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偏不倚、不黨不派,應當公正,才像‘無冕之王’。

    她是個自由主義者,說實話,我也正是受她影響才進民聲新專的。

    我看沒有職業比做記者更有意思的了。

    ” 家霆默默思忖,燕寅兒講姗姗大姐的話,值得咀嚼。

    他一時還不能完全理清這段話的内容,覺得不對,又難以用凝練中肯的幾句話來說明是非。

    同燕寅兒相交也不長,已在麻煩她姐姐搭救馮村,一下子就來挑剔也太不禮貌。

    從燕寅兒日常言談中,他感到燕寅兒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

    不再做聲,心裡想到馮村在特務手裡,說不定已經動了酷刑,心裡難受,歎了一口氣,又歎一口氣,坐立不安。

     燕寅兒看得出家霆的痛苦與煩惱,見他情緒不好,也不多坐,熱情地安慰了幾句,表示一定找父親和姐姐繼續出力,然後告辭。

     她走了。

    家霆覺得該留她一留。

    留她下來談談總比自己獨自苦悶的好。

    同燕寅兒談話還是挺有味的,她的心地透明得好像叫人一眼能看穿,講話時沒有顧忌、隐諱,也沒有做作,純情、純真。

    他猛然感到,近來的相處,使她和他,兩個本來陌生的青年人,産生了一種相互的吸引,是一種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友好關心上的并非男女之愛的友情,這使他在心上産生一種甯靜和快慰。

     從早到下午,家霆始終在煩躁不安與苦惱等待中度過。

    直到暮霭悄悄爬上窗戶塗暗了玻璃,童霜威突然歸來,家霆才感到一點安慰。

    同爸爸在吃晚飯時,家霆把馮村的失蹤與托燕寅兒搭救馮村的經過一五一十都講了。

    晚上,他沒有去民聲新專上課,留下來同爸爸商量該怎麼辦。

     童霜威聽了家霆的叙述,認識到馮村的被捕肯定是葉秋萍下的毒手,張洪池也在中間起了壞作用,估計到這次搭救将很艱難。

    他沉默着,回憶着許多往事。

    終于,氣憤填膺地歎着氣說:“為了搭救馮村,我要盡一切力量!不管怎麼樣,非把他救出來不可!” 家霆問:“爸爸,你找誰?” “當然先找葉秋萍,解鈴還須系鈴人嘛!” “萬一他不買賬呢?” “我要多找些人,像于右任、馮玉祥、居正、杜月笙,都立刻找。

    于管監察,居管司法,馮主持正義,杜有他的邪門歪道和不可低估的勢力,我都先找一找,然後再考慮找别的人。

    ” “爸爸今晚去看望一下燕翹老伯不好嗎?他已經開始辦這件事了。

    您同他見見面,一是再當面托托他,二是也好多個人計議。

    ” 童霜威點頭。

    提起燕翹,使他想起一些往事。

    童霜威與老同盟會員裡極有威信的趙聲[2]是江蘇丹徒同鄉,趙聲比他年齡要大七八歲。

    辛亥革命前,有一年,童霜威在南京拜見過趙聲。

    趙聲身材魁偉,長面豎眉,聲音洪亮,模樣威嚴。

    當時在南軍新軍三十三标任标統,大家稱他為“活關公”,年輕人都崇拜他。

    正是在趙聲住處,童霜威第一次見到了燕翹。

    當時燕翹剛從清朝監獄裡出來,背上還拖着一條大辮子。

    那是晚上,在燈光下看見他滿面胡須,形容憔悴,講話聲音剛勁有力,給童霜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趙聲一九一一年四月與黃興一同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去香港積憂成疾,常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句,痛哭流涕,不久即抑郁病逝。

    一晃二十幾年,童霜威在南京又因友人之邀到過一次燕翹家裡。

    燕翹已經半身癱瘓,住在南京雞籠山下考試院附近。

    那次見面,談些什麼已記不清了。

    但燕翹家客堂裡挂的一幅條幅卻使童霜威再也忘不了。

     那是趙聲親筆寫的一幅條幅,裱得素淨精美,挂在牆上,寫的是: 錄舊作《送皖南友人吳樾[3]北上》七絕一首 淮南自古多英傑,山水如今尚有靈。

     相見襟期一潇灑,朔風吹雨太行青。

     燕翹老弟留念 丹徒趙伯先書于白下 這首七絕是吳樾去北京謀刺清朝五大臣前趙聲送贈的。

    吳樾之去北京,大有荊轲“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氣勢。

    趙聲又将這首詩寫贈給同是安徽人的燕翹,自然寓含鼓舞勉勵之意。

    燕翹在辛亥革命成功事隔二十幾年之後仍挂這幅條幅,自然是作為一個老同盟會員永志不忘的意思。

    這使童霜威不禁肅然起敬。

    童霜威聽人說過:燕翹這人一直還保留着一股當年的豪氣,也敢仗義執言,對現實多有不滿。

    到底半癱瘓了,雖有參政員頭銜,隻是将他當元老一般養着,點綴門面,毫無實權,說話常等于不說。

    但無論如何,他總是有不少熟人,是塊老牌子,拉他出來自然是好,因此點頭說:“好,家霆,你馬上陪我去吧!” 燕翹住在小什字水巷子附近,離餘家巷不遠。

    晚飯後家霆陪童霜威到那裡時,燕寅兒去學校上課了,燕姗姗也未回來。

    燕東山同父妹等不住一起,他同有病的妻子住在較場口附近,不常回家。

    燕翹正坐在輪椅車上,與一個侍候他的年輕男仆下圍棋。

    見有客人來了,一盤黑子白子的殘局仍放在身旁短幾上。

    童霜威注意到,當年在南京挂着的那幅趙聲的條幅仍懸挂着。

    隻不過,年代久了,屏條早已發黃陳舊了。

     家霆還是第一次見到燕翹。

    童霜威同燕翹多年未見,見燕翹雖老了不少,脊背挺直,坐在那裡,看不出是下身癱瘓。

    他剪的平頂頭,面容蒼老、清秀,兩隻眼炯炯有神。

    見童霜威帶兒子來了,顯得極為高興,“嘩啦”推掉棋子,說:“啊,童先生,我記得你是喜歡詩詞的。

    我閑來無事,近年也讀點詩詞。

    我這是‘老來博弈豈荒耽?飽食終嫌不用心。

    藉免出門撞擾擾,猶勝午枕夢沉沉。

    ’哈哈,老朽了!老朽了!” 童霜威熱情同他握手,說:“‘世途黑白混難分,翻覆輸赢總未真。

    ’棋中的學問太大了!翹老!一别多年,我是才從江津遷來重慶的。

    從馮村處知道你的近況,小兒與女公子又同學。

    這就更想念了,寄上過一本拙作,想已收到?” 坐定,男仆來上茶。

    燕翹說:“童先生,你那本書寫得極好。

    我讀過了。

    既有豐富的史料,也很有見地。

    我們這個國家,從古到今确實都既說有法而又從不依法辦事。

    封建時代,皇帝的金口就是法,他要殺人,殺人就合法。

    你的書裡用了曆朝曆代許多有名的冤案作例,痛快淋漓。

    當年,我們革命,也正是要革掉清朝的腐敗和那些混賬的做法。

    可誰想到媳婦成了婆,有野心,想獨裁,還是用的老黃曆!” 童霜威歎口氣搖搖頭,說:“翹老感慨得對,我今天來,是為了馮村的事來煩請翹老鼎力相助的。

    聽小兒說,翹老已經在出力營救了,不知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