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你父親為首的區委常委會研究的。
昨天上午做出的決定,下午搬進來已經違反紀律了。
區委這樣做,是為了市政建設,也是為了改變你說的國家落後的現象。
下半年,區裡還要蓋一批房,群衆的住房,包括你的住房将來都會解決的。
” 晉小波梗着脖子不動。
“從現在開始,一個小時,你把東西搬出去。
” “不搬!”晉小清叫起來。
“你敢!”康克儉臉一拉,表情嚴肅。
晉小波愣住了,他沒想到這位對父親一貫尊敬的區長突然翻了臉。
“就是搬,我也沒人。
這些東西,我請了十幾個哥們兒幫忙,我自個兒能搬嗎?” “有人幫你,我已叫人通知派出所派民警來幫忙了。
” “我不搬!”晉小波又吼起來。
康克儉一拍茶幾:“你敢不搬,就采取強制手段!”說罷,他扭頭大步走下樓去。
十幾位民警已經由所長帶領着,等候在樓下。
康克儉吩咐所長:“你們派三四個同志挨家去說服,”然後一指樓上晉小波的房間,“其餘的人先把那套房子騰出來,他敢阻撓,就采取強制手段。
然後,你可以對其他仍不打算搬的住戶宣布,區委書記晉波的兒子,已被強制搬出,誰想仿效就采取同樣的手段。
今天下午三點前,由你指揮,這幾幢樓全部搬空。
” “是。
”所長回答。
聽到區長的話,一些沒卸車的人,感到事情不妙,悄悄散去,接着一輛輛汽車載滿家具開始向後倒去。
辦公室主任此時苦着臉走下樓來。
“康區長,這孩子死活不搬,都是大小夥子了,罵不管用,打又打不動,您看……” “這麼說,在規定期限内搬不出去了?”康克儉審視着王主任的臉。
“啊?……就是……就是……難辦。
”王主任抱着一線希望。
“你被撤職了。
聽着,從現在起,再給你一小時,如果依然照舊,我将提議黨委考慮你的黨籍!” 王主任一下臉變得煞白:“怎麼?”瞬間,他醒過味來,血湧上臉,漲成醬紫色,“你真敢撤我,我就去市裡告你,你太獨斷專行了!……” 康克儉走到自己汽車前,回過頭:“你可以去告,因為你是公民,但你已經不是區政府辦公室的主任了,從現在起,你無權再過問區政府的工作。
” 康克儉的車開走了。
被免職的主任仍狼狽地呆站着,像一隻鬥敗的公雞。
二 普店街的拆遷,是道路改造工程拆遷任務中最大的一項。
它意味着這片幾乎與這座城市一起誕生的,擁有三千多戶的居民區從此在這座城市的版圖内消失。
取代它的将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立體交叉橋和環橋聳立的新型商業區。
規劃設計者們充分表現了自己驚人的雄心和宏大的氣魄。
而這裡的居民呢? 普店街的居民在希望中等待着搬遷動員令的下達。
人們要求改變生活環境的願望遠遠大于對這個居住了幾十年,甚至幾輩子的地方的留戀。
兩個星期以來,各家報紙和電台、電視台集中宣傳改造市裡交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居民們意識到,市裡交通改造和自己居住條件的改善指日可待。
但對區裡明文規定,此次搬遷是市政建設需要,一律按原住房間數、米數分配,又感到不滿足。
從“三級跳坑”式的低矮住房搬到整齊舒适的高樓單元,對普店街居民是件喜事;搬一次家不增加房間,對被缺房困擾多年的居民們又是件憾事。
于是,在街裡動員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寸土必争,強調困難,提出要求。
大禮堂裡,康克儉把區裡對搬遷工作的安排、政策,實打實地告訴大家。
人們聽到為了解決普店街的搬遷,區委區政府把新蓋的幹部宿舍樓全部讓出來的決定,深深被感動了。
一位老工人當即上台表态: “老少爺們,政府修道,為了誰?還不是為了咱們?咱說心裡話,住這蛤蟆坑裡,這罪誰都受夠了。
