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十年代
關燈
小
中
大
漢人地方要麼根本就沒有護佑信男善女的神靈,要麼神靈們并不站在納西人或者藏族人一邊。
一個在漢地沒有神靈護佑的女子,不如歸去。
她沒有勇氣在老家雲南麗江的納西地生活,因為她的酒鬼父親剛剛醉死在一個水潭邊,據說他死前的嘔吐物使幾條野狗舔吃了後成了瘋狗。
老家那邊一向生活十分嚴謹古闆的親人不但以她父親的荒唐人生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而且還以木芳和一個大土匪生活了那麼多年為羞恥。
木芳隻在自己的家鄉停留了一晚上,滿城的閑言碎語幾乎就要淹沒她了。
第二天她就跟随一隊馬幫回到了峽谷,但是她發現在左鹽田她的婆家裡,人們看她的目光比看一個娼妓還要鄙夷。
他們認為,如果她當初追随丈夫殉情而死,她就是一個烈女;但是她卻活下來了,她就成了一個比娼妓還不如的女人。
她早就應該找一條繩子吊死自己啦。
在左鹽田暫住的那段時間裡,前夫和德忠的陰魂每個晚上都來騷擾她,當年被澤仁達娃抹了脖子的傷口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愈合,黑紅的血還在咕噜咕噜地往外冒,像一眼紅色的山泉。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木芳在雪山下澤仁達娃的部落裡,在漢地又那麼多年,和德忠卻很少來打擾她。
而她一回到左鹽田,他就找到她的夢裡來了,還和他臨死前一模一樣,矮矮的、胖胖的,瞪着一雙精明過人的商人的眼睛。
有一次他甚至在夢裡提了一把刀到處追殺她,一直把她追到了夢外,他還站在夢的門檻邊揮舞着刀子說,賤貨,你要再過來,我一刀把你的脖子抹了。
峽谷裡的杜鵑花滿地殘紅的時候,木芳感到生命的凋零其實比花兒更快更凄涼。
她終于結好了一根上吊的繩子,不慌不忙地把它搭在了一棵松樹上。
她想,要是十多年前澤仁達娃不阻止她結同一條繩子,她就不會活在世上受這麼多的罪了。
“挨刀剮的澤仁達娃。
”她臨死前都還在恨他。
在木芳面前的山坡上,是遍野枯萎凋敝的杜鵑花;在她身後的村莊裡,是房前屋内到處遊走的流言蜚語;而在更遙遠的漢地,是生死不知、身陷牢獄的兒子。
沒有一件事使她再有理由活在這個世界上,于是她把自己挂了上去。
“啪嗒”一聲脆響,挂繩子的樹枝斷了,木芳重重地摔在地上。
“天啊,難道死也這麼難嗎?”她躺在地上向蒼天抗議道。
“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你的罪還沒有得到上帝的赦免。
”一個沙啞蒼老的聲音在樹叢後面說。
“是……是人還是鬼?”木芳緊張地問。
她想我還沒有吊死自己,怎麼就聽到了來自陰間的聲音了呢? “是沙利士神父在和你講話哩,上帝可憐的迷途羔羊。
”沙利士神父從樹叢後面轉了出來。
他在左鹽田收集東巴經書,早就從人們的流言中知道了這個不幸女子的遭遇,這一天木芳神色凄惶地獨自來到山坡上時,沙利士神父就遠遠地跟來了。
因為他有某種預感,多年以來,他沒有能在納西人中發展一個信徒,如果這個遺憾要想有所彌補的話,那個從漢地回來、曾經被土匪搶過、心靈滿是創傷的女子,将會成為上帝在納西人中的突破口。
木芳本來想站起來逃走,但她摔下去時把腳崴了。
她一瘸一拐地走了兩步,便再次跌倒了。
沙利士神父上前去攙扶起她,和藹地說:“如果你在自己的家裡都找不到同情和憐憫,我主耶稣那裡有一個溫暖的火塘。
” “放開我!你說的那些跟我有什麼關系?” “噢,可憐的人,我們一直在等你歸來。
”沙利士神父殷勤慈愛地說。
就這樣,木芳成了第一個皈依天主教的納西人,她由沙利士神父付洗,取聖名為凱瑟琳,并在沙利士神父面前發了四願[1],成為教堂裡的第二名修女。
在那個年代,那似乎是她能活下去的唯一路子。
如果上帝連這樣的人都不憐憫,還有誰能得到他仁慈的垂憐? 澤仁達娃在抗戰時期被政府軍捕獲後不久,就被押解到漢地一個他不知道的地方,那裡沒有一個藏族人,那裡的混亂也比峽谷裡好不了多少。
他曾經在囚車中遇到過日本飛機的轟炸,囚車被炸得翻了幾個滾,澤仁達娃隻受了點輕傷。
那是天上的魔鬼第一次以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形象出現在澤仁達娃的面前。
