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對方所受損失。
上月,為了茶葉和鹽巴的生意,俄馬涅巴把自己弄得騎虎難下。
當時,他便開始發愁從前給貿易公司訂的三千五百斤紙的文約。
他暗暗想,也許到了日子他們弄不來的。
隻要過期一天就好辦,那就不要了,一張也不要了。
因為過了日子呀! 現在,恰好是三個半月,紙送來了,如期如數送來了。
俄馬登登反複地看着那張發貨單,好像這是一封足以引起他極大焦愁的什麼通知書。
他決定去找察柯多吉相子——有什麼為難的事,他往往要找相子共謀主張的。
涅巴的女兒茨頓伊貞正在修改一條寬了一寸的裙子。
見父親進來,頭也沒擡,問道: “做什麼?” “我找相子。
” “那你到他自己屋裡去找呀!為什麼跑到我這兒來。
” 茨頓伊貞不耐煩地無端地頂撞着父親,仿佛到沒有出嫁的女兒屋裡來找一個男人使她惱怒了。
事實上,父親是憑了多次經驗,才把握住尋找察柯多吉的這個可靠地址。
不過,這次意外地撲空了。
他不明白,女兒的這種無名怒火,并不是針對他,而是針對察柯多吉而來的。
她聽說,有人親眼看見了,昨天黃昏,相子又跟在農業站當洗衣娘的那個小女人一道在林子裡——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不曉得在那裡做什麼。
察柯多吉相子的門從裡拴着,俄馬登登推了幾下。
“誰?唔!是涅巴,你稍等等,我在換衣裳呢!” 相子從容不迫地把尚未完成的一封信——這信是用沒有标點的阿拉伯字碼書寫的——收藏起來,又把床鋪上的衣服亂翻了幾下,随後便去開門。
俄馬登登什麼也沒說,伸手把發票給相子看。
相子并沒有接過那張發票,燃着一支煙,頻頻埋怨說: “我不是沒跟你講過,他們在修路。
路!隻要有了路,擋不住他們,什麼都能弄來的!可你,不知道是什麼迷了你的心竅,開口給人家要貨,還要跟人家訂約。
你看吧!他們是照約辦事,既不馬虎,又沒拖延,可你……” 确實,俄馬登登從柴經理那裡一回來,察柯多吉就說過這話,并且直截了當地指出他是愚蠢的。
可當時,涅巴并不覺得自己不聰明。
修路,難道他們是什麼神嗎?就算是神吧!要在西藏這樣數不盡的大山之間開一條路,也不是十年八年的工夫所能辦到的。
“訂約!訂約!什麼話也不消講了。
”涅巴光火地說,“我來找你是要問問你,看這該怎麼處置。
” “收貨,付款!”相子以生意人的平淡而又幹脆的語調說。
“付款!我還不知道要付款?可是……”涅巴沒把話說完,重又伸出手掂量着發票。
他的動作,十分明白地表達出那張小小的薄薄的發票是怎樣沉重。
“不錯,兩千多塊,這不是小數。
”相子改用了勸解的口吻,“不過,各寺廟的經本也真的該換一換了。
要是造紙,花費的錢隻怕比這個數要大得不止一兩倍呢!” “用不着,用不着換的。
”涅巴打斷相子的話,“我看過了,經本還不算太破,頂少還可以用五十年。
就算是破舊一點吧!那還不照樣可以念?呷薩活佛也沒提過非要重印不可。
再說,我是誰?我既不是格西,又不是廟子上的總管。
憑什麼要我過問經本的事呢?” 糾纏了許久,沒能作出精明妥善的決定。
末後,相子察柯多吉深思熟慮地說: “這樣吧!紙總是要收的,收下。
不過,還是把它交給貿易公司,請他們給代銷。
就這樣講,賣得掉就賣掉了,賣不掉呢,還算我們的。
我想,準可以賣脫手的。
你說呢?” “這倒可以試試看。
”涅巴不堅定地說,“可是,我怎麼去說呢?這話,不大好說得過。
你想想,當初,話是我先開口說定的……” “為什麼你自己去呢?你可以跟格桑拉姆講講,給宗本講講,讓她去說一下,我想很方便。
