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戰會都不想讓他參加。
當然,最令劉漢英頭疼的還不是文澤遠的世故和圓滑,而是他那諱莫如深的背景。
文澤遠既不是黃埔系也不是保定系,當然也不是綠林出身的土行伍,而是出身于“青幹班”。
這個“青幹班”是某太子一手組建的,為其培養“太子黨”的基地。
雖然抗戰爆發後“青幹班”被委作他用,但是“青幹班”前幾期學員卻早已被撒到部隊。
而且與老營軍官不同,這些人任職一律不帶檔案,其中自然大有玄妙。
這就給部隊裡知根知底的老軍官們以極大的心理壓力,不知道這些“太子黨”們會在眼皮底下折騰出些什麼雞鳴狗盜的事情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他們參上一本,沒等自己明白過來,便被人家暗中一個飛镖打下馬來。
劉漢英是一個來路清白出身磊落的國軍正規軍官,是憑着自己的戰績和實力一步步升上來的,又有一擲千金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的響亮名牌,對軍隊裡那些倚官仗勢的纨绔子弟們是很瞧不起的,對于他們豢養的走狗當然就更加鄙視了。
好在文澤遠為人還算平和,人是陰了一點,卻不大管事,甚至有一副不顯山不露水的君子之風。
會上,劉漢英将長官部的電報亮出來,大家看後面面相觑,都有些發蒙。
在座的沒有人不知道東條山事變是怎麼回事,也沒有誰不知道那個餓虎般靜卧在側的七十九大隊的存在對于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
如今雖然同在凹凸山獨立旅供職,彼此稱同志弟兄,但是在座的人似乎沒有誰從心裡把石雲彪、莫幹山真正看成是同志弟兄。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第七十九大隊甚至是比日本軍隊還要危險的敵人。
會議開得很沉悶,劉漢英要大家都談談看法,可是大家都覺得看法很難談出口。
還是二四六團團長張嘉毓慢騰騰地先開了口。
張嘉毓是劉漢英親信中的親信。
自然,張嘉毓是個聰明人,此時不會談出什麼愚蠢看法。
張嘉毓正襟危坐,察言觀色,字斟句酌:“旅座,敝職以為,長官部此項命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目前抗日局勢吃緊,擴編部隊也是戰争需要。
就我凹凸山軍事力量對比來看,若非憑借地形之險、工事之固,實難抵禦日軍大規模進攻……”說到這裡張嘉毓忽然打住,他看見劉漢英的臉色更加陰沉了,曉得自己的話題有點遊離主題,沒有一下子切中要害,引起劉漢英的不快,便悻悻地住了口。
心裡卻有點懊惱,其實自己真正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出來。
果然,劉漢英站起身來,啪的一聲把電報擲在案上,狠狠地說:“清談誤事,不要繞圈子。
命令已經下來了,是非執行不可的。
現在請諸位來,就是要商量怎麼個執行法。
望各位權衡利弊,提出良策。
” 二四八團團長馬梓威行伍出身,性情率直,他的發言倒是一根腸子通到屁股眼——直奔主題:“各位,我早就說過,養虎不除,終至大患。
在三十裡鋪那次要是聽了我的,也不至于有今天的千難萬難……” 馬梓威說到這裡,戛然而止,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審慎地看了看劉漢英,再看看文澤遠。
劉漢英面無表情。
文澤遠也面無表情,雖然他在微笑,但是馬梓威曉得那微笑是假的,是沒有任何感情意義的。
文澤遠當然也知道,想當初七十九大隊還沒有成為七十九大隊,還在三十裡鋪待命的時候,從方阜陽到劉漢英,還有他們的幾個鐵杆親信之間是有過一番密謀的,隻不過是上峰不允才沒敢輕易下手罷了。
“參謀長,你意下如何啊?”劉漢英開始将左文錄的軍了。
他很不滿意左文錄的沉默,在棘手的問題面前,當參謀長的,應該最先拿出辦法才是。
左文錄當然不是等閑之輩,他之所以沒有發言是因為他不想率先發言。
其實,他已經在心裡醞釀一個方案了。
“我認為,”左文錄說,“命令必須執行,這一點顯然是不用再議了。
文章就在怎麼執行上做。
一是積極地執行、主動地執行,二是消極地執行、被動地執行,三是不冷不熱地執行……” 說到這裡,左文錄頓了一下,看了看衆人的臉色,見大家都表現出很有興趣的樣子,這才提高了音量:“依敝職之陋見,既然上峰有命令,看來背景很深,執行起來隻是個時間和方式的問題。
于公于私,對于本旅來說,都不能說這是一樁壞事。
所以敝職以為,應該是積極地執行,應該隆重對待,迅速地把這項命令執行下去……” “照你這樣說來,我們今天來開這個會還有什麼意義呢?” 政訓處主任吉哈天不耐煩了,認為左文錄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說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吉哈天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可不想在這裡多費口舌磨嘴皮子,于是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左文錄的話。
