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瘦了一點。

    那個張主任像個書生,穿上灰不溜秋的粗布制服,肥大且臃腫,更是顯得松松垮垮的。

    可是人家女八路就不一樣了,制服穿得得體,小皮帶把腰一束,身段子苗苗條條的,小臉蛋兒白裡透紅,讓人看着心裡舒坦。

     這麼一比較,一個臨時性的念頭就在梁大牙的腦子裡出現了,于是轉過臉去,對八路官長說:“也好,這個八路咱就先當着試試。

    ” 八路官長說:“那太好了,我們歡迎。

    ” 梁大牙說:“不過咱把話講在前面,當八路打鬼子咱沒二話說,砍他個龜孫咱不帶眨眼的。

    可是我聽說你們紅軍八路軍的隊伍管人管得死,咱可是自在慣了,不稀罕讓人在頭上安個緊箍咒,要是弄得咱不自在,咱小腿一蹽就跑他娘的。

    你說行麼?” 顯然,這個問題八路官長是沒有思想準備的。

    八路官長的眉頭皺了皺,又轉過臉去看了看張主任,張主任的臉上卻沒有表情,無所謂的樣子。

    八路官長說:“打鬼子抗日是第一要緊的,别的事情往後再說。

    ” 梁大牙又問:“你們這裡有沒有一個叫楊庭輝的人?” 八路官長淡淡一笑說:“本人就是楊庭輝。

    ” 梁大牙吃了一驚,倏然後退一步,很認真很全面地從上到下看了楊庭輝幾眼,嘴裡嘟嘟囔囔:“我的個天,你就是楊司令啊?人家都說楊司令有三頭六臂,是個飛檐走壁刀槍不入的人物,跺一跺腳,半個凹凸山都是抖的,你真有那麼大的本事麼?照我看來,你就像個教書先生呢,未嘗有那麼神吧?” 除了那個一直闆着臉的張主任,滿屋子的人都笑了。

    新進來的兩個青年女八路笑得把嘴都捂上了。

    楊庭輝也是滿面紅光,走過來拍拍梁大牙的肩膀,說:“那些都是人家瞎傳的,吓唬日本鬼子的,越傳越玄乎。

    别說刀槍不入了,個對個,我連你也打不過。

    像你這樣學過武功的,在我們的隊伍裡,是可以大顯身手的。

    ” 一句話撓到了梁大牙的癢處,梁大牙得意地向四周瞟了一圈,看見兩個青年女八路沖着他笑得尤其燦爛,心裡頓時一熱,一句話便沖口而出:“那好,他娘的這個八路咱就當上了。

    ”說完,站起身,出其不意地把楊庭輝頭上的八角帽摘了下來,扣在自己的頭上,戴了一下,不合适,又摘下那個青年女八路頭上的軍帽,這下覺得合适了,便把楊庭輝的那頂軍帽捂在朱一刀的頭上,大大咧咧地說:“不過呢,咱還是先當着試試,合适了咱就當到底,不合适了再說。

    ” 三 對于當八路,梁大牙最初的想法是當着試試,而且還是看在那個青年女八路的面子上,可是一試就試上了瘾。

    參加八路後的第一仗,别的新八路大都吓得哆嗦,梁大牙卻跟着那些老八路掄着大刀片子往上沖。

    他覺得殺日本鬼子跟揍地痞無賴二混子沒啥太大的區别,殺人這個活計沒多少大學問。

     十多天後,遊擊支隊裡又陸續來了百十個跑反的難民,楊庭輝挑了二十幾個凹凸山鄉親交給梁大牙,讓他當上了小隊長。

     自然是如魚得水。

     但梁大牙人粗心不粗,當了一陣子八路,就看出一些蹊跷了,在八路的隊伍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楊司令那樣對他客氣和重用,譬如在榆林寨見到過的那位挂了彩的張主任張普景,對他總是不鹹不淡的,不像楊司令那樣先前稱呼他梁先生,也不像楊司令那樣後來稱呼他梁大牙同志,張普景就叫他梁大牙,有一次還闆着臉把他訓了一頓。

     那次是因為梁大牙命令本小隊的一名弟兄把新鞋子換給他。

    那個弟兄不幹,梁大牙就罵罵咧咧,說反了你狗日的,本隊長穿的是舊鞋,你配穿新鞋嗎?兩個人于是吵将起來,梁大牙還差點兒動了手。

     這事恰巧被張主任看見了,就訓梁大牙,說梁大牙你已經是八路軍的小隊長了,不能搞軍閥作風,欺壓士兵。

     梁大牙對這個張主任早就看不順眼,總琢磨這狗日的對自己不陰不陽的,便沒好氣地說:“我是小隊長,大小是個官兒。

    我穿舊鞋,他就不能穿新鞋。

    我就搞欺壓士兵,你咬我的蛋。

    ” 張普景的臉當時就氣白了,指着梁大牙的手哆哆嗦嗦直抖,說:“豈……豈豈豈有此理,梁大牙你哪裡像個八路軍啊,簡直是個土匪!” 梁大牙的心眼兒多得的确是個地方,張普景委實很不欣賞他。

    還不僅是不欣賞他梁大牙,這個遊擊支隊裡的很多人張普景都不欣賞。

    這其中的背景,梁大牙自然不摸底細。

     這就要說一說凹凸山根據地的曆史了。

     楊庭輝原先是江西紅軍一個團的政委,四年前在紅軍大遷徙的途中被派到江淮之間開辟根據地,剛到凹凸山的時候,别說隊伍,整個凹凸山區民衆中隻有三個人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個共産黨,除了楊庭輝和他帶來的姜家湖等三名幹部,能夠跟他們一起鬧革命的隻有洛安州裡一個搞地下工作的教書先生王蘭田。

     隊伍是楊庭輝拉起來的,原先叫紅軍凹凸山遊擊支隊,歸某某方面軍領導,抗戰爆發之後才改成八路軍凹凸山遊擊支隊,劃歸江淮軍區管轄。

     江淮軍區是鄂豫皖紅軍轉移到川陝時留下的部分部隊組建的,過去同凹凸山根據地接受的指揮系統不同,為了加強和控制這支武裝,軍區和黨的江淮分局派遣張普景、窦玉泉、江古碑和李文彬、朱疆等人到凹凸山,這個安排多少有些改組的意思,楊庭輝心裡自然明白,便專程到江淮軍區和分局彙報了想法,說自己這幾年主要精力都用在建立武裝上,遠離組織,學習上有些跟不上形勢。

    現在面臨新的任務,恐怕難以适應,要求到陝北抗大學習,把隊伍交給窦玉泉和張普景二同志,把特委的工作交給江古碑和李文彬二同志。

     楊庭輝表了這樣一個态,江淮軍區和分局反而有些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