她明天要到政府去開會,開人民代表會呢!”相子沉沉地說。
3 格桑拉姆多少年來嚴守着的生活習慣,在近幾月中,發生了人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她離開了日夜寝居的墊子,離開了幽靜空洞的内室,離開了高高的四層樓,常常騎了馬到野外去走走,到公路上去轉轉,到貿易公司去看看,到工委會去坐坐,更多的是到宗政府辦公室裡去。
原先,政府機關有些工作人員還沒有機會能夠認識自己的直接首長。
現在,他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見她了。
并且在這短短的幾十天中,格桑拉姆以實際行動糾正了某些人的錯覺。
有些外來幹部,主觀地認為格桑拉姆一定相同于素常所見的那些貴族婦人,隻比較善于掌理家事财務。
不!全然不是如此。
她懂得很多,她熟悉很多。
凡是應當由宗本來主持的大大小小的公事,她都可以得心應手地主持起來。
凡是應當由宗本來決斷的民事訴訟,她都可以敏快不疑地決斷下來。
明日的會議,就本地區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議——從上月起,工委已經在開始籌備了——不僅是格桑拉姆,本地區各宗的宗本、土司、頭人,各寺廟的活佛、格西、大喇嘛以及各地有名望的人,農民代表,牧民代表,商界的重要人物,全都要前往出席。
更達寺呷薩活佛自然也在其列——現在活佛的健康情況,是允許他走出寺廟的。
呷薩活佛要到政府去出席會議,那就是說,他要騎了馬走過整個的更達壩。
這是一件驚人的事,在喇嘛們看來,這件事的本身比起會議本身的意義來,可要重大得多了!所以,天還沒亮,格西和僧官們以及被指定要随行的喇嘛們便在着忙了。
在古典戲劇中,若有一位帝王或貴人出場時,舞台上必定要出現一番喧鬧的盛況。
現在,呷薩活佛出廟了,情形十分相似,但就氣氛而論,這要比戲劇中所見的更為真實,更為隆重。
不知有多少面皮鼓沉沉地捶擊着,不知有多少個海螺甕裡甕氣吹鳴着,彙集成一片仿佛從地下發出的哼哼之聲。
就在這種神秘的音樂中,廟門敞開了,一二十個鐵棒喇嘛搶先奔了出來,他們個個都是粗壯的漢子,穿着铠甲式的衣服,手中執一條包了鐵皮的大棒,一出門便向兩旁列開,并且個個都擺出一副防禦或進攻的姿态。
在鐵棒喇嘛後邊的,是格西和僧官們以及主事的管家們。
緊接着,便是呷薩活佛本人了。
他穿着平時被供奉在坐床之處的金色的錦緞袈裟,從左肩上斜披下一條寬寬的紅色哈達,頭上是一頂圓錐形銅帽,因為太重,很容易歪倒,所以用一條細繩束在脖子上。
活佛所騎的馬是相當高大的,從頭到腳,到處披紅挂綠。
他坐在馬背上,好像坐在墊子上那樣聲色不動,微微閉着眼。
不過,除去一個專門牽馬的人以外,兩邊還各有一名喇嘛顯然擔任着扶保的職責。
馬背後,又有個喇嘛高舉着一柄萬民傘,傘頂像一個巨大的華貴的燈罩,總是随遮在活佛頭上。
而跟在最後的,又是一群鐵棒喇嘛。
就這樣,呷薩活佛被前簇後擁地出了寺廟,順坡道向平壩上走去。
假如事先有人到各莊去傳傳話,那麼,從黑夜便會有成百成千的人到活佛必經的路口上去迎候。
但這事寺廟裡并沒有宣揚,所以沒有誰知道。
不過,既出來了,難免要被發現的。
凡是在半道相遇的山民們,無論是誰,全都立即采取了同樣的行動,他們把這次不期而遇認做是上天降賜的恩福,因此,誰都在向前擁擠,誰都想靠近活佛。
他們全都抱着一個同樣的目的,想讓活佛用手在自己的頭頂摸一下——隻消一下。
活佛的手在誰的腦袋上輕輕撫摸一下,那麼,誰一生除了幸福之外,就不必擔心還有什麼災禍會輪到自己頭上了。