澤仁達娃大笑道,哈,原來你們漢地的天空也到處是魔鬼。
可惜沒有人能聽明白他的話,他們給了他一槍托,讓他老實點。
對那些押送他的士兵們來說,來自藏區的巨人澤仁達娃給他們心理上造成的恐懼一點也不亞于日本人的轟炸。
國民政府像懼怕一個野人般防範他。
他們不僅給他戴上沉重的腳鐐手铐,而且還将一塊要兩個男人才能擡得動的石磨随時墜在他的腳鐐上,讓他拖着走路。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的力氣,不知道這個巨漢一旦發起怒來,會不會像捏死一隻螞蟻一般把人擠壓得粉身碎骨。
在漢地他的犯人身份變得如此特殊,以至于沒有一個法官願意審他的案子。
原來說是要将他交給軍事法庭,可是抓捕他的部隊又開赴前線去了,他們就把他移交給地方法院,地方法院的一個法官見了他便老是做噩夢,于是他幹脆将澤仁達娃轉送到更上一級的法院。
而他的案卷在日本人的飛機轟炸中弄丢了,法官們又找不出一個懂藏語的人來做翻譯。
于是他們就把他胡亂地下到監獄裡,既不判也不審,反正這樣的人監獄中多的是。
澤仁達娃在漢地的監獄裡過着雙重的囚禁生活,國民政府不但囚禁了他的身體自由,還囚禁了他的語言。
他和一些死刑犯和政治犯關在一起,沒有人能聽得懂他說的話,他也無法與人交流。
在放風的時候,那些政治犯曾經試圖對他表示友善,把他當兄弟看,但是不同的語言卻像監獄的高牆一般使他們無法突破交流的障礙。
而監獄裡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巨匪慣偷,卻總想和這個康巴人比試一下高低。
一次一個曾經聚嘯山林的巨匪糾集了七八個犯人,想把澤仁達娃按翻教訓一頓,但結果是他們中三個折了胳膊,兩個斷了肋骨,一人被打掉了一嘴的牙。
那個鬥敗了的巨匪頭子捂着自己的肚子說:“好漢,以後你就是這牢房裡的老大了。
可惜你他媽的隻會像老虎一樣吼叫,不會說話。
” 澤仁達娃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當了監獄裡的啞巴老大,所有的犯人都畏懼他,有好吃的都要先孝敬他一份。
他也為犯人們做一些他們不敢做的事情,要是哪個獄卒欺負了誰,犯人們就把他叫來,瞅準機會讓他往那個獄卒面前一站,瞪他兩眼也就夠了。
後來不但犯人們拿他當狐假虎威的保護神,監獄長也把澤仁達娃當寶貝。
因為他經常在妓院和老鸨們打牌,輸的錢累計起來讓他賣了烏紗帽也還不清。
一次監獄長在牌桌上說他的牢裡關了一個和美國好萊塢影片人猿泰山一樣高大的家夥,要是放到你們這妓院來,保你們這皮肉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
老鸨不相信,監獄長就和她打賭,說她一定會被那家夥的東西吓倒。
那個女人臃腫、肥胖,年輕時拿身子當地種,年紀大了又以出賣其他女人的青春為生,一生都在和形形色色的男人打交道。
她笑着說老娘也是做賣笑起家的,什麼男人沒有見到過。
你隻管放他來,老娘要是皺一下眉頭,你的賬就一筆勾銷。
監獄長當了真,第二天就偷偷讓人把澤仁達娃押到了妓院,他命令一個獄卒将澤仁達娃的褲頭褪了下來,老鸨隻往那地方看了一眼,就不是皺眉頭的事情了,而是昏了過去。
監獄長輕易地平了自己的賬,于是又和老鸨聯手做起了新的生意。
他們每周選一個晚上,給澤仁達娃戴上一百多斤重的鐐铐和鐵鍊後,再帶到妓院裡來,不是要給他舒服放松,而是讓那些在妓女們面前找不到自信的嫖客們來參觀足以讓男人驕傲的樣本。
這個主意使妓院的生意一度十分紅火,沉溺于花天酒地中的嫖客們像看西洋景一般在妓院的門外排起了長隊,盡管每看一次得交兩個大洋。
監獄長和老鸨數錢數得高興時,忘記巨人終于醒悟過來了。
當那個獄卒再次想褪他的褲頭時,他一把揪住了他的頭,稍一用力就把獄卒的脖子擰斷了,然後澤仁達娃奪下了他的槍。
妓院一時大亂,監獄長從老鸨那裡跑來時,正撞在澤仁達娃的槍口上。
“鑰匙。
”澤仁達娃用漢語準确地說。
“媽呀,原來你并不傻,還知道鑰匙。
” “鑰匙。
”澤仁達娃重複道,把槍口抵進了監獄長的嘴裡。
監獄長乖乖拿出了挂在腰間的一串鑰匙,澤仁達娃輕松地就将自己身上多年的禁锢捅開了,連哪一把鑰匙開哪一把鎖,順序一點都沒有亂,仿佛他早已開過它無數次。
那腳鐐已經生了鏽,深深地嵌在他的腳踝皮肉裡,還生了根,一些地方新長出來的肉已經和腳鐐連在一起了。
