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說什麼呢,趙争争就站了起來,說:“低級趣味,真正的低級趣味。
” 她的臉紅了,眼睛卻亮了起來。
吳坤看看她,再看看蓬發如鬼、身材矮胖的翁采茶,心裡懊惱了起來,就說:“該出發了,報社那邊,已經有人在接應我們了。
” 從虎跑往城裡去的路兩旁,種滿了落葉的水杉樹,現在葉子已經快落光了,枝杈露出了多指的細骨,一群群地懸在半空,像一隻隻巴掌,伸向天空。
月亮挂在夜空,四周有一圈月暈,這是一種要發生什麼的預兆。
四周很暗,又好像很亮,風刮得很緊,那是因為坐在車後的緣故。
小布朗把車騎得飛快,他沒有再說一句話,他的父親也沒有再說一句話——他的手裡拿着兩塊沱茶。
他突然說:“你把我放下,你回去。
” 小布朗一聲不響地騎着車,不理睬他的父親。
過了一會兒,才說:“爸爸,我謝謝你。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把她打發走。
你看,你一來,她就走了。
” 羅力想了想,說:“我們下來,我們走一走,好嗎?” 下了車并排行走的父子兩個幾乎一樣高,如果羅力的背不是略略駝了一些的話。
他們慢慢地走着,好像從來沒有分開過。
有時他們在黑暗中對望一下,闊别重逢後的感覺并不如事先想的那麼難以預料。
他們就像多年的父子成兄弟那樣親切默契。
羅力說:“我一來就給你們添亂,實際上,我隻想看你們一眼就走。
管教隻給我三天假。
你還記得我,這太好了,我真怕你把我給忘了。
我還怕你不認我。
” “你走時我快十歲了,我還記得那輛警車。
我最後看到你的黑頭發。
那天風很大,你後腦的頭發吹得很高,像長得非常茂密的茅草。
你現在頭發還是那麼多,隻是花白了。
” “我不應該回來,你媽媽會恨我的。
那個姑娘真的就那麼輕率地退婚了嗎?”羅力還是不相信似的問。
小布朗卻笑了起來,輕聲地說:“我們都退了好幾次了,我不習慣這些漢族姑娘,她們喜歡把一次婚退許多次。
” 羅力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兒子旁邊,他們中間,隔着一輛自行車,他還不敢想象,他就是這樣地獲得了自由。
他看看夜空,就想起了茶園。
他判刑之後一直在勞改農場裡種茶,他曾經開辟出多少茶坡啊。
他站住了,說:“往這裡面走,是不是花港觀魚?” “是的。
” “再往裡走是金沙港,蓋叫天住在那裡面。
” “是那個坐在垃圾車裡遊街的老頭嗎,武松打虎,唱戲的。
” “他也遊街了?”羅力不相信地問兒子。
“誰都遊街了,連二舅都遊了好幾次街了。
” “……” 他們這樣說着話,就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龍井路,他們杭家人在這裡演繹了多少故事的地方。
夜色裡那幾株大棕榈樹依然如故,在晚風中微微地搖動,它們依然像那些微醉在月夜下得意歸來的僧人,他們依舊是那樣的一派化境,仙風道骨,不沾紅塵。
大棕榈樹下,一大片一大片的茶蓬依然故我,羅力甚至能夠感受到茶蓬下的白色的茶花,以及在她們的花瓣上的晶瑩的露水。
父子倆把自行車擱下,就一起心照不宣地朝那個地方走去。
一直到他們完全置身大茶蓬裡,他們站住了,一聲不吭地站着,看着這個露水正在覆蓋着的世界。
小布朗說:“爸爸,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
這話我從來也沒有跟别人說過,可是我能跟你說。
有的時候,我是說,像現在那樣非常非常安靜的時候,在這樣的茶園裡,在山坡上,竹筍突然暴芽的時候,我想到了城裡面的事情,我會突然想到放火。
我想,我要把這一切都統統燒光,我克制不住自己,想要把一切都統統燒光。
放一把火,我想我會很快活的。