老斯朗翁堆剛到土産收購處出售了積存已久的一袋蟲草,正要回家,遠遠看見了被包圍着的騎在馬上的活佛。
于是,他不顧一切地奔了過去,并且立刻像所有的人一樣,拼命往前擠去。
斯朗翁堆剛剛懂事的時候,呷薩已經在更達寺做了二十多年的活佛。
雖然斯朗翁堆家離更達寺這樣近,雖然他每年都在留心着可以讓活佛摸頭的各種機會,但直到如今,他整整五十五歲了,始終未能如願以償。
而現在,活佛忽然間出現在眼前,他一生中最重大的願望就可以達到了,這怎麼能夠使他不去奮勇争先呢? 這裡有必要提一提鐵棒喇嘛們。
就其職責來講,鐵棒喇嘛可以被稱為寺廟中的執法隊。
他們有權幹涉甚至逮捕違犯教規的僧人。
在活佛外出時,他們便兼任衛隊,主要任務就是保證一般俗人不能接近活佛。
現在,山民們蜂擁而來,大有不可抵擋之勢。
鐵棒喇嘛們不得不履行自己的義務了。
他們掄舞起鐵棒,并不答話,盡自向擠在最前邊的人亂敲亂打,沒頭沒腦地打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鐵棒無論怎樣施展,是不受法律約束的。
許多人,因為經不起鐵棒的考驗而退縮了。
但斯朗翁堆卻不然,他擡起兩隻粗壯裸露的臂膀,東擋西架,保護住腦袋,奮不顧身地向前撲去。
雖然他不知挨了多少棒,但總是接近了活佛。
于是,他打散了自己的長發,向外伸出舌頭,連看也不敢向活佛看一眼,隻是等待着,屈身垂首地等待着,等待着活佛的施恩的手。
其實,呷薩活佛本人對于這樣的事是絲毫也不吝啬的。
既然他的一個不費吹灰之力的動作就能夠給人以永久的好運,那麼,他為什麼不樂意這樣做呢!所以,每逢此時,他總是抱着對于他的信仰者愛惜的感情而伸出雙手。
現在,他便抱着同樣的感情,輕輕地在斯朗翁堆蒼白的頭頂撫摸了一下。
呷薩活佛被簇擁着走了,走遠了。
但老斯朗翁堆還呆呆地站在原地,四肢微微顫抖着。
幸福的眼淚從他的久經風霜的臉上流下來。
斯朗翁堆回過頭,見一個寺廟中的管事喇嘛站在他身後。
于是他立刻覺悟到,他還不曾敬獻佛禮呢——照例,在請求摸頭之前,幸運者總是要交上一些什麼作為獻禮的。
至于禮品的多寡貴薄,那就要看各人對于神的感激的深淺和虔誠的程度了——可是,老斯朗翁堆是半途而遇,他沒有任何準備。
于是,他随即從懷裡掏出方才出售蟲草的錢,雙手捧着交給了那位管事喇嘛。
當後者順手把他的白花花的銀洋盡數接受去的時候,老斯朗翁堆自愧自責地想,太少了!太少了!隻有三十塊。
斯朗翁堆如夢如醉地回到家裡來。
妻子和女兒正熬了奶茶在等他吃午飯。
“看看天什麼時辰了。
你怎麼才回來?”老婦人怨聲怨氣唠叨着。
“是啊!才回來!”斯朗翁堆不在意地答應後,坐在火邊。
“阿爸!蟲草賣了沒有?”秋枝問。
“賣了!那還有賣不了的?隻要蟲草不假,有多少,土産公司要多少。
” “給了多少錢?”老婦人性急地問道。
“三十塊。
” “三十?”秋枝驚奇了,“是給了三十塊銀洋嗎?阿爸!” 這确實是令人驚異的。
斯朗翁堆早上出門時,他們全家人預測,可以賣到将近二十塊,因為他們知道土産公司出價高。
如果他們那一小皮袋蟲草賣給地攤商販的話,頂多頂多給十塊錢就了不得了。
可是結果呢,土産公司給的不是二十,是三十塊。
“是啊!三十塊,整整三十塊。
”斯朗翁堆盡力壓制着興奮說,“不管多少吧!秋枝,去舀一碗米酒來,阿爸要喝酒了!” “喝酒,喝酒!”老婦人氣興興地說,“快吃碗糌粑到廟子上去吧!” “廟子上?到廟子上去做什麼?” “做什麼!你到廟子上還能做什麼!欠人家的錢你不還了?” 去年春天,因為秋枝得病,請更達寺刻了三塊經文石送到瑪尼堆去,又請到兩個念經喇嘛,念了一天一夜,總共應當付給寺廟十五塊錢。
