彬之所以被俘,事出蹊跷,當時分區首長同劉漢英部聯合開會,會後各縣幹部返回駐地,李文彬到崔家集完全是偶然行為,不可能有人知情。
雖然現在定性為崔二辮子謀财害命給漢奸通風報信,但這個定性仍有可疑之處—— 李文彬的行動是秘密的,不可能被崔二辮子輕易發現,此疑點之一;崔二辮子過去并沒有同漢奸交往,這一次順利同漢奸接頭嚴密緊湊,巧合得天衣無縫,此疑點之二;朱預道明知李文彬輕兵前往崔家集是不明智之舉,同時也知道李文彬是為了一個女人,卻不予制止,此疑點之三。
張普景分析的可能是:崔二辮子得到的情報是有人故意賣的破綻,崔二辮子的行為也屬實,但這是轉移視線。
就在崔二辮子行動的同時,日僞也已經從另外一條更快的渠道上獲取情報,否則日僞的行動就不會如此神速。
張普景懷疑的對象是:一,國民黨軍劉漢英身邊的漢奸。
因為李文彬在“純潔運動”中為了獲得某某某和楊庭輝、王蘭田以及梁大牙的材料,同劉漢英的諜報人員有過接觸,希望他們協助偵察或提供某某某等人通敵的證據,接觸的地點就在崔家集,國民黨的諜報人員也知道李文彬在崔家集有姘頭。
二,梁必達和朱預道。
梁必達把準了李文彬的脈搏,預料李文彬在回陳埠縣的途中可能繞道去崔家集,暗中布置。
三,窦玉泉和江古碑。
一個月前李文彬曾經向張普景說過,在“純潔運動”中窦玉泉曾經向江古碑和他本人暗示暗殺梁大牙的意圖,而且李文彬同窦、江二人關系密切至深,對他們的曆史所知甚多,窦玉泉也預料李文彬有崔家集之行,在聯合作戰會議期間利用劉漢英身邊的日僞諜報人員透露出去,殺人滅口。
四,跟随李文彬前往崔家集的警衛人員中有通敵分子。
但是,在這四個方面的懷疑對象中,張普景絞盡腦汁分析來分析去,最終還是把梁必達排除了。
因為此次戰鬥是梁必達擔任分區司令員之後對敵鬥争的第一仗,壓力最大的就是他,他顧不上對付李文彬,再說,他已經擔任分區的司令員了,也根本就不把李文彬放在眼裡了。
還有,在聯合作戰會議期間,梁必達自始至終都和張普景、姜家湖、劉漢英在一起,這種事情不可能提前幾天布置。
但有一條,梁必達在營救的時候阻止開炮,從而讓李文彬落入敵手并最終成為叛徒,倒似有匠心。
最後,張普景終于把視線集中在窦玉泉的身上了。
最近一個時期,張普景總覺得窦玉泉表現反常,在不可能平靜的時候平靜,這種平靜本身就是不平靜的。
凹凸山近一年來反反複複地發生了這麼多重大事件,他不可能平靜,他這種平靜是竭力控制和掩飾的産物。
這個人長于韬略,深藏不露,他有時間,也有經驗。
李文彬的手裡抓有他的短處,在營救李文彬的時候,他堅持炮擊,這裡面有沒有徹底封口的意思? 思路向縱深發展,張普景又想起了李文彬說的一件事情,那還是在蘇區肅反的時候,窦玉泉因為同某頂頭上司的老婆關系暧昧,所以被頂頭上司當做肅反對象,差點兒斃了。
後來,在一次戰鬥中,窦玉泉設計除掉了那位領導人。
至于是怎麼除掉的,大家都不知道,李文彬說,可能是打黑槍…… 剖析的刀子劃進了這一層,張普景打了一個激靈,突然怔住了,像有一道閃電從眼前劃過。
怔了半晌,張普景突然将筆一擲,出門,走進隔壁的房間,拽起了鼾聲大作的梁必達,臉色異常地問:“梁大牙,李文彬被俘的時候,他的警衛員在哪裡?” 梁必達嘟嘟囔囔地坐起來,揉着惺忪睡眼,不痛快地說:“怎麼回事?誰是梁大牙?你就不能叫我一聲梁必達?”梁必達很珍惜他的新名字,自從誕生了“梁必達”,如果誰再喊他梁大牙,他就黑着臉不理你。