過去,咱看着對過的大樓就眼饞,有氣,如今政府扒了這塊地,給咱樓房住,這就是想着咱。
誰要是出難題,就是昧良心,不知好歹,跟自個兒過不去。
一家多一間,上千戶該多多少?如今區長連自個的房子都讓出來了,哪朝哪代,聽說過當官的為老百姓讓房的?不能光讓政府想着咱們,咱們也該為政府想想。
我現在明白了過去提的要求,不算數,新房給大給小,全聽政府的。
隻要市裡建設搞好了,就不愁以後沒房住!……” 有人給大爺的話鼓了掌。
楊元珍在台下站起身,沖大夥說:“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
’咱們普店街坊的心氣,也是盼着市裡建設搞好,大河沒水小河幹,市裡搞好了,将來什麼好日子沒有哇?咱們心齊,讓市裡領導瞅瞅,咱普店街的街坊們全是好樣的。
” 她的話立即得到反響,又有幾戶人站起來表了态。
搬遷,像股大潮流,千家萬戶都湧向大潮而來了。
康克儉被這大潮感動了。
多麼通情達理的群衆。
他走到麥克風前:“大爺大娘,兄弟姐妹,同志們,大家住房困難這是事實,但這次,我們隻能改善條件,增加不了面積。
我們要一步步來。
修築二環線,是市政建設的大局,大家要服從這個大局。
隻要交通解決了,市政建設包括住宅建設會很快發展起來的。
我這個區長是區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來的,我向你們保證,普店街居民住房緊張問題,兩年内一定得到解決。
兩年後的今天,哪一家還有老少三代同居一室的,就拿着我今天的保證,去區人大常委會罷我的官。
”他把手中一個紙條揚了揚,“有人剛才遞了個條子,反映市搬遷指揮部的領導同志借搬遷、利用職權改善住房條件。
這件事,我将向上級部門反映,可以調查。
但我告訴大家,這類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現在,市委、市政府已經全部凍結了市機關的新蓋宿舍樓分配。
無論哪一級領導,隻要住在拆遷區内,就都要與群衆一樣按原标準,搬遷到規劃地點。
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搞特殊化。
這是市委的一條紀律,希望群衆和我們一起監督這條紀律的執行。
” 康克儉的話被掌聲所淹沒。
普店街家家戶戶忙碌起來。
有的拆廚房,有的卸門窗,住了幾十年,破家值萬貫,人們惟恐到搬家時遺忘了什麼。
那些早就不放心的人到新居民區去看過。
回來後臉亮堂堂的,有愛說的,逢人就吹“方廳又頂一間房子”,“廁所裡還有淋浴呢。
”“兩個門一開,過堂風就來了,電扇該退休了。
”“樓和樓之間,像個花園。
”于是,更多的人又跑去實地考察,回來後,恨不得立馬搬家。
萬家小院裡東一搭,西一搭的東西擺得滿當當的。
萬老頭收了攤子,無心做買賣了。
自區長到街裡開過會,他心裡徹底涼了,準備随大流搬。
這兩天,他叫兒子和他一塊收拾着家裡所有的“産業”。
萬家福提着幾個舊酒瓶子,準備扔到土箱裡。
萬老頭趕緊攔住:“幹什麼,你?不過了?” “這幾個瓶子留着礙事,搬家砸了傷着人。
” “礙不着你的事,賣給收破爛的還能換好幾角錢呢。
”萬老頭從兒子手裡拽過裝瓶子的網兜,小心翼翼地收到一隻大筐裡,那筐裡已經裝上了不少被兒子扔掉他又撿回來的“寶貝”。
他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
家業是一針一線攢起來的,這回就是有了幾個錢,也是起早貪黑掙的。
人不能忘本,吃上紅燒肉就忘了撿白菜幫子;抽上過濾嘴就忘了撿煙屁股。
像家福這樣大手大腳,别說幾萬元,就是幾百萬也能
