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
莎士比亞這句著名台詞的意義,在陸川縣委第一書記田青廉、縣長秦思民心裡,正在逐步變成一聲沉重的歎息。
這樣的時代已經變成紛沓而至的各類突發性事件和他們緊緊擁抱了。
重複了多次拆東牆補西牆過程中的損耗,已使擋風的屏障越變越矮,矮到了伸腰一探脖子,就可以感受到東西風對吹的冰涼肅殺之氣。
發展電力基礎工業,缺少的資金,他們決定吃财政飯的一萬多人勒緊褲帶奉獻一兩個月薪水;兩千多教師無米下鍋不得已上訪告狀後,他們又決定用增加農業稅的方式彌補上一輪的決策失誤;當看到外地無端增加農民負擔的事件被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曝光後,他們就隻能慶幸中央電視台沒在陸川設立記者站了。
社會的大轉型,成功的要訣在于整個過程中保持穩定。
于是,摸着石頭過河摸到深水區後,他們作為一地父母官的成就感便被無情地剝奪了。
幾年來,他們已經記不得演過多少種角色了,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恐怕隻有探險隊隊員和救火隊隊長兩種。
大環境的驟變,使他們這對搭檔,成為陸川近五十年曆史上,最團結、最能相互支持的一對。
在植物園裡,誰隻想做那護花的綠葉?在官場的台階上,有誰把向下滑行當做人生的成就?三年前,田青廉是作為清江市市級領導的替補來到陸川的,他自然想以沖刺的速度,用政績換回榮升的通行證。
秦思民在陸川已經呆了近三十年,和他一起來陸川老區插隊的十名北京知青,二十年前已經随着一次社會潮汐,流回生他們養他們的京都了。
秦思民真的想老死陸川嗎?不是的。
從他娶了個北京籍清江媳婦,從他過了二十幾年牛郎織女般夫妻生活上看,陸川決不是他選定的人生終點站。
北京的父母早已年邁,田青廉調來時,他在縣長的位置上已經坐了近兩年,血緣的深層呼喚,向上的台階的誘惑,決定了他在官場的羊腸小道上注定要采取的攻擊姿态。
同時,他們兩個都是能領悟到S省現任第一書記蒲東林司令員的“班長論”妙處的聰明人。
五年前,蒲東林在省長的位置上已經幹了兩年,中央一紙任命,派來一個張書記接替了離職休養的王書記。
在張書記上任不久的一次黨代會上,蒲東林手扶麥克風,講了這樣一番話:“S省的幹部隊伍,好比一支作戰部隊,我是司令員,張書記是政委。
中央明确指出,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搞經濟就是打仗,打仗的時候聽誰的?當然要聽司令員的。
你們都是跟我打了多年仗的老部下,一定要尊重我們新來的張政委,一定要把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當成動力,好好跟着我打勝仗。
”一年後,可能是為了不浪費人才,一紙調令,張書記去鄰省當書記去了,一紙任命,蒲東林變成了省委第一書記,一次選舉,又選出個王省長。
王省長上任不久,蒲東林在省委常委會上又講了一番話:“我們常委一班人,就是領導全省八千萬人民奔小康、奔現代化的火車頭。
領導班子,領導班子,我們就好比一個班,我是班長,王省長是副班長。
中央領導集體有核心,我們這個省委班子也有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班長。
現在的中心工作是抓經濟,抓經濟就好比打仗,要一切行動聽指揮。
聽誰的指揮?當然是聽班長的指揮,隻能有一個聲音,命令一亂,肯定吃敗仗。
道理就這麼簡單。
”田青廉到陸川走馬上任後,陸川的經濟形勢已經全面惡化,他和秦思民已經沒有心思和精力來展開幾個戰役,弄清誰是陸川的司令員和班長了。
十五大召開前夕,田青廉和秦思民又一起經曆了因基金會問題引發的政治危機。
城關鎮人民政府的扶貧基金會五年前被新上任的黨委書記丁顯華變成了一個小銀行。
高息進高息出的操作,吸引了大量儲戶。
三個月前,丁顯華還是陸川政壇炙手可熱的新星,經濟上的大能人。
兩個月前,丁顯華突然間被清江市公安局抓走了,犯的事當然是十分常見的貪污受賄和腐化堕落。
