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就各位,各自為戰。
目前本團首當其沖,務必立足本職,堅決頂住。
” 陳墨涵提醒道:“團座,是否要向旅座報告?” 石雲彪怒氣沖沖地反問道:“報告什麼?” 陳墨涵坦率直言:“敵人行動有詐,恐有大的陰謀,敝職分析敵重點在于二四六團……” “住——嘴!”陳墨涵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見電話那邊傳來暴獅一般的怒吼,“陳墨涵,請你務必嚴密掌握部隊情況,丢掉一個陣地,我殺你的頭!” 陳墨涵驚呆了。
他分明已經預感到日軍有更大的陰謀正在展開,出于一名軍官的責任心,他認為他應該把自己的判斷報告給上司,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他萬萬沒有想到,石雲彪竟然對他的判斷避而不談,而隻是一味強調各就其位,要他集中精力于眼前的戰鬥。
這是怎麼回事啊?态勢如此可疑,他石雲彪未必連一點兒都看不出來?石雲彪真的認為他陳墨涵的判斷毫無依據嗎? 一連串的疑問就像一連串沉重的鎖鍊,拖着陳墨涵的思維墜入到黑暗的深淵之中。
不祥的預感像濃重的烏雲一般從戰場之外的另一個地方撲過來,将他的心厚厚地裹了起來。
這種預感很快就被證實了。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新編第七十九團正面雖然炮擊不斷,殺聲一陣緊似一陣,但是陳墨涵捕捉到了一個重要迹象——敵人的每次沖擊都局限在本軍輕武器殺傷距離之外,稍做動作,便又匆匆告退——如此看來,此敵之動實為虛張聲勢,而陰其謀、密其機在更為險惡的方向上。
陳墨涵再一次搖起了電話機,請求石雲彪向劉漢英旅長轉告戰場新的可疑之處。
陳墨涵仍然相信,石雲彪作為一名百戰沙場的硬牌指揮官,從目前的局勢上不可能看不出來破綻,對将要出現的戰鬥結果不可能不有所洞悉。
陳墨涵希望石雲彪作出這樣的姿态:給本部下達一個明确的命令,收縮本團陣腳,謹慎出擊。
同時将戰場上的反常征候報告給劉漢英或者通報給張嘉毓,促成旅長迅速調整兵力,用于新的主要方向。
但是沒有。
石雲彪沒有作出陳墨涵希望他作出的姿态。
石雲彪在電話裡暴跳如雷地質問陳墨涵:“陳股長,是我指揮你還是你指揮我?” 陳墨涵答道:“當然是團座指揮我。
” 石雲彪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那好,請你立即傳達我的命令,所有人員務必堅守本團陣地,退者殺,言退者殺!” ——這道命令還是隻強調本團防務,對于整個戰局隻字不提,似乎漠不關心。
直到此時,陳墨涵方才徹底明白,一場悲劇将不可避免,而且這場悲劇是早就決定好了的,是他陳墨涵根本無法改變的。
他甚至想,石雲彪或許并非對戰局态勢出現新的變化熟視無睹,而是明察秋毫,他要的就是二四六團首先承受第一輪打擊——想到這裡,陳墨涵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五 就在凹凸山麓所有的眼睛都凝視于新七十九團防線時,馬陂之敵日僞近三千人馬飛天遁土一般,在張嘉毓二四六團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展開了戰鬥隊形。
直到黑壓壓的人頭漫山遍野地湧過來,各營連都向張嘉毓報告了敵情,張嘉毓這才向劉漢英驚呼:“旅座,敵軍萬人向我壓來,這仗怎麼打?” 劉漢英也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本來是要打一場阻擊戰的,沒想到竟然打出個“敵軍萬人”來,備了一桌的菜,來了兩桌客,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呈泰山壓頂之勢。
劉漢英此刻也顧不上推敲張嘉毓的話裡有多少水分了。