昨天上午做出的決定,下午搬進來已經違反紀律了。
區委這樣做,是為了市政建設,也是為了改變你說的國家落後的現象。
下半年,區裡還要蓋一批房,群衆的住房,包括你的住房将來都會解決的。
” 晉小波梗着脖子不動。
“從現在開始,一個小時,你把東西搬出去。
” “不搬!”晉小清叫起來。
“你敢!”康克儉臉一拉,表情嚴肅。
晉小波愣住了,他沒想到這位對父親一貫尊敬的區長突然翻了臉。
“就是搬,我也沒人。
這些東西,我請了十幾個哥們兒幫忙,我自個兒能搬嗎?” “有人幫你,我已叫人通知派出所派民警來幫忙了。
” “我不搬!”晉小波又吼起來。
康克儉一拍茶幾:“你敢不搬,就采取強制手段!”說罷,他扭頭大步走下樓去。
十幾位民警已經由所長帶領着,等候在樓下。
康克儉吩咐所長:“你們派三四個同志挨家去說服,”然後一指樓上晉小波的房間,“其餘的人先把那套房子騰出來,他敢阻撓,就采取強制手段。
然後,你可以對其他仍不打算搬的住戶宣布,區委書記晉波的兒子,已被強制搬出,誰想仿效就采取同樣的手段。
今天下午三點前,由你指揮,這幾幢樓全部搬空。
” “是。
”所長回答。
聽到區長的話,一些沒卸車的人,感到事情不妙,悄悄散去,接着一輛輛汽車載滿家具開始向後倒去。
辦公室主任此時苦着臉走下樓來。
“康區長,這孩子死活不搬,都是大小夥子了,罵不管用,打又打不動,您看……” “這麼說,在規定期限内搬不出去了?”康克儉審視着王主任的臉。
“啊?……就是……就是……難辦。
”王主任抱着一線希望。
“你被撤職了。
聽着,從現在起,再給你一小時,如果依然照舊,我将提議黨委考慮你的黨籍!” 王主任一下臉變得煞白:“怎麼?”瞬間,他醒過味來,血湧上臉,漲成醬紫色,“你真敢撤我,我就去市裡告你,你太獨斷專行了!……” 康克儉走到自己汽車前,回過頭:“你可以去告,因為你是公民,但你已經不是區政府辦公室的主任了,從現在起,你無權再過問區政府的工作。
” 康克儉的車開走了。
被免職的主任仍狼狽地呆站着,像一隻鬥敗的公雞。
二 普店街的拆遷,是道路改造工程拆遷任務中最大的一項。
它意味着這片幾乎與這座城市一起誕生的,擁有三千多戶的居民區從此在這座城市的版圖内消失。
取代它的将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立體交叉橋和環橋聳立的新型商業區。
規劃設計者們充分表現了自己驚人的雄心和宏大的氣魄。
而這裡的居民呢? 普店街的居民在希望中等待着搬遷動員令的下達。
人們要求改變生活環境的願望遠遠大于對這個居住了幾十年,甚至幾輩子的地方的留戀。
兩個星期以來,各家報紙和電台、電視台集中宣傳改造市裡交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居民們意識到,市裡交通改造和自己居住條件的改善指日可待。
但對區裡明文規定,此次搬遷是市政建設需要,一律按原住房間數、米數分配,又感到不滿足。
從“三級跳坑”式的低矮住房搬到整齊舒适的高樓單元,對普店街居民是件喜事;搬一次家不增加房間,對被缺房困擾多年的居民們又是件憾事。
于是,在街裡動員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寸土必争,強調困難,提出要求。
大禮堂裡,康克儉把區裡對搬遷工作的安排、政策,實打實地告訴大家。
人們聽到為了解決普店街的搬遷,區委區政府把新蓋的幹部宿舍樓全部讓出來的決定,深深被感動了。
一位老工人當即上台表态: “老少爺們,政府修道,為了誰?還不是為了咱們?咱說心裡話,住這蛤蟆坑裡,這罪誰都受夠了。
過去,咱看着對過的大樓就眼饞,有氣,如今政府扒了這塊地,給咱樓房住,這就是想着咱。
