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院子。
杭天醉發現自己又到了湖上,還站在不負此舟上,半空中蕩下來一架秋千,杭天醉發現那上面坐着紅衫兒。
那架秋千很怪,沒有撐架,就像是從天上直接甩下來的。
紅衫兒吓得拼命哭,杭天醉看得見她的眼淚,卻聽不見她的喊聲。
他想呼救,可是發不出聲音。
他用手去撈那秋千,秋千晃悠着,又回到天上,成了又黑又小的一點。
他五内俱焚,正不知如何是好,天上卻又出現一張大臉,正是雲中雕。
他用兩隻大手使勁一推,不得了,那秋千就像子彈一樣,嗖地向他襲來,把他狠狠一撞,就撞進了湖裡。
湖水燙得很,像洗澡的大池子。
杭天醉又悶又熱,透不過氣來,拼命掙紮。
他終于喊出了口:“救命!救命!寄客,救命!”然後,他就醒了過來。
他模模糊糊看見兩個人,又覺口中幹燥,便說了一個“水”字,然後,他感覺有滋潤的水流進胸口,舒服了片刻,他又昏沉沉睡去了。
茶清摸摸杭天醉額頭,發燒、咳嗽,可是發不出汗,便說:“是感冒。
” 然後吩咐撮着,去管家處取了蔥豉茶來。
原來這茶是茶清照着《太平聖惠方》的方子親自配的,内有蔥白、淡豆豉、荊芥、薄荷、山栀、生石膏,再加紫筍茶末。
方中,蔥白辛溫适陽,可發汗解表。
服用荊芥,溫散之力更著。
淡豆豉,既助蔥白、荊芥解表,又合薄荷、石膏、栀子而退熱,再加紫筍茶有強心扶正之功,水煎溫服可助發汗散邪。
所以,忘憂茶莊一般夥計的頭痛腦熱,均服此藥茶解之。
杭天醉服了此藥,果然不再喊叫,渾身上下還出了虛汗,依舊昏昏地睡了。
茶清喚了撮着出來交代說:“今夜你守着少爺,明日一早再禀告夫人。
東洋的事情,不許再提一個字,明日五更,給我備了車,我去拱宸橋。
” 撮着松了口氣:“這就好了,這就好了。
要不,那紅衫兒放在翁家山,叫我怎麼辦才好。
” 茶清沉下了臉,說:“這是少爺的事情。
懂嗎?” 撮着實在是不太懂,呆着雙眼,半張着嘴。
茶清揮揮手叫他走。
走着走着,撮着明白了,為什麼茶清伯的眼睛會發綠。
茶清伯是叫他守口如瓶呢。
公元1901年,農曆立夏翌日之晨,杭州名醫趙大夫家四公子趙寄客,手提一隻牛皮箱,站在拱宸橋京杭大運河碼頭,準備在此與杭天醉會合,然後搭乘小火輪,直抵上海。
天将五更,碼頭上流蕩着一些小商小販,有肩挂木袋、手托木閘的,那是推銷清涼丸、金剛牙粉的,還有帶着鐵闆火爐做雞蛋卷的。
趙寄客知道他們都是自《馬關條約》之後,日本來杭州的日人。
這些挑着擔推着車的日本僑民先期而入,一面現烘現賣着雞蛋卷,一邊向杭州人學漢語,打聽風物習俗。
溫文儒雅地被南宋遺風浸潤的杭州小市民,正小心翼翼彬彬有禮地與大和民族的小商販禮尚往來時,腰佩刀劍披頭散發的日本浪人,卻乘機擁入拱宸橋,與結夥行兇的黑社會大團夥青洪幫打成了一片。
1900年秋的拱宸橋是東洋人和青洪幫的天下。
當此時,日本人在拱宸區設置郵政所,興辦汽輪會社,在街頭放映杭州最早的無聲電影,把杭人着實都震了一下。
拱宸橋也有東洋人開的茶館,杭天醉曾嗤曰:“這能算是茶館?”原來日本人在拱宸橋搞了“五館”政策:煙館、賭館、妓館、報館、戲館。