但張普景不吃他那一套,張普景對梁必達有個原則,公開場合下喊梁司令員或者梁必達,但在兩個人一起的時候,從來都是喊梁大牙。
張普景現在已經顧不上多說,聲音都有些變調了:“梁大牙你快說,李文彬的警衛員在哪裡?” 梁必達徹底地清醒過來了,瞪着一雙茫然的眼睛看着張普景:“不是犧牲了嗎?” 張普景說:“一個都沒活下來?” 梁必達說:“好像是……活了一個。
” 張普景緊追不放:“是不是窦玉泉原先的警衛員劉鐵鎖?” 梁必達坐了起來,奇怪地說:“你問這個幹什麼?我也不知道是誰,我一個分區司令員哪能記住那麼多人啊。
真是神神道道的,覺也不讓人家睡安生。
要問,你去問參謀長。
” 說完,一拉被子,轉眼之間就恢複了呼噜。
張普景放下梁必達,又風風火火地去喊姜家湖,姜家湖也搞不清楚。
直到第二天,張普景派快馬疾馳陳埠縣,找到朱預道,這才搞清楚,那個活着的警衛員是窦玉泉送給李文彬的不錯,但卻不是劉鐵鎖,而且這個戰士在前幾天的反“秋季攻勢”戰鬥中犧牲了——證據的線索到此中斷。
張普景頓時追悔莫及,隻好仰天長歎。
二 是深秋季節了。
這天是個好天氣。
湛藍的天空上有一輪耀眼的太陽,太陽邊上有幾縷淡薄的白雲,白雲下面群山起伏,峻嶺嵯峨林莽葳蕤。
在梅嶺的綿延山脈之下,一條盤山河流割裂出一塊小型平原,站在坡上看去,倒是一馬平川。
梁必達的心情很愉快,腰際别着一柄小巧的雪萊牌手槍,身披黃呢子軍大衣,騎着一匹戰馬,一馬當先,在川原上縱情馳騁,軍大衣被撲面而來的秋風掀起,在馬背上高高飄揚,猶如獵獵作響的錦旗。
他的戰馬和他一樣高大慓悍。
這棗紅色的戰争寵兒滾瓜溜圓,光滑而齊整的鬃毛猶如凹凸的銅鏡,光澤燦爛。
這是半個月前他率部攻打日僞曷蘇據點繳獲的重大戰果——原來的那匹老馬被他下放給分區夥食管理員老韓頭了。
這幾個人從蘇區剛來凹凸山的時候,躊躇滿志,志在開辟凹凸山地區的革命新局面,消除地方割據影響,使這裡的革命性質統一到一個正宗的、規範的局面。
那時候他們滿腔都是激情,在土生土長的凹凸山地方幹部面前,他們有着純粹的布爾什維克的優越感,可是卻沒有想到,他們的自信很快就受到挫折,還沒有挺直胸膛,就稀裡糊塗地犯下了一堆錯誤。
他們更沒有想到,也不敢想象的是,在這些一貫以黨内“正宗”的革命群體中,竟然出現了貪生怕死的軟骨頭。
想當初,李文彬的革命精神、慷慨激昂的姿态并不比他們中的任何人差。
李文彬最初到凹凸山來的時候,組織上本來計劃安排他當特委副書記,是李文彬自己要求到艱苦鬥争的第一線,接受最直接的考驗,才被派到陳埠縣去了。
從一定程度上講,李文彬當初表現出來的革命熱情和姿态,甚至比張普景和窦玉泉還要激進。
既然李文彬這樣優秀卓越的同志都可以變節,那麼,還有誰敢拍着胸脯說他就比李文彬更堅強? 幾年下來,原先由江淮軍區和分局派來的幾個人的正宗感和優越感就一落千丈。
倒是梁必達比較客觀,并沒有因為李文彬的變節歧視張普景和窦玉泉以及江古碑,沒有趾高氣揚,反而異乎尋常地謙虛,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張普景有一次私下裡跟窦玉泉和江古碑說:“梁必達同志真的成熟了,不僅跟敵人作戰成熟了,在調理内部關系上,也十分地成熟了。
你們注意了沒有?李文彬被俘之後,梁必達和姜家湖調整作戰計劃是多麼胸有成竹啊。
” 窦玉泉和江古碑當然能夠聽出這話的弦外之音,但是沒有人接這個茬。
不管怎麼說,李文彬變節是事實,梁必達在對敵鬥争中表現的高超藝術也是事實。