但當時,斯朗翁堆連一塊銀元也拿不出來,結果便作為債務拖欠下來。
如果去年年終能夠付清,還好辦一點,可是去年老斯朗翁堆的蟲草沒有賣出去,過了一個冬天,于是照規矩,債務由十五塊變成三十塊了。
“他們又來要了?”斯朗翁堆的語調驟然變得沉重了。
“來要了!”秋枝說,“剛剛有一個會手來過。
說他不願意一趟趟地跑路了,叫把錢送到廟子上去呢!” 不消說,假如老斯朗翁堆走出土産公司就徑自回家的話,他現在一定毫不怠慢地帶了正夠付債的三十塊銀元到廟子上去了。
老實講,欠人家的錢,他心裡時刻都感到過不去。
可是,偏偏在路上獲得了那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用金錢難以衡量其價值的機遇。
聽完丈夫簡單的講述後,老婦人也不禁被震動了,斯朗翁堆所有過的那種醉心的幸福的感覺,也從她那昏花的雙眼中閃現出來。
不過,她随即又陷入困惑中了。
原來她和丈夫把償還債務的希望全部寄托給那一皮袋蟲草。
現在,蟲草賣掉了,錢呢?一個都沒有拿回家來。
奶茶在火上咯咯答答翻滾着,但一家三口誰也沒把它倒進碗裡去。
他們坐着,無言無語地坐着。
“舀酒啊!”斯朗翁堆忽然憤憤地對女兒嚷道,“我不是叫你給我舀酒的嗎?我要喝酒!” 秋枝默默地舀來一碗酒。
斯朗翁堆接過去,仰起臉一飲而盡,随即把木碗狠狠丢到矮桌上。
事情碰巧了。
正在這時,農業站的會計來了。
他首先很抱歉地講起為什麼直到今天賬目才結算出來,因為忙,剛翻過地就參加修路,接着就是下種,修堤壩。
他雖然是會計,可是他在屋裡待不住,什麼勞動都要去參加的。
緊接着,他一口氣把秋枝的賬目報了出來:講總數,從秋枝正式被聘請擔任農業站放牧員以來,應當領取工資五十六塊整。
上月,為了茶葉和鹽巴的生意,俄馬涅巴把自己弄得騎虎難下。
當時,他便開始發愁從前給貿易公司訂的三千五百斤紙的文約。
他暗暗想,也許到了日子他們弄不來的。
隻要過期一天就好辦,那就不要了,一張也不要了。
因為過了日子呀! 現在,恰好是三個半月,紙送來了,如期如數送來了。
俄馬登登反複地看着那張發貨單,好像這是一封足以引起他極大焦愁的什麼通知書。
他決定去找察柯多吉相子——有什麼為難的事,他往往要找相子共謀主張的。
涅巴的女兒茨頓伊貞正在修改一條寬了一寸的裙子。
見父親進來,頭也沒擡,問道: “做什麼?” “我找相子。
” “那你到他自己屋裡去找呀!為什麼跑到我這兒來。
” 茨頓伊貞不耐煩地無端地頂撞着父親,仿佛到沒有出嫁的女兒屋裡來找一個男人使她惱怒了。
事實上,父親是憑了多次經驗,才把握住尋找察柯多吉的這個可靠地址。
不過,這次意外地撲空了。
他不明白,女兒的這種無名怒火,并不是針對他,而是針對察柯多吉而來的。
她聽說,有人親眼看見了,昨天黃昏,相子又跟在農業站當洗衣娘的那個小女人一道在林子裡——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不曉得在那裡做什麼。
察柯多吉相子的門從裡拴着,俄馬登登推了幾下。
“誰?唔!是涅巴,你稍等等,我在換衣裳呢!” 相子從容不迫地把尚未完成的一封信——這信是用沒有标點的阿拉伯字碼書寫的——收藏起來,又把床鋪上的衣服亂翻了幾下,随後便去開門。
俄馬登登什麼也沒說,伸手把發票給相子看。
相子并沒有接過那張發票,燃着一支煙,頻頻埋怨說: “我不是沒跟你講過,他們在修路。
路!隻要有了路,擋不住他們,什麼都能弄來的!可你,不知道是什麼迷了你的心竅,開口給人家要貨,還要跟人家訂約。