這種像普通感冒病毒一樣的犯罪,哪個縣每年都要出個十起八起,已經沒有引發全局政治危機的能量了。
誰知這件事先引出一場基金會擠兌風波。
等發生了一個儲戶跳樓自殺的惡性事故後,田青廉和秦思民才全面了解了基金會觸目驚心的現實。
基金會的儲蓄額已高達一億四千五百萬,其中三千二百萬已高息貸給了陸川三百二十六位私營業主,一億一千兩百萬則貸給了陸川二十八家國有企業。
個人貸款有百分之八十經過丁顯華之手,到丁顯華案發時,從基金會貸款百萬元以上的私營業主,已有八個破産後逃亡,六個進了監獄。
為了使事态不緻再度惡化,田青廉和秦思民下令讓國有企業在一個月内還清全部貸款。
此令一出,他們才發現報表上虧損面不足百分之十五的陸川國有企業,實際上已有百分之九十五還不起基金會的高息貸款了。
因為基金會已出了命案,兩個父母官隻好硬着頭皮嚴令企業還錢。
這一逼,又把工人逼上街了。
度日如年的田青廉和秦思民在電視講話中,向全縣基金儲戶做出一年還本的承諾後,隻能全力以赴解決陸川的國企問題。
十五大閉幕的當天,兩個人進行了一場直截了當的交談。
秦思民說:“上面有了政策,不行就先賣幾個。
還有七八千萬的大窟窿,财政補不起呀。
”田青廉罵道:“都存着落井下石之心,怎麼賣?蔣家沱的蔣明安提出買絲織廠,可他四十歲以上的工人一個都不要,怎麼賣?”秦思民哀歎道:“可是,再拖下去,瘦死的駱駝怕還值不了一隻羊的價。
在陸川這樣的老區窮縣,股份制也搞不起來。
我看,還是隻有賣這一條路可走。
”田青廉表情痛苦地吸着中華牌軟包裝香煙,說:“企業都私有了,你我在陸川算什麼?你甘心做一屆看守内閣?工人階級名義上總還是領導階級吧?把他們當足球踢給蔣明安這些人,先不說他們的政治待遇問題,留下的老弱病殘大包袱,政府能背得動嗎?你看是不是到上面走動走動,找人牽線尋個大企業把咱們稍大一點的企業兼并了?陸川還是有些過硬關系的。
” 秦思民十六歲由北京到陸川,一待就是三十年,陸川的關系這種中國特色的無形資産,他算得上如數家珍了。
陸川出武将,五五年到六五年,有四十二位陸川子弟戴上了将軍銜。
這十多年,陸川還有十五位将軍在領導千軍萬馬。
可這一筆無形資産,在和平時期根本沒用途。
十年前,秦思民剛當副縣長,就動過利用這筆無形資産的念頭。
他親自去找軍階最高的大區司令員董樹槐,請董司令支持一下家鄉建設。
也趕得巧,正趕上董樹槐即将離職休養,秦思民才算帶了三十輛部隊報廢的解放牌卡車回了陸川。
這批車隻在陸川境内跑了一年,都進廢品站了。
這四五十年,文官最顯赫的家族,隻有陸家灣的陸家。
陸震聲、陸震天兩兄弟,紅軍時期就是S省名震一時的人物,他們倆的腦袋上了國民黨的懸賞榜,都值上萬枚袁大頭。
四七年,陸震聲被叛徒出賣遭殺害時,已經是中共S省委書記了。
秦思民和史天雄、陸小藝同過七年學,對陸家第二代的情況也一清二楚。
史天雄是個聖徒型的人物,便是手中有權,會幫陸川這個忙嗎?這種人心裡即便有故鄉,這個故鄉的名字也隻能叫中國。
鄧小平十四歲離開廣安,到死都沒踏上故土一步。
陸震天十八歲離開陸川,六十多年,不是也沒回過家嗎?陸震天的長子陸承志,留過蘇,又身居副部長高位,可他主管的是國家的電子信息産業,就是說情讓天宇這種大企業兼并了陸川的開關廠,也改變不了大局。
陸震聲的遺孤陸承業,倒是一位企業家,十年前還是全國十大企業家,可如今在他領導下的紅太陽集團,天天都在走下坡路,也是無法指望的。
秦思民知道田青廉初來乍到,就把陸川在上層的無形資産詳細分析了一番,最後得出了這樣一個斬釘截鐵的結論:“陸家都沒人能幫我們,别說其他人了。
” “老秦,你遺漏掉一個陸家的重要人物。
”田青廉用十分肯定的口氣說道:“能解救你我于水火之中的人物,你怎麼能遺忘呢?”秦思民撲哧笑将起來,“你是說陸小藝吧。
春天我還在北京見過她。
如今,她一半精力在經營她的影視公司,一半精力在照顧陸老的身體,恐怕再沒精力幫咱們陸川救火了。
”田青廉道:“你怎麼把陸承偉給忘了。
這可是陸家出的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大資本家。
”秦思民大笑起來,“老田,你也太擡舉他了吧。
陸承偉我怎麼不熟悉?插隊時他去了雲南,不到半年就跑回陸川了。
仗着陸家在陸川樹大根深,七四年被推薦上了大學。