但是澤仁達娃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連皮帶肉一把将它們扯開了。
他哈哈一笑,然後像放出牢籠的老虎,在這間散發出脂粉味的屋子裡轉了兩轉,仿佛在活動筋骨。
監獄長那時不敢跑也不敢喊,在一旁簌簌發抖,他甚至真切地聽到澤仁達娃自由了的身軀裡骨骼在“啪啪啪”地舒展。
巨人站起來了,再不是任人宰割和羞辱的階下囚。
澤仁達娃一把将監獄長提了起來,就像提一個包袱一般,橫提着他走過一間間昏暗的包房,走過妓院暧昧的長廊,走過長廊裡一盞盞猩紅的紅燈,走過一群群小便失禁的妓女,走過陽痿了的嫖客,走過再度昏過去了的老鸨,最後,走到自由的天空下。
他将手裡的監獄長遠遠地扔了出去。
他年輕時和漢人軍隊打仗受了重傷,一個活佛看見閻王要來拖他走,他把閻王像扔一個松果一樣扔得老遠。
現在,他把人間的一個閻王扔到昏暗的大街上,把囚禁的生活甩在一邊。
天上飄着細細的雪花,澤仁達娃從雪花中嗅到了故鄉卡瓦格博雪山的氣息。
盡管日思夜想的神山是那樣的遙不可及,但是澤仁達娃是自由的,再遙遠的路跨一步就到了。
50.耶稣的蜜蜂 巴勃神父被風吹走了以後,沙利士神父一人獨撐着上帝在西藏的傳教事業。
現在根本别奢望再往前建立新的教點,能守住這個最後的堡壘不被強大的藏傳佛教吞沒,就該感謝上帝了。
可不知是傳教士們缺乏獻身精神,還是教會傳信部對西藏失去了信心,多年來孤軍深入的感覺一直陪伴着耶稣的尖兵沙利士神父。
盡管他毫無怨言,恪盡職守,并為此引以為榮,但是被教會遺忘總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在沙利士神父看來,那不是對他一個人的遺忘,而是對整個西藏的遺忘。
不僅如此,沙利士神父的傳教經費也經常捉襟見肘,有兩次甚至一年都沒有見到從教區主教大人那裡撥來的費用,沙利士神父甚至連為“聖徒藥房”買藥的錢都沒有。
倒是巴黎的那些大學和圖書館、甚至美國的一些學術研究機構時常給沙利士神父彙來一些款項,救了他不少急。
自從多年前和布洛克博士結識以後,他也經常嘗試着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寫一些東西,這并不是為了在久已陌生了的西方世界沽名釣譽,而是他認為有責任讓西方認識這些位于地球邊緣地帶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他現在已成了一個地道的峽谷人,說着藏東地區鼻音很重的藏語方言,過着和藏族人一樣的生活,一天不喝酥油茶就不舒服。
他的教民都是些藏族人,令他着迷的卻是納西人的東巴宗教。
他肩負着神聖的使命而來,反被一種陌生的文化所征服。
這令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這些年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對東巴象形經文的破譯上,像一隻辛勤的蜜蜂,隻知操勞而不問收獲。
和阿貴已經成了他的朋友和老師,這個敦厚善良的東巴祭司現在認為,東巴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的宗教一定在白人喇嘛所在的國度找到了自己的信徒,因為“署”神已經在照管着白人喇嘛國家中的森林、河流、高山、峽谷、草場。
另一方面他們面對強大的藏傳佛教,還有一種共同的失落感。
和阿貴有一次對沙利士神父說:“神靈也和人一樣,也需要走動和交朋友,你們的耶稣來到我們這裡做客,我們的‘署’神也同樣可以到你們那裡去照管你們的自然,神父,我感到如今這個世界,替什麼神靈燒香再不是一個本民族的祭司可以說了算的事了。
力量強大的民族,他們的神靈也是強大的。
” “可是佛教徒卻認為,國家昌盛,宗教沉淪。
”沙利士神父推推自己的老花眼鏡,想起多年前他和杜朗迪神父在噶丹寺求學時那個活佛給他講的這句話,“我一直沒有弄明白他們腦子深處的東西,難道他們不需要自己的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參與競争麼?你們納西人怎樣看待宗教和民族昌盛的關系?” “我們民族最強盛的時期是木天王時代。
那時靠近納西地的西藏、雲南、四川藏區都成了木天王的領地。
峽谷裡這一支納西人就是木天王當年征讨西藏時留下來的後代。