你看吧!他們是照約辦事,既不馬虎,又沒拖延,可你……” 确實,俄馬登登從柴經理那裡一回來,察柯多吉就說過這話,并且直截了當地指出他是愚蠢的。
可當時,涅巴并不覺得自己不聰明。
修路,難道他們是什麼神嗎?就算是神吧!要在西藏這樣數不盡的大山之間開一條路,也不是十年八年的工夫所能辦到的。
“訂約!訂約!什麼話也不消講了。
”涅巴光火地說,“我來找你是要問問你,看這該怎麼處置。
” “收貨,付款!”相子以生意人的平淡而又幹脆的語調說。
“付款!我還不知道要付款?可是……”涅巴沒把話說完,重又伸出手掂量着發票。
他的動作,十分明白地表達出那張小小的薄薄的發票是怎樣沉重。
“不錯,兩千多塊,這不是小數。
”相子改用了勸解的口吻,“不過,各寺廟的經本也真的該換一換了。
要是造紙,花費的錢隻怕比這個數要大得不止一兩倍呢!” “用不着,用不着換的。
”涅巴打斷相子的話,“我看過了,經本還不算太破,頂少還可以用五十年。
就算是破舊一點吧!那還不照樣可以念?呷薩活佛也沒提過非要重印不可。
再說,我是誰?我既不是格西,又不是廟子上的總管。
憑什麼要我過問經本的事呢?” 糾纏了許久,沒能作出精明妥善的決定。
末後,相子察柯多吉深思熟慮地說: “這樣吧!紙總是要收的,收下。
不過,還是把它交給貿易公司,請他們給代銷。
就這樣講,賣得掉就賣掉了,賣不掉呢,還算我們的。
我想,準可以賣脫手的。
你說呢?” “這倒可以試試看。
”涅巴不堅定地說,“可是,我怎麼去說呢?這話,不大好說得過。
你想想,當初,話是我先開口說定的……” “為什麼你自己去呢?你可以跟格桑拉姆講講,給宗本講講,讓她去說一下,我想很方便。
她明天要到政府去開會,開人民代表會呢!”相子沉沉地說。
3 格桑拉姆多少年來嚴守着的生活習慣,在近幾月中,發生了人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她離開了日夜寝居的墊子,離開了幽靜空洞的内室,離開了高高的四層樓,常常騎了馬到野外去走走,到公路上去轉轉,到貿易公司去看看,到工委會去坐坐,更多的是到宗政府辦公室裡去。
原先,政府機關有些工作人員還沒有機會能夠認識自己的直接首長。
現在,他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見她了。
并且在這短短的幾十天中,格桑拉姆以實際行動糾正了某些人的錯覺。
有些外來幹部,主觀地認為格桑拉姆一定相同于素常所見的那些貴族婦人,隻比較善于掌理家事财務。
不!全然不是如此。
她懂得很多,她熟悉很多。
凡是應當由宗本來主持的大大小小的公事,她都可以得心應手地主持起來。
凡是應當由宗本來決斷的民事訴訟,她都可以敏快不疑地決斷下來。
明日的會議,就本地區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議——從上月起,工委已經在開始籌備了——不僅是格桑拉姆,本地區各宗的宗本、土司、頭人,各寺廟的活佛、格西、大喇嘛以及各地有名望的人,農民代表,牧民代表,商界的重要人物,全都要前往出席。
更達寺呷薩活佛自然也在其列——現在活佛的健康情況,是允許他走出寺廟的。
呷薩活佛要到政府去出席會議,那就是說,他要騎了馬走過整個的更達壩。
這是一件驚人的事,在喇嘛們看來,這件事的本身比起會議本身的意義來,可要重大得多了!所以,天還沒亮,格西和僧官們以及被指定要随行的喇嘛們便在着忙了。
在古典戲劇中,若有一位帝王或貴人出場時,舞台上必定要出現一番喧鬧的盛況。