左文錄倒是很有涵養,不慌不忙地說:“鄙人抛磚引玉,出三策見
當然,最令劉漢英頭疼的還不是文澤遠的世故和圓滑,而是他那諱莫如深的背景。
文澤遠既不是黃埔系也不是保定系,當然也不是綠林出身的土行伍,而是出身于“青幹班”。
這個“青幹班”是某太子一手組建的,為其培養“太子黨”的基地。
雖然抗戰爆發後“青幹班”被委作他用,但是“青幹班”前幾期學員卻早已被撒到部隊。
而且與老營軍官不同,這些人任職一律不帶檔案,其中自然大有玄妙。
這就給部隊裡知根知底的老軍官們以極大的心理壓力,不知道這些“太子黨”們會在眼皮底下折騰出些什麼雞鳴狗盜的事情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他們參上一本,沒等自己明白過來,便被人家暗中一個飛镖打下馬來。
劉漢英是一個來路清白出身磊落的國軍正規軍官,是憑着自己的戰績和實力一步步升上來的,又有一擲千金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的響亮名牌,對軍隊裡那些倚官仗勢的纨绔子弟們是很瞧不起的,對于他們豢養的走狗當然就更加鄙視了。
好在文澤遠為人還算平和,人是陰了一點,卻不大管事,甚至有一副不顯山不露水的君子之風。
會上,劉漢英将長官部的電報亮出來,大家看後面面相觑,都有些發蒙。
在座的沒有人不知道東條山事變是怎麼回事,也沒有誰不知道那個餓虎般靜卧在側的七十九大隊的存在對于他們來說意味着什麼。
如今雖然同在凹凸山獨立旅供職,彼此稱同志弟兄,但是在座的人似乎沒有誰從心裡把石雲彪、莫幹山真正看成是同志弟兄。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第七十九大隊甚至是比日本軍隊還要危險的敵人。
會議開得很沉悶,劉漢英要大家都談談看法,可是大家都覺得看法很難談出口。
還是二四六團團長張嘉毓慢騰騰地先開了口。
張嘉毓是劉漢英親信中的親信。
自然,張嘉毓是個聰明人,此時不會談出什麼愚蠢看法。
張嘉毓正襟危坐,察言觀色,字斟句酌:“旅座,敝職以為,長官部此項命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目前抗日局勢吃緊,擴編部隊也是戰争需要。
就我凹凸山軍事力量對比來看,若非憑借地形之險、工事之固,實難抵禦日軍大規模進攻……”說到這裡張嘉毓忽然打住,他看見劉漢英的臉色更加陰沉了,曉得自己的話題有點遊離主題,沒有一下子切中要害,引起劉漢英的不快,便悻悻地住了口。
心裡卻有點懊惱,其實自己真正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出來。
果然,劉漢英站起身來,啪的一聲把電報擲在案上,狠狠地說:“清談誤事,不要繞圈子。
命令已經下來了,是非執行不可的。
現在請諸位來,就是要商量怎麼個執行法。
望各位權衡利弊,提出良策。
” 二四八團團長馬梓威行伍出身,性情率直,他的發言倒是一根腸子通到屁股眼——直奔主題:“各位,我早就說過,養虎不除,終至大患。
在三十裡鋪那次要是聽了我的,也不至于有今天的千難萬難……” 馬梓威說到這裡,戛然而止,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審慎地看了看劉漢英,再看看文澤遠。
劉漢英面無表情。
文澤遠也面無表情,雖然他在微笑,但是馬梓威曉得那微笑是假的,是沒有任何感情意義的。
文澤遠當然也知道,想當初七十九大隊還沒有成為七十九大隊,還在三十裡鋪待命的時候,從方阜陽到劉漢英,還有他們的幾個鐵杆親信之間是有過一番密謀的,隻不過是上峰不允才沒敢輕易下手罷了。
“參謀長,你意下如何啊?”劉漢英開始将左文錄的軍了。
他很不滿意左文錄的沉默,在棘手的問題面前,當參謀長的,應該最先拿出辦法才是。
左文錄當然不是等閑之輩,他之所以沒有發言是因為他不想率先發言。
其實,他已經在心裡醞釀一個方案了。
“我認為,”左文錄說,“命令必須執行,這一點顯然是不用再議了。
文章就在怎麼執行上做。
一是積極地執行、主動地執行,二是消極地執行、被動地執行,三是不冷不熱地執行……” 說到這裡,左文錄頓了一下,看了看衆人的臉色,見大家都表現出很有興趣的樣子,這才提高了音量:“依敝職之陋見,既然上峰有命令,看來背景很深,執行起來隻是個時間和方式的問題。
于公于私,對于本旅來說,都不能說這是一樁壞事。
所以敝職以為,應該是積極地執行,應該隆重對待,迅速地把這項命令執行下去……” “照你這樣說來,我們今天來開這個會還有什麼意義呢?” 政訓處主任吉哈天不耐煩了,認為左文錄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說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吉哈天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可不想在這裡多費口舌磨嘴皮子,于是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左文錄的話。
左文錄倒是很有涵養,不慌不忙地說:“鄙人抛磚引玉,出三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