整個洛安州境内日軍不過一個聯隊,二鬼子也隻有幾個團,這萬人敵軍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劉漢英眼下無暇認這個真了,隻在心裡暗暗叫苦:真是偷雞不成,反要蝕把米了。
劉漢英大步跨出臨時安紮在南石崖陰面的旅指揮所,舉目北望,出現在視野裡的是滿天昏黃的沙塵和在秋風之中搖晃的林木。
十裡之外的槍聲炮聲隐約可聞。
這位畢業于黃埔軍校的軍中驕子情不自禁地失去了往日的鎮靜和驕矜之氣,猶如困獸鑽來鑽去,又返回掩體撲在作戰地圖上。
現在态勢終于明朗了——被小日本打了個聲東擊西。
劉漢英腦子裡在瞬間迸出了十幾條對策,但有一條思路是清晰的:這個仗已經由主動轉入被動,還是不打為妙。
可是,東西兩個方向都已經接火,打成了膠着狀态,怎樣才能撤出戰鬥呢? 劉漢英的眼前閃過幾道陰影——就目前形勢看,宜将計就計,要二四六團和新七十九團頂住,使其餘部隊得以喘息,旅部得以從容調整兵力。
但如此一來,二四六團就要承受幾倍于己的火力突襲,成為戰場重心。
這一仗下來,恐怕是體無完膚了。
而新七十九團則可避實就虛,不僅壓力小得多,而且可以趁機擴大戰果,前所未有地揀上一個大便宜。
劉漢英的心隐隐約約地疼了一下。
他不容自己多想,口述了一道命令,讓報務員發往二四六團:敵軍進犯重心轉移,作戰部署正在調整。
你團盡量堅守牽制,但宜收縮陣地避敵鋒芒。
不得已時退往黃崗,兄聯絡友軍接應你部。
自然,劉漢英也給新七十九團下了一道命令:敵軍進犯重心轉移,作戰部署正在調整。
你團務必堅守牽制,待主力轉移後交替掩護退往黃崗,兄聯絡友軍接應你部。
這兩道命令相似不相同,其中大有文章。
給新七十九團的命令是“務必”而不是“盡量”。
所謂的“交替掩護”是在“主力轉移後”,那麼,主力都轉移走了,還去跟誰交替掩護呢?也隻能是新七十九團自己交替掩護自己,而不可能同二四六團交替掩護。
如此一來,實際上就是單獨置新七十九團于槍口刀尖上了。
一旦實施,張嘉毓團往後一縮,敵軍失去目标,新編第七十九團就成了唯一的重心,将吸引敵軍的所有兵力和火力,成為劉漢英嫡系部隊的血肉屏障。
六 劉漢英的算盤打得不顯山不露水,可謂道高一尺。
張嘉毓對劉漢英的命令是心領神會的。
接到電報後,當即指揮部隊後退一裡,在第二道防線上堅持了十幾分鐘,發射了幾十發迫擊炮彈,象征性地搞了個小型的反沖擊,然後且戰且退。
至山垭口,張嘉毓又接到劉漢英的急電,要他火速派出一個連隊,前往新編第七十九團的812高地,增援石雲彪。
張嘉毓心中竊喜。
從這道命令來看,旅座顯然已經洞悉了他虛晃一槍稍戰即退的行為,并且對這種行為給予默許。
要他派出一個連,不過是作個姿态、花一花石雲彪的那隻獨眼而已。
張嘉毓很愉快地撥出三營八連,交給自己的親信、三營副趙世平,讓他帶上去穩住石雲彪,自己則親率本團主力,從容離開戰場。
二四六團往下退的時候,石雲彪正在812高地上同陳墨涵通電話。
此時他也弄清敵情了,知道右翼壓力強大,新七十九團成了次要方向。
石雲彪此刻反而有些歉意,他讓陳墨涵火速撥出兩個連隊,由812高地向前伸出,以策應二四六團。
他畢竟是一個抗日軍人,雖然滿腹血冤,對劉漢英用兵不公心存恨怨,但是,大敵當前重在大局,這一點他石雲彪是不含糊的,他不會看自己同胞的笑話。
陳墨涵完全擁護團座的決定。
可是,還沒等他把兩個連隊帶上去,812高地便已經被日軍圍得水洩不通了。
是雪無痕最先通報了敵情。
這畜牲自從上了812高地,就一直顯得煩躁不安,不停地跑來蹿去嗅來嗅去,并且不時發出一些零星的叫聲,為此曾受到石雲彪嚴厲的喝斥。
而現在,它終于大叫不止了,先是幾聲疑惑的短吠,随即就發出了連貫的一聲比一聲凄厲的尖叫。
新編第七十九團從雪無痕的叫聲裡聽出了死亡的召喚。
當第一顆日軍的鋼盔從一百米外的林子裡出現時,石雲彪疑惑自己的那隻獨眼出了問題,是看花了眼,是幻覺。
他一把抓住站在身邊的餘副官的胳膊,伸手一指—— “往那兒——看!” 餘副官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如蠟:“團座,是鬼子!” 石雲彪的臉上像是挨了重重的一掌,牙疼似的猛吸一口冷氣,一把從餘副官的手裡接過了望遠鏡。