後來又
莎士比亞這句著名台詞的意義,在陸川縣委第一書記田青廉、縣長秦思民心裡,正在逐步變成一聲沉重的歎息。
這樣的時代已經變成紛沓而至的各類突發性事件和他們緊緊擁抱了。
重複了多次拆東牆補西牆過程中的損耗,已使擋風的屏障越變越矮,矮到了伸腰一探脖子,就可以感受到東西風對吹的冰涼肅殺之氣。
發展電力基礎工業,缺少的資金,他們決定吃财政飯的一萬多人勒緊褲帶奉獻一兩個月薪水;兩千多教師無米下鍋不得已上訪告狀後,他們又決定用增加農業稅的方式彌補上一輪的決策失誤;當看到外地無端增加農民負擔的事件被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曝光後,他們就隻能慶幸中央電視台沒在陸川設立記者站了。
社會的大轉型,成功的要訣在于整個過程中保持穩定。
于是,摸着石頭過河摸到深水區後,他們作為一地父母官的成就感便被無情地剝奪了。
幾年來,他們已經記不得演過多少種角色了,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恐怕隻有探險隊隊員和救火隊隊長兩種。
大環境的驟變,使他們這對搭檔,成為陸川近五十年曆史上,最團結、最能相互支持的一對。
在植物園裡,誰隻想做那護花的綠葉?在官場的台階上,有誰把向下滑行當做人生的成就?三年前,田青廉是作為清江市市級領導的替補來到陸川的,他自然想以沖刺的速度,用政績換回榮升的通行證。
秦思民在陸川已經呆了近三十年,和他一起來陸川老區插隊的十名北京知青,二十年前已經随着一次社會潮汐,流回生他們養他們的京都了。
秦思民真的想老死陸川嗎?不是的。
從他娶了個北京籍清江媳婦,從他過了二十幾年牛郎織女般夫妻生活上看,陸川決不是他選定的人生終點站。
北京的父母早已年邁,田青廉調來時,他在縣長的位置上已經坐了近兩年,血緣的深層呼喚,向上的台階的誘惑,決定了他在官場的羊腸小道上注定要采取的攻擊姿态。
同時,他們兩個都是能領悟到S省現任第一書記蒲東林司令員的“班長論”妙處的聰明人。
五年前,蒲東林在省長的位置上已經幹了兩年,中央一紙任命,派來一個張書記接替了離職休養的王書記。
在張書記上任不久的一次黨代會上,蒲東林手扶麥克風,講了這樣一番話:“S省的幹部隊伍,好比一支作戰部隊,我是司令員,張書記是政委。
中央明确指出,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搞經濟就是打仗,打仗的時候聽誰的?當然要聽司令員的。
你們都是跟我打了多年仗的老部下,一定要尊重我們新來的張政委,一定要把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當成動力,好好跟着我打勝仗。
”一年後,可能是為了不浪費人才,一紙調令,張書記去鄰省當書記去了,一紙任命,蒲東林變成了省委第一書記,一次選舉,又選出個王省長。
王省長上任不久,蒲東林在省委常委會上又講了一番話:“我們常委一班人,就是領導全省八千萬人民奔小康、奔現代化的火車頭。
領導班子,領導班子,我們就好比一個班,我是班長,王省長是副班長。
中央領導集體有核心,我們這個省委班子也有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班長。
現在的中心工作是抓經濟,抓經濟就好比打仗,要一切行動聽指揮。
聽誰的指揮?當然是聽班長的指揮,隻能有一個聲音,命令一亂,肯定吃敗仗。
道理就這麼簡單。
”田青廉到陸川走馬上任後,陸川的經濟形勢已經全面惡化,他和秦思民已經沒有心思和精力來展開幾個戰役,弄清誰是陸川的司令員和班長了。
十五大召開前夕,田青廉和秦思民又一起經曆了因基金會問題引發的政治危機。
城關鎮人民政府的扶貧基金會五年前被新上任的黨委書記丁顯華變成了一個小銀行。
高息進高息出的操作,吸引了大量儲戶。
三個月前,丁顯華還是陸川政壇炙手可熱的新星,經濟上的大能人。
兩個月前,丁顯華突然間被清江市公安局抓走了,犯的事當然是十分常見的貪污受賄和腐化堕落。
這種像普通感冒病毒一樣的犯罪,哪個縣每年都要出個十起八起,已經沒有引發全局政治危機的能量了。
誰知這件事先引出一場基金會擠兌風波。