誰要是出難題,就是昧良心,不知好歹,跟自個兒過不去。
一家多一間,上千戶該多多少?如今區長連自個的房子都讓出來了,哪朝哪代,聽說過當官的為老百姓讓房的?不能光讓政府想着咱們,咱們也該為政府想想。
我現在明白了過去提的要求,不算數,新房給大給小,全聽政府的。
隻要市裡建設搞好了,就不愁以後沒房住!……” 有人給大爺的話鼓了掌。
楊元珍在台下站起身,沖大夥說:“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
’咱們普店街坊的心氣,也是盼着市裡建設搞好,大河沒水小河幹,市裡搞好了,将來什麼好日子沒有哇?咱們心齊,讓市裡領導瞅瞅,咱普店街的街坊們全是好樣的。
” 她的話立即得到反響,又有幾戶人站起來表了态。
搬遷,像股大潮流,千家萬戶都湧向大潮而來了。
康克儉被這大潮感動了。
多麼通情達理的群衆。
他走到麥克風前:“大爺大娘,兄弟姐妹,同志們,大家住房困難這是事實,但這次,我們隻能改善條件,增加不了面積。
我們要一步步來。
修築二環線,是市政建設的大局,大家要服從這個大局。
隻要交通解決了,市政建設包括住宅建設會很快發展起來的。
我這個區長是區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來的,我向你們保證,普店街居民住房緊張問題,兩年内一定得到解決。
兩年後的今天,哪一家還有老少三代同居一室的,就拿着我今天的保證,去區人大常委會罷我的官。
”他把手中一個紙條揚了揚,“有人剛才遞了個條子,反映市搬遷指揮部的領導同志借搬遷、利用職權改善住房條件。
這件事,我将向上級部門反映,可以調查。
但我告訴大家,這類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現在,市委、市政府已經全部凍結了市機關的新蓋宿舍樓分配。
無論哪一級領導,隻要住在拆遷區内,就都要與群衆一樣按原标準,搬遷到規劃地點。
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搞特殊化。
這是市委的一條紀律,希望群衆和我們一起監督這條紀律的執行。
” 康克儉的話被掌聲所淹沒。
普店街家家戶戶忙碌起來。
有的拆廚房,有的卸門窗,住了幾十年,破家值萬貫,人們惟恐到搬家時遺忘了什麼。
那些早就不放心的人到新居民區去看過。
回來後臉亮堂堂的,有愛說的,逢人就吹“方廳又頂一間房子”,“廁所裡還有淋浴呢。
”“兩個門一開,過堂風就來了,電扇該退休了。
”“樓和樓之間,像個花園。
”于是,更多的人又跑去實地考察,回來後,恨不得立馬搬家。
萬家小院裡東一搭,西一搭的東西擺得滿當當的。
萬老頭收了攤子,無心做買賣了。
自區長到街裡開過會,他心裡徹底涼了,準備随大流搬。
這兩天,他叫兒子和他一塊收拾着家裡所有的“産業”。
萬家福提着幾個舊酒瓶子,準備扔到土箱裡。
萬老頭趕緊攔住:“幹什麼,你?不過了?” “這幾個瓶子留着礙事,搬家砸了傷着人。
” “礙不着你的事,賣給收破爛的還能換好幾角錢呢。
”萬老頭從兒子手裡拽過裝瓶子的網兜,小心翼翼地收到一隻大筐裡,那筐裡已經裝上了不少被兒子扔掉他又撿回來的“寶貝”。
他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
家業是一針一線攢起來的,這回就是有了幾個錢,也是起早貪黑掙的。
人不能忘本,吃上紅燒肉就忘了撿白菜幫子;抽上過濾嘴就忘了撿煙屁股。
像家福這樣大手大腳,别說幾萬元,就是幾百萬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