望遠鏡上頓時挂上了一個巨大的問号——怎麼可能呢? 石雲彪咬緊牙關,向狂叫不止的雪無痕狠狠
目前本團首當其沖,務必立足本職,堅決頂住。
” 陳墨涵提醒道:“團座,是否要向旅座報告?” 石雲彪怒氣沖沖地反問道:“報告什麼?” 陳墨涵坦率直言:“敵人行動有詐,恐有大的陰謀,敝職分析敵重點在于二四六團……” “住——嘴!”陳墨涵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見電話那邊傳來暴獅一般的怒吼,“陳墨涵,請你務必嚴密掌握部隊情況,丢掉一個陣地,我殺你的頭!” 陳墨涵驚呆了。
他分明已經預感到日軍有更大的陰謀正在展開,出于一名軍官的責任心,他認為他應該把自己的判斷報告給上司,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他萬萬沒有想到,石雲彪竟然對他的判斷避而不談,而隻是一味強調各就其位,要他集中精力于眼前的戰鬥。
這是怎麼回事啊?态勢如此可疑,他石雲彪未必連一點兒都看不出來?石雲彪真的認為他陳墨涵的判斷毫無依據嗎? 一連串的疑問就像一連串沉重的鎖鍊,拖着陳墨涵的思維墜入到黑暗的深淵之中。
不祥的預感像濃重的烏雲一般從戰場之外的另一個地方撲過來,将他的心厚厚地裹了起來。
這種預感很快就被證實了。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新編第七十九團正面雖然炮擊不斷,殺聲一陣緊似一陣,但是陳墨涵捕捉到了一個重要迹象——敵人的每次沖擊都局限在本軍輕武器殺傷距離之外,稍做動作,便又匆匆告退——如此看來,此敵之動實為虛張聲勢,而陰其謀、密其機在更為險惡的方向上。
陳墨涵再一次搖起了電話機,請求石雲彪向劉漢英旅長轉告戰場新的可疑之處。
陳墨涵仍然相信,石雲彪作為一名百戰沙場的硬牌指揮官,從目前的局勢上不可能看不出來破綻,對将要出現的戰鬥結果不可能不有所洞悉。
陳墨涵希望石雲彪作出這樣的姿态:給本部下達一個明确的命令,收縮本團陣腳,謹慎出擊。
同時将戰場上的反常征候報告給劉漢英或者通報給張嘉毓,促成旅長迅速調整兵力,用于新的主要方向。
但是沒有。
石雲彪沒有作出陳墨涵希望他作出的姿态。
石雲彪在電話裡暴跳如雷地質問陳墨涵:“陳股長,是我指揮你還是你指揮我?” 陳墨涵答道:“當然是團座指揮我。
” 石雲彪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那好,請你立即傳達我的命令,所有人員務必堅守本團陣地,退者殺,言退者殺!” ——這道命令還是隻強調本團防務,對于整個戰局隻字不提,似乎漠不關心。
直到此時,陳墨涵方才徹底明白,一場悲劇将不可避免,而且這場悲劇是早就決定好了的,是他陳墨涵根本無法改變的。
他甚至想,石雲彪或許并非對戰局态勢出現新的變化熟視無睹,而是明察秋毫,他要的就是二四六團首先承受第一輪打擊——想到這裡,陳墨涵不禁打了一個寒噤。
五 就在凹凸山麓所有的眼睛都凝視于新七十九團防線時,馬陂之敵日僞近三千人馬飛天遁土一般,在張嘉毓二四六團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展開了戰鬥隊形。
直到黑壓壓的人頭漫山遍野地湧過來,各營連都向張嘉毓報告了敵情,張嘉毓這才向劉漢英驚呼:“旅座,敵軍萬人向我壓來,這仗怎麼打?” 劉漢英也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本來是要打一場阻擊戰的,沒想到竟然打出個“敵軍萬人”來,備了一桌的菜,來了兩桌客,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呈泰山壓頂之勢。
劉漢英此刻也顧不上推敲張嘉毓的話裡有多少水分了。
整個洛安州境内日軍不過一個聯隊,二鬼子也隻有幾個團,這萬人敵軍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劉漢英眼下無暇認這個真了,隻在心裡暗暗叫苦:真是偷雞不成,反要蝕把米了。
