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炎夏悄悄地溜走了。
蟬聲稀少了,蛙聲也不像盛夏時鼓噪得那麼熱鬧了。
秋初,早晚天氣比較涼爽。
天上常常明淨無雲,顯得特别晴朗和清新。
夏季美麗的色彩似乎已經開始褪色,但還看不到黃葉和紅葉。
寒山寺内的大樹上,有時成群的楝雀飛來停歇,又成群“轟”地飛走了。
夜晚,窗前階下,瓦礫堆裡,大樹根旁,都有秋蟲哀鳴,終宵不停。
于是,寂寞惆怅的感覺又會襲入童霜威的心頭,引起他無限的愁緒。
那天,“冷面人”帶着幾分高興地告訴童霜威:“童委員,今天下午,我們要動身回上海了!”話聲裡帶着欣悅,看來,“冷面人”在寒山寺裡住夠了,對于能回繁華、熱鬧的上海去很滿意。
事出突然,不無驚詫。
童霜威佯作平靜,故意無動于衷地問了一句:“回去幹什麼?” “冷面人”搖搖頭:“不知道!”看來他是真的不知道。
他說:“童委員,我來幫你收拾收拾東西吧!” 忽然要回上海,不能不引起童霜威心頭的波動。
聽到“冷面人”走進走出嘴裡輕輕哼蘇灘,他克制住感情,上午照樣閉眼打坐,實際自己在腦際自問自答: “這次回去以後會怎樣呢?” “誰能預蔔!也許是繼續軟禁?也許他們又有什麼新的策略?……當然,繼續糾纏我是免不了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 “唉,應該怎麼辦呢?難熬的歲月!長夜漫漫,何以待旦?” “在這種時候,利用他們的心理,我應該捍衛我的信念,不做漢奸!還是文天祥說得好:‘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 自問自答,在童霜威腦中早已反複無數次了。
現在由于突然又要被送回上海,思緒更紛亂複雜了。
像臨戰前夕,心裡有難耐的緊張,有焦灼的不安,攪得他痛苦不堪。
要離開寒山寺了,他心裡有凄恻的感情,是一段像在夢中的生活喲!往事如煙,柳葦的笑聲、箫聲……甚至方麗清和江懷南的身影容貌……都在腦裡閃動。
一場噩夢就要過去,另一場新的噩夢眼看又要來臨,他感到沉重,感到百不耐煩。
正因這樣,童霜威覺得血壓升高,頭裡發暈,手腳發冷,渾身不舒适。
心髒跳動得比平時快得多。
自己把把脈,心跳得那麼急,感覺上就更難受了。
他怕自己病倒,強自克制,不斷數着佛珠,嘴裡念佛,使自己甯靜下來。
下午,來了一輛由一個穿短打的黑瘦子駕駛的黑色小汽車,“冷面人”替他提着物件陪他上了車。
這次,除了“冷面人”,沒有别人押送。
車子離開寒山寺,掠過楓橋鎮旁,那留下過他足迹和記憶的古老破落的小鎮,近旁長着高高的野草,灰黑色擁擠的平房牆壁剝落,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寒酸,一幅破敗荒棄的景象。
童霜威留戀地看了一眼,小鎮流水似的就在眼前閃過了。
車子不走蘇州城裡,繞過城外,沿着鐵路旁向東的公路走。
城外十分荒涼,一片兵荒馬亂後的氣氛。
一些破衣爛衫滿面憂愁的窮苦農民提籃挑筐腳步匆匆,一些日本兵在兵營外邊牽着棕紅色的軍馬溜達。
古老的蘇州城牆上,有用藍底白字漆刷的大字标語口号:“日支合作建設全面和平”,口号似通非通,也弄不清是日本人寫的還是漢奸讨好主子寫的。
汽車沿公路駛行時,看到鐵路上有運兵的軍車,一些日本兵粗聲粗氣野蠻地高唱着軍歌。
矚目遠望,一塊一塊的田野裡,莊稼長得稀稀落落,雜草叢生。
田裡站着七歪八倒的稻草人,有成群的麻雀在田間啄食,起飛。
該是快收割的季節了。
有三三兩兩的農夫在田地裡忙碌。
最奇怪的,是一路上在沿鐵路的地方,被渠道、水溝所分割的田野上,連綿不斷地密密插埋着竹籬笆。
童霜威明白了:這是防止人接近鐵路。
看來,是有中國人在破壞鐵路呢!不然,何至于花這麼大的力氣來插埋這些竹籬笆? 路邊,荒草萋萋的小河浜裡,綠水在陽光下粲然閃爍。
遠處一些被竹林和樹木圍住的小村子,死氣沉沉,村口有土冢累累的亂墳崗,叫人看了心裡發寒。
錦繡的江南水鄉哪裡去了?如今呈現在童霜威眼前的大地,像是大病後一個瘡痍滿身奄奄一息的老人了。
每逢經過鐵路沿線的小站附近,總是看到穿黃軍衣的日本兵荷槍放哨,刺刀明晃晃的,把守着鐵路。
那種“國破山河在”“往來成古今”的感觸布滿心頭。
童霜威不願再向車窗外張望,過了一會兒,幹脆閉目打起盹來。
也許是晚上着了涼,他覺得有點傷風似的,打了好幾個噴嚏,心裡酸酸的,鼻子也酸酸的。
他半醒半睡地閉目打盹,約摸過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在颠簸的公路