可是木天王不是一個好的東巴教徒,他是靠漢人的儒教打下自己的天下的。
” “這說明佛教徒們的觀點是錯誤的,至少也落後于這個時代了。
我們的一個偉人拿破侖說,‘上帝站在物質力量強大的一方。
’” 和阿貴憂心地說:“可是他們的瑪尼堆已經堆到瀾滄江東岸來啦。
” 自從納西人和阿貴的兒子被認定為轉世靈童,後來又坐床做了活佛後,瀾滄江東岸的納西人越來越多地往西岸的噶丹寺去燒香。
寺廟對納西人皈依藏傳佛教采取寬容仁慈的态度,後來西岸的喇嘛們幹脆就來到東岸,在納西人村莊的後面建了一座小寺廟,作為噶丹寺的分寺,分寺裡通常隻有三四名喇嘛。
這是峽谷裡藏傳佛教勢力在東岸的第一個立足點。
左鹽田的納西人和過路的馬幫使這座小小的分寺香火旺盛。
隻有沙利士神父和和阿貴從心底裡反感這座看上去不甚規整的寺廟,按神父驕傲的想法,應該是基督的教堂重新回到瀾滄江西岸去,或者在納西人的村莊建立右鹽田教堂的分堂,而不是佛教徒們的香火熏到上帝的眼皮底下。
這座分寺隻有一幢不到一百平方米的房子,連僧舍都沒有,喇嘛們晚上就睡在他們供奉的菩薩腳下。
沙利士神父評價說,它連一所避風的旅店都不如。
和阿貴更為誇張地說,我家的柴棚也比它更能擋風哩。
兩個不同宗教的祭司經常在一起交換各自的失落情緒,一個感到佛教徒在基督的背後捅了一刀,另一個則為自己民族信仰的改弦易轍而悲涼。
好在沙利士神父對東巴象形文字的癡迷使和阿貴多少拾回了點自信心。
他教神父識讀那些饒有趣味的東巴象形文字,引領他進入納西文明的秘密路徑,以至于沙利士神父在很多時候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研究古老東方納西山地民族文明的學者,而不是上帝福音的傳播者。
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他已經能閱讀一些淺顯的東巴經書,并撰寫出了一百多萬字的研究成果。
四年前,應巴黎國家圖書館之約,他把自己辛勤研究東巴象形經文的調查手記,兩卷本《納西東巴象形文——拉丁文對照詞典》,以及上千冊東巴經書,打包成四個大木箱托運回法國。
可是,日本人的潛艇卻在南太平洋無情地擊沉了載有沙利士神父十多年心血的運輸船。
沙利士神父得到這個噩耗是在一年以後,戰争輕易地摧毀了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摧毀了對一個民族文明的發現。
這使本已老邁的沙利士神父衰老得更快,使他像喪失了自己的親人一般哀恸,變得如巴勃神父被風吹走前那樣寡言少語、憂郁沉悶,本已花白的頭發一夜之間全白了。
現在沙利士神父又重新投入到納西東巴象形文字的研讀中。
他在重複勞動中找到了生存在這片峽谷中的意義。
他變得愈發堅韌,沉默,嚴謹,執著。
白發在峽谷的風中飛舞,一绺一绺地飄撒在西藏的大地上,飄撒在東巴象形文字經書上,飄撒在人們憐惜的目光中。
教民們擔心他們的神父也會落入魔鬼的風中,馬修成天跟在沙利士神父的身後,與他形影不離。
他向上帝發誓,如果風要奪走沙利士神父,他絕不會答應。
好在這時都伯修士及時被教區主教大人派來了,沙利士神父低沉的情緒才稍微有所緩解。
身材高大的都伯修士是個好動的人。
他是一個參加了歐洲二戰的老兵,蹲過著名的馬其諾防線。
殘酷的戰争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他曾在德國人的集中營裡囚禁了三年,身上的骨頭關節都生了鏽,人虛弱蒼白得風都可以把他吹倒。
都伯修士的家族是一個古老高貴的家族,家族中的一個祖先曾經做過紅衣大主教,和教皇的關系密切。
他之所以在心靈飽受創傷之後選擇做一名遁世的修士,和家族的榮譽不無關系。
而且,他一步就到了西藏,這讓他的家鄉的人們深為羨慕。
因為在他們眼裡,西藏是比天堂還要遙遠的地方。
都伯修士的到來使甯靜了多年的教堂變得熱鬧起來,他龐大的身軀使教堂處處都顯得狹小、擁擠。
他興趣廣泛,性格活躍,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好奇,不僅如此,他還擾亂了一個修女的心扉,這人就是剛受洗不久的凱瑟琳修女。
上帝的愛使這個曾經飽受苦難的女人找到一方甯靜的港灣,在到教堂一年多以後,她過着晨鐘暮鼓的安詳生活,在守齋和祈禱中默想上帝的恩賜。
她很快就恢複了往昔的容顔,似乎比十年前還年輕,比天使還純潔。