劉漢英大步跨出臨時安紮在南石崖陰面的旅指揮所,舉目北望,出現在視野裡的是滿天昏黃的沙塵和在秋風之中搖晃的林木。
十裡之外的槍聲炮聲隐約可聞。
這位畢業于黃埔軍校的軍中驕子情不自禁地失去了往日的鎮靜和驕矜之氣,猶如困獸鑽來鑽去,又返回掩體撲在作戰地圖上。
現在态勢終于明朗了——被小日本打了個聲東擊西。
劉漢英腦子裡在瞬間迸出了十幾條對策,但有一條思路是清晰的:這個仗已經由主動轉入被動,還是不打為妙。
可是,東西兩個方向都已經接火,打成了膠着狀态,怎樣才能撤出戰鬥呢? 劉漢英的眼前閃過幾道陰影——就目前形勢看,宜将計就計,要二四六團和新七十九團頂住,使其餘部隊得以喘息,旅部得以從容調整兵力。
但如此一來,二四六團就要承受幾倍于己的火力突襲,成為戰場重心。
這一仗下來,恐怕是體無完膚了。
而新七十九團則可避實就虛,不僅壓力小得多,而且可以趁機擴大戰果,前所未有地揀上一個大便宜。
劉漢英的心隐隐約約地疼了一下。
他不容自己多想,口述了一道命令,讓報務員發往二四六團:敵軍進犯重心轉移,作戰部署正在調整。
你團盡量堅守牽制,但宜收縮陣地避敵鋒芒。
不得已時退往黃崗,兄聯絡友軍接應你部。
自然,劉漢英也給新七十九團下了一道命令:敵軍進犯重心轉移,作戰部署正在調整。
你團務必堅守牽制,待主力轉移後交替掩護退往黃崗,兄聯絡友軍接應你部。
這兩道命令相似不相同,其中大有文章。
給新七十九團的命令是“務必”而不是“盡量”。
所謂的“交替掩護”是在“主力轉移後”,那麼,主力都轉移走了,還去跟誰交替掩護呢?也隻能是新七十九團自己交替掩護自己,而不可能同二四六團交替掩護。
如此一來,實際上就是單獨置新七十九團于槍口刀尖上了。
一旦實施,張嘉毓團往後一縮,敵軍失去目标,新編第七十九團就成了唯一的重心,将吸引敵軍的所有兵力和火力,成為劉漢英嫡系部隊的血肉屏障。
六 劉漢英的算盤打得不顯山不露水,可謂道高一尺。
張嘉毓對劉漢英的命令是心領神會的。
接到電報後,當即指揮部隊後退一裡,在第二道防線上堅持了十幾分鐘,發射了幾十發迫擊炮彈,象征性地搞了個小型的反沖擊,然後且戰且退。
至山垭口,張嘉毓又接到劉漢英的急電,要他火速派出一個連隊,前往新編第七十九團的812高地,增援石雲彪。
張嘉毓心中竊喜。
從這道命令來看,旅座顯然已經洞悉了他虛晃一槍稍戰即退的行為,并且對這種行為給予默許。
要他派出一個連,不過是作個姿态、花一花石雲彪的那隻獨眼而已。
張嘉毓很愉快地撥出三營八連,交給自己的親信、三營副趙世平,讓他帶上去穩住石雲彪,自己則親率本團主力,從容離開戰場。
二四六團往下退的時候,石雲彪正在812高地上同陳墨涵通電話。
此時他也弄清敵情了,知道右翼壓力強大,新七十九團成了次要方向。
石雲彪此刻反而有些歉意,他讓陳墨涵火速撥出兩個連隊,由812高地向前伸出,以策應二四六團。
他畢竟是一個抗日軍人,雖然滿腹血冤,對劉漢英用兵不公心存恨怨,但是,大敵當前重在大局,這一點他石雲彪是不含糊的,他不會看自己同胞的笑話。
陳墨涵完全擁護團座的決定。
可是,還沒等他把兩個連隊帶上去,812高地便已經被日軍圍得水洩不通了。
是雪無痕最先通報了敵情。
這畜牲自從上了812高地,就一直顯得煩躁不安,不停地跑來蹿去嗅來嗅去,并且不時發出一些零星的叫聲,為此曾受到石雲彪嚴厲的喝斥。
而現在,它終于大叫不止了,先是幾聲疑惑的短吠,随即就發出了連貫的一聲比一聲凄厲的尖叫。
新編第七十九團從雪無痕的叫聲裡聽出了死亡的召喚。
當第一顆日軍的鋼盔從一百米外的林子裡出現時,石雲彪疑惑自己的那隻獨眼出了問題,是看花了眼,是幻覺。
他一把抓住站在身邊的餘副官的胳膊,伸手一指—— “往那兒——看!” 餘副官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如蠟:“團座,是鬼子!” 石雲彪的臉上像是挨了重重的一掌,牙疼似的猛吸一口冷氣,一把從餘副官的手裡接過了望遠鏡。
望遠鏡上頓時挂上了一個巨大的問号——怎麼可能呢? 石雲彪咬緊牙關,向狂叫不止的雪無痕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