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一 晏公廟阻擊戰發生的時候,已經是洛安州淪陷的第五年的農曆二月了。

     這正是花揚絮飛的季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現了新的形勢,在太平洋戰争中日軍疊遭挫折,蘇聯軍隊占領了柏林,德軍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這種大背景下面,中南長官部連連緻電在敵占區或敵後活動的各支部隊,尋找戰機,同日軍進行幾場影響較大的戰鬥,為輿論宣傳提供依據,以正視聽。

     晏公廟阻擊戰本來是楊庭輝組織的。

    楊庭輝得到情報說,日軍中村聯隊拟于本月中旬對凹凸山地區的晏公廟、界牌石、響洪甸、迎駕廠一帶進行“掃蕩”。

    楊庭輝于是派人同劉漢英聯系,要求配合作戰。

     敵情确鑿,八路軍又主動挑了重擔,劉漢英覺得這一仗他不參加有點說不過去,就選擇了左路,在晏公廟打伏擊。

     之所以選擇左路而不是右路,劉漢英自有精明的考慮。

    據他從另外一條線上得到的諜報,左路敵人多為二鬼子“皇協軍”,比起日本鬼子自然要好對付得多。

     部署兵力的時候,參謀長左文錄把剛剛組建不到三個月的新七十九團放在了牌坊店,而将甲種建制完整的張嘉毓二四六團放在晏公廟東北的賽石矶。

     作戰會上,石雲彪趴在作戰圖前足足琢磨了半個時辰,再擡起頭來的時候,那隻獨眼就多了幾分陰沉。

    石雲彪慢騰騰地站起來說:“旅座,我看這一帶地形坡緩林稀,易攻難守。

    防禦正面如此之寬,防禦力量也就疏而弱之。

    日軍上千人馬,加上僞軍近萬,我們打大伏擊力不從心,打小伏擊隔靴搔癢。

    我的意思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是否可以同楊庭輝先生再協商一下,改變這種各自為戰的打法,而集中我部和楊部兵力,大部壓在南樓一線天,打擊日軍右路佐佐木大隊,争取将其全殲。

    ” 劉漢英尚未吭氣,左文錄就把話接過去了,不自然地笑了笑說:“石團長的設想确有過人之處,問題是楊庭輝先生恐怕不聽你的指揮。

    旅長和副旅長都是這個意思,各負其責,還是把賬算得明白一點為好。

    ” 石雲彪的心裡依然犯嘀咕。

    這是新七十九團擴團以來首次參戰,也就是說,新七十九團的戰鬥生命從此就開始了。

    此戰能否打好,将決定團隊起步的高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一支部隊的精神。

     石雲彪又将左文錄的作戰方案由表及裡地咀嚼了一遍。

     從敵人此來的勢頭和地形上看,牌坊店一帶有可能最早進入戰鬥,一旦口袋紮住了,又是逃敵必經之路,極有可能成為阻擊戰的主戰場,理應派遣精銳部隊防守。

    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有多少拳腳,他的新七十九團戰鬥連隊隻有六個,除了原七十九大隊的老底子,三分之二的兵員是新補進來的,雖然馬不停蹄日夜操練,但是畢竟缺乏實戰經驗。

    而張嘉毓的二四六團是劉漢英的看家部隊,軍官大都是劉漢英的老部下,火力配備也十分精悍,可以說兵強馬壯,完全應該成為大戰主力,可是左文錄偏偏将其部署在賽石矶一線。

    賽石矶地形奇峻,宛若平原中突兀拔地而起的一道屏障,前是平川,後亦平川,射界開闊視野也開闊,便于進攻也便于退守。

    熟習兵法、深谙地形之利弊的石雲彪自然不會看不出來這種布局的偏頗。

     盡管心存義憤,但石雲彪還是全力以赴投入了阻擊戰的準備工作。

     此後不久出現的事實證明,石雲彪對于敵情和戰場形勢的估計,基本上是正确的。

    戰鬥發起之後,石雲彪率部兜住了牌坊店至莊崗一線約一公裡的正面。

    誠如石雲彪自己預料的那樣,防禦正面越寬,防禦力量則越薄弱。

    日軍吉野大隊力督僞軍八百餘人向石雲彪防線先後展開了六輪沖擊,企圖奪路而逃。

    七十九團部隊傷亡過半,連以下軍官傷亡三分之一。

     石雲彪讓團部特務連在陣地後方架起了機關槍,宣布——“凡在陣地之人,包括石雲彪本人,隻能前進,不能後退,退逾白線者,格殺勿論。

    ” 石雲彪手拎一柄三尺長的寬厚大刀,立于陣地高處,喝道:“弟兄們,前面是日本鬼子,後面是二鬼子,左面是絕壁,右面是淠河,背水一戰,沒有退路。

    弟兄們看着我,我若不退,你們退到哪裡也是死路一條。

    ” 團座既然如此,營連長們自然不敢含糊,紛紛做好後事交代,準備獻頭顱于陣前。

     由于前線吃緊,此時已到二連任代理連長的陳墨涵向石雲彪獻計獲準,指揮一個排佯作敗退,撕開一個缺口,誘敵深入至一線天峪口,合而擊之,将深入到劉漢英防區縱深的吉野大隊分割包圍在數十處不便展開的山林溝壑地帶,一陣遊擊戰加上運動戰,重創吉野大隊,吉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