在她後來一直孤獨清貧的歲月裡,她永遠都不會忘記都伯修士的背影第一次映入她的眼簾時的情景,那仿佛是在她寂靜得如雪山下的湖泊裡扔下的一塊石頭,響聲打破了湖泊的甯靜,漣漪一層層地
一個在漢地沒有神靈護佑的女子,不如歸去。
她沒有勇氣在老家雲南麗江的納西地生活,因為她的酒鬼父親剛剛醉死在一個水潭邊,據說他死前的嘔吐物使幾條野狗舔吃了後成了瘋狗。
老家那邊一向生活十分嚴謹古闆的親人不但以她父親的荒唐人生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而且還以木芳和一個大土匪生活了那麼多年為羞恥。
木芳隻在自己的家鄉停留了一晚上,滿城的閑言碎語幾乎就要淹沒她了。
第二天她就跟随一隊馬幫回到了峽谷,但是她發現在左鹽田她的婆家裡,人們看她的目光比看一個娼妓還要鄙夷。
他們認為,如果她當初追随丈夫殉情而死,她就是一個烈女;但是她卻活下來了,她就成了一個比娼妓還不如的女人。
她早就應該找一條繩子吊死自己啦。
在左鹽田暫住的那段時間裡,前夫和德忠的陰魂每個晚上都來騷擾她,當年被澤仁達娃抹了脖子的傷口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愈合,黑紅的血還在咕噜咕噜地往外冒,像一眼紅色的山泉。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木芳在雪山下澤仁達娃的部落裡,在漢地又那麼多年,和德忠卻很少來打擾她。
而她一回到左鹽田,他就找到她的夢裡來了,還和他臨死前一模一樣,矮矮的、胖胖的,瞪着一雙精明過人的商人的眼睛。
有一次他甚至在夢裡提了一把刀到處追殺她,一直把她追到了夢外,他還站在夢的門檻邊揮舞着刀子說,賤貨,你要再過來,我一刀把你的脖子抹了。
峽谷裡的杜鵑花滿地殘紅的時候,木芳感到生命的凋零其實比花兒更快更凄涼。
她終于結好了一根上吊的繩子,不慌不忙地把它搭在了一棵松樹上。
她想,要是十多年前澤仁達娃不阻止她結同一條繩子,她就不會活在世上受這麼多的罪了。
“挨刀剮的澤仁達娃。
”她臨死前都還在恨他。
在木芳面前的山坡上,是遍野枯萎凋敝的杜鵑花;在她身後的村莊裡,是房前屋内到處遊走的流言蜚語;而在更遙遠的漢地,是生死不知、身陷牢獄的兒子。
沒有一件事使她再有理由活在這個世界上,于是她把自己挂了上去。
“啪嗒”一聲脆響,挂繩子的樹枝斷了,木芳重重地摔在地上。
“天啊,難道死也這麼難嗎?”她躺在地上向蒼天抗議道。
“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你的罪還沒有得到上帝的赦免。
”一個沙啞蒼老的聲音在樹叢後面說。
“是……是人還是鬼?”木芳緊張地問。
她想我還沒有吊死自己,怎麼就聽到了來自陰間的聲音了呢? “是沙利士神父在和你講話哩,上帝可憐的迷途羔羊。
”沙利士神父從樹叢後面轉了出來。
他在左鹽田收集東巴經書,早就從人們的流言中知道了這個不幸女子的遭遇,這一天木芳神色凄惶地獨自來到山坡上時,沙利士神父就遠遠地跟來了。
因為他有某種預感,多年以來,他沒有能在納西人中發展一個信徒,如果這個遺憾要想有所彌補的話,那個從漢地回來、曾經被土匪搶過、心靈滿是創傷的女子,将會成為上帝在納西人中的突破口。
木芳本來想站起來逃走,但她摔下去時把腳崴了。
她一瘸一拐地走了兩步,便再次跌倒了。
沙利士神父上前去攙扶起她,和藹地說:“如果你在自己的家裡都找不到同情和憐憫,我主耶稣那裡有一個溫暖的火塘。
” “放開我!你說的那些跟我有什麼關系?” “噢,可憐的人,我們一直在等你歸來。
”沙利士神父殷勤慈愛地說。
就這樣,木芳成了第一個皈依天主教的納西人,她由沙利士神父付洗,取聖名為凱瑟琳,并在沙利士神父面前發了四願
在那個年代,那似乎是她能活下去的唯一路子。
如果上帝連這樣的人都不憐憫,還有誰能得到他仁慈的垂憐? 澤仁達娃在抗戰時期被政府軍捕獲後不久,就被押解到漢地一個他不知道的地方,那裡沒有一個藏族人,那裡的混亂也比峽谷裡好不了多少。
他曾經在囚車中遇到過日本飛機的轟炸,囚車被炸得翻了幾個滾,澤仁達娃隻受了點輕傷。
那是天上的魔鬼第一次以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形象出現在澤仁達娃的面前。
澤仁達娃大笑道,哈,原來你們漢地的天空也到處是魔鬼。
可惜沒有人能聽明白他的話,他們給了他一槍托,讓他老實點。
