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碧初很累。
孟和澹台兩對夫婦四個人操心的事,落在她一人肩上。
要考慮的不隻是柴米油鹽,而是嚴重得多的大事:在兵荒馬亂中怎樣确保一家人平安南去。
呂老太爺的留還是走的問題,最使她焦慮。
绛初走後約半個月,弗之信到。
信照例簡單含糊,碧初卻一看便懂。
文學院已遷到雲南的一個小縣龜回,囑即南去。
最後有兩句詩:“夢魂無懼關山鎖,夜夜偕行在方壺。
” 碧初抓住信貼在心口許久,展開再讀,不下二十遍。
然後默坐一會兒,把這行詩裁下,放在手袋中,起身到正院上房。
到了門口,想想還是先和蓮秀說,遂退回來,叫嵋去請趙婆婆。
蓮秀進屋,賠笑說:“日子過得真快,轉眼芍藥開了。
一會兒我剪兩枝給老太爺插瓶。
” 碧初往窗外看,果見兩株白芍藥都開了,繁複的花朵有小碗口大,清雅中透着豔麗。
因說:“還是嬸兒心靜。
我天天過來過去,就沒看見。
”把信給蓮秀看,一面說,“走,是早合計的。
不知爹的想法怎樣?和你說過沒有?” 蓮秀說:“沒有整篇整套的交代,意思我是明白的。
老太爺不會走。
三姐你想,他家可走得成?走不成哎。
身體不行,這是一宗。
留着還不引人注意,大家一起走,怕是一個也走不脫。
”蓮秀憔悴的臉上一雙扣子似的眼睛充滿憂慮不安,“他家像是自己有個主意,我可不敢說。
” 碧初略一沉思,和蓮秀同往上房。
老人擁被坐在床上,溫和地問蓮秀:“往哪兒去了?” “和三姐說話去了。
”蓮秀掖掖被角,轉身在火爐上熱水盆中擰了手巾,給老人擦擦眼睛,胡子。
老人的目光随着她轉,依戀溫順又有些茫然。
碧初覺得那像隻小貓的眼光,心裡很難過。
“你也要走了吧?”老人對她倒是很平靜。
女兒本是留不住的,從出嫁那天起,就沒有指望她們奉養。
三個女兒中,老人素來最喜碧初,喜她敏慧沉靜心地寬厚。
不過女兒再好,終有她自己的生活,這些年能在一起,已該知足了。
“爹料事如神。
”碧初勉強微笑,把弗之來信說了,“早就說和莊家一起走,李漣太太也參加,現在是三家人一起,沿途會好好照顧爹。
從天津坐船,船上很舒服。
” 老人搖頭,說:“你的孝心我知道。
可我好像沒有這個力氣長途跋涉了。
” “能隐姓埋名,安靜度日,留下未嘗不可,可他們能不來搗亂嗎!現在雖說沒有動靜,往後還不知有什麼花樣。
” “所以你們應該快走,趁能走的時候快走。
”老人打斷女兒的話,急促地說。
說着咳嗽起來,臉漲得通紅,又打噴嚏,又吐痰。
痰落在胡子上,蓮秀連忙擦拭,碧初捶背揉胸。
喘息定後,老人才說:“你看我走得嗎?平白添累贅。
你放心帶孩子們走。
維持會早成立了,沒有來找麻煩。
我對他們沒有用,會容我隐姓埋名的。
我這裡有蓮秀,外面有呂貴堂,足夠照料了。
” “現在不是太平年月,爹留在虎口,我們怎麼放心得下。
”碧初聲音有些哽咽。
老人溫和地說:“不走,是留在虎口;走,說不定連你們都送進虎口。
留在虎口,那牙齒不見得直落下來,若有舉動,可要大嚼了。
不過咱們可以再想想,當然最好有萬全之策。
” 碧初知道這是安慰的話,也無别的辦法。
回到西小院,心裡七上八下,真不知如何是好,又無人可以商量。
嵋知道母親煩惱,像小貓一樣跟前跟後,想為母親分憂。
到晚上上床後,碧初久久不能入睡,聽見嵋也在小床上翻身。
“娘,我能過來嗎?”嵋小聲問,說着爬到大床上,鑽到碧初被子裡。
“娘,我知道公公不能和我們一起走,你不放心。
你帶他們幾個走,我留着照應公公好嗎?” 碧初一把抱住女兒溫熱的小身子。
“好孩子,虧你有這個心!睡吧,你還太小啊。
” “我不小了,你叫我做的事我都會做。
”嵋心裡多想走啊,想跟着娘去找爹爹,可是也願意留下來,如果對公公有用。
雖然公公平常不見得喜歡她。
“好孩子,你留下也沒有用。
”碧初輕輕拍着她,又摸摸睡在裡面的小娃。
“若是照料生活,有趙婆婆。
留下來得對付日本人,咱們處在淪陷區,沒有保護。
” “咱們到南邊,就有國了,是不是?娘!”嵋睜大眼睛望着黑夜,想了一下又問:“北平永遠是日本人的了?” 碧初忙答:“那不是!要看咱們自己有沒有本事打回來。
” “那我們都要學本事!”嵋說。
靠着母親,嵋覺得十分安心,還想說話,卻不由自主睡去了。