等發生了一個儲戶跳樓自殺的惡性事故後,田青廉和秦思民才全面了解了基金會觸目驚心的現實。
基金會的儲蓄額已高達一億四千五百萬,其中三千二百萬已高息貸給了陸川三百二十六位私營業主,一億一千兩百萬則貸給了陸川二十八家國有企業。
個人貸款有百分之八十經過丁顯華之手,到丁顯華案發時,從基金會貸款百萬元以上的私營業主,已有八個破産後逃亡,六個進了監獄。
為了使事态不緻再度惡化,田青廉和秦思民下令讓國有企業在一個月内還清全部貸款。
此令一出,他們才發現報表上虧損面不足百分之十五的陸川國有企業,實際上已有百分之九十五還不起基金會的高息貸款了。
因為基金會已出了命案,兩個父母官隻好硬着頭皮嚴令企業還錢。
這一逼,又把工人逼上街了。
度日如年的田青廉和秦思民在電視講話中,向全縣基金儲戶做出一年還本的承諾後,隻能全力以赴解決陸川的國企問題。
十五大閉幕的當天,兩個人進行了一場直截了當的交談。
秦思民說:“上面有了政策,不行就先賣幾個。
還有七八千萬的大窟窿,财政補不起呀。
”田青廉罵道:“都存着落井下石之心,怎麼賣?蔣家沱的蔣明安提出買絲織廠,可他四十歲以上的工人一個都不要,怎麼賣?”秦思民哀歎道:“可是,再拖下去,瘦死的駱駝怕還值不了一隻羊的價。
在陸川這樣的老區窮縣,股份制也搞不起來。
我看,還是隻有賣這一條路可走。
”田青廉表情痛苦地吸着中華牌軟包裝香煙,說:“企業都私有了,你我在陸川算什麼?你甘心做一屆看守内閣?工人階級名義上總還是領導階級吧?把他們當足球踢給蔣明安這些人,先不說他們的政治待遇問題,留下的老弱病殘大包袱,政府能背得動嗎?你看是不是到上面走動走動,找人牽線尋個大企業把咱們稍大一點的企業兼并了?陸川還是有些過硬關系的。
” 秦思民十六歲由北京到陸川,一待就是三十年,陸川的關系這種中國特色的無形資産,他算得上如數家珍了。
陸川出武将,五五年到六五年,有四十二位陸川子弟戴上了将軍銜。
這十多年,陸川還有十五位将軍在領導千軍萬馬。
可這一筆無形資産,在和平時期根本沒用途。
十年前,秦思民剛當副縣長,就動過利用這筆無形資産的念頭。
他親自去找軍階最高的大區司令員董樹槐,請董司令支持一下家鄉建設。
也趕得巧,正趕上董樹槐即将離職休養,秦思民才算帶了三十輛部隊報廢的解放牌卡車回了陸川。
這批車隻在陸川境内跑了一年,都進廢品站了。
這四五十年,文官最顯赫的家族,隻有陸家灣的陸家。
陸震聲、陸震天兩兄弟,紅軍時期就是S省名震一時的人物,他們倆的腦袋上了國民黨的懸賞榜,都值上萬枚袁大頭。
四七年,陸震聲被叛徒出賣遭殺害時,已經是中共S省委書記了。
秦思民和史天雄、陸小藝同過七年學,對陸家第二代的情況也一清二楚。
史天雄是個聖徒型的人物,便是手中有權,會幫陸川這個忙嗎?這種人心裡即便有故鄉,這個故鄉的名字也隻能叫中國。
鄧小平十四歲離開廣安,到死都沒踏上故土一步。
陸震天十八歲離開陸川,六十多年,不是也沒回過家嗎?陸震天的長子陸承志,留過蘇,又身居副部長高位,可他主管的是國家的電子信息産業,就是說情讓天宇這種大企業兼并了陸川的開關廠,也改變不了大局。
陸震聲的遺孤陸承業,倒是一位企業家,十年前還是全國十大企業家,可如今在他領導下的紅太陽集團,天天都在走下坡路,也是無法指望的。
秦思民知道田青廉初來乍到,就把陸川在上層的無形資産詳細分析了一番,最後得出了這樣一個斬釘截鐵的結論:“陸家都沒人能幫我們,别說其他人了。
” “老秦,你遺漏掉一個陸家的重要人物。
”田青廉用十分肯定的口氣說道:“能解救你我于水火之中的人物,你怎麼能遺忘呢?”秦思民撲哧笑将起來,“你是說陸小藝吧。
春天我還在北京見過她。
如今,她一半精力在經營她的影視公司,一半精力在照顧陸老的身體,恐怕再沒精力幫咱們陸川救火了。
”田青廉道:“你怎麼把陸承偉給忘了。
這可是陸家出的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大資本家。
”秦思民大笑起來,“老田,你也太擡舉他了吧。
陸承偉我怎麼不熟悉?插隊時他去了雲南,不到半年就跑回陸川了。
仗着陸家在陸川樹大根深,七四年被推薦上了大學。
後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