對那些押送他的士兵們來說,來自藏區的巨人澤仁達娃給他們心理上造成的恐懼一點也不亞于日本人的轟炸。
國民政府像懼怕一個野人般防範他。
他們不僅給他戴上沉重的腳鐐手铐,而且還将一塊要兩個男人才能擡得動的石磨随時墜在他的腳鐐上,讓他拖着走路。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的力氣,不知道這個巨漢一旦發起怒來,會不會像捏死一隻螞蟻一般把人擠壓得粉身碎骨。
在漢地他的犯人身份變得如此特殊,以至于沒有一個法官願意審他的案子。
原來說是要将他交給軍事法庭,可是抓捕他的部隊又開赴前線去了,他們就把他移交給地方法院,地方法院的一個法官見了他便老是做噩夢,于是他幹脆将澤仁達娃轉送到更上一級的法院。
而他的案卷在日本人的飛機轟炸中弄丢了,法官們又找不出一個懂藏語的人來做翻譯。
于是他們就把他胡亂地下到監獄裡,既不判也不審,反正這樣的人監獄中多的是。
澤仁達娃在漢地的監獄裡過着雙重的囚禁生活,國民政府不但囚禁了他的身體自由,還囚禁了他的語言。
他和一些死刑犯和政治犯關在一起,沒有人能聽得懂他說的話,他也無法與人交流。
在放風的時候,那些政治犯曾經試圖對他表示友善,把他當兄弟看,但是不同的語言卻像監獄的高牆一般使他們無法突破交流的障礙。
而監獄裡殺人越貨的江洋大盜,巨匪慣偷,卻總想和這個康巴人比試一下高低。
一次一個曾經聚嘯山林的巨匪糾集了七八個犯人,想把澤仁達娃按翻教訓一頓,但結果是他們中三個折了胳膊,兩個斷了肋骨,一人被打掉了一嘴的牙。
那個鬥敗了的巨匪頭子捂着自己的肚子說:“好漢,以後你就是這牢房裡的老大了。
可惜你他媽的隻會像老虎一樣吼叫,不會說話。
” 澤仁達娃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當了監獄裡的啞巴老大,所有的犯人都畏懼他,有好吃的都要先孝敬他一份。
他也為犯人們做一些他們不敢做的事情,要是哪個獄卒欺負了誰,犯人們就把他叫來,瞅準機會讓他往那個獄卒面前一站,瞪他兩眼也就夠了。
後來不但犯人們拿他當狐假虎威的保護神,監獄長也把澤仁達娃當寶貝。
因為他經常在妓院和老鸨們打牌,輸的錢累計起來讓他賣了烏紗帽也還不清。
一次監獄長在牌桌上說他的牢裡關了一個和美國好萊塢影片人猿泰山一樣高大的家夥,要是放到你們這妓院來,保你們這皮肉生意再也做不下去了。
老鸨不相信,監獄長就和她打賭,說她一定會被那家夥的東西吓倒。
那個女人臃腫、肥胖,年輕時拿身子當地種,年紀大了又以出賣其他女人的青春為生,一生都在和形形色色的男人打交道。
她笑着說老娘也是做賣笑起家的,什麼男人沒有見到過。
你隻管放他來,老娘要是皺一下眉頭,你的賬就一筆勾銷。
監獄長當了真,第二天就偷偷讓人把澤仁達娃押到了妓院,他命令一個獄卒将澤仁達娃的褲頭褪了下來,老鸨隻往那地方看了一眼,就不是皺眉頭的事情了,而是昏了過去。
監獄長輕易地平了自己的賬,于是又和老鸨聯手做起了新的生意。
他們每周選一個晚上,給澤仁達娃戴上一百多斤重的鐐铐和鐵鍊後,再帶到妓院裡來,不是要給他舒服放松,而是讓那些在妓女們面前找不到自信的嫖客們來參觀足以讓男人驕傲的樣本。
這個主意使妓院的生意一度十分紅火,沉溺于花天酒地中的嫖客們像看西洋景一般在妓院的門外排起了長隊,盡管每看一次得交兩個大洋。
監獄長和老鸨數錢數得高興時,忘記巨人終于醒悟過來了。
當那個獄卒再次想褪他的褲頭時,他一把揪住了他的頭,稍一用力就把獄卒的脖子擰斷了,然後澤仁達娃奪下了他的槍。
妓院一時大亂,監獄長從老鸨那裡跑來時,正撞在澤仁達娃的槍口上。
“鑰匙。
”澤仁達娃用漢語準确地說。
“媽呀,原來你并不傻,還知道鑰匙。
” “鑰匙。
”澤仁達娃重複道,把槍口抵進了監獄長的嘴裡。
監獄長乖乖拿出了挂在腰間的一串鑰匙,澤仁達娃輕松地就将自己身上多年的禁锢捅開了,連哪一把鑰匙開哪一把鎖,順序一點都沒有亂,仿佛他早已開過它無數次。
那腳鐐已經生了鏽,深深地嵌在他的腳踝皮肉裡,還生了根,一些地方新長出來的肉已經和腳鐐連在一起了。
但是澤仁達娃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連皮帶肉一把将它們扯開了。
他哈哈一笑,然後像放出牢籠的老虎,在這間散發出脂粉味的屋子裡轉了兩轉,仿佛在活動筋骨。
監獄長那時不敢跑也不敢喊,在一旁簌簌發抖,他甚至真切地聽到澤仁達娃自由了的身軀裡骨骼在“啪啪啪”地舒展。