現在,呷薩活佛出廟了,情形十分相似,但就氣氛而論,這要比戲劇中所見的更為真實,更為隆重。
不知有多少面皮鼓沉沉地捶擊着,不知有多少個海螺甕裡甕氣吹鳴着,彙集成一片仿佛從地下發出的哼哼之聲。
就在這種神秘的音樂中,廟門敞開了,一二十個鐵棒喇嘛搶先奔了出來,他們個個都是粗壯的漢子,穿着铠甲式的衣服,手中執一條包了鐵皮的大棒,一出門便向兩旁列開,并且個個都擺出一副防禦或進攻的姿态。
在鐵棒喇嘛後邊的,是格西和僧官們以及主事的管家們。
緊接着,便是呷薩活佛本人了。
他穿着平時被供奉在坐床之處的金色的錦緞袈裟,從左肩上斜披下一條寬寬的紅色哈達,頭上是一頂圓錐形銅帽,因為太重,很容易歪倒,所以用一條細繩束在脖子上。
活佛所騎的馬是相當高大的,從頭到腳,到處披紅挂綠。
他坐在馬背上,好像坐在墊子上那樣聲色不動,微微閉着眼。
不過,除去一個專門牽馬的人以外,兩邊還各有一名喇嘛顯然擔任着扶保的職責。
馬背後,又有個喇嘛高舉着一柄萬民傘,傘頂像一個巨大的華貴的燈罩,總是随遮在活佛頭上。
而跟在最後的,又是一群鐵棒喇嘛。
就這樣,呷薩活佛被前簇後擁地出了寺廟,順坡道向平壩上走去。
假如事先有人到各莊去傳傳話,那麼,從黑夜便會有成百成千的人到活佛必經的路口上去迎候。
但這事寺廟裡并沒有宣揚,所以沒有誰知道。
不過,既出來了,難免要被發現的。
凡是在半道相遇的山民們,無論是誰,全都立即采取了同樣的行動,他們把這次不期而遇認做是上天降賜的恩福,因此,誰都在向前擁擠,誰都想靠近活佛。
他們全都抱着一個同樣的目的,想讓活佛用手在自己的頭頂摸一下——隻消一下。
活佛的手在誰的腦袋上輕輕撫摸一下,那麼,誰一生除了幸福之外,就不必擔心還有什麼災禍會輪到自己頭上了。
老斯朗翁堆剛到土産收購處出售了積存已久的一袋蟲草,正要回家,遠遠看見了被包圍着的騎在馬上的活佛。
于是,他不顧一切地奔了過去,并且立刻像所有的人一樣,拼命往前擠去。
斯朗翁堆剛剛懂事的時候,呷薩已經在更達寺做了二十多年的活佛。
雖然斯朗翁堆家離更達寺這樣近,雖然他每年都在留心着可以讓活佛摸頭的各種機會,但直到如今,他整整五十五歲了,始終未能如願以償。
而現在,活佛忽然間出現在眼前,他一生中最重大的願望就可以達到了,這怎麼能夠使他不去奮勇争先呢? 這裡有必要提一提鐵棒喇嘛們。
就其職責來講,鐵棒喇嘛可以被稱為寺廟中的執法隊。
他們有權幹涉甚至逮捕違犯教規的僧人。
在活佛外出時,他們便兼任衛隊,主要任務就是保證一般俗人不能接近活佛。
現在,山民們蜂擁而來,大有不可抵擋之勢。
鐵棒喇嘛們不得不履行自己的義務了。
他們掄舞起鐵棒,并不答話,盡自向擠在最前邊的人亂敲亂打,沒頭沒腦地打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鐵棒無論怎樣施展,是不受法律約束的。
許多人,因為經不起鐵棒的考驗而退縮了。
但斯朗翁堆卻不然,他擡起兩隻粗壯裸露的臂膀,東擋西架,保護住腦袋,奮不顧身地向前撲去。
雖然他不知挨了多少棒,但總是接近了活佛。
于是,他打散了自己的長發,向外伸出舌頭,連看也不敢向活佛看一眼,隻是等待着,屈身垂首地等待着,等待着活佛的施恩的手。
其實,呷薩活佛本人對于這樣的事是絲毫也不吝啬的。
既然他的一個不費吹灰之力的動作就能夠給人以永久的好運,那麼,他為什麼不樂意這樣做呢!所以,每逢此時,他總是抱着對于他的信仰者愛惜的感情而伸出雙手。
現在,他便抱着同樣的感情,輕輕地在斯朗翁堆蒼白的頭頂撫摸了一下。
呷薩活佛被簇擁着走了,走遠了。
但老斯朗翁堆還呆呆地站在原地,四肢微微顫抖着。
幸福的眼淚從他的久經風霜的臉上流下來。