既然這樣,那你還有什麼話說? 張普景又說:“你們一個個的也用不着成天灰溜溜的,李文彬當了叛徒,是他個人的事情,未必就能說明我們這些從蘇區來的人都會當叛徒。
我就敢說這話,是英雄是狗熊,還是應該在戰争中檢驗,該怎麼幹我們還應該怎麼幹。
為什麼要怕梁必達呢?是因為心虛,心裡不虛,該支持的支持,他有毛病,該抵制的照樣抵制,我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妥協的。
我看你們倒是真有點心虛了。
” 江古碑說:“營救那天,要是開炮就好了,就算把李文彬打死,他也是烈士了,現在卻成了叛徒,早晚也還是個死,倒讓我們在這裡為他背黑鍋。
” 張普景問窦玉泉:“老窦,你現在說真話,你那天堅持開炮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想到李文彬會變節?” 窦玉泉說:“我當時什麼也沒有想,也根本不可能想。
我就是想營救同志。
” 張普景仍然用一種銳利的目光觀察窦玉泉,窦玉泉卻很坦然,隻是在嘴角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苦笑。
就在這天夜裡,張普景疑惑難解心潮難平,伏案奮筆疾書,寫了一份材料。
他再一次沒想到,同當年那份《凹凸山革命将向何處》一樣,這份材料在幾十年後,又被人利用了。
張普景現在寫的材料題目是《李文彬被俘的幾個疑點》,材料說,李文彬之所以被俘,事出蹊跷,當時分區首長同劉漢英部聯合開會,會後各縣幹部返回駐地,李文彬到崔家集完全是偶然行為,不可能有人知情。
雖然現在定性為崔二辮子謀财害命給漢奸通風報信,但這個定性仍有可疑之處—— 李文彬的行動是秘密的,不可能被崔二辮子輕易發現,此疑點之一;崔二辮子過去并沒有同漢奸交往,這一次順利同漢奸接頭嚴密緊湊,巧合得天衣無縫,此疑點之二;朱預道明知李文彬輕兵前往崔家集是不明智之舉,同時也知道李文彬是為了一個女人,卻不予制止,此疑點之三。
張普景分析的可能是:崔二辮子得到的情報是有人故意賣的破綻,崔二辮子的行為也屬實,但這是轉移視線。
就在崔二辮子行動的同時,日僞也已經從另外一條更快的渠道上獲取情報,否則日僞的行動就不會如此神速。
張普景懷疑的對象是:一,國民黨軍劉漢英身邊的漢奸。
因為李文彬在“純潔運動”中為了獲得某某某和楊庭輝、王蘭田以及梁大牙的材料,同劉漢英的諜報人員有過接觸,希望他們協助偵察或提供某某某等人通敵的證據,接觸的地點就在崔家集,國民黨的諜報人員也知道李文彬在崔家集有姘頭。
二,梁必達和朱預道。
梁必達把準了李文彬的脈搏,預料李文彬在回陳埠縣的途中可能繞道去崔家集,暗中布置。
三,窦玉泉和江古碑。
一個月前李文彬曾經向張普景說過,在“純潔運動”中窦玉泉曾經向江古碑和他本人暗示暗殺梁大牙的意圖,而且李文彬同窦、江二人關系密切至深,對他們的曆史所知甚多,窦玉泉也預料李文彬有崔家集之行,在聯合作戰會議期間利用劉漢英身邊的日僞諜報人員透露出去,殺人滅口。
四,跟随李文彬前往崔家集的警衛人員中有通敵分子。
但是,在這四個方面的懷疑對象中,張普景絞盡腦汁分析來分析去,最終還是把梁必達排除了。
因為此次戰鬥是梁必達擔任分區司令員之後對敵鬥争的第一仗,壓力最大的就是他,他顧不上對付李文彬,再說,他已經擔任分區的司令員了,也根本就不把李文彬放在眼裡了。
