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通車。

    你們别急,小店價廉物美,不敲竹杠,吃住方便,你們就多住幾天。

    ” 老闆說得輕松,童霜威父子和柳忠華聽了卻心裡沉重。

    童霜威想:隻要未過封鎖線,仍是在敵僞手掌裡,随時有被抓回去的可能。

    為什麼偏偏這麼不順利呢?小客棧簡陋,泥土地,矮門框,陰暗潮濕,床桌椅子都破舊。

    老闆娘是個肥胖帶笑的中年婦人,戳火捂竈,麻利地掌勺炒蝦。

    炒的韭菜小蝦,碧綠的韭菜,鮮紅的巢湖小蝦,配在一起色澤鮮美。

    三人要了一盤韭菜炒蝦,外加一盤紅燒串條魚。

    矮子老闆顫顫巍巍地用油膩的抹布來擦那肮髒的桌面,用手驅趕蒼蠅。

    三人草草吃了點米飯,也不願出去惹麻煩。

    天氣晴熱,隻聽客棧後邊槐樹上蟬聲高唱,“知了——知了——”,十分吵人。

    脫了外衣,都躺着休息扇扇子。

     誰知,到了午間,店老闆來了,說:“火車下午就通。

    我來告訴一聲,做做準備,上車站去等着吧。

    ”店老闆是那種樸實的人,火車通了,旅客要走了,他倒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反倒替旅客高興。

     童霜威又興奮起來。

    柳忠華去開了店飯錢,見住店的旅客紛紛離店到車站去了,三人仍分作前後走到站上去。

    早晨盤問過家霆的憲兵和憲佐已經不在,又換上了别的憲兵,卻沒有盤問。

    下午兩點鐘,大家又擠上原來那列火車往合肥去。

     大安集,又名大興集,在合肥的東南鄉,是個小站。

    火車到合肥之前先經過大安集。

    在傍晚時,三人從大安集下車,仍舊分成先後兩批走,竟意外順利地沒有遇到盤查。

    童霜威不禁想:日本人少,中國地大。

    如果在此地有個關卡,還能截住我。

    這裡不設關卡,我就闖出華容道離自由不遠了!心裡有五分得意。

     走在大安集上,柳忠華帶頭去找好朋友夏連仲。

    夏連仲原本是個在合肥東南鄉教私塾的年輕私塾先生,在本鄉很受尊敬。

    一打聽,人都知道,指點着方向,讓到夏連仲家裡找他。

     大安集跟江南那種蹩腳的小集鎮差不多,比起蘇州的楓橋鎮顯得貧窮、荒涼。

    一共隻有一條開着些小店鋪的正街,兩邊都是些低矮、蒼黑、牆根長着青苔的瓦房。

    槐樹、楊樹上的鳴蟬疲乏無力地嘶叫,一些歪斜破爛的籬笆上爬滿了黃瓜和豆角秧、牽牛花、藤蘿。

    此時正是傍晚,童霜威奇怪的是看見田地裡、路邊空地菜園中種的全是罂粟。

    正是夏季花開未敗的季節,通紅通紅婀娜多姿的罂粟花,随着輕風搖曳,綠葉中紅花招展,鮮豔極了。

    更聞到不知誰家在熬鴉片,一股鴉片香味飄傳入鼻。

    他明白:是敵僞推廣種植鴉片的結果。

    由鴉片不禁想到了為發鴉片财橫死的方立荪。

    方立荪财迷心竅,賣了國害了人,隻以為有錢萬事足,結果是臭名遠揚送了命,死後一場空! 童霜威唏噓地對柳忠華說:“看哪!罂粟種得真不少啊!” 柳忠華點點頭幽默地諷刺:“日本還正在宣傳鴉片戰争和《南京條約》是西方帝國主義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開端。