茶館沾了這五館的氣,早就跑了調,像大馬路洋橋邊開的陽春茶園,二馬路中央開的天仙茶園,裡馬路開的榮華茶園,幾乎都成了勾結地痞流氓娼妓賣淫的據點,整個拱宸橋就成了公娼區。
妓藝稍優的,多在福海裡,有近二百戶之多;次一等的,便多在大馬路、裡馬路一帶的茶園酒肆裡晃蕩;再有那三等的,便在拱宸橋西頭。
常有那浪蕩的米商與竹木商人,在此間鬼混。
趙寄客單身一個男人等在碼頭上,來糾纏的妓女就沒停過,聽口音,又多是浙西農村。
趙寄客不好色,也沒有杭天醉那分情調,就像昨日湖上事,把雲中雕暴打一頓他便揚長而去,不會有後來那麼些粘連的,所以那些妓女一過來他心裡就煩。
“去去去,”他一邊用手揮着,就像驅趕一群蒼蠅,一邊就在心裡怨杭天醉,再過半小時,小火輪就要啟航,不少人都已經上了船,這家夥究竟怎麼搞的。
心裡正焦灼着,便聽見身後有人喊他名字:“趙四公子,趙四公子!” 他回頭一看,竟是撮着。
心裡一喜,正要招手,後面過來一人,他要招的手就停了下來,臉上的欣喜,漸漸地轉為冷笑。
茶清伯此時已穩穩站在他面前,作了個滿揖。
“趙公子,杭少爺昨日湖上受寒,病卧榻上,不能與您一同東渡日本,老夫特來通報,免你牽挂。
” 趙寄客淡淡一笑,也回作一揖,道:“謝茶清伯。
寄客無牽無挂,别人願去願留,悉聽尊便,晚生告辭了。
” 茶清伯一把抓住了趙寄客,一出手,趙寄客便知其是武林中人,不由一怔。
茶清卻從口袋裡掏出一錢袋,說:“拿去。
”趙寄客要推辭,茶清一擲,重重地入其懷抱,又道:“四十年前,老夫也是一條好漢!”說罷,搖身一晃,不見了。
杭逸杭天醉,迷
杭天醉發現自己又到了湖上,還站在不負此舟上,半空中蕩下來一架秋千,杭天醉發現那上面坐着紅衫兒。
那架秋千很怪,沒有撐架,就像是從天上直接甩下來的。
紅衫兒吓得拼命哭,杭天醉看得見她的眼淚,卻聽不見她的喊聲。
他想呼救,可是發不出聲音。
他用手去撈那秋千,秋千晃悠着,又回到天上,成了又黑又小的一點。
他五内俱焚,正不知如何是好,天上卻又出現一張大臉,正是雲中雕。
他用兩隻大手使勁一推,不得了,那秋千就像子彈一樣,嗖地向他襲來,把他狠狠一撞,就撞進了湖裡。
湖水燙得很,像洗澡的大池子。
杭天醉又悶又熱,透不過氣來,拼命掙紮。
他終于喊出了口:“救命!救命!寄客,救命!”然後,他就醒了過來。
他模模糊糊看見兩個人,又覺口中幹燥,便說了一個“水”字,然後,他感覺有滋潤的水流進胸口,舒服了片刻,他又昏沉沉睡去了。
茶清摸摸杭天醉額頭,發燒、咳嗽,可是發不出汗,便說:“是感冒。
” 然後吩咐撮着,去管家處取了蔥豉茶來。
原來這茶是茶清照着《太平聖惠方》的方子親自配的,内有蔥白、淡豆豉、荊芥、薄荷、山栀、生石膏,再加紫筍茶末。
方中,蔥白辛溫适陽,可發汗解表。
服用荊芥,溫散之力更著。
淡豆豉,既助蔥白、荊芥解表,又合薄荷、石膏、栀子而退熱,再加紫筍茶有強心扶正之功,水煎溫服可助發汗散邪。
所以,忘憂茶莊一般夥計的頭痛腦熱,均服此藥茶解之。
杭天醉服了此藥,果然不再喊叫,渾身上下還出了虛汗,依舊昏昏地睡了。
茶清喚了撮着出來交代說:“今夜你守着少爺,明日一早再禀告夫人。