碧初摸着她柔滑的頭發,心裡又溫暖,又酸楚
孟和澹台兩對夫婦四個人操心的事,落在她一人肩上。
要考慮的不隻是柴米油鹽,而是嚴重得多的大事:在兵荒馬亂中怎樣确保一家人平安南去。
呂老太爺的留還是走的問題,最使她焦慮。
绛初走後約半個月,弗之信到。
信照例簡單含糊,碧初卻一看便懂。
文學院已遷到雲南的一個小縣龜回,囑即南去。
最後有兩句詩:“夢魂無懼關山鎖,夜夜偕行在方壺。
” 碧初抓住信貼在心口許久,展開再讀,不下二十遍。
然後默坐一會兒,把這行詩裁下,放在手袋中,起身到正院上房。
到了門口,想想還是先和蓮秀說,遂退回來,叫嵋去請趙婆婆。
蓮秀進屋,賠笑說:“日子過得真快,轉眼芍藥開了。
一會兒我剪兩枝給老太爺插瓶。
” 碧初往窗外看,果見兩株白芍藥都開了,繁複的花朵有小碗口大,清雅中透着豔麗。
因說:“還是嬸兒心靜。
我天天過來過去,就沒看見。
”把信給蓮秀看,一面說,“走,是早合計的。
不知爹的想法怎樣?和你說過沒有?” 蓮秀說:“沒有整篇整套的交代,意思我是明白的。
老太爺不會走。
三姐你想,他家可走得成?走不成哎。
身體不行,這是一宗。
留着還不引人注意,大家一起走,怕是一個也走不脫。
”蓮秀憔悴的臉上一雙扣子似的眼睛充滿憂慮不安,“他家像是自己有個主意,我可不敢說。
” 碧初略一沉思,和蓮秀同往上房。
老人擁被坐在床上,溫和地問蓮秀:“往哪兒去了?” “和三姐說話去了。
”蓮秀掖掖被角,轉身在火爐上熱水盆中擰了手巾,給老人擦擦眼睛,胡子。
老人的目光随着她轉,依戀溫順又有些茫然。
碧初覺得那像隻小貓的眼光,心裡很難過。
“你也要走了吧?”老人對她倒是很平靜。
女兒本是留不住的,從出嫁那天起,就沒有指望她們奉養。
三個女兒中,老人素來最喜碧初,喜她敏慧沉靜心地寬厚。
不過女兒再好,終有她自己的生活,這些年能在一起,已該知足了。
“爹料事如神。
”碧初勉強微笑,把弗之來信說了,“早就說和莊家一起走,李漣太太也參加,現在是三家人一起,沿途會好好照顧爹。
從天津坐船,船上很舒服。
” 老人搖頭,說:“你的孝心我知道。
可我好像沒有這個力氣長途跋涉了。
” “能隐姓埋名,安靜度日,留下未嘗不可,可他們能不來搗亂嗎!現在雖說沒有動靜,往後還不知有什麼花樣。
” “所以你們應該快走,趁能走的時候快走。
”老人打斷女兒的話,急促地說。
說着咳嗽起來,臉漲得通紅,又打噴嚏,又吐痰。
痰落在胡子上,蓮秀連忙擦拭,碧初捶背揉胸。
喘息定後,老人才說:“你看我走得嗎?平白添累贅。
你放心帶孩子們走。
維持會早成立了,沒有來找麻煩。
我對他們沒有用,會容我隐姓埋名的。
我這裡有蓮秀,外面有呂貴堂,足夠照料了。
” “現在不是太平年月,爹留在虎口,我們怎麼放心得下。
”碧初聲音有些哽咽。
老人溫和地說:“不走,是留在虎口;走,說不定連你們都送進虎口。
留在虎口,那牙齒不見得直落下來,若有舉動,可要大嚼了。
不過咱們可以再想想,當然最好有萬全之策。
” 碧初知道這是安慰的話,也無别的辦法。
回到西小院,心裡七上八下,真不知如何是好,又無人可以商量。
嵋知道母親煩惱,像小貓一樣跟前跟後,想為母親分憂。
到晚上上床後,碧初久久不能入睡,聽見嵋也在小床上翻身。
“娘,我能過來嗎?”嵋小聲問,說着爬到大床上,鑽到碧初被子裡。
“娘,我知道公公不能和我們一起走,你不放心。
你帶他們幾個走,我留着照應公公好嗎?” 碧初一把抱住女兒溫熱的小身子。
“好孩子,虧你有這個心!睡吧,你還太小啊。
” “我不小了,你叫我做的事我都會做。
”嵋心裡多想走啊,想跟着娘去找爹爹,可是也願意留下來,如果對公公有用。
雖然公公平常不見得喜歡她。
“好孩子,你留下也沒有用。
”碧初輕輕拍着她,又摸摸睡在裡面的小娃。
“若是照料生活,有趙婆婆。
留下來得對付日本人,咱們處在淪陷區,沒有保護。
” “咱們到南邊,就有國了,是不是?娘!”嵋睜大眼睛望着黑夜,想了一下又問:“北平永遠是日本人的了?” 碧初忙答:“那不是!要看咱們自己有沒有本事打回來。
” “那我們都要學本事!”嵋說。
靠着母親,嵋覺得十分安心,還想說話,卻不由自主睡去了。
碧初摸着她柔滑的頭發,心裡又溫暖,又酸楚