” 羅力就撫着兒子的肩膀坐下,在大茶蓬下,他們兩個人一起披着那件沾滿了煤灰的大衣,羅力就說:“現在我也來告訴你一個秘密,這件事情,我從來沒有和别人說過——現在我告訴你,我和你媽就是在這裡過了第一夜的。
後來你媽媽也是在緬甸的茶叢裡懷上了你的。
當時我想:跟你媽過上一夜再死,我也值她也值。
孩子,你還沒有開始做人呢。
” 杭布朗在聽完這樣一番話之後,一邊推着自行車與父親一起往城裡方向走,一邊說:“爸爸,你放心,我不會放火燒山的。
現在我們走吧,我帶你到我大舅家去,那裡會有一張你的床。
” 他們終于從寂靜一直走進喧鬧。
當他們走到湖濱的時候,看到了一輛綁着兩隻大喇叭的宣傳車迎面開了過來,喇叭裡播放着一篇剛剛出爐的社論《我們為什麼要封掉浙江日報——告全省人民書》。
無論車裡的人還是車外的人都沒有相互注意——車裡朗讀社論的是趙争争,旁邊坐着的,是給她當助手的翁采茶,她們的心思,現在全都集中在由吳坤親自起草的這份政治宣言上。
而車外的西子湖畔,那豎起領子推着自行車匆匆走過的父子倆,雖然耳朵裡灌進的都是這些口号和聲讨,但他們的手上各自托着一塊沱茶,他們的心,還沉浸在剛才的茶園裡,沉浸在茶園裡剛剛叙述過的那些往事上。
1966年最後一個夜晚,冬夜多麼長啊,當羅力站在了羊壩頭破敗的杭家門口時,他聽到了記憶深處那湖邊的夜莺的啼聲,那是故園的隐約的聲音。
羅力半生闖蕩,多年牢獄,不知家在何方,隻認定了投奔親人。
他的軍人的直覺是準确的,羅力止住了兒子欲推門的手,他湊過臉去,把眼睛貼在門上。
他透過門隙往裡看,他看到了坐在桌前的杭嘉和,想起了1937年冬天的夜訪杭家。
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大哥,看到了他獨自一人才會顯現出來的濃重的憂郁。
那憂郁至今依然,它濃重得幾乎就要從大哥的身影裡流淌下來了。
他輕輕地推開了門,他看到大哥站起來,驚訝地看着他們,他聽到他說:“回來了……”
” 她的臉紅了,眼睛卻亮了起來。
吳坤看看她,再看看蓬發如鬼、身材矮胖的翁采茶,心裡懊惱了起來,就說:“該出發了,報社那邊,已經有人在接應我們了。
” 從虎跑往城裡去的路兩旁,種滿了落葉的水杉樹,現在葉子已經快落光了,枝杈露出了多指的細骨,一群群地懸在半空,像一隻隻巴掌,伸向天空。
月亮挂在夜空,四周有一圈月暈,這是一種要發生什麼的預兆。
四周很暗,又好像很亮,風刮得很緊,那是因為坐在車後的緣故。
小布朗把車騎得飛快,他沒有再說一句話,他的父親也沒有再說一句話——他的手裡拿着兩塊沱茶。
他突然說:“你把我放下,你回去。
” 小布朗一聲不響地騎着車,不理睬他的父親。
過了一會兒,才說:“爸爸,我謝謝你。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把她打發走。
你看,你一來,她就走了。
” 羅力想了想,說:“我們下來,我們走一走,好嗎?” 下了車并排行走的父子兩個幾乎一樣高,如果羅力的背不是略略駝了一些的話。
他們慢慢地走着,好像從來沒有分開過。
有時他們在黑暗中對望一下,闊别重逢後的感覺并不如事先想的那麼難以預料。
他們就像多年的父子成兄弟那樣親切默契。
羅力說:“我一來就給你們添亂,實際上,我隻想看你們一眼就走。
管教隻給我三天假。
你還記得我,這太好了,我真怕你把我給忘了。
我還怕你不認我。
” “你走時我快十歲了,我還記得那輛警車。
我最後看到你的黑頭發。
那天風很大,你後腦的頭發吹得很高,像長得非常茂密的茅草。
你現在頭發還是那麼多,隻是花白了。
” “我不應該回來,你媽媽會恨我的。
那個姑娘真的就那麼輕率地退婚了嗎?”羅力還是不相信似的問。
小布朗卻笑了起來,輕聲地說:“我們都退了好幾次了,我不習慣這些漢族姑娘,她們喜歡把一次婚退許多次。