東洋的事情,不許再提一個字,明日五更,給我備了車,我去拱宸橋。
” 撮着松了口氣:“這就好了,這就好了。
要不,那紅衫兒放在翁家山,叫我怎麼辦才好。
” 茶清沉下了臉,說:“這是少爺的事情。
懂嗎?” 撮着實在是不太懂,呆着雙眼,半張着嘴。
茶清揮揮手叫他走。
走着走着,撮着明白了,為什麼茶清伯的眼睛會發綠。
茶清伯是叫他守口如瓶呢。
公元1901年,農曆立夏翌日之晨,杭州名醫趙大夫家四公子趙寄客,手提一隻牛皮箱,站在拱宸橋京杭大運河碼頭,準備在此與杭天醉會合,然後搭乘小火輪,直抵上海。
天将五更,碼頭上流蕩着一些小商小販,有肩挂木袋、手托木閘的,那是推銷清涼丸、金剛牙粉的,還有帶着鐵闆火爐做雞蛋卷的。
趙寄客知道他們都是自《馬關條約》之後,日本來杭州的日人。
這些挑着擔推着車的日本僑民先期而入,一面現烘現賣着雞蛋卷,一邊向杭州人學漢語,打聽風物習俗。
溫文儒雅地被南宋遺風浸潤的杭州小市民,正小心翼翼彬彬有禮地與大和民族的小商販禮尚往來時,腰佩刀劍披頭散發的日本浪人,卻乘機擁入拱宸橋,與結夥行兇的黑社會大團夥青洪幫打成了一片。
1900年秋的拱宸橋是東洋人和青洪幫的天下。
當此時,日本人在拱宸區設置郵政所,興辦汽輪會社,在街頭放映杭州最早的無聲電影,把杭人着實都震了一下。
拱宸橋也有東洋人開的茶館,杭天醉曾嗤曰:“這能算是茶館?”原來日本人在拱宸橋搞了“五館”政策:煙館、賭館、妓館、報館、戲館。
茶館沾了這五館的氣,早就跑了調,像大馬路洋橋邊開的陽春茶園,二馬路中央開的天仙茶園,裡馬路開的榮華茶園,幾乎都成了勾結地痞流氓娼妓賣淫的據點,整個拱宸橋就成了公娼區。
妓藝稍優的,多在福海裡,有近二百戶之多;次一等的,便多在大馬路、裡馬路一帶的茶園酒肆裡晃蕩;再有那三等的,便在拱宸橋西頭。
常有那浪蕩的米商與竹木商人,在此間鬼混。
趙寄客單身一個男人等在碼頭上,來糾纏的妓女就沒停過,聽口音,又多是浙西農村。
趙寄客不好色,也沒有杭天醉那分情調,就像昨日湖上事,把雲中雕暴打一頓他便揚長而去,不會有後來那麼些粘連的,所以那些妓女一過來他心裡就煩。
“去去去,”他一邊用手揮着,就像驅趕一群蒼蠅,一邊就在心裡怨杭天醉,再過半小時,小火輪就要啟航,不少人都已經上了船,這家夥究竟怎麼搞的。
心裡正焦灼着,便聽見身後有人喊他名字:“趙四公子,趙四公子!” 他回頭一看,竟是撮着。
心裡一喜,正要招手,後面過來一人,他要招的手就停了下來,臉上的欣喜,漸漸地轉為冷笑。
茶清伯此時已穩穩站在他面前,作了個滿揖。
“趙公子,杭少爺昨日湖上受寒,病卧榻上,不能與您一同東渡日本,老夫特來通報,免你牽挂。
” 趙寄客淡淡一笑,也回作一揖,道:“謝茶清伯。
寄客無牽無挂,别人願去願留,悉聽尊便,晚生告辭了。
” 茶清伯一把抓住了趙寄客,一出手,趙寄客便知其是武林中人,不由一怔。
茶清卻從口袋裡掏出一錢袋,說:“拿去。
”趙寄客要推辭,茶清一擲,重重地入其懷抱,又道:“四十年前,老夫也是一條好漢!”說罷,搖身一晃,不見了。
杭逸杭天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