斯朗翁堆回過頭,見一個寺廟中的管事喇嘛站在他身後。
于是他立刻覺悟到,他還不曾敬獻佛禮呢——照例,在請求摸頭之前,幸運者總是要交上一些什麼作為獻禮的。
至于禮品的多寡貴薄,那就要看各人對于神的感激的深淺和虔誠的程度了——可是,老斯朗翁堆是半途而遇,他沒有任何準備。
于是,他随即從懷裡掏出方才出售蟲草的錢,雙手捧着交給了那位管事喇嘛。
當後者順手把他的白花花的銀洋盡數接受去的時候,老斯朗翁堆自愧自責地想,太少了!太少了!隻有三十塊。
斯朗翁堆如夢如醉地回到家裡來。
妻子和女兒正熬了奶茶在等他吃午飯。
“看看天什麼時辰了。
你怎麼才回來?”老婦人怨聲怨氣唠叨着。
“是啊!才回來!”斯朗翁堆不在意地答應後,坐在火邊。
“阿爸!蟲草賣了沒有?”秋枝問。
“賣了!那還有賣不了的?隻要蟲草不假,有多少,土産公司要多少。
” “給了多少錢?”老婦人性急地問道。
“三十塊。
” “三十?”秋枝驚奇了,“是給了三十塊銀洋嗎?阿爸!” 這确實是令人驚異的。
斯朗翁堆早上出門時,他們全家人預測,可以賣到将近二十塊,因為他們知道土産公司出價高。
如果他們那一小皮袋蟲草賣給地攤商販的話,頂多頂多給十塊錢就了不得了。
可是結果呢,土産公司給的不是二十,是三十塊。
“是啊!三十塊,整整三十塊。
”斯朗翁堆盡力壓制着興奮說,“不管多少吧!秋枝,去舀一碗米酒來,阿爸要喝酒了!” “喝酒,喝酒!”老婦人氣興興地說,“快吃碗糌粑到廟子上去吧!” “廟子上?到廟子上去做什麼?” “做什麼!你到廟子上還能做什麼!欠人家的錢你不還了?” 去年春天,因為秋枝得病,請更達寺刻了三塊經文石送到瑪尼堆去,又請到兩個念經喇嘛,念了一天一夜,總共應當付給寺廟十五塊錢。
但當時,斯朗翁堆連一塊銀元也拿不出來,結果便作為債務拖欠下來。
如果去年年終能夠付清,還好辦一點,可是去年老斯朗翁堆的蟲草沒有賣出去,過了一個冬天,于是照規矩,債務由十五塊變成三十塊了。
“他們又來要了?”斯朗翁堆的語調驟然變得沉重了。
“來要了!”秋枝說,“剛剛有一個會手來過。
說他不願意一趟趟地跑路了,叫把錢送到廟子上去呢!” 不消說,假如老斯朗翁堆走出土産公司就徑自回家的話,他現在一定毫不怠慢地帶了正夠付債的三十塊銀元到廟子上去了。
老實講,欠人家的錢,他心裡時刻都感到過不去。
可是,偏偏在路上獲得了那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用金錢難以衡量其價值的機遇。
聽完丈夫簡單的講述後,老婦人也不禁被震動了,斯朗翁堆所有過的那種醉心的幸福的感覺,也從她那昏花的雙眼中閃現出來。
不過,她随即又陷入困惑中了。
原來她和丈夫把償還債務的希望全部寄托給那一皮袋蟲草。
現在,蟲草賣掉了,錢呢?一個都沒有拿回家來。
奶茶在火上咯咯答答翻滾着,但一家三口誰也沒把它倒進碗裡去。
他們坐着,無言無語地坐着。
“舀酒啊!”斯朗翁堆忽然憤憤地對女兒嚷道,“我不是叫你給我舀酒的嗎?我要喝酒!” 秋枝默默地舀來一碗酒。
斯朗翁堆接過去,仰起臉一飲而盡,随即把木碗狠狠丢到矮桌上。
事情碰巧了。
正在這時,農業站的會計來了。
他首先很抱歉地講起為什麼直到今天賬目才結算出來,因為忙,剛翻過地就參加修路,接着就是下種,修堤壩。
他雖然是會計,可是他在屋裡待不住,什麼勞動都要去參加的。
緊接着,他一口氣把秋枝的賬目報了出來:講總數,從秋枝正式被聘請擔任農業站放牧員以來,應當領取工資五十六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