蟬聲稀少了,蛙聲也不像盛夏時鼓噪得那麼熱鬧了。
秋初,早晚天氣比較涼爽。
天上常常明淨無雲,顯得特别晴朗和清新。
夏季美麗的色彩似乎已經開始褪色,但還看不到黃葉和紅葉。
寒山寺内的大樹上,有時成群的楝雀飛來停歇,又成群“轟”地飛走了。
夜晚,窗前階下,瓦礫堆裡,大樹根旁,都有秋蟲哀鳴,終宵不停。
于是,寂寞惆怅的感覺又會襲入童霜威的心頭,引起他無限的愁緒。
那天,“冷面人”帶着幾分高興地告訴童霜威:“童委員,今天下午,我們要動身回上海了!”話聲裡帶着欣悅,看來,“冷面人”在寒山寺裡住夠了,對于能回繁華、熱鬧的上海去很滿意。
事出突然,不無驚詫。
童霜威佯作平靜,故意無動于衷地問了一句:“回去幹什麼?” “冷面人”搖搖頭:“不知道!”看來他是真的不知道。
他說:“童委員,我來幫你收拾收拾東西吧!” 忽然要回上海,不能不引起童霜威心頭的波動。
聽到“冷面人”走進走出嘴裡輕輕哼蘇灘,他克制住感情,上午照樣閉眼打坐,實際自己在腦際自問自答: “這次回去以後會怎樣呢?” “誰能預蔔!也許是繼續軟禁?也許他們又有什麼新的策略?……當然,繼續糾纏我是免不了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 “唉,應該怎麼辦呢?難熬的歲月!長夜漫漫,何以待旦?” “在這種時候,利用他們的心理,我應該捍衛我的信念,不做漢奸!還是文天祥說得好:‘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 自問自答,在童霜威腦中早已反複無數次了。
現在由于突然又要被送回上海,思緒更紛亂複雜了。
像臨戰前夕,心裡有難耐的緊張,有焦灼的不安,攪得他痛苦不堪。
要離開寒山寺了,他心裡有凄恻的感情,是一段像在夢中的生活喲!往事如煙,柳葦的笑聲、箫聲……甚至方麗清和江懷南的身影容貌……都在腦裡閃動。
一場噩夢就要過去,另一場新的噩夢眼看又要來臨,他感到沉重,感到百不耐煩。
正因這樣,童霜威覺得血壓升高,頭裡發暈,手腳發冷,渾身不舒适。
心髒跳動得比平時快得多。
自己把把脈,心跳得那麼急,感覺上就更難受了。
他怕自己病倒,強自克制,不斷數着佛珠,嘴裡念佛,使自己甯靜下來。
下午,來了一輛由一個穿短打的黑瘦子駕駛的黑色小汽車,“冷面人”替他提着物件陪他上了車。
這次,除了“冷面人”,沒有别人押送。
車子離開寒山寺,掠過楓橋鎮旁,那留下過他足迹和記憶的古老破落的小鎮,近旁長着高高的野草,灰黑色擁擠的平房牆壁剝落,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寒酸,一幅破敗荒棄的景象。
童霜威留戀地看了一眼,小鎮流水似的就在眼前閃過了。
車子不走蘇州城裡,繞過城外,沿着鐵路旁向東的公路走。
城外十分荒涼,一片兵荒馬亂後的氣氛。
一些破衣爛衫滿面憂愁的窮苦農民提籃挑筐腳步匆匆,一些日本兵在兵營外邊牽着棕紅色的軍馬溜達。
古老的蘇州城牆上,有用藍底白字漆刷的大字标語口号:“日支合作建設全面和平”,口号似通非通,也弄不清是日本人寫的還是漢奸讨好主子寫的。
汽車沿公路駛行時,看到鐵路上有運兵的軍車,一些日本兵粗聲粗氣野蠻地高唱着軍歌。
矚目遠望,一塊一塊的田野裡,莊稼長得稀稀落落,雜草叢生。
田裡站着七歪八倒的稻草人,有成群的麻雀在田間啄食,起飛。
該是快收割的季節了。
有三三兩兩的農夫在田地裡忙碌。
最奇怪的,是一路上在沿鐵路的地方,被渠道、水溝所分割的田野上,連綿不斷地密密插埋着竹籬笆。
童霜威明白了:這是防止人接近鐵路。
看來,是有中國人在破壞鐵路呢!不然,何至于花這麼大的力氣來插埋這些竹籬笆? 路邊,荒草萋萋的小河浜裡,綠水在陽光下粲然閃爍。
遠處一些被竹林和樹木圍住的小村子,死氣沉沉,村口有土冢累累的亂墳崗,叫人看了心裡發寒。
錦繡的江南水鄉哪裡去了?如今呈現在童霜威眼前的大地,像是大病後一個瘡痍滿身奄奄一息的老人了。
每逢經過鐵路沿線的小站附近,總是看到穿黃軍衣的日本兵荷槍放哨,刺刀明晃晃的,把守着鐵路。
那種“國破山河在”“往來成古今”的感觸布滿心頭。
童霜威不願再向車窗外張望,過了一會兒,幹脆閉目打起盹來。
也許是晚上着了涼,他覺得有點傷風似的,打了好幾個噴嚏,心裡酸酸的,鼻子也酸酸的。
他半醒半睡地閉目打盹,約摸過了兩個多小時,終于在颠簸的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