巨人站起來了,再不是任人宰割和羞辱的階下囚。
澤仁達娃一把将監獄長提了起來,就像提一個包袱一般,橫提着他走過一間間昏暗的包房,走過妓院暧昧的長廊,走過長廊裡一盞盞猩紅的紅燈,走過一群群小便失禁的妓女,走過陽痿了的嫖客,走過再度昏過去了的老鸨,最後,走到自由的天空下。
他将手裡的監獄長遠遠地扔了出去。
他年輕時和漢人軍隊打仗受了重傷,一個活佛看見閻王要來拖他走,他把閻王像扔一個松果一樣扔得老遠。
現在,他把人間的一個閻王扔到昏暗的大街上,把囚禁的生活甩在一邊。
天上飄着細細的雪花,澤仁達娃從雪花中嗅到了故鄉卡瓦格博雪山的氣息。
盡管日思夜想的神山是那樣的遙不可及,但是澤仁達娃是自由的,再遙遠的路跨一步就到了。
50.耶稣的蜜蜂 巴勃神父被風吹走了以後,沙利士神父一人獨撐着上帝在西藏的傳教事業。
現在根本别奢望再往前建立新的教點,能守住這個最後的堡壘不被強大的藏傳佛教吞沒,就該感謝上帝了。
可不知是傳教士們缺乏獻身精神,還是教會傳信部對西藏失去了信心,多年來孤軍深入的感覺一直陪伴着耶稣的尖兵沙利士神父。
盡管他毫無怨言,恪盡職守,并為此引以為榮,但是被教會遺忘總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在沙利士神父看來,那不是對他一個人的遺忘,而是對整個西藏的遺忘。
不僅如此,沙利士神父的傳教經費也經常捉襟見肘,有兩次甚至一年都沒有見到從教區主教大人那裡撥來的費用,沙利士神父甚至連為“聖徒藥房”買藥的錢都沒有。
倒是巴黎的那些大學和圖書館、甚至美國的一些學術研究機構時常給沙利士神父彙來一些款項,救了他不少急。
自從多年前和布洛克博士結識以後,他也經常嘗試着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寫一些東西,這并不是為了在久已陌生了的西方世界沽名釣譽,而是他認為有責任讓西方認識這些位于地球邊緣地帶的人們,以及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他現在已成了一個地道的峽谷人,說着藏東地區鼻音很重的藏語方言,過着和藏族人一樣的生活,一天不喝酥油茶就不舒服。
他的教民都是些藏族人,令他着迷的卻是納西人的東巴宗教。
他肩負着神聖的使命而來,反被一種陌生的文化所征服。
這令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這些年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對東巴象形經文的破譯上,像一隻辛勤的蜜蜂,隻知操勞而不問收獲。
和阿貴已經成了他的朋友和老師,這個敦厚善良的東巴祭司現在認為,東巴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的宗教一定在白人喇嘛所在的國度找到了自己的信徒,因為“署”神已經在照管着白人喇嘛國家中的森林、河流、高山、峽谷、草場。
另一方面他們面對強大的藏傳佛教,還有一種共同的失落感。
和阿貴有一次對沙利士神父說:“神靈也和人一樣,也需要走動和交朋友,你們的耶稣來到我們這裡做客,我們的‘署’神也同樣可以到你們那裡去照管你們的自然,神父,我感到如今這個世界,替什麼神靈燒香再不是一個本民族的祭司可以說了算的事了。
力量強大的民族,他們的神靈也是強大的。
” “可是佛教徒卻認為,國家昌盛,宗教沉淪。
”沙利士神父推推自己的老花眼鏡,想起多年前他和杜朗迪神父在噶丹寺求學時那個活佛給他講的這句話,“我一直沒有弄明白他們腦子深處的東西,難道他們不需要自己的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參與競争麼?你們納西人怎樣看待宗教和民族昌盛的關系?” “我們民族最強盛的時期是木天王時代。
那時靠近納西地的西藏、雲南、四川藏區都成了木天王的領地。
峽谷裡這一支納西人就是木天王當年征讨西藏時留下來的後代。
可是木天王不是一個好的東巴教徒,他是靠漢人的儒教打下自己的天下的。
” “這說明佛教徒們的觀點是錯誤的,至少也落後于這個時代了。
我們的一個偉人拿破侖說,‘上帝站在物質力量強大的一方。
’” 和阿貴憂心地說:“可是他們的瑪尼堆已經堆到瀾滄江東岸來啦。