    和尚罵賊秃,其實是一路貨!” 兩人向前走,家霆保持距離跟在後面,按照路人指點的地址,到了一家小酒店隔壁的一進瓦房門口,柳忠華叫童霜威在門口稍候,他進去找夏連仲。

    一會兒,夏連仲和柳忠華出來了,将童霜威請進去。

    柳忠華又向在後邊路旁站着的家霆招手,三人一起到了夏連仲的住處。

     童霜威打量着夏連仲,見他不到四十歲,布鞋、土布小褂褲,剃的平頭,面容消瘦,體格結實。

    他濃眉大眼,面容開朗,說話聲音很輕。

    住處院裡,一架瓜棚,半熟的南瓜垂垂墜挂。

    一棵大柳樹上有懶蟬拖起聲音鳴叫。

    檐上麻雀吱吱喳喳。

    屋裡簡陋,一張木闆小床鋪着草席,桌椅闆凳都破舊,茶具、壇壇罐罐也很粗糙。

    看來像個不會料理生活的獨身男人的住所。

    他忙着從大茶壺裡倒了三碗冷茶招待客人,胸有成竹地開門見山就說:“這鎮上靠近鐵路,來做鴉片生意的人多,出現三個陌生人并不引人注意。

    但住在這裡到底不放心。

    鬼子雖不常來,僞鄉長也不太問事,但便衣漢奸常來溜達。

    喝完了水,我馬上帶你們走。

    到我堂弟夏連季家去。

    那村子離此五裡地,共産黨的遊擊隊和國民黨的遊擊隊現在都不去,鬼子漢奸也不去。

    你們到那住着,連季會帶你們過封鎖線的!” 見他說話有條有理,為人穩重、沉着、直爽,童霜威認為此人可以信賴,心裡明白:夏連仲很可能是忠華一路的人。

    也不去問他,隻是高興地點頭說:“好好好,費心早點帶我們去吧。

    ”他将碗裡的茶水一喝而盡,心想:看來,磨難快結束了!等會兒到了他堂弟家,過封鎖線估計就無問題了。

    天雖熱,身上早已汗臭熏人,人也疲乏,心裡一興奮,什麼都不在話下了。

     柳忠華和家霆也喝盡了茶水。

     夏連仲看看天色,說:“你們到我堂弟那裡吃東西吧。

    我們走!這時人都在家裡吃飯,趕路也看得清。

    ” 他拿起一卷報紙包着的東西,幫童霜威提起東西,帶着三個人走出家門。

     離開大安集到了田野間,水稻田裡蛙聲咯咯,罂粟花成片在暮色中迎風搖曳,蚊子成團撲面,天已擦黑,螢火蟲飛舞在田間。

    夏連仲悶聲不響獨自領先在狹窄的田埂上向西面走,三人也跟着默默行走。

     經過一個小村,房子毀了不少,不見人影,連個土地菩薩的小廟也傾塌了。

    有一片新墳地,一連十多個墳頭,上邊還有沾泥散落的白色紙錢、紙挂。

     夏連仲輕聲回頭說:“月初鬼子突然來燒殺過一次。

    ……” 他說得平靜,大家聽了心裡卻不平靜。

     天暗下來了,天上沒有月亮,隻有星光燦爛。

    大約半個多鐘點,到了一戶農家。

    屋東邊有個水塘,蛙聲吵人。

    風一過,水在夜色中一閃一閃,水面上的星星也晃動。

    走近前,隻見有五六間茅屋在大樹下。

    走到屋前空場地上,見場上堆着些碌碡、草垛,屋牆上粘曬着牛糞粑粑,場上有幾個男女老少在乘涼。

     夏連仲手搭喇叭叫了一聲:“連季!” 場上光着脊梁的一個三十多歲的光頭農夫站起身走來迎着說:“到了嗎?” 夏連仲介紹說:“來了!三位,按我給你講的辦。

    先住下,弄點吃的。

    給,我帶了挂面來了!”童霜威才知道他手裡抱的紙包是挂面。

    這人委實周到極了,做事有闆有眼,滴水不漏。

     夏連仲逐一向夏連季介紹了柳忠華、童霜威和童家霆,又去親熱地招呼場上坐着的夏連季的父親。

    夏連季叫他女人也來見了客人,又介紹了在場上坐着的他的老父,還有一男一女兩個七八上十歲的孩子。

    他女人馬上轉身去屋裡點燈燒水、打雞蛋下挂面。

     夏連仲也不多陪,同柳忠華去場上遠處交談了一會兒,不聲不響就走了。

    柳忠華回來輕聲告訴童霜威和家霆:“放心吧!到了這裡,大緻決無問題了。

    如果順利,明晚可以過封鎖線。

    ” 三人到了茅屋裡,屋裡飄着潮濕的泥土味,點着棉花撚芯的小油燈。

    飛進來無數蚊蟲、飛蛾和黑色、青色的小咬。

    吃了雞蛋挂面,農家睡得早,老漢和兩個孩子早去睡了。

    夏連季讓女人也去睡了,自己去點艾草驅蚊,陪三人在堂屋裡潮濕的地上鋪上蘆席一起睡。

     童霜威忍不住問問當地的情況。

    夏連季不愛說話,問一句答一句,隻說:“大安集鬼子讓種鴉片,這裡我不種!”又說:“這裡鬼子漢奸不敢來!”但又叮囑:“有個姓夏的本家名叫夏寨,人都叫他‘寨子’,弄到點槍支,拉起了四十多人,要打天下,聲言不跟共産黨,也不跟老蔣,要自己幹!因為他打過鬼子殺過兩個漢奸,雖有些擾民人倒也不仇恨他。

    他帶着手下的人有時也到這裡轉轉。

    ” 聽夏連季說起“寨子”,童霜威擔心,隻是沒表露,心想:唉,趁早明晚離開這裡,過了封鎖線就安心了。

    他挨着家霆睡,臨睡時欣慰地拍拍家霆的腦袋,似是說:睡吧,孩子!苦難即将過去,一切都要越來越順利了。

    他雖沒說什麼,家霆卻能感覺到他的情緒。

     夜深人靜,聽得見村後那條淝水的支流水聲湍急,似在與草樹上的螢火、青空中的星星訴說曆史上美麗而哀愁的故事,說不完也說不斷。

    河邊草叢中有水鳥的驚飛鳴叫聲。

    蛙鼓敲得十分喧鬧,此起彼落,響成一片。

     夏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