還有,在聯合作戰會議期間,梁必達自始至終都和張普景、姜家湖、劉漢英在一起,這種事情不可能提前幾天布置。
但有一條,梁必達在營救的時候阻止開炮,從而讓李文彬落入敵手并最終成為叛徒,倒似有匠心。
最後,張普景終于把視線集中在窦玉泉的身上了。
最近一個時期,張普景總覺得窦玉泉表現反常,在不可能平靜的時候平靜,這種平靜本身就是不平靜的。
凹凸山近一年來反反複複地發生了這麼多重大事件,他不可能平靜,他這種平靜是竭力控制和掩飾的産物。
這個人長于韬略,深藏不露,他有時間,也有經驗。
李文彬的手裡抓有他的短處,在營救李文彬的時候,他堅持炮擊,這裡面有沒有徹底封口的意思? 思路向縱深發展,張普景又想起了李文彬說的一件事情,那還是在蘇區肅反的時候,窦玉泉因為同某頂頭上司的老婆關系暧昧,所以被頂頭上司當做肅反對象,差點兒斃了。
後來,在一次戰鬥中,窦玉泉設計除掉了那位領導人。
至于是怎麼除掉的,大家都不知道,李文彬說,可能是打黑槍…… 剖析的刀子劃進了這一層,張普景打了一個激靈,突然怔住了,像有一道閃電從眼前劃過。
怔了半晌,張普景突然将筆一擲,出門,走進隔壁的房間,拽起了鼾聲大作的梁必達,臉色異常地問:“梁大牙,李文彬被俘的時候,他的警衛員在哪裡?” 梁必達嘟嘟囔囔地坐起來,揉着惺忪睡眼,不痛快地說:“怎麼回事?誰是梁大牙?你就不能叫我一聲梁必達?”梁必達很珍惜他的新名字,自從誕生了“梁必達”,如果誰再喊他梁大牙,他就黑着臉不理你。
但張普景不吃他那一套,張普景對梁必達有個原則,公開場合下喊梁司令員或者梁必達,但在兩個人一起的時候,從來都是喊梁大牙。
張普景現在已經顧不上多說,聲音都有些變調了:“梁大牙你快說,李文彬的警衛員在哪裡?” 梁必達徹底地清醒過來了,瞪着一雙茫然的眼睛看着張普景:“不是犧牲了嗎?” 張普景說:“一個都沒活下來?” 梁必達說:“好像是……活了一個。
” 張普景緊追不放:“是不是窦玉泉原先的警衛員劉鐵鎖?” 梁必達坐了起來,奇怪地說:“你問這個幹什麼?我也不知道是誰,我一個分區司令員哪能記住那麼多人啊。
真是神神道道的,覺也不讓人家睡安生。
要問,你去問參謀長。
” 說完,一拉被子,轉眼之間就恢複了呼噜。
張普景放下梁必達,又風風火火地去喊姜家湖,姜家湖也搞不清楚。
直到第二天,張普景派快馬疾馳陳埠縣,找到朱預道,這才搞清楚,那個活着的警衛員是窦玉泉送給李文彬的不錯,但卻不是劉鐵鎖,而且這個戰士在前幾天的反“秋季攻勢”戰鬥中犧牲了——證據的線索到此中斷。
張普景頓時追悔莫及,隻好仰天長歎。
二 是深秋季節了。
這天是個好天氣。
湛藍的天空上有一輪耀眼的太陽,太陽邊上有幾縷淡薄的白雲,白雲下面群山起伏,峻嶺嵯峨林莽葳蕤。
在梅嶺的綿延山脈之下,一條盤山河流割裂出一塊小型平原,站在坡上看去,倒是一馬平川。
梁必達的心情很愉快,腰際别着一柄小巧的雪萊牌手槍,身披黃呢子軍大衣,騎着一匹戰馬,一馬當先,在川原上縱情馳騁,軍大衣被撲面而來的秋風掀起,在馬背上高高飄揚,猶如獵獵作響的錦旗。
他的戰馬和他一樣高大慓悍。
這棗紅色的戰争寵兒滾瓜溜圓,光滑而齊整的鬃毛猶如凹凸的銅鏡,光澤燦爛。
這是半個月前他率部攻打日僞曷蘇據點繳獲的重大戰果——原來的那匹老馬被他下放給分區夥食管理員老韓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