” 自從納西人和阿貴的兒子被認定為轉世靈童,後來又坐床做了活佛後,瀾滄江東岸的納西人越來越多地往西岸的噶丹寺去燒香。
寺廟對納西人皈依藏傳佛教采取寬容仁慈的态度,後來西岸的喇嘛們幹脆就來到東岸,在納西人村莊的後面建了一座小寺廟,作為噶丹寺的分寺,分寺裡通常隻有三四名喇嘛。
這是峽谷裡藏傳佛教勢力在東岸的第一個立足點。
左鹽田的納西人和過路的馬幫使這座小小的分寺香火旺盛。
隻有沙利士神父和和阿貴從心底裡反感這座看上去不甚規整的寺廟,按神父驕傲的想法,應該是基督的教堂重新回到瀾滄江西岸去,或者在納西人的村莊建立右鹽田教堂的分堂,而不是佛教徒們的香火熏到上帝的眼皮底下。
這座分寺隻有一幢不到一百平方米的房子,連僧舍都沒有,喇嘛們晚上就睡在他們供奉的菩薩腳下。
沙利士神父評價說,它連一所避風的旅店都不如。
和阿貴更為誇張地說,我家的柴棚也比它更能擋風哩。
兩個不同宗教的祭司經常在一起交換各自的失落情緒,一個感到佛教徒在基督的背後捅了一刀,另一個則為自己民族信仰的改弦易轍而悲涼。
好在沙利士神父對東巴象形文字的癡迷使和阿貴多少拾回了點自信心。
他教神父識讀那些饒有趣味的東巴象形文字,引領他進入納西文明的秘密路徑,以至于沙利士神父在很多時候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研究古老東方納西山地民族文明的學者,而不是上帝福音的傳播者。
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他已經能閱讀一些淺顯的東巴經書,并撰寫出了一百多萬字的研究成果。
四年前,應巴黎國家圖書館之約,他把自己辛勤研究東巴象形經文的調查手記,兩卷本《納西東巴象形文——拉丁文對照詞典》,以及上千冊東巴經書,打包成四個大木箱托運回法國。
可是,日本人的潛艇卻在南太平洋無情地擊沉了載有沙利士神父十多年心血的運輸船。
沙利士神父得到這個噩耗是在一年以後,戰争輕易地摧毀了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摧毀了對一個民族文明的發現。
這使本已老邁的沙利士神父衰老得更快,使他像喪失了自己的親人一般哀恸,變得如巴勃神父被風吹走前那樣寡言少語、憂郁沉悶,本已花白的頭發一夜之間全白了。
現在沙利士神父又重新投入到納西東巴象形文字的研讀中。
他在重複勞動中找到了生存在這片峽谷中的意義。
他變得愈發堅韌,沉默,嚴謹,執著。
白發在峽谷的風中飛舞,一绺一绺地飄撒在西藏的大地上,飄撒在東巴象形文字經書上,飄撒在人們憐惜的目光中。
教民們擔心他們的神父也會落入魔鬼的風中,馬修成天跟在沙利士神父的身後,與他形影不離。
他向上帝發誓,如果風要奪走沙利士神父,他絕不會答應。
好在這時都伯修士及時被教區主教大人派來了,沙利士神父低沉的情緒才稍微有所緩解。
身材高大的都伯修士是個好動的人。
他是一個參加了歐洲二戰的老兵,蹲過著名的馬其諾防線。
殘酷的戰争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他曾在德國人的集中營裡囚禁了三年,身上的骨頭關節都生了鏽,人虛弱蒼白得風都可以把他吹倒。
都伯修士的家族是一個古老高貴的家族,家族中的一個祖先曾經做過紅衣大主教,和教皇的關系密切。
他之所以在心靈飽受創傷之後選擇做一名遁世的修士,和家族的榮譽不無關系。
而且,他一步就到了西藏,這讓他的家鄉的人們深為羨慕。
因為在他們眼裡,西藏是比天堂還要遙遠的地方。
都伯修士的到來使甯靜了多年的教堂變得熱鬧起來,他龐大的身軀使教堂處處都顯得狹小、擁擠。
他興趣廣泛,性格活躍,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好奇,不僅如此,他還擾亂了一個修女的心扉,這人就是剛受洗不久的凱瑟琳修女。
上帝的愛使這個曾經飽受苦難的女人找到一方甯靜的港灣,在到教堂一年多以後,她過着晨鐘暮鼓的安詳生活,在守齋和祈禱中默想上帝的恩賜。
她很快就恢複了往昔的容顔,似乎比十年前還年輕,比天使還純潔。
在她後來一直孤獨清貧的歲月裡,她永遠都不會忘記都伯修士的背影第一次映入她的眼簾時的情景,那仿佛是在她寂靜得如雪山下的湖泊裡扔下的一塊石頭,響聲打破了湖泊的甯靜,漣漪一層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