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好辦法,于是就停電的停電,停水的停水。
沒有多久,由于還不了欠下的煤款,煤場自然跟着如法炮制,于是就斷了中紡的煤炭供應,沒了煤,暖氣自然也就停了。
不過這些單位的領導都說了,年前年後肯定會正常供應,絕不會讓公司的工人在春節期間沒水沒電沒暖氣。
将要過年了,不管市裡還是省裡,這些部門的領導似乎都有一個感覺,像這樣大的企業肯定會像往常一樣,拿出幾百萬塊錢來,該補的補,該發的發,隻要把工人們和企業逼一逼,一斷水一停電,那還不往上反映,那還不鬧騰起來。
隻要這麼一反映一鬧騰,那上邊還不着急。
隻要上邊着急了,那還不要什麼就有什麼? 過去是所有的單位都想方設法地向這些企業伸手要錢,如今則好像是所有的單位都在想方設法地逼着工人去上訪告狀、鬧事造反! 究竟還有多少人真正地為着這個國家考慮,為着這個黨負責,為着全體老百姓着想? 尤其讓李高成感到憤怒異常的是,一個在公司幹了一輩子的女工,在得了這種不治之症的情況下,在職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領導幹部居然一個也沒來這兒看望過! 李高成默默地看着眼前的這一切。
還是這小得不能再小的,像鴿子籠一樣的被切成好多塊的平房,還是這個隻有兩米長一米多寬的,用塑料布撐起來的用來住人的過道,還是那個隻有兩三平米左右的“院落”,還是那個半截鍋台都伸到了街面上的“廚房”…… 惟一不同的是,生病的母親和剛生了孩子的兒媳婦一同住在了平房裡,而兒子則代替了母親,住到了那個當作“卧室”的過道裡。
沒有電,代用的是四五十年代農村才用的小煤油燈。
沒有水,“院落”裡增加了一個如今農民都不用了的舊水缸。
既用于取暖又用于做飯的是一個很小很淺的蜂窩煤爐子,可能是為了省煤,即使在很黑的屋子裡,也看不到亮光。
房檐下的一個角落裡,堆着大概還有幾十塊蜂窩煤,要靠這一些煤塊熬過春節,看來是遠遠不夠。
而如今要拉一車蜂窩煤,少說也得近百元…… 隻有到了這種地方,也許才會清楚錢的金貴。
一百元,對這樣的一家人來說,想掙到它,可真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媳婦剛生了孩子,難産住院又幾乎花光了家裡本來就不多的積蓄。
兒子就這麼一個老老實實的後生,工廠開不了支,幹别的一沒技術二沒錢。
因為怕丢掉這份工作,即使發不了工資,也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你讓這樣的一家人怎樣去自謀生路?又怎樣能自食其力? 别說一百元了,就是十元二十元,你又讓他到哪兒掙去? 于是這個年近六十,在紡織廠幹了幾乎整整一輩子的紡織女工,在那麼點微薄的退休金都無法領到的情況下,在渾身是病,渾身是傷,尤其是在肺癌已經到了晚期的病痛中,在那樣惡劣的工作環境裡,在那樣超負荷的勞作下,一天必須幹到十個小時以上,才能拿到五六元人民币的血汗錢!而這五六元錢極可能就是這一家人賴以生存的活命錢! 他默默地瞅着眼前這張蒼白而又衰老的臉,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夏玉蓮的年齡跟自己差不多,但此時看上去就像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猶如刻上去一樣布滿了她的臉龐。
稀疏而又灰白的頭發,顯示着她常年的勞累苦重和營養不良。
因為昏睡着,所以也就顯得更加消瘦,消瘦得讓人幾乎不忍目睹。
一晃一晃昏暗而又飄忽不定的煤油燈光,似乎在昭告着人們,她的生命之路正在走向盡頭…… 難怪那一天她見到他時,她會那麼那麼長時間認不出他來!她說她老是頭暈;她說她眼睛老早老早就花了;她說她不敢一個人過大街;她說她一見了汽車和拖拉機就頭昏腦漲;她說她不能戴口罩,一戴上口罩就憋得喘不過氣來;她說她老了,真的不如那些年了,幹一會兒活就累得胸口疼;她說她真是沒出息,小姐身子丫環命,這才多大年紀,就這麼不如從前了…… 她什麼也想到了,就是沒想到自己竟會得了這種對窮人來說是極為痛苦、極為殘酷的不治之症! 他瞅了瞅她的身旁,看不到任何營養品,甚至連像點樣的藥也沒有。
一個得了晚期肺癌的病人,放在她跟前的隻有一小袋安定和十幾粒止痛片! 幾乎就是在眼睜睜地等着她在極度的疼痛和折磨中死去。
如果讓這樣的一個女工就這麼飽含痛苦而又死不瞑目地離開這個世界,那将是多麼的不公平! 隻要看看她這張臉,就會明白她這一輩子除了勞作還是勞作,除了受苦還是受苦。
活這麼大,她絕不會知道什麼是那些富人的享受和消閑。
作為一個女人,她從未用過也根本說不出那些品牌多樣的化妝品,數百元以至上千