” 羅力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兒子旁邊,他們中間,隔着一輛自行車,他還不敢想象,他就是這樣地獲得了自由。
他看看夜空,就想起了茶園。
他判刑之後一直在勞改農場裡種茶,他曾經開辟出多少茶坡啊。
他站住了,說:“往這裡面走,是不是花港觀魚?” “是的。
” “再往裡走是金沙港,蓋叫天住在那裡面。
” “是那個坐在垃圾車裡遊街的老頭嗎,武松打虎,唱戲的。
” “他也遊街了?”羅力不相信地問兒子。
“誰都遊街了,連二舅都遊了好幾次街了。
” “……” 他們這樣說着話,就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龍井路,他們杭家人在這裡演繹了多少故事的地方。
夜色裡那幾株大棕榈樹依然如故,在晚風中微微地搖動,它們依然像那些微醉在月夜下得意歸來的僧人,他們依舊是那樣的一派化境,仙風道骨,不沾紅塵。
大棕榈樹下,一大片一大片的茶蓬依然故我,羅力甚至能夠感受到茶蓬下的白色的茶花,以及在她們的花瓣上的晶瑩的露水。
父子倆把自行車擱下,就一起心照不宣地朝那個地方走去。
一直到他們完全置身大茶蓬裡,他們站住了,一聲不吭地站着,看着這個露水正在覆蓋着的世界。
小布朗說:“爸爸,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
這話我從來也沒有跟别人說過,可是我能跟你說。
有的時候,我是說,像現在那樣非常非常安靜的時候,在這樣的茶園裡,在山坡上,竹筍突然暴芽的時候,我想到了城裡面的事情,我會突然想到放火。
我想,我要把這一切都統統燒光,我克制不住自己,想要把一切都統統燒光。
放一把火,我想我會很快活的。
” 羅力就撫着兒子的肩膀坐下,在大茶蓬下,他們兩個人一起披着那件沾滿了煤灰的大衣,羅力就說:“現在我也來告訴你一個秘密,這件事情,我從來沒有和别人說過——現在我告訴你,我和你媽就是在這裡過了第一夜的。
後來你媽媽也是在緬甸的茶叢裡懷上了你的。
當時我想:跟你媽過上一夜再死,我也值她也值。
孩子,你還沒有開始做人呢。
” 杭布朗在聽完這樣一番話之後,一邊推着自行車與父親一起往城裡方向走,一邊說:“爸爸,你放心,我不會放火燒山的。
現在我們走吧,我帶你到我大舅家去,那裡會有一張你的床。
” 他們終于從寂靜一直走進喧鬧。
當他們走到湖濱的時候,看到了一輛綁着兩隻大喇叭的宣傳車迎面開了過來,喇叭裡播放着一篇剛剛出爐的社論《我們為什麼要封掉浙江日報——告全省人民書》。
無論車裡的人還是車外的人都沒有相互注意——車裡朗讀社論的是趙争争,旁邊坐着的,是給她當助手的翁采茶,她們的心思,現在全都集中在由吳坤親自起草的這份政治宣言上。
而車外的西子湖畔,那豎起領子推着自行車匆匆走過的父子倆,雖然耳朵裡灌進的都是這些口号和聲讨,但他們的手上各自托着一塊沱茶,他們的心,還沉浸在剛才的茶園裡,沉浸在茶園裡剛剛叙述過的那些往事上。
1966年最後一個夜晚,冬夜多麼長啊,當羅力站在了羊壩頭破敗的杭家門口時,他聽到了記憶深處那湖邊的夜莺的啼聲,那是故園的隐約的聲音。
羅力半生闖蕩,多年牢獄,不知家在何方,隻認定了投奔親人。
他的軍人的直覺是準确的,羅力止住了兒子欲推門的手,他湊過臉去,把眼睛貼在門上。
他透過門隙往裡看,他看到了坐在桌前的杭嘉和,想起了1937年冬天的夜訪杭家。
他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大哥,看到了他獨自一人才會顯現出來的濃重的憂郁。
那憂郁至今依然,它濃重得幾乎就要從大哥的身影裡流淌下來了。
他輕輕地推開了門,他看到大哥站起來,驚訝地看着他們,他聽到他說:“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