沒有多久,由于還不了欠下的煤款,煤場自然跟着如法炮制,于是就斷了中紡的煤炭供應,沒了煤,暖氣自然也就停了。
不過這些單位的領導都說了,年前年後肯定會正常供應,絕不會讓公司的工人在春節期間沒水沒電沒暖氣。
将要過年了,不管市裡還是省裡,這些部門的領導似乎都有一個感覺,像這樣大的企業肯定會像往常一樣,拿出幾百萬塊錢來,該補的補,該發的發,隻要把工人們和企業逼一逼,一斷水一停電,那還不往上反映,那還不鬧騰起來。
隻要這麼一反映一鬧騰,那上邊還不着急。
隻要上邊着急了,那還不要什麼就有什麼? 過去是所有的單位都想方設法地向這些企業伸手要錢,如今則好像是所有的單位都在想方設法地逼着工人去上訪告狀、鬧事造反! 究竟還有多少人真正地為着這個國家考慮,為着這個黨負責,為着全體老百姓着想? 尤其讓李高成感到憤怒異常的是,一個在公司幹了一輩子的女工,在得了這種不治之症的情況下,在職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領導幹部居然一個也沒來這兒看望過! 李高成默默地看着眼前的這一切。
還是這小得不能再小的,像鴿子籠一樣的被切成好多塊的平房,還是這個隻有兩米長一米多寬的,用塑料布撐起來的用來住人的過道,還是那個隻有兩三平米左右的“院落”,還是那個半截鍋台都伸到了街面上的“廚房”…… 惟一不同的是,生病的母親和剛生了孩子的兒媳婦一同住在了平房裡,而兒子則代替了母親,住到了那個當作“卧室”的過道裡。
沒有電,代用的是四五十年代農村才用的小煤油燈。
沒有水,“院落”裡增加了一個如今農民都不用了的舊水缸。
既用于取暖又用于做飯的是一個很小很淺的蜂窩煤爐子,可能是為了省煤,即使在很黑的屋子裡,也看不到亮光。
房檐下的一個角落裡,堆着大概還有幾十塊蜂窩煤,要靠這一些煤塊熬過春節,看來是遠遠不夠。
而如今要拉一車蜂窩煤,少說也得近百元…… 隻有到了這種地方,也許才會清楚錢的金貴。
一百元,對這樣的一家人來說,想掙到它,可真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媳婦剛生了孩子,難産住院又幾乎花光了家裡本來就不多的積蓄。
兒子就這麼一個老老實實的後生,工廠開不了支,幹别的一沒技術二沒錢。
因為怕丢掉這份工作,即使發不了工資,也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你讓這樣的一家人怎樣去自謀生路?又怎樣能自食其力? 别說一百元了,就是十元二十元,你又讓他到哪兒掙去? 于是這個年近六十,在紡織廠幹了幾乎整整一輩子的紡織女工,在那麼點微薄的退休金都無法領到的情況下,在渾身是病,渾身是傷,尤其是在肺癌已經到了晚期的病痛中,在那樣惡劣的工作環境裡,在那樣超負荷的勞作下,一天必須幹到十個小時以上,才能拿到五六元人民币的血汗錢!而這五六元錢極可能就是這一家人賴以生存的活命錢! 他默默地瞅着眼前這張蒼白而又衰老的臉,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夏玉蓮的年齡跟自己差不多,但此時看上去就像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猶如刻上去一樣布滿了她的臉龐。
稀疏而又灰白的頭發,顯示着她常年的勞累苦重和營養不良。
因為昏睡着,所以也就顯得更加消瘦,消瘦得讓人幾乎不忍目睹。
一晃一晃昏暗而又飄忽不定的煤油燈光,似乎在昭告着人們,她的生命之路正在走向盡頭…… 難怪那一天她見到他時,她會那麼那麼長時間認不出他來!她說她老是頭暈;她說她眼睛老早老早就花了;她說她不敢一個人過大街;她說她一見了汽車和拖拉機就頭昏腦漲;她說她不能戴口罩,一戴上口罩就憋得喘不過氣來;她說她老了,真的不如那些年了,幹一會兒活就累得胸口疼;她說她真是沒出息,小姐身子丫環命,這才多大年紀,就這麼不如從前了…… 她什麼也想到了,就是沒想到自己竟會得了這種對窮人來說是極為痛苦、極為殘酷的不治之症! 他瞅了瞅她的身旁,看不到任何營養品,甚至連像點樣的藥也沒有。
一個得了晚期肺癌的病人,放在她跟前的隻有一小袋安定和十幾粒止痛片! 幾乎就是在眼睜睜地等着她在極度的疼痛和折磨中死去。
如果讓這樣的一個女工就這麼飽含痛苦而又死不瞑目地離開這個世界,那将是多麼的不公平! 隻要看看她這張臉,就會明白她這一輩子除了勞作還是勞作,除了受苦還是受苦。
活這麼大,她絕不會知道什麼是那些富人的享受和消閑。
作為一個女人,她從未用過也根本說不出那些品牌多樣